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总辐射

总辐射

总辐射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林业、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5007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干旱气象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6年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总辐射的相关文献由51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想、丁煌、吴骥等。

总辐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007 占比:99.78%

总计:55129篇

总辐射—发文趋势图

总辐射

-研究学者

  • 朱想
  • 丁煌
  • 吴骥
  • 陈卫东
  • 马剑哲
  • 何清
  • 周海
  • 崔方
  • 李登宣
  • 程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吉哲
    • 摘要: 在说明光电日照计的测量原理同时对影响测量的性能进行分析.选取了一段时间的观测记录作为参考,通过运用MATLAB等相关程序,将光电日照计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与直接辐射表数据的进行观测对比,分析光电日照计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数据,并且分析误差原因,为日后的日照计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 闫睿; 黄磊; 鲁同所; 旦增克珠; 四郎措姆; 洛桑卓嘎
    • 摘要: 本文利用拉萨国家气象站2018-201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拉萨地区紫外线辐射变化特征,着重讨论了太阳总辐射、太阳高度角、云层的影响,结果显示:(1)太阳总辐射强度和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2)秋分之后,太阳高度角是影响紫外线强度的主要因素;(3)云层使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曲线出现较大波动,一日内有多个波峰和波谷。太阳总辐射强度和紫外线辐射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增大,紫外线辐射强度也随之增大,反之亦然。
    • 闫睿; 黄磊; 鲁同所; 旦增克珠; 四郎措姆; 洛桑卓嘎
    • 摘要: 本文利用拉萨国家气象站2018-201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拉萨地区紫外线辐射变化特征,着重讨论了太阳总辐射、太阳高度角、云层的影响,结果显示:(1)太阳总辐射强度和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2)秋分之后,太阳高度角是影响紫外线强度的主要因素;(3)云层使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曲线出现较大波动,一日内有多个波峰和波谷.太阳总辐射强度和紫外线辐射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增大,紫外线辐射强度也随之增大,反之亦然.
    • 韩佳音; 张彩霞; 张雷明; 温学发; 覃小林; 王辉民
    • 摘要: 散射辐射是太阳辐射的重要组成成分,散射辐射中的光合有效部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其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影响.2012年在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的综合气象观测场内安装了SPN1辐射仪(Delta-T Devices Ltd,英国)进行散射辐射观测.对于缺失的散射辐射数据,首先利用同期的带有遮光环的CMP11辐射仪(Kipp&Zonen,荷兰)测得的散射辐射数据进行替换.若CMP11辐射仪的散射辐射数据也缺失,则利用已在千烟洲地区验证过的Reindl模型进行计算.本数据集精度为30分钟尺度,时间长度为2012–2019年.长期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对于理解我国关键典型农业区域大气辐射特征及其时间变化特征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可作为大气、农业和生态所涉及时间尺度问题的重要辅助资料.
    • 董旭光; 陈艳春; 孟祥新
    • 摘要: 利用专门为太阳能资源评估应用的WRF-Solar数值模式系统,结合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550 nm)数据,设置了5种山东区域总辐射模拟方案,使用山东济南、福山、莒县3个太阳辐射站总辐射观测数据,对晴天、阴天、雨天以及四季代表月等逐时总辐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WRF-Solar数值模式对总辐射模拟能力在晴天和少云天最好,阴雨天较差,四季代表月中,天气过程较少的秋季和冬季模拟效果较好,春季次之,夏季相对较差;晴天和少云天、阴天和雨天以及不考虑天气过程的四季代表月所有日条件下,长、短波辐射方案分别采用RRTMG方案、new Goddard方案,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均采用Grell 3D集合方案,同时使用AOD550 nm的气溶胶数据的总辐射模拟能力最强;WRF-Solar模式中加入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后,山东区域晴天总辐射模拟结果明显改善,秋季、冬季代表月亦明显改善,但阴天和雨天总辐射模拟结果改善不明显,低能见度日总辐射模拟结果有所改善.
    • 董旭光; 陈艳春; 孟祥新
    • 摘要: 利用专门为太阳能资源评估应用的WRF-Solar数值模式系统,结合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550 nm)数据,设置了5种山东区域总辐射模拟方案,使用山东济南、福山、莒县3个太阳辐射站总辐射观测数据,对晴天、阴天、雨天以及四季代表月等逐时总辐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WRF-Solar数值模式对总辐射模拟能力在晴天和少云天最好,阴雨天较差,四季代表月中,天气过程较少的秋季和冬季模拟效果较好,春季次之,夏季相对较差;晴天和少云天、阴天和雨天以及不考虑天气过程的四季代表月所有日条件下,长、短波辐射方案分别采用RRTMG方案、new Goddard方案,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均采用Grell 3D集合方案,同时使用AOD550 nm的气溶胶数据的总辐射模拟能力最强;WRF-Solar模式中加入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后,山东区域晴天总辐射模拟结果明显改善,秋季、冬季代表月亦明显改善,但阴天和雨天总辐射模拟结果改善不明显,低能见度日总辐射模拟结果有所改善。
