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悬浮填料

悬浮填料

悬浮填料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616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建筑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60070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工业用水与废水、净水技术、中国造纸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1’第二届中国高难度工业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置技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博士生会议暨环境科学与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学术研讨会、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等;悬浮填料的相关文献由1404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廷耀、周增炎、夏四清等。

悬浮填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0070 占比:99.55%

总计:60343篇

悬浮填料—发文趋势图

悬浮填料

-研究学者

  • 高廷耀
  • 周增炎
  • 夏四清
  • 黄东辉
  • 黄翀
  • 史群毓
  • 蒋永丰
  • 何群彪
  • 陈洪斌
  • 申晨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飞; 王维红
    • 摘要: 采用投加悬浮填料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新疆干旱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厂的硝化、反硝化速率及生物膜菌群。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与水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悬浮填料对氨氮和NO_(3)^(-)-N均有降解作用,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72%和81.42%;悬浮填料填充率在20%~30%、曝气量在6.0 m^(3)/h~6.5 m^(3)/h时,总氮平均去除率为75%。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生物膜的优势菌,绿弯菌门和黄杆菌门与污泥膨胀有关,装甲菌门是导致脱氮不佳的细菌。
    • 贺珊珊; 贾旭超; 余军; 雷培树; 万年红; 简思凤; 蔡世颜; 胡新立
    • 摘要: 在南方某大型水质净化厂对6种填料(4种悬浮填料和2种固定填料)进行氨氮去除研究。结果显示,常温条件下,6种填料中,4#不能达标,1#、2#、3#、5#、6#在进水氨氮小于2 mg/L时满足出水要求,1#、5#、6#在大于6 mg/L满足出水要求.低温条件下仅5#、6#满足出水要求。1#、2#、3#、4#、5#、6#最大容积负荷分别为137.87 g/(m^(3)·d)、75.47 g/(m^(3)·d)、82.93 g/(m^(3)·d)、36.8 g/(m^(3)·d).177.86 g/(m^(3)·d)、185.07 g/(m^(3)·d)。6种填料对无机氮去除率为7.42%、3.67%、3.27%、2.07%、2.22%、4.53%,总无机氮负荷为24.80 g/(m^(3)·d)、12.26 g/(m^(3)·d)、、0.93 g/(m^(3)·d)、6.93 g/(m^(3)·d)、7.47 g/(m^(3)·d)、15.20 g/(m^(3)·d)。填料微生物菌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对效果有影响.菌落越丰富、越多样对氨氮去除效果越好。6种填料样品优势菌属有Nistropira,Sphin-gomonas,Hyphomicrobium,Kouleothrir,Lysolacter,Nitrosomonas等。其中Nistropira,Hypho-microbium,Kouleothrix,Nitrosomonas对氨氮去除具有促进作用,而Sphingomonas对氨氮去除具有竞争作用。1#、3#、4#、5#、6#填料对氨氮去除全程氨氧化反应占主导作用,而2#填料对氨氮去除短程氨氧化占主导作用。
    • 廖梦运; 范强; 吴露薇; 梅英杰; 吴旭东
    • 摘要: 浙江省某污水处理厂进行清洁排放标准提标改造,出水水质要求达到浙江省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169-2018)。提标改造的核心思路是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进行原位改造,将厌氧池改为缺氧池,并投加悬浮填料,保障氨氮稳定达标的同时增强生化系统的脱氮效果;深度处理工艺采用高效植物脱氮除磷,以进一步强化生化段出水水质。实际运行效果显示,在厌氧MBBR区存在TN的去除现象,生化段出水COD、NH_(3)^(-)N、TP和TN平均浓度分别为25.9、0.546、1.13和10.0mg·L^(-1),出水NH_(3)^(-)N、TN稳定达到了提标改造的目标。高通量测序显示,系统内的主要硝化菌门为Nitrospirota,在试验组活性污泥中相对丰度达3.59%,填料上相对丰度1.67%,而在对照组活性污泥中的相对丰度为2.98%。通过MBBR工艺对厌缺氧区进行原位改造,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反硝化能力,是确保出水TN稳定达标的可行性措施。
    • 刘超
    • 摘要: 为提升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医疗污水处理水平,设计一种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建设方法并研究MBR膜处理工艺的应用。局部改造好氧区,对其部分段进行填料区改造,投加生物悬浮填料。使用MBR膜处理工艺改造深度处理中的曝气池,设计一种小网格反应池作为絮凝反应池,在上级絮凝池对应流动通道上布设小孔眼网格。应用测试结果表明,MBR膜处理工艺应用效果较好,同时在低温运行状态下、不同排泥量和外回流比下以及不同生物膜的选择下,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可以投入使用。
