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原河网

平原河网

平原河网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346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58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湖泊科学、浙江农业科学、黑龙江水利科技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2014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河道治理、水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等;平原河网的相关文献由85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一平、程月、潘泓哲等。

平原河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21.4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1.35%

专利文献>

论文:858 占比:77.16%

总计:1112篇

平原河网—发文趋势图

平原河网

-研究学者

  • 李一平
  • 程月
  • 潘泓哲
  • 唐洪武
  • 崔延松
  • 朱雅
  • 王玲玲
  • 程一鑫
  • 于珊
  • 胡孜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倩
    • 摘要: 以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拟建的赵家沟东泵闸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准三维MIKE3和仿真三维FLOW-3D两种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枢纽下泄水流流态进行模拟,并根据已有的平面二维MIKE21模拟结果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两种软件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准三维MIKE3无法满足泵闸流态精细化模拟的需求,其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存在差别,而仍与平面二维MIKE21模拟结果类似;仿真三维FLOW-3D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接近,更加精细合理,可应用于类似水利工程设计研究中流态的精细化数值模拟。
    • 李淮东
    • 摘要: 通过创建“滞涝单元”和“内涝单元”两类区域淹涝模拟方法,以苏南运河上游镇江段及其周边河网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水文、水动力及洪水淹涝计算模块相互耦合的洪水淹涝模型。以2021年台风“烟花”实况雨水情、工情为基础开展代表站水位过程模拟验证,并针对台风“烟花”影响期间受淹面积及洪涝灾害成因进行分析,为苏南运河上游河网区防汛排涝联合调度及洪涝灾害预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 邹帅文; 王海珍; 袁时珏
    • 摘要: 虹口区为典型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水体流动性差,呈现间歇性水质不达标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夏季水体中溶解氧(DO)持续偏低。通过分析,进行合理化配置,组合增氧曝气系统,并引入具有充氧和推流作用的高效激波振荡脉冲射流曝气设备。在水动力最差的江湾市河进行工程改造后,可有效提升河道中DO质量浓度至2.0 mg/L以上,实现了本河段水质考核全年达标,也为虹口区全河道的水质提升改造提供了借鉴。
    • 摘要: 2021年度大禹奖科技进步特等奖长三角地区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针对长三角地区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供给、水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以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科技支撑能力为总目标,围绕洪涝风险可控、水资源调配均衡、水环境容量提升的具体目标,从理论方法、技术体系、平台装备和示范应用层面开展研究,创新了区域水循环演变、河湖水动力与水环境响应机制、河湖多尺度水资源协同调度3个理论,突破了太湖全湖区风生流大比尺物理模型构建与模拟、长三角风-浪-潮作用下防洪安全预报预警、平原河网数据同化与多尺度分级智能模拟、多目标复杂江河湖库水资源协同联合调度和平原河网水动力智能调控、城市水品质提升等10项关键技术,研发了水循环模拟平台和一体化海岛海水淡化装备,形成了长三角水安全保障系统性解决方案。
    • 车霏霏; 姜霞; 王书航; 郑朔方; 李贺; 邢健宇
    • 摘要: 嘉兴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作为典型平原河网城市,嘉兴市地势低平、水体流动性不足、污染物易淤积,加之上游客水水质差、人口密集、城市径流污染日益凸显、河道航运扰动频繁等,导致城区河网水系中总磷及氨氮不能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河网水体透明度低下,平均值不足40 cm;大部分河湖水生植被缺失,沉水植物丰富水域仅占河网总水域面积的5%,水生态系统亟待恢复。针对现存主要水环境问题,以恢复河网水系水生态的完整性和良性循环为核心目标,以提升水体透明度、恢复沉水植物为重要抓手,制定外源管控、内源削减、生境改善、水生态修复、长效管护5类治理措施,以期促进河网水系草型清水生态系统的重建,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最终实现嘉兴城区河网水质的全面改善。
    • 陈晨; 许珊珊
    • 摘要: 以昆山市张浦镇张西联圩为研究对象,结合联圩地形特点、联圩水系和水利工程布局,选择多种活水畅流方案进行比选,通过MIKE11水动力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河道流速分布情况,推荐最优方案作为联圩活水畅流方案。
    • 徐剑; 郭宪艳; 徐进刚
    • 摘要: 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丰富,对排涝要求和排涝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利用排涝闸排水是有效提高区域排涝能力、提升防(洪)潮保障水平的重要措施。文章以绍兴上虞区虞北平原崧北河综合整治工程为实例,针对工程中的新建排涝闸设计方案,展开多维度的论证比选,包括排涝闸设计的闸址、规模、消能措施物模验证、启闭机型式、防渗措施等方面,以期为河网地区的类似工程提供设计思路。
    • 廖迎娣; 范俊浩; 张欢; 张诗敏; 陈达
    • 摘要: 为评价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了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以及健康河流的特征,提出以水质状况、生物状况、水文特征、地貌特征和社会经济5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现有关于生态护岸、河流生态系统评价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筛选出18项关键指标;提出了指标赋分、生态护岸综合影响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等级标准,可用于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建设的评价。
    • 施明新; 赵杰; 苏翔; 李雪垠
    • 摘要: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开展监督性监测,全面掌握施工扰动、措施落实和水土流失等。目前,上海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部分项目也存在建设和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意识不强、监测监理工作滞后、后续设计薄弱、技术服务单位水平不足等问题。在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效能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及建议,促进新时代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 周国民
    • 摘要: 针对浙江省平原河网型区域的河网密集、多台风、多暴雨、多潮汐等特点,依据水利部智慧水利总体规划和浙江省智慧水利总体规划,研究浙江省平原河网型县(市、区)的智慧水利总体规划。为解决基础设施还未形成完整体系、资源共享还有差距、应用系统未和业务深度融合、智慧应用有待深化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个体系”、“两个平台”的总体框架和规划思路。主要任务清单包括感知体系、数据仓、智能使能平台和智慧水利应用场景等的建设。通过浙江省嘉兴地区平湖市的县(市、区)级智慧水利“十四五”规划的应用实践表明,县级区域智慧水利规划符合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对县(市、区)级的智慧水利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