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德昂族

德昂族

德昂族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06篇,主要集中在风俗习惯、民族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3611篇;相关期刊188种,包括思想战线、学术探索、云南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民族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中的民族、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2013年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学术论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等;德昂族的相关文献由34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灿、杨海东、李全敏等。

德昂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 占比:2.1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3611 占比:97.81%

总计:13916篇

德昂族—发文趋势图

德昂族

-研究学者

  • 周灿
  • 杨海东
  • 李全敏
  • 王燕
  • 丁菊英
  • 李晓斌
  • 钟小勇
  • 李明珍
  • 李茂琳
  • 李雨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群
    • 摘要: 从文化层面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的主要困境是文化冲突。由于世界上民族众多,即使是同一民族也会出现跨境分布的情况,这自然使各个民族会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全球文化日渐交融的情况下,文化在融合的同时也会带来冲突,而有着共同文化认同的交流正是解决文化冲突的主要对策。在此情形之下,中国境内德昂族在龙阳节这天会同境外的德昂族同胞欢跳龙阳舞,共同祭祀自己的“圣父圣母”。这一活动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促进了文化融合。基于此,通过分析境内外德昂族同胞欢跳龙阳舞这一现象,探究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发挥的现实作用。
    • 熊浩杰; 马云林; 田野
    • 摘要: 滇西南德昂族女子服饰作为德昂族文化的载体之一,蕴含着本民族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历史记忆等文化内涵,体现了德昂族文化的精髓,涵盖着几千年来德昂人工艺造物的巧思,形成了自身的服饰特点。文章概括了德昂族女子服饰的整体造型、款式、色彩、穿戴方式等特征,从地域环境与气候、民间传说、图腾崇拜及宗教信仰、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族际交往四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 韩孟文; 张云
    • 摘要: 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出冬瓜村德昂族传统村落景观为研究对象,将出冬瓜村景观构成要素划分为物质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景观要素,借助景观基因理论对出冬瓜村景观构成要素进行景观基因识别和特征分析,总结景观特征。结果显示,出冬瓜村景观特征具有特殊性与多元性,物质景观特征的特殊性体现在:由于地形地势复杂、植物资源丰富,村中建筑空间布局随村中道路走向呈树状分布,道路系统简洁,周围有竹林、茶树等植被;传统建筑就地取材,呈外观朴素的二层干栏式建筑形式。非物质景观特征的多元性在于多民族文化涵化特性:民俗信仰,小乘佛教与外来文化互相影响,交互融合,民俗活动体现涵化性;传统技艺,德昂织锦与酸茶,象脚鼓舞与水鼓舞都保持着完整的传统技艺。随着该村村寨旅游的发展,村落景观保护出现危机,对其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出冬瓜村景观的活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 郝亚鑫(文/图); 何成全(文/图)
    • 摘要: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该县地处中缅边境,有9个涉边乡镇、22个抵边行政村、93个抵边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257万,境内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以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6.06%。
    • 卢秋烨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开展各类研究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能展示各个民族或者各个国家的多样性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和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要加大保护力度,促进其更好传承,来带动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德昂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受到其区位因素影响,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提升对其重视程度,加大保护力度,促使其实现长远发展。
    • 吴俊宏
    • 摘要: 茶在德昂族人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德昂族的日常生活中,茶早已超越了物质范畴,更多是精神方面的寄托与联结,说茶叶是德昂族的命脉也不为过。德昂族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与发展德昂族茶文化,对德昂族聚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围绕德昂族的茶文化与旅游开发展开研究。
    • 钟小勇; 庞浩然; 沙琪
    • 摘要: 滇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西面、北面、南面都与缅甸联邦紧密相连,在德宏5个县市当中除梁河县以外,其他4个县市都与缅甸接壤,其国境线有503.8公里。滇西德宏地区有24个乡镇,包括600多个村寨与缅甸北部边境山水相连,从而形成“一寨两国、一坝两国”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世居于滇西德宏地区的5个世居少数民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与缅甸的掸族、克钦族、迈达族、崩龙族、傈僳族属于共同的跨境族群。
    • 熊浩杰; 马云林; 田野
    • 摘要: 滇西南德昂族民居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族建筑艺术形式。德昂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性宜居空间的营建经验与技艺,这些经验和技艺成为德昂族人不断改造生存环境的智慧凝结。德昂族于云南这片红土高原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民居,运用了因地制宜、相地构屋、就地取材、因材施工、美用一体等生态设计思维,实现了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与协调发展。文章以滇西南德昂族民居为研究样本,从建筑的选址与布局、材料与结构、空间与形态三个层面对德昂族传统民居营造中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以期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讨适宜的建设思路。
    • 杨明宏; 祝峰
    • 摘要: 跨境语言依据语言等级标准有小语言和大语言之分,我国跨境语言很多处于境内小语言而境外大语言的地位等级。此外,我国跨境民族的族群支系较为复杂,境内族群小语言支系因处于边缘地位,其跨境价值常被忽视。以德昂族小语言支系汝买语为典型,探讨我国跨境小语言的特点,窥探其现实处境及命运,并根据语言发展因素探索跨境小语言内部以及外部的生态安全治理。强调对跨境语言的整体科学认知,要特别关注容易被忽视的跨境小语言的特殊地位及其演变态势,积极探索跨境小语言的发展途径,做好跨境小语言的安全治理,从而有效服务于国家语言规划的国际战略。
    • 张勇
    • 摘要: 家,太冷了!一间间杈杈房漏风又漏雨。地,太瘦了!一片片荒坡收获玉米一箩筐。路,太远了!一条条回家山路攀爬一晌午。多年前,从滇西北到滇西南,千里边疆万道山,在云南直过民族地区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云南省把直过民族聚居区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一族一策、一族一帮。最近,云南省88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颇族、怒族和傈僳族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