    • 李佳欣; 姜雯滔
    • 摘要: 为了在MBBR反应器中实现稳定的部分亚硝化,通过对MBBR装置填料布设在试验阶段进行改良,控制曝气方式、pH、温度和HRT等参数达到最高运行负荷,分析装置的启动及影响。结果表明,改良MBBR采用合理布设K3填料和组合填料在39 d内实现了部分亚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NAR)达到84%,K3填料在挂膜稳定期氨氧化速率(AOR)贡献率超过70%,氮负荷(NLR)维持在(0.33±0.01)kg/(m^(3)·d)。
    • 吴延虎; 王勇康; 李想; 刘秉涛
    • 摘要: 高校园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好,但COD、总氮含量高,且选择处理工艺时需考虑用地紧张的情况。采用悬浮填料辅助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处理高校园区学生生活区的实际生活污水。结果表明,悬浮填料辅助强化SBR工艺具有较强脱氮除磷能力,装置运行稳定,对水质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能保持较稳定的出水水质。最佳工艺运行条件为: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反应器厌氧段4 h,好氧段时长4 h,缺氧段时长2 h。在最佳工艺运行条件下,出水COD质量浓度平均值由160 mg/L降低至37.5 mg/L,NH+4-N质量浓度由18 mg/L降低至1.3~4.4 mg/L,TN质量浓度降低至14.9~17 mg/L,TP质量浓度由2.2 mg/L降低至0.3 mg/L以下,SV降至40%~50%,SVI值也降低至70~80 mL/g,SS、动植物油类分别为6.0 mg/L和0.2 mg/L。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和Sphingolipids是悬浮填料辅助强化SBR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同步脱氮除磷的优势菌群。
    • 胡宝明; 李亮; 祁佺; 刘峥; 刘煦晴
    • 摘要: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碳氮比(C/N)普遍较低,传统A^(2)/O工艺运用于低C/N废水处理时存在诸多问题。改良A^(2)/O工艺能针对性地解决传统A^(2)/O工艺在运行过程中的缺陷,改善脱氮除磷效果。基于生物脱氮除磷理论,总结了传统A^(2)/O工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几种改良工艺(倒置A^(2)/O、UCT、MUCT、JHB、Bardenpho)的特点及优势,并分析了分段进水、补充碳源、增设填料的运行优化方式和原理。相比于传统A^(2)/O工艺,改良A^(2)/O工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优化了混合液回流和污泥回流位置,减少了硝酸盐限制及污泥龄矛盾问题;优化了构筑物布局,缓解了碳源竞争;通过调整进水配比,提高了系统碳源利用率,降低了外加碳源成本;通过增设填料,降低了排泥对硝化速率的影响,并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能力。最后,提出未来改良型A^(2)/O工艺的研究方向:组合不同工艺以实现优势互补;研究新型液体和固体碳源,兼顾经济成本和环境效益;强化微生物培养,进一步提升系统脱氮除磷能力。
    • 黄崇; 袁林江; 牛晚霞; 孟元
    • 摘要: 通过向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投加悬浮填料形成了MBBR工艺,该工艺实现了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法的优点叠加,是污水处理厂的一种廉价?高效的提标改造方式.对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改造前后不同季节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及对提标前后污水处理工艺中脱氮相关菌群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标改造后生物池出水水质达到了一级A标准,其中氨氮浓度下降了0.44~1.29mg/L,总氮浓度下降了4.93~5.60mg/L,COD去除率达到了92%以上;经过高通量分析,系统脱氮相关的微生物丰富度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系统中有Phaeodactylibacter?Comamonas?Nitrospira?Terrimonas?Dokdonella?Thermomonas?Ignavibacterium等十余种与脱氮相关的优势菌属,Nitrospira在MBBR工艺中大量富集达到4.9%,脱氮相关菌属占比达到了19.29%,有效的促进了系统的脱氮.
    • 高靖伟; 侯锋; 韩磊; 葛英振; 韩颖; 杨茂东; 邵彦青
    • 摘要: 贵阳龙洞堡下沉式再生水厂主要服务于工业园区,主体工艺采用改良AAO加悬浮填料、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实际运行中出水水质能稳定达标.总结了预沉砂池、下沉式廊道及采光井、除臭密封系统、"一企一管"废水收集系统、BioWin仿真模拟系统、近远期箱体衔接等设计创新点,并对栅渣运输、污泥存储及转运、箱体排水系统等设计重点内容进行了探讨.
    • 李成; 贺飞; 朱德汉; 徐河民; 方辉
    • 摘要: 自煤化工产业在我国发展之日起,寻求高效稳定、成本低廉的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就一直是迫切需求。移动床式生物膜反应器(MBBR)是结合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新型生物流化床水处理反应单元,近年来受到煤化工企业的重视。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悬浮填料长出生物膜,利用悬浮填料在反应池中的流动使其与水中污染物充分接触,从而实现对废水的生化处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