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理痕迹

心理痕迹

心理痕迹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499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二届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2009年全国法医司法鉴定学术研讨会、2008年命案现场勘查与分析交流会等;心理痕迹的相关文献由15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泽民、武伯欣、卢兴亚等。

心理痕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1.8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499 占比:98.07%

总计:6627篇

心理痕迹—发文趋势图

心理痕迹

-研究学者

  • 张泽民
  • 武伯欣
  • 卢兴亚
  • 丁文俊
  • 严建
  • 刘兴华
  • 卢胜铁
  • 张晨
  • 彭科莲
  • 李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爱保; 田甜
    • 摘要: 目前,在心理测试范式的运用中,隐藏信息测试法(Concealed Information Test,CIT)的应用较为广泛.该方法将心理测试仪与多组案、事件相关题目结合,记录被测被提问时的生理反应,进而分析评判被测者与案、事件的关系及其心理活动.由于该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会引发案、事件角色的区分出现假阳性、假阴性误差,为了解决假阳性、假阴性这一问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隐藏信息测试法极为必要.
    • 邢进; 张宏生
    • 摘要: 犯罪现场痕迹中一定隐含着相应的心理痕迹,它是犯罪行为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事物发展联系内在逻辑的充分体现,也是现实的一种客观存在.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下,个体内部在不良心理品德发生变化而导致发生的.通过对案件及犯罪现场物质痕迹进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个性、行为动机、当时的情绪状态,而且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社会经历、生活环境、遭遇、知识、经验、技术、习惯等.
    • 王丽君
    • 摘要: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在仪器与方法的运用上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历程,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最大程度上的科学、规范、合理、客观,对确立心理测试的有效性地位至关重要,这是心理测试技术在刑事侦查领域发展的关键.本文意图通过简要介绍心理测试技术对犯罪心理痕迹的感知作用和技术方法发展历程,明晰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指标体系科学化、仪器设备升级、专业人才培育角度的发展之路,以期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办案中的应用开拓更多空间.
    • 邢进1; 张宏生1
    • 摘要: 犯罪现场痕迹中一定隐含着相应的心理痕迹,它是犯罪行为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事物发展联系内在逻辑的充分体现,也是现实的一种客观存在。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下,个体内部在不良心理品德发生变化而导致发生的。通过对案件及犯罪现场物质痕迹进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个性、行为动机、当时的情绪状态,而且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社会经历、生活环境、遭遇、知识、经验、技术、习惯等。
    • 兰天
    • 摘要: 当前犯罪手段日趋现代化、智能化,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实施犯罪行为在犯罪现场遗留的物质痕迹越来越少,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侦查破案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犯罪现场的犯罪心理痕迹属于犯罪行为所留痕迹的一种特殊反映形态,能够反映犯罪的本质特点,它与物质痕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侦查人员要把握心理痕迹分析的特征、运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将物质痕迹与心理痕迹分析相结合,为准确分析案情、明确侦查范围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 王学才
    • 摘要: 现阶段在侦查理论界对于现场心理痕迹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并且在侦查实务界对于现场心理痕迹也比较重视,而且取得的效果比较明确,但是通过和国外的犯罪现场分析形式、侦查心理学以及对于证据分析法的研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研究水平比较低,并且没有一个比较清楚观点,而且也不具备一个可靠的理论,所以也很难有效地进行实践.要想更好地进行侦查破案,就需要增强对于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
    • 李习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多数犯罪日趋多样化、组织化、智能化以及低龄化,使得以往静态侦查破案工作难度加大,为进一步获取犯罪信息,深入剖析犯罪现场遗留的有关痕迹,"心理痕迹"应运而生.本文从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概念入手,明晰了犯罪现场中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的关系,进而阐述了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步骤及方法,有助于侦查人员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犯罪现场,充分发挥心理痕迹的利用价值,推进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 慕朝阳
    • 摘要: 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的逐渐加强,侦查人员也需要积极使用各种先进的侦查方法,才能更好地揭露犯罪.基于此,本文对现场勘查中心理痕迹的应用展开了分析,从现场询问、实地勘察、现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