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开放复位

开放复位

开放复位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2787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医学临床研究、实用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青岛市第十三届学术年会、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大会等;开放复位的相关文献由54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应坤、种秀清、范海东等。

开放复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2787 占比:99.45%

总计:32969篇

开放复位—发文趋势图

开放复位

-研究学者

  • 李应坤
  • 种秀清
  • 范海东
  • 黄盛兴
  • 傅祖国
  • 冯孝尊
  • 吴坡
  • 周修杰
  • 周黎安
  • 干阜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智斌
    • 摘要: 目的:探究并比对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62例,据复位方式不同平等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照组行开放式复位,观察组则行闭合式复位,比较两组疗效优良率、临床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6.77%高于对照组疗效优良率83.8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19.35%(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HSS评分(87.53±9.52)分高于对照组(81.23±6.89)分(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通过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时,闭合复位的疗效相对优于开放复位,其安全性高、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性恢复佳,对促炎性因子及凝血指标无影响,值得骨科临床推广使用。
    • 马宗杰; 刘金合; 陈迎新
    • 摘要: 目的 分析改良跗骨窦切口(STA)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CF)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淅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SandersⅢ、Ⅳ型C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L形切口(ELA)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STA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 a踝关节功能[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影像学参数水平(Gissane角、B?hler角、跟骨宽度及高度)、并发症(近期、远期).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切口较小(P0.05);术后1 a,两组AOFAS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改良STA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CF,切口小,能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且近期并发症少.
    • 朱延辉; 冯涛; 刘贵广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病例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在临床疗效中,优、良、差分别为70例、8例、2例,优良率为97.50%.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时,借助正确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对骨折类型予以准确判断,骨折解剖复位和稳定的内固定,术中应对附属软组织结构予以有效保护、修复,并注重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强化和落实,这已经成为了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 葛小聪; 陈天实; 王文合
    • 摘要: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博罗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行开放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30例: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 %)低于对照组(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开放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 李常奇
    • 摘要: 目的 研究经改良后内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Pilon骨折的36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接诊的36例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经改良后内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在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骨性愈合时间,同时观察骨折复位的情况。结果 结论 经改良后内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显著,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曹裕中; 廖涛; 谢思根
    • 摘要: 目的 探讨下颌骨颏部骨折合并双侧髁状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颏部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髁状突矢状骨折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颏部骨折均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及愈合,髁状突矢状骨折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效果均较理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仅有轻度功能障碍.结论 颏部骨折应行坚固内固定以恢复下颌弓形态,髁状突矢状骨折应根据骨折分类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 杜喜峰; 谢良富; 陈秋; 罗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儿童股骨颈骨折实施开放、闭合复位延迟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股骨颈骨折患儿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开放组(38例)、闭合组(30例).开放组应用开放复位延迟治疗,闭合组应用闭合复位延迟治疗.均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的疗效、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开放组的优良率为81.58%,高于闭合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放组治疗后半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87.65±3.20)分],高于闭合组[(78.32±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闭合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颈骨折患儿实施开放复位延迟治疗的效果较闭合复位延迟治疗更佳,更有助于改善患儿髋关节功能,且并发症更少.
    • 关雪; 吴隆延
    • 摘要: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pen and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Methods 130 cases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imple digital random table method,with 65 cases for each.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with small incis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ing.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therapeutic indic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including 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dose,blood biochemical indices (hemoglobin and hematocrit)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omplications.Results Operation time and blood lo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as well a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bin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The radiation doses of the chest,abdomen,thyroid gland and gona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The 7-day postoperative Hb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reoperative one (P < 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the Hct levels (P > 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16%,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although that was 13.85%.Conclusion The open reduction with a small incis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s,not only for its equivalent effect of the closed reduction,but also for its low radiation dose.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目的 开放与闭合髓内钉内固定术式对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方法 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闭合髓内钉内固定术式,观察组给予小切口的开放髓内钉内固定术式,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的疗效指标,术中放射剂量,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在胸部、腹部、甲状腺及性腺的放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的Hb组内比较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是6.16%,与对照组的13.8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股骨干骨折需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术,可考虑切口较小的开放复位,不但能够获得等同于闭合复位的疗效,而且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也明显更低,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 胡林峰; 杨勇; 廖劲松; 周瑜斌; 黄金亮; 陈洁
    • 摘要: 目的:观察跟骨关节内骨折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08例,遵循随机、等分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跟骨Bolher角、Gissane角、足部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跟骨Bolher角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issane角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0%(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促使足部功能恢复,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 孙明星
    •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和B组(n=30),A组进行张氏正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B组进行常规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观察患者疼痛情况、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4周时,A组疼痛、活动、持久性、整体使用情况和总积分均显著高于B组(均P< 0.05);术后6个月时,A组活动、整体使用情况和总积分均显著高于B组(均P< 0.05).术后6个月时,A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B组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B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张氏正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相较于常规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