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开腹阑尾切除术

开腹阑尾切除术

开腹阑尾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61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51823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医药前沿、医学信息、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开腹阑尾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9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涛、张治军、蔡勃等。

开腹阑尾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8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51823 占比:99.92%

总计:752442篇

开腹阑尾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开腹阑尾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刘涛
  • 张治军
  • 蔡勃
  • 万廷军
  • 冯泽荣
  • 凌建军
  • 刘佳杰
  • 卢清平
  • 叶志英
  • 吴延德

开腹阑尾切除术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尹小波
    • 摘要: 目的评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4月该院行急性阑尾炎治疗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则予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评估两组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0.34±6.34)min、出血量(10.12±1.54)mL、肛门排气时间(14.23±1.55)h、住院时间(4.24±0.42)d均优于对照组的(81.24±8.34)min、(33.23±3.54)mL、(28.54±2.65)h、(8.76±0.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35、47.515、36.997、38.201,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6 h(3.11±0.37)分、12 h(2.65±0.22)分、24 h(2.14±0.2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7±0.45)分、(3.57±0.36)分、(2.98±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67、17.308、16.419,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17%)低于对照组(1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48)。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理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减轻患者的痛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孙欣鑫; 张晓康
    • 摘要: 目的探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行OA治疗)、观察组(n=32,行LA治疗),统计及对比组间临床指标、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排气时长、住院时长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感较低,住院费用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肠粘连、出血、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 d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LA与OA均可取得显著效果,但LA对于患者的创伤较小,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故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患者手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OA治疗形式,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孙博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的影响。方法8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疼痛程度、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切口出血、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情况及QOL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7.2±8.3)min、肛门排气时间(25.6±2.2)h、住院时间(6.6±1.2)d均短于对照组的(59.1±10.1)min、(37.6±3.5)h、(7.9±2.4)d,术中出血量(28.5±2.8)ml、住院费用(9793.6±96.2)元均少于对照组的(44.6±4.9)ml、(11783.4±127.5)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5±0.3)分低于对照组的(3.4±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8%低于对照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活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排气,同时明显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 陈彦军; 邓昌俊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炎症指标、疼痛程度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0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炎症指标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降钙素原(PCT)]、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胃肠功能相关因子水平[胃泌素(GAS)与胃动素(MTL)]以及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的CRP、TNF-α及PC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的CRP、TNF-α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的GAS及MTL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胀、便秘、肠梗阻和肠鸣音消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更有利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其可调节胃肠功能,有效降低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孟令权
    • 摘要: 目的:分析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或者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治疗价值。 方法:病例抽取自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本院 68 例患者,均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观察组、对照组,各组均为 34 例患者,观察组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率进行对比。 结果:手术用时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 观察组短于 / 少于对照组 P0.05,术后 3d、1 周 VAS 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价值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康复、缓解术后疼痛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 牛宗山; 唐小琴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切口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A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方法:选取凉州区黄羊镇中心卫生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住院的80例A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及住院指标、血清炎症指标、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0、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在AA治疗中,具有创伤性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术后不会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借鉴。
    • 张馨丹; 彭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开腹阑尾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益生菌对穿孔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儿均急诊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6 h开始口服益生菌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术前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RP、IL-6、TNF-a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儿的血清CRP、IL-6、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给予益生菌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住院时间。
    • 苗涛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分别应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4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应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则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 h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均较术前1 h升高,但腹腔镜组术后4 h各项指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患者,腹腔镜辅助下的手术方式优于开腹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此外应激反应程度更轻,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 王玉林; 贠亨; 章荣龙; 闫新雍; 吴敬章
    •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4例穿孔性阑尾炎随机分为两组,56例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疗,58例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LA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A组(P0.05)。结论:LA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可以取得和OA一样的疗效,对术后患者短期恢复具有一定的优势。
    • 李燕芳; 吴志清; 林振华; 沈剑粦
    • 摘要: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e 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15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85例行LA(LA组),69例行OA(OA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手术前后炎症指标等资料。结果显示,LA组在腹腔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炎症恢复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LA组和OA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与OA相比,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行LA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