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应变监测

应变监测

应变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69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274816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西安科技大学学报、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光通信技术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专委会2015年会暨大坝安全检测技术与新仪器应用学术交流会、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等;应变监测的相关文献由1938位作者贡献,包括韩玉林、韩佳邑、万江等。

应变监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74816 占比:99.93%

总计:275005篇

应变监测—发文趋势图

应变监测

-研究学者

  • 韩玉林
  • 韩佳邑
  • 万江
  • 王芳
  • 叶磊
  • 王静
  • 郑可
  • 高磊
  • 余湘娟
  • 孟智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夏; 戴煜坤; 张成帅
    • 摘要: 国内外绝大多数箱涵顶推施工监测的内容均是监测箱涵的水平沉降位移和高速路面的沉降变形,有关箱涵应变监测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以镇江市长风路下穿扬溧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深入研究在箱涵顶推全过程中,箱体的应变情况。首先介绍现场应变监测研究的全过程,从仪器选择、仪器安装到获取监测数据、数据处理分析、得到相关结论,然后采用MIDAS/NX有限元软件对箱涵顶推工程实例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并与现场监测数据拟合进行总结分析,该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箱涵的应变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研究结果对以后有关箱涵顶推的施工技术与应变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尹姜鳗; 李耀宗; 蒋薇; 张胜杰; 王林
    • 摘要: 该文研发了一种土体动态应变传感器,能够对铁路路基的土体动态应变进行实时监测,保障路基结构稳定性与行车安全。该文详细阐述了土体动态应变传感器的设计原理,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试验测试传感器各部分材料性能,分析材料具体适用条件,选择土体动态应变传感器的最优组合,保证土体动态应变传感器的可靠性,适应实际工程的使用情况。
    • 王超; 刘小强; 王立新
    • 摘要: 在结构健康监测中,为消除温度效应对基坑钢支撑应变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与小波分解的温度效应消除算法,通过改进的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将多通道应变与温度数据进行组间融合,得到一组应变与温度的融合数据。对两种融合数据进行小波分解,通过相关性分析从应变融合数据中提取出由温度效应引起的应变量,利用二次光滑局部线性回归算法建立温度值与应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达到消除温度效应的目的。结合某地铁基坑钢支撑应变与温度的监测数据分析,该算法可有效提取并消除应变中的温度效应,得到基坑结构自身引起的应变量。仿真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相对小波相关性分析法、局部加权回归法、多元回归算法的误差分别降低了71%、69%、16%。
    • 蔡晨宁; 严刚; 陈少林; 刘丽娜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印刷传感器,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变测试。采用石墨烯碳油墨和导电银浆分别作为传感和电路材料,以聚酰亚胺薄膜为基底,通过丝网印刷逐层印刷制备。设计了3种电桥电路,通过温度变化、系数标定和钢筋混凝土梁弯曲试验,测试了该印刷应变传感器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制备方便、温度变化影响小等优点,其线性度超过0.99,灵敏度最高达到90.4,可以满足钢筋混凝土结构测试需求。
    • 傅罗真; 夏明; 李杰; 程鸿雨
    • 摘要: 对传统差阻式应变计进行优化,以满足较大应变监测和低频振动工况测量的需求。基于常规标距100 mm范围,重新设计差阻式应变计差动结构,并匹配弹性系数合适的波纹结构,以扩大传感器输出范围和满足动态测量需求,保证输出线性。优化后的应变计量程范围达到±2500με,较现有差阻应变计增加67%,非线性误差小于1%;在5~9 Hz范围的低频振动条件下,优化后的差阻应变计频响误差和幅值线性误差均满足要求,动态性能稳定。
    • 张凤鑫; 王壮壮; 巴盼峰; 崔金涛; 张浩宇
    • 摘要: 针对天津某厂房因设备振动荷载较大引发的楼板振动问题,通过对楼板底部和主次梁安装振弦式应变计进行应变监测以及在机器设备对应楼板下安装加速度传感器进行动力测试,对关键受力节点的应力及变形进行结构健康监测分析,评估设备在运行中对楼板结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通过网络监测平台对监测结果进行实时分析,为厂家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 李慧杰; 吴斌; 郑靖
    • 摘要: 利用自主研制的准静态循环加载和动态冲击加载试验装置,开展了有初始裂纹的火炮身管在不同发射条件下的裂纹扩展和疲劳行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载荷大小,射弹发数,加载速率和应变率等对身管的裂纹扩展速率与疲劳寿命有着重要影响。试验中应用了基于局部应变的身管健康监测方法,通过测量身管外壁面的应变对其健康状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裂纹扩展导致外壁面周向应变发生变化,当外壁面应变值急增时身管内壁裂纹发生快速扩展,此时应立即停止加载避免断裂现象的发生。
    • 徐晨; 卢毅; 马骉; 王巍; 王浩
    • 摘要: 正交异性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桥面板中UHPC早期收缩较大,在组合桥面板界面约束下会产生较高次内力,存在开裂的风险,进而引发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问题。为此,基于实际工程背景,对含湿接缝的组合桥面板收缩效应开展90 d的自然环境下常温养护静置监测研究,考察组合桥面板UHPC收缩及其引发的次内力发展及分布规律,探究龄期差对湿接缝区域收缩效应发展的影响特点;建立板壳实体有限元模型,通过多模型线性叠加的方法来模拟组合桥面板湿接缝浇筑前后的收缩效应。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炎热潮湿的养护环境下,UHPC收缩发展经历了早期膨胀、初凝硬化后快速收缩、缓慢收缩以及稳定4个阶段;UHPC在浇筑后约6 h初凝硬化,以此刻应变为参照测得前72 h收缩量约为700×10^(-6),在此期间测得钢板翼缘最大压应变约为78×10^(-6);UHPC收缩在靠近桥面板边缘区域更大,靠近板中心区域更小;湿接缝处在初凝硬化后测得的收缩量比周边区域更小,湿接缝与周边连接完好,收缩引发的UHPC拉应力在湿接缝附近有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含湿接缝组合桥面收缩研究积累监测数据和分析基础。
    • 许彬; 李志远; 徐伯乐; 杨睿; 贾腾; 陈莹
    • 摘要: 热失控是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电池表面温度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过程中变化显著,因此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检测对象和预警指标。针对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早期监测预警技术受环境影响大、普适性低、精确度差的问题,提出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进行早期监测预警。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表面的温度变化与电池的充放电倍率具有直接相关性,温差的最大值出现在电池充放电的末期;相较于采用的对比参考K型热电偶,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更快的响应速率,且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多路复用性,一根光纤即可实现对锂离子电池表面多点位的温度测量;基于提出的虚拟温度(T_(V)),光纤光栅传感器可实现对锂离子电池表面温度和应变的双重监测。
    • 薛刚; 张宪法; 孙晓燕; 顾永强
    • 摘要: 为识别混凝土箱型梁桥的超载信息,从该箱梁桥健康监测系统中提取海量应变数据,根据不同异常事件的特点,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确定应变监测信号的构成.利用小波变换识别应变异常信号的突变位置和变化值,并与根据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梁桥初始应变进行比较,识别出超重车产生的突变信号数量.计算超重引起的突变应变信号的捕获概率,进而估算箱梁桥日均超重车数量为187辆,与该桥监测站的同期历史记录相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