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引力波

引力波

引力波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796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天文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64908篇;相关期刊332种,包括天文学进展、百科知识、科学之友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3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2012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等;引力波的相关文献由1118位作者贡献,包括伍岳明、黄志洵、青心等。

引力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8 占比:1.08%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4908 占比:98.89%

总计:65637篇

引力波—发文趋势图

引力波

-研究学者

  • 伍岳明
  • 黄志洵
  • 青心
  • 曹明富
  • 王运永
  • 胡一鸣
  • 施郁
  • 晨飞
  • 曹周键
  • 李木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一丹
    • 摘要: “杭州是一座具有‘引力波’的城市。引力波可以弯曲时空,这意味着,年轻人在这里没有机会‘躺平’。也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创新创业,杭州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活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这样巧妙地比喻。钱塘两岸宾朋至,鹏程万里正当时。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杭州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全方位引才、留才、用才,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
    • 黄志洵
    • 摘要: Einstein引力场方程(EGFE)是广义相对论(GR)中最重要的公式,但EGFE有明显的假设和拼凑的痕迹。如何表达“引力使时空弯曲”(或“时空弯曲造成了引力”)是根本性的待决问题。引力场的物理效果被认定由Riemann空间的度规张量体现,需要知道度规场分布的规律。但由于没有可作依据的实际观测知识,推导EGFE就用猜测性推理。也就是说,物理学实验从未提供过显示引力几何化的(只有Riemann几何才能表现的)知识和规律,Einstein即贸然决定G_(μυ)=R_(μυ)-g_(μυ)R/2≡κT_(μυ)。Einstein引力场理论不是令人放心的可靠理论,它无法取代Newton的引力理论。Newton理论建立在Kepler和Galileo实验定律所包含的无数实验观测结果之上,经过了几百年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的检验,并继续在科学和工程中接受广泛的检验,从来没有一例证明Newton引力定律的错误。相反,GR从基本假设到理论框架都存在根本性的不自洽或违背基本的物理事实。Einstein的弯曲时空引力理论是依靠想象建立的,不可能与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Newton引力理论达到一致。作为一个理论系统,GR的内在逻辑混乱,因果关系颠倒。例如GR有一个结果说,引力场传播速度是光速,引力波传播速度也是光速;这些都是错误的。如引力以有限速度c传播,将有扭矩作用于行星,则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将变得不稳定。如果太阳产生的引力是以光速向外传播,那么当引力走过日地间距而到达地球时,后者已前移了与8.3min相应的距离。这样一来,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同地球对太阳的吸引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了;这使绕太阳运行的星体轨道半径增大,在1200年内地球对太阳的距离将加倍。但在实际上地球轨道是稳定的,故可断定引力传播速度远大于光速。由此可见,GR不能处理引力问题。实际上,正是基本的物理学原理决定了不会有引力波。引力是最早知道的物理相互作用,但它是唯一不能与量子理论相容的作用。人们说GR成功地描述了引力,但这是错误的。GR也叫几何动力学,基本方程用几何项写出公式,这与量子理论有根本性冲突。另外,GR使宇宙学陷入混乱,大爆炸理论、黑洞物理均为例证。基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Einstein的广义相对论是不正确的。
    • 温勇
    • 摘要: 本文从引力波性质的途径推导出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及对万有引力进行一定的现代逻辑分析;尤其与引力波推导过程相关联,轻易理解出了对6个知识的理论认知——空间两个物体都互自吸引对方,互自吸引对方的引力大小相等,引力波是物体间形成引力的直接唯一关联,引力常数或公式可否修改的新视角分析,关于引力波强度等数据换算,城市居民获得的森林保健效益大小与距离城市森林公园远近的函数关系等。
    • 李忠东
    • 摘要: 对地球乃至人类而言,月球的存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科学家眼里,这个天体提供了一个不能更完美的环境,去进行更加高深的天文探索和研究。“宇宙学引力波月球观测站”引力波是大质量天体对周围时空扰动导致的时空涟漪,就像在平静的水里丢下一块石头,会激起层层涟漪向四周扩散。它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
    • 谷昭逸; 李侠
    • 摘要: 首先,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科学装置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亟须改善。其次,我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模式选择中存在明显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安排模式。
    • 宋杰
    • 摘要: 最近科学家发现10个来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它们都非同寻常:有的黑洞质量奇特;有的以一定的夹角相撞;还有的由两个质量悬殊很大的黑洞相撞。其中一个是著名的GW190521,由两个质量分别是太阳66倍和85倍的两个黑洞合并所发出。理论认为只有质量不到太阳50倍、或是太阳150倍以上的两类恒星死亡后才会演化成黑洞。质量介于两者之间的黑洞应该不是恒星坍塌而成,所以这两个黑洞的质量很特别。科学家猜测它们很可能本身已经是之前两个黑洞合并的产物。
    • 丁浩; 胡瑞齐; 熊永红; 陶薇
    • 摘要: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搭建一个模拟引力波探测的实验装置,在实验中分别使用光电法和视频示踪法记录声波引发的干涉条纹明暗变化情况,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探测声波类比引力波的探测过程。实验具有测量结果准确、现象直观、平台易搭建的特点,可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和中小学科普教学。
    • 王国燕; 桂思奇
    • 摘要: 2019年,汇集数百名顶尖科学家、官员、天文产业代表等在布鲁塞尔举行盛大庆典。主题为“在同片天空下”的天文学百年大会,在全球范围内相继开展为期一整年的天文学科普与庆祝活动,从而让公众了解天文学在过去100年以来的重大进展与突破。就在过去这短短的100年里,天文学的突破比以往几千年都要多得多,而且更有趣,也更具影响力。脉冲星、引力波、宇宙大爆炸、类星体、双中子星合并……这些频上热点的天文学大事件,你都了解多少呢?
    • 董咚
    • 摘要: 从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的神话传说到李白“举杯邀明月”的文学想象,怀揣飞天梦想的中国人,走过了一条坚定而漫长的探索之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开展了800余次空间科学与探索任务。人类“足迹”已遍布太阳系八大行星、多个小天体、恒星际空间等,人类“眼界”已接近138亿光年,对宇宙的探测进入电磁波、引力波、中微子等多信使天文学时代。
    • 郭伟长风
    • 摘要: 球状星团和星系核中拥有非常密集的恒星质量黑洞,当两个黑洞相互靠近时,会形成偏心率极高的轨道并发射引力波。该类信号的探测将有助于黑洞物理的进一步研究,加强对黑洞种群的理解。然而,这类引力波尚未被探测到,在当前的研究里没有被广泛考虑。因此,研究它的可探测性是重要的。根据数值相对论模拟,最近的研究给出了抛物线黑洞交会的准确波形。利用引力波搜索工具Minke,在总质量和距离两个参数空间里制作了大规模的数据集,并定量计算了探测范围。结果表明,黑洞交会产生的引力波很可能是当前地基探测器的潜在探测对象,同时,下一代引力波探测器明显扩大了探测范围。最后讨论了如何判断并合信号为黑洞俘获的热点问题。利用信号在两种采样器下的后验分布,提出了一种区分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后验,发现双黑洞并合与黑洞俘获信号在并合时间t0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将有助于在并合样本中区分这两种波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