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文献在2015年到2022年内共计347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工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3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536449篇;相关期刊236种,包括大陆桥视野、经济研究参考、经贸实践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二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第五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比较法论坛”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文献由47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致陆、本刊编辑部、李先德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6449 占比:99.94%

总计:536796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文趋势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研究学者

  • 孙致陆
  • 本刊编辑部
  • 李先德
  • 孙明华
  • 李永海
  • 王继勇
  • 秦海霞
  • 耿肃竹
  • 董雷
  • 付婷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海伟; 郑林雨; 陈胜发
    • 摘要: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海外投资重点逐步转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沿线国家制度质量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了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腐败控制水平提升、市场经济环境更加自由,会正向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并扩大投资规模,而法治水平导致的高贸易壁垒会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明显阻碍作用.此外,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开展投资活动制度偏好具有高城市化率趋向性、弱基础设施规避性、高经济发展质量选择性.
    • 李慧娟
    •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需求残差法测度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前沿距离模型(ABGHP)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B&R国家)卫生与植物检疫(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R国家SPS措施升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产生促进作用,尤其是2014—2017年SPS措施在沿线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广泛应用,使得沿线发展中国家SPS措施的质量提升作用在该阶段表现得更显著.此外,对于不同出口质量的农产品而言,SPS措施的质量提升幅度不同.相对而言,出口质量处于较低水平的农产品在"熊彼特租金"的激励下,质量提升幅度更明显.因此,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以遵从B&R国家SPS措施为契机,不断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从而确保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肖安琪; 梁笛; 黄葭燕
    • 摘要: 目的: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资源配置状况,总结卫生资源配置空间分布情况及特征。方法:选取卫生费用、卫生人力与设施、海外卫生援助3个方面的指标,对“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的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热点分析。结果: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方面,总体呈现由北至南逐渐降低的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6个指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的Moran’s I为0.445(Z=10.988,P<0.01),空间聚集性最强。热点分析结果显示卫生资源分布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欧地区,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南亚与东南亚地区。结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呈现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南亚地区资源投入尤其不足;相邻国家的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南亚与东南亚地区对海外卫生援助的依赖性较强。
    • 张纪凤; 刘起超
    • 摘要: 通过ESTDA、LISA时间路径和时空跃迁等方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2003—2018年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时空演变特征,实证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沿线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出弱集聚格局,其相关性逐年下降;LISA时间路径长度自沿海国家开始逐渐向内陆国家递减,东南亚和西亚对中国的投资比其他区域具有更加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大部分沿线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表现出正向协同一致增长的特征,投资结构在空间上存在相对较高的路径依赖程度;沿线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来自于拥有较高的GDP水平、较高的贸易依存度以及中国OFDI较多的国家。
    • 张顺
    • 摘要: 中东欧17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通往欧洲腹地的陆上门户,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是拓展欧洲市场的重要突破点,面积占欧洲的三分之一,人口占欧洲的四分之一。中东欧国家均处在经济增长的上升期,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产业、技术等方面寻求和我国合作。
    • 张灵; 孙华平
    • 摘要: 本文基于1990~2015年Eora26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结构和进出口碳贸易转移路径。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逐步加深,但嵌入的分工位置亟待提升、低端锁定效应明显,引致环境问题加剧。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转移路径,发现中国的隐含碳贸易发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物产品业和交通运输业。1990~2015年间,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生产碳是进口值的近4倍,流入主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碳也略高于进口值。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向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和新加坡、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为美国承担了大量的生产碳。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就发展全球绿色低碳贸易、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能源绿色开发与合作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曹芳芳; 张静; 李先德
    • 摘要: 基于2000—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贸易制度安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影响,并测算贸易效率。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体平均贸易效率仅为0.475,对印度、日本、越南、印尼、缅甸和俄罗斯等国家有较大出口潜力;贸易国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时间越长,越能提升出口贸易效率;出口目的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提升,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长的影响并不显著;出口目的国司法效率、货币自由度、投资自由度、贸易自由度以及金融自由度的提高有利于贸易效率的提高,而政府财政支出和商业自由度的提高却不利于贸易效率的提高。为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应充分重视出口目的国贸易制度安排与社会经济制度,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自由贸易区基础上,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谈判。
    • 摘要: 《世界教育信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指导、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教育类综合性期刊。杂志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和办刊工作的领导,坚持将政治方向摆在办刊第一位,立足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对标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报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推动中国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
    • 李潇潇; 刘云超
    • 摘要: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也称“境外园区”)是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载体。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这一合作方式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建设科技型境外园区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 许珂; 林子赛
    • 摘要: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2009-2018年数据样本,实证分析了贸易产品密度对出口市场拓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产品密度总体不断提高,同时产品密度大小分别因产品类别而异,因区域而异;产品密度对本国出口市场拓展存在显著推动作用,同时这种影响效应也是分别因产品种类而异,因区域而异.产品密度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作用最为明显,但对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尚未显现.此外,产品密度对东盟、西亚中东及北非、中东欧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是对东亚及中亚、南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显著发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