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损伤指数

损伤指数

损伤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1467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纺织学报、低温建筑技术、建筑结构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结构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会议、第七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等;损伤指数的相关文献由446位作者贡献,包括肖迎春、何浩祥、刘国强等。

损伤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1467 占比:99.49%

总计:31628篇

损伤指数—发文趋势图

损伤指数

-研究学者

  • 肖迎春
  • 何浩祥
  • 刘国强
  • 张亮泉
  • 叶献国
  • 李明
  • 杜永峰
  • 王东升
  • 白生宝
  • 刘海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丽婷; 潘世杰; 胡婕伦; 钟亚东; 赵明姣; 吴婷; 方芳; 黄钻元; 聂少平; 尧梅香; 钟虹光; 谢明勇
    • 摘要: 目的:探讨燕麦多糖对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等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西米替丁100 mg/kg m_(b)),燕麦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 m_(b)),分别灌胃相应受试物;14 d后采用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测定脏器指数并进行胃黏膜损伤评价,同时测定胃液pH值、血清NO浓度及胃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rukin-10,IL-10)、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及胃蛋白酶活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燕麦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燕麦多糖高剂量组效果最好,胃黏膜损伤抑制率达76.04%,各剂量燕麦多糖均能提高胃液pH值,血清NO浓度以及胃组织GSH、VEGF质量浓度和SOD活力,降低胃组织胃蛋白酶活力和LPS质量浓度,其中高剂量燕麦多糖对以上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结论:燕麦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中燕麦多糖高剂量组保护效果最佳,作用机制可能和燕麦多糖能够使胃液pH值、血清NO浓度、胃组织VEGF质量浓度增加,LPS质量浓度、胃蛋白酶活力降低及胃黏膜抗氧化能力提高有关。
    • 李鹏鹏; 高振儒; 陈叶青; 周兆鹏; 黄骏逸
    • 摘要: 为进一步弄清侧向局部爆炸下钢质方管损伤特性,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采用流固耦合和添加质量阻尼的方法,区分10~20 cm内不同爆距,对160 g柱形炸药冲击横截面面积13.51 cm^(2)的钢质方管进行研究。分析钢质方管极限承载能力的理论计算值和数值仿真值,发现理论计算值和数值仿真值相差2.63%;分析钢质方管迎爆面中心点试验位移值和数值模拟位移值,发现误差均在合理范围之内,表明所建模型合理可信;分析钢质方管轴向残余承载能力,发现随爆距增加,方管轴向残余承载能力依次增加;分析爆炸荷载下方管能量吸收能力,发现钢质方管典型损伤模式为迎爆面中心区域明显凹陷,钢管整体未见明显变形;定义损伤指数,径向缩进指数和径向移出指数,发现径向缩进指数曲线决定损伤指数曲线总体变化趋势,径向移出指数曲线影响损伤指数曲线局部曲率变化;拟合损伤指数,提出轴向承载能力损伤指数工程算法。
    • 白生宝; 肖迎春; 黄博; 田媛
    • 摘要: 为及时识别复合材料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损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实时监测方法。该方法基于超声导波和典型相关分析,将复合材料结构完好状况的基线信号和损伤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定义为损伤指数,以此来表征复合材料结构完好状态,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损伤阈值,从而实现对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的监测。
    • 胡进军; 刘巴黎; 谢礼立
    • 摘要: 面向于近断层区域自复位体系的抗震设计需求,为了揭示自复位体系的弹塑性行为,基于Park-Ang双参数损伤模型建立了类旗帜型滞回模型的等损伤位移谱,研究损伤指标模型参数和滞回模型参数对位移谱的影响,分别对比分析了等损伤与等延性位移谱以及近断层脉冲型与无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等损伤位移谱的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等损伤位移谱预测方程。研究表明:采用脉冲周期进行周期标准化能够反映脉冲效应在短周期段内对位移谱的局部放大作用,同时能降低中长周期段内位移谱的离散性;极限延性系数对短周期段内位移谱值的影响超过20%;等损伤及等延性位移谱的对比分析说明,累积滞回耗能对自复位体系位移需求的影响不能忽视;与无脉冲地震动位移谱值相比,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位移谱值在标准化周期约为0.5和1.0时增大20%左右。构建的等损伤位移谱预测模型可用于近断层区域自复位体系位移响应的预测。