    • 王倩; 诺桑; 措加旺姆; 拉瓜登顿; 普多旺; 刘娟; 周毅; 泽西
    • 摘要: 日食现象会对地球太阳辐射、大气气象以及人类活动等造成相应的影响.2020年6月21日(夏至)在西藏发生了一次日食现象,西藏阿里日环食最大食分达到了0.995,拉萨地区日偏食食分也高达0.953.两地日食均发生在当地正午前后.本研究利用罕见的日食出现机会,对西藏阿里和拉萨日食过程中的太阳光谱、太阳总辐射和太阳紫外线变化特征进行了同步观测研究.观测表明阿里日环食在当地正午(北京时间14:41分)前后持续了约3小时27分钟;拉萨日食出现时间比阿里滞后约26 min,持续时间比阿里短3分28秒.实地观测表明在日食期间,阿里光谱观测中最强单色(476.6 nm)光峰值从初亏(13:01分)时刻的1669.234 mW·m-2·nm-1陡然衰减到食甚(14:44分)时刻的61.936 mW·m-2·nm-1,损失约96.0%;相应时刻太阳总辐射强度从1221.217 W·m-2衰减到56.086 W·m-2,也损失约95.4%.拉萨日食期间最强单色(476.6 nm)光峰值从初亏(13:27分)时刻的1563.876 mW·m-2·nm-1亏损到食甚(15:13分)时刻的26.391 mW·m-2·nm-1,亏损约98.3%;相应时刻太阳总辐射强度从1605.663 W·m-2衰减到28.169W·m-2,也亏损约98.2%.观测研究发现拉萨太阳紫外线B剂量率从初亏的60.8W·m-2减弱到食甚的0.9 W·m-2值,减弱了98.5%.该次日食对西藏地面各种太阳辐射强度造成95% 以上能量损失.
    • 韩佳音; 张彩霞; 张雷明; 温学发; 覃小林; 王辉民
    • 摘要: 散射辐射是太阳辐射的重要组成成分,散射辐射中的光合有效部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其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影响。2012年在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的综合气象观测场内安装了SPN1辐射仪(Delta-T Devices Ltd,英国)进行散射辐射观测。对于缺失的散射辐射数据,首先利用同期的带有遮光环的CMP11辐射仪(Kipp&Zonen,荷兰)测得的散射辐射数据进行替换。若CMP11辐射仪的散射辐射数据也缺失,则利用已在千烟洲地区验证过的Reindl模型进行计算。本数据集精度为30分钟尺度,时间长度为2012–2019年。长期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对于理解我国关键典型农业区域大气辐射特征及其时间变化特征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可作为大气、农业和生态所涉及时间尺度问题的重要辅助资料。
    • 于辉; 宋清海; 张一平; Gnanamoorthy Palingamoorthy; 张晶; Sadia Bibi
    • 摘要: 【目的】太阳辐射是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同时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区域气候与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森林辐射长期变化特征,以期为气候变化、热带地区森林生产力、辐射能量平衡的研究以及辐射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等建立研究基础。【方法】利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4年(2003-2016)辐射实测数据,对不同时间尺度的辐射各分量变化特征及其占总辐射的比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总辐射、净辐射、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和林冠向上长波辐射的年平均值分别为:5268.8、3151.5、513.8、12468.6、13299.3 MJ/m^(2)。总辐射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相反,净辐射的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受大气状况的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年际变率较大,导致有效辐射的年际变率较大,而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年际变率较小;受研究区域特殊天气、季节性雾的影响,大气逆辐射日变化曲线在干季呈双峰型,雨季呈单峰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高于大气逆辐射,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是大气的一个热源。净辐射占年总辐射的比率在60%左右,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占年总辐射的比率变化不大;净辐射占总辐射比率在昼间高,清晨和傍晚低,日变化曲线呈倒U型,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占总辐射的比率在昼间低,清晨和傍晚高,日变化曲线呈U型。【结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辐射除受到太阳活动、云量和水汽等因子的影响外,还受区域小气候的影响,如季节性落叶和季节性雾。研究森林辐射特征的长期变化,对于气候变化研究、气候模型验证和森林生产力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 陈飞霖; 杨永
    • 摘要: 利用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气象观测站2013~2017年的辐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太阳总辐射量、反辐射量、净辐射量、大气长波辐射量和地面长波辐射量的日变化特征、月变化特征、平均最大(小)值、极值等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各种辐射数据的日平均值与气温日平均值、地面温度日平均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基本都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地面长波辐射量和气温、地面温度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相关性最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