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宝

干宝

干宝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周易研究、青年博览、内蒙古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等;干宝的相关文献由106位作者贡献,包括史为恒、史晓丽、徐敏等。

干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96.3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83%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1.83%

总计:109篇

干宝—发文趋势图

干宝

-研究学者

  • 史为恒
  • 史晓丽
  • 徐敏
  • 刘伟
  • 刘玲
  • 吴琼
  • 周佩佩
  • 四维
  • 徐晓元
  • 李颖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宗妮
    • 摘要: 东晋易学家、史学家干宝,在承继汉易一脉的经学诠释基础上,通过对《易》文本的把握做出引史入《易》的尝试,借“五德终始”说印证周代商兴之古事,延续了西周时期的天命转移观念,实现了易学与史学相互融合、会通,彰显了王朝更迭背后人文德性的力量。干宝诠经,以其严谨的治经、治史态度,接续了孔子之《春秋》、司马迁之《史记》一脉的春秋学精神。他以元亨利贞四德与《春秋》五始对举,透过周革商之史实,对当时的司马氏家族以及后世君王提供借鉴,表露出其以史鉴今、人文化成的王道理想。借注《序卦传》《杂卦传》,干宝阐发《易》天道下贯人道、三纲六纪的天道人事思想意涵,揭示道与事的变动不居与人事灵活变通之应然价值;他将人文化成的王道理想实现的关键落实于受命于天的圣王,对圣王品格提出了高度期许。
    • 四维
    • 摘要: 雷公是中国古代存在感很强的一位神仙,但他究竟长啥样子,几千年来人们争吵不休,从无定论。战国时期,人们普遍认为雷公长着“龙身人头”,是标准的半兽人。但到晋代,一个叫干宝的史官大概对雷公心怀不满,四处散布消息,说雷公是个四蹄着地、头如猕猴的动物,还没进化到直立行走的地步。干宝是很有分量的文化人,所以此后大多数人都认为雷公长得像猴子。
    • 杨林夕; 罗河生
    • 摘要: 《搜神记》的开篇方式主要有故事陈说法、环境融入法和人物架构法等三类,其开篇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和顺其自然、大巧若拙的特点。《搜神记》的开篇方式继承史传传统,是后世志怪小说的典范。
    • 程若昕
    • 摘要: 干宝《周易注》大量运用"以史注《易》"的方法,其背后的成因值得深思.当时文人的主要工作是论证晋朝存在的正统性,为晋元帝以臣代君事件寻找合理性.干宝《周易注》即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所作,其以汤武革命代指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以晋元帝比拟周公,并在注文中揭示文王、周公之于武王、成王政权的根源作用,借《周易》中所蕴含的"天人相应""以德配天"的思想,找到"德"这一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媒介,以此确立晋朝与晋元帝的合法地位.
    • 梁利玲
    • 摘要: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搜神记》是非常具有特点的小说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的典型代表作之一,该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干宝所写,在这本书中向世人描绘出了大量的光怪陆离的世界以及形态各异的神仙与鬼怪的形象,深刻地揭示着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的思想动态,是文学史上非常具有特点的著作。本文立足于实际,结合《搜神记》的相关内容,对该著作中的创作思想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 杨林夕; 罗河生
    • 摘要: 《搜神记》的开篇方式主要有故事陈说法、环境融入法和人物架构法等三类,其开篇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和顺其自然、大巧若拙的特点.《搜神记》的开篇方式继承史传传统,是后世志怪小说的典范.
    • 王利锁
    • 摘要: 学界一般认为,东晋著名文学家干宝的卒年在晋成帝咸康二年(336).通过史料辨析,本文认为干宝应卒于咸康六年(340)之后,而不是目前所说的咸康二年(336).《搜神记》的成书也应该在咸康六年庾亮去世之后.
    • 钟秀
    • 摘要: 《搜神记》出现了大量的“神女”篇章,呈现了仙、鬼、怪、人四种“神女”类型,塑造了美丽动人、主动大胆的“神女”形象,演绎了人仙恋、人鬼恋、人怪恋、人人恋等不同的恋爱模式,体现了高唐神女的原型特征,是对宋玉赋高唐神女形象的置换变形,蕴含有深厚的“高唐神女情结”。
    • 摘要: 《搜神记》的编撰,是为了"明神道之不诬",这一意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一、干宝编撰此书,是为了跟历史与现实中的无神论者和无鬼论者进行论争;二、干宝用"精气说"等学说来说明鬼神妖怪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三、在该书的部分篇目中,干宝采取了特定的叙事手法,以让读者相信这些鬼怪故事的真实性;四、干宝在该书中表达了以德禳灾的观念,这跟"明神道之不诬"的意图也是一致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