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6306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中国急救医学、浙江创伤外科、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2016学术年会暨岭南中医传承论坛、中医脑病青年论坛等;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代昌飞、刘芳卉、史耀亭等。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306 占比:99.54%

总计:26428篇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发文趋势图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研究学者

  • 代昌飞
  • 刘芳卉
  • 史耀亭
  • 吴海霞
  • 周文科
  • 周杰
  • 姚键
  • 孔凡平
  • 孙九艳
  • 左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颖; 梁立志; 潘笛笛; 程哲; 束汉生; 胡元亮
    • 摘要: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01—2021-04收治的53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和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两种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2018-01—2019-09患者行手术治疗者分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组,2019-09以来分为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术组,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基础疾病、入院时NIHSS评分、GCS评分、年龄、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梗死面积大小、入院时是否静脉溶栓、术前是否脑疝、是否机械取栓等是否影响患者预后,并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脑疝、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LDL-C)、房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糖尿病、年龄是预后不佳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手术方式治疗后的生存率及有效率较后者明显增加。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行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术后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预防脑疝的发生可在一定程度可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
    • 陆文丽; 汪慧娟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型传感器置入颅内压(ICP)监测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决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9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37)。研究组接受急诊脑室型传感器置入术进行ICP监测,并依据ICP监测情况指导降ICP治疗和判断手术时机;对照组未接受有创ICP监测,依据影像学和临床症状等情况判断手术时机。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甘露醇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恢复等指标。结果:对照组保守治疗12例,手术治疗25例。研究组保守治疗15例,手术治疗27例。研究组甘露醇使用次数、甘露醇日均使用量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6个月预后良好率、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接受脑室型传感器置入ICP监测,有助于合理降ICP和判断手术治疗时机,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近期预后和生活自理能力。
    • 李健; 李爱平; 朱沂
    • 摘要: 受各种条件限制,广大基层医院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救治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少见。该文报道2例90岁以上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女性患者,严格按相关指南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予以规范化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脑梗死相关症状好转出院,随访显示2例均获得较理想的远期疗效。
    • 牟素花
    • 摘要: 目的分析局部亚低温联合呋塞米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患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呋塞米治疗,研究组47例使用呋塞米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61%)高于对照组(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将局部亚低温与呋塞米联合应用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同时能够提升临床效果。
    • 刘慧; 王延辉; 郑敏; 姜浩威
    • 摘要: 目的 检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MCI)患者血浆组织蛋白酶S(Cat S)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探讨血浆Cat S、TSP-1水平对AMC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AMCI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30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92)和死亡组(n=20),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41)、中度狭窄组(n=43)和重度狭窄组(n=28),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5例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at S、TSP-1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AMCI患者血浆Cat S、TSP-1与TG、TC、HDL-C、LDL-C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CI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Cat S、TSP-1水平对AMCI的预后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Cat S、TSP-1、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浆Cat S、TSP-1、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AMCI患者血浆Cat S、TSP-1水平与TC、TG水平,TSP-1水平与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浆Cat S、TSP-1水平与HDL-C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AMCI患者血浆Cat S、TSP-1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浆Cat S、TSP-1水平升高均为影响AMC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Cat S预测AMCI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截断值为73.61 pg/ml,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5.0%、78.3%;TSP-1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截断值为174.52 ng/ml,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5.0%、57.6%.结论 AMCI患者血浆Cat S、TSP-1水平明显上调,其表达水平均随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异常表达严重,血浆Cat S、TSP-1水平均与血脂指标关系密切,Cat S、TSP-1可能通过调控血脂水平调节AMCI发生发展,可作为判断AMCI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数.
    • 曹勇; 郑慧军; 刘彪; 谢磊
    • 摘要: 目的 观察醒神活血通腑方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降血压、抗凝剂、血糖管理干预,同时给予患者常规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神活血通腑方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昏迷的疗效以及VCAM-1、IL-10、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评分、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6%(41/42),对照组为59.5%(25/4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CAM-1、TNF-α水平均下降而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神活血通腑方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可以获得良好疗效,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与有效调节VCAM-1、IL-10、TNF-α水平有关.
    • 李森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汝南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甘露醇(250 mL)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剂量甘露醇(125 mL)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大剂量甘露醇相比,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 陆健辉; 周利胜; 林海玲
    • 摘要: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brain-heart syndrome,CCS)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9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C C 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Ⅰ(myocardial troponinⅠ,cTnI)、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C C S的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损伤程度.
    • 马斌; 凌杰兵; 苟鑫; 黄晓丽; 罗向阳; 封凯旋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AMCI)患者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并寻找可能的预测因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156例AMCI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患者入院2周内是否并发HT将其分为HT组(n=49)和NHT组(n=107)收集研究对象临床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CI患者并发HT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HT的预测价值.结果 HT组年龄大于NHT组,收缩压、空腹血糖(FBG)、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水平高于NHT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水平低于NHT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FBG、WBC、NEUT、NLR升高是AMCI患者并发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8、1.319、1.269、1.635,P均<0.05),LDL-C、LY升高是AMCI患者并发HT的保护因素(OR=0.854、0.925,P均<0.05).NLR能有效预测AMCI患者HT发生,AUC为0.816(95%CI:0.755~0.861),截断值为7.30,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7.14%、86.59%,准确性为82.23%.结论 高血糖以及WBC、NEUT、NLR升高是AMCI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和LY升高是保护因素,其中NLR能有效预测AMCI患者HT发生风险.
    • 赵新侠
    • 摘要: 目的 分析局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MCI)的效果.方法 选取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AMCI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n=48)和静脉溶栓组(n=45).静脉溶栓组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在静脉溶栓组的基础上接受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血清相关神经损伤因子[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1.67%(44/48)]高于静脉溶栓组[75.56%(34/45)](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AMCI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