    • 伍济钢; 邵俊; 周根; 阳德强; 成远
    • 摘要: 为简单有效检测结构的螺栓松动故障,提出了一种利用平均振动响应能量的螺栓松动检测方法。首先,建立振动响应能量相关的螺栓松动损伤指标;然后,为减少噪声对数据结果的影响,提出将平均振动响应能量作为螺栓松动损伤指标;最后,利用螺栓松动前后该指标相对变化量构造损伤指数,并根据损伤指数大小判断松动螺栓所在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进行螺栓松动位置检测。
    • 柴云霏; 范存新
    • 摘要: 为更有效地评估结构抗风性能、对结构进行合理的风灾预测,本文对大跨度不规则网架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风灾易损性分析,以期对柱面网架结构抗风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依据。利用AR线性滤波法编制大跨空间结构内多点脉动风速的模拟程序,依托工程实例构建三维模型,结合ANSYS动力分析模块与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对结构进行风振响应时程分析。根据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通过定义损伤指数的方法得到结构不同破坏状态的发生概率,绘制结构在0°和90°风向角下的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该结构有着较强的抗倒塌能力,但是在强风作用下各类破坏的发生概率仍然不容小觑,在结构设计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 郭宏超; 蔡欣悦; 李国强; 王彦博; 刘云贺
    • 摘要: 通过湿热周浸模拟海洋浪溅区腐蚀环境,对Q690高强钢对接焊缝开展了疲劳性能试验,分析了腐蚀损伤与焊缝缺陷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690高强钢对接焊缝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能力,当腐蚀时间为100 d时,试件质量损失率为8.46%,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平均腐蚀速率分别为1.14、1.22 mm/a,疲劳极限减小了32.7%;锈蚀试件断口裂纹分布呈平行条带状,且随着腐蚀损伤程度的增大,在高应力水平下的疲劳条纹数量减少,损伤累积明显提高.
    • 王松浩; 胡芷逸; 张应红; 鲁国富
    •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换能器的超声导波管道缺陷定位方法,利用两个环形换能器阵列分别接收与缺陷相关的反射信号和透射信号,实现管道缺陷轴向及周向定位。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法对信号进行滤波,在滤除噪声的基础上对信号进行小波变换,获得缺陷反射的导波时频信息,根据反射波的渡越时间计算缺陷在管道轴向的位置。在缺陷的周向定位上,提出一种损伤指数迭代方法,根据透过缺陷后导波的损伤指数来计算缺陷的周向位置及周向长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采用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出管道上缺陷的位置及周向长度。
    • 钱志英; 高伟栋
    • 摘要: 导管消融是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主要治疗方式,持久的肺静脉隔离能减少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的复发率。损伤指数(LSI)是一个集消融导管与心肌组织的接触压力(CF)、电流(功率和阻抗)、时间而形成的一个可以量化消融灶体积的参数,在LSI指导下的导管消融可形成稳定可靠、连续透壁的消融损伤。本文主要对LSI在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刘科
    • 摘要: 为量化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柱损伤情况和变形,并将不同地震破坏状态下RC柱损伤和变形进行分析。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中收集91组RC柱抗震试验数据,选取4种广泛应用的构件损伤模型进行计算,将损伤发展曲线与层间位移角发展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对RC柱损伤指标限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统计分析后得到不同破坏等级下的位移角限值,并给出了RC柱各破坏等级下的位移角限值与损伤指标限值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牛荻涛损伤模型可更准确地评价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损伤程度,且与层间位移角发展曲线均呈近似线性增长趋势;不同破坏等级下的位移角限值验算保证率均>80%,表明本文提出的位移角限值具有一定合理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