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放射性废水

放射性废水

放射性废水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443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原子能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65篇、专利文献565736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膜科学与技术、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原子能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等;放射性废水的相关文献由998位作者贡献,包括竹文坤、李福志、赵璇等。

放射性废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6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65736 占比:99.96%

总计:565988篇

放射性废水—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璐; 崔筱平
    • 摘要: 目的分析核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选址布局和安全防护措施要点,解决原核医学科场地狭小、布局不合理问题。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结合正电子发射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特点、工作流程和工作经验,讨论核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选址布局和安全防护相关问题。结果核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各功能区域齐全,布局设计和防护措施合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结论核医学影像诊断使用放射性核素,合理的场所设计对实现安全防护措施最优化、医护人员和公众照射最小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刘颖; 苏晓书; 冀东; 乔宇洁
    • 摘要: 为解决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串联式衰变池结构不合理、死水区较大、不能使放射性核素有效停留衰变而导致放射性废水不能达标排放的问题,开展串联式衰变池的研究。利用三维流体模拟软件对串联式衰变池内部的水体流动规律、^(131)I核素浓度分布、死水区体积等进行模拟研究,提出一种优化的串联式衰变池结构型式。结果表明,通过对串联式衰变池采取对角排水、增加折流板和折流板开孔、池底设置不同角度的倒角等结构优化措施,可使串联式衰变池排放口的放射性废水活度浓度低于10 Bq/L,最终实现达标排放。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 过灵飞; 何正忠; 肖德涛; 黎世铖; 林姝婧
    • 摘要: 膜蒸馏能对放射性废水进行深度净化,但传统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技术存在膜通量小、能耗高等不足,工业应用有限.为了克服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技术的缺点,发展非接触式膜蒸馏技术,必须建立废水的低温蒸发技术.基于自制的废水低温蒸发装置,采用实验测量和理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装置蒸发特性与能力.在相同条件下,自制低温蒸发装置性能的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理论计算了该装置在操作范围内蒸发量的最大值为80.6kg/h,以及将低温蒸发装置尺寸放大为塔径1m、填料高度3m时,其最大蒸发量可达到1143 kg/h;该装置出气冷凝水电导率反映的离子去除效率达到89.5%.低温蒸发装置能为后续膜蒸馏装置提供稳定且充足的待处理湿空气,为非接触式膜蒸馏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 冯晓
    • 摘要: 研究了不同联级衰变级次的情况下放射性废水衰变后的平均活度.结果表明,采用串联衰变级次下排放的平均浓度小于并联衰变级次下排放的平均浓度,同时串联衰变的级次较少,这也为实际应用节省了成本与资源.考虑在时间串联衰变级次情况下,应该以理论值法的衰期天数和半衰期天数进行比较,以最长衰期天数为基准.
    • 陈奕彤
    • 摘要: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受地震影响自动关闭反应堆,冷却剂供给中断导致产生了核泄漏。用于反应堆降热的冷却水和涌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在事件发生后均已被污染。福岛核电站采取的是将废水收集封存并净化的处理手段,但10年后,清理工作远未完成。日本有关方面声称废水的蓄积速度已超过了事故现场储存水箱的容纳量,于2021年4月13日正式决定,东京电力公司可将超过123万吨的放射性废水经过稀释后排放至太平洋。
    • 冯晓
    • 摘要: 研究了不同联级衰变级次的情况下放射性废水衰变后的平均活度。结果表明,采用串联衰变级次下排放的平均浓度小于并联衰变级次下排放的平均浓度,同时串联衰变的级次较少,这也为实际应用节省了成本与资源。考虑在时间串联衰变级次情况下,应该以理论值法的衰期天数和半衰期天数进行比较,以最长衰期天数为基准。
    • 杨宗政; 朱雅萍; 武莉娅; 王娇; 李泽洵; 郭越
    • 摘要: 放射性锶是核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核裂变产物,也是放射性废水中含量较多的放射性污染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持续的生物毒性.随着核能的开发与利用,放射性核素锶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环境中,给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含锶放射性废水的处理引起人们的重视.吸附法因具有选择性高、工艺简单、易于再生处理、高效环保等优点,在放射性废水除锶领域被广泛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吸附法处理含锶放射性废水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新型复合材料吸附去除水中Sr2+的应用现状,对比了单一吸附材料和复合吸附材料对Sr2+的吸附性能,对吸附除锶的关键因素和吸附机理进行总结,比较了不同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并展望吸附除锶的未来发展方向.
    • 滑熠龙; 李冬涵; 顾天航; 王伟; 李若繁; 杨建平; 张伟贤
    • 摘要: 由于铀矿采冶、核能利用等类活动的影响,铀引起的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及其复合材料可高效富集水溶液中低浓度的铀,在放射性废水的处理与铀的资源回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不同研究对nZVI分离铀的机理和性能尚未形成一致的解释.因此,本综述归纳了nZVI分离铀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溶液及固相反应机理(如吸附作用、还原作用、沉淀作用),重点分析了水质因素(如pH、U(Ⅵ)浓度、阳离子、阴离子、溶解氧)的影响机制.后续研究可注重分析铀废水中nZVI的结构转化规律及水质因素的协同作用对nZVI固定铀的机理、性能的影响;并基于放射性废水的水质或水处理工艺的特征,优化nZVI材料结构且评估其处理放射性废水的长期稳定性和生态毒性;确定nZVI固定铀的性能与水质组分及水处理工艺运行参数的数学相关性,建立监测和调控工艺的方法.
    • 喻飞; 刘爽
    • 摘要: 地下核电站洞室内积水含有放射性,存在污染地下水的可能。针对地下核电站系统布置的特殊性及复杂性,提出了一套地下核电站洞室群排水系统设计方案,即利用虹吸管路和虹吸井构建非能动排水系统,并验证了该系统的排水效率。结果表明:该系统虹吸装置内形成的负压能使管道中的水有压流动,加快流动速度,排水效果好,无论是意外积水还是严重事故工况下,排水系统均能有组织、高效地将积水排出地下洞室。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 马迪
    • 摘要: 国际社会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充分评估核废水入海的生态环境影响,共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2011年,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9级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重创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导致6座反应堆中的3座熔毀,形成震惊世界的7级核事故(最高级)。如今,整整10年过去,海啸的潮水早已消退,但核电站管理者每天都在努力应对另一场危险的“洪水”:总量超过130万吨的放射性废水,至今仍在以每天170吨的速度不断增加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