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希望水平

希望水平

希望水平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5835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护理管理杂志、全科护理、护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2016年浙江省行为医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中华护理学会2017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等;希望水平的相关文献由241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娜、黄旭倩、郭宗海等。

希望水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5 占比:1.8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5835 占比:98.16%

总计:56884篇

希望水平—发文趋势图

希望水平

-研究学者

  • 周娜
  • 黄旭倩
  • 郭宗海
  • 刘洋
  • 唐启群
  • 成杰
  • 李萍
  • 李静
  • 查梦培
  • 莫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朱晓果; 芦夏; 吴朝宛
    • 摘要: 目的探讨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希望水平、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南阳市某医院收治的8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家属协同护理,2组患者均持续护理1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时的希望水平[(HHI)]、癌因性疲乏[癌症疲乏量表(CFS)]及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HHI、FACT-G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HHI、FACT-G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及情感疲乏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改善癌因性疲乏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张丽
    • 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癌化疗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服务模式的价值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筛选200例宫颈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均选自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并按随机法分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专业护理个案管理,对比两组希望水平、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行为态度(14.42±1.18)分、积极态度(14.26±1.05)分、亲密关系评分(14.82±1.61)分高于对照组(tP <0.05);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自我效能(96.41±2.42)分、健康知识掌握度(97.46±3.95)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选择全程专业护理个案管理对宫颈癌化疗患者进行管理可提高其希望水平及健康知识掌握度,亦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值得参考。
    • 马煜; 沈晓莹
    • 摘要: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从本院肿瘤科及日间化疗中心推行ACT前(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中选取45例纳入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从该护理模式推行后(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中选取45例纳入研究组,采用接纳与承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的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韧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疾病负性感知[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生存质量[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变化。结果干预2周后,研究组的HHI、CD-RISC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2周后的BIPQ、FACT-B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接纳与承诺疗法可有效提升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减轻疾病负性感知,增强其心理弹性。
    • 王敏; 戎艳鸣
    • 摘要: 目的:探讨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希望水平和康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1月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脱落1例和2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希望疗法12周,比较两组康复状态及希望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赫氏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评分均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12周,试验组希望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在治疗12周时升至高希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评分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8周、12周,试验组康复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希望疗法可提升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康复状态和希望水平
    • 张奕玲; 汪锐; 秦莲花; 钟洁平; 冯灵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前(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随机选取该护理模式实施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2例作为试验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上臂围、皮褶厚度)水平、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TDWT)]及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希望水平[Herth希望指数(HHI)]及自我感受负担[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上臂围、皮褶厚度水平、WTDWT、SWAL-QOL、HHI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PB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
    • 谭鸿霞; 文娟; 宋悦龄; 曾丽; 吴乙华; 刘红艳
    • 摘要: 目的:调查女性不孕症病人希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7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症病人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Jalowiec应对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女性不孕症病人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不孕症病人希望总分为(38.78±4.2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疗负担感知情况、人工流产史是女性不孕症病人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社会支持3个维度得分及勇敢面对、保守、乐观、寻求支持维度得分与女性不孕症病人希望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情感宣泄、听天由命维度得分与女性不孕症病人希望总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费用负担感知情况、人工流产史、主观支持、保守和情感宣泄应对方式是女性不孕症病人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了希望水平28.6%的变异。结论:女性不孕症病人希望处于高水平,医务人员应关注女性不孕症病人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医疗负担感知情况、人工流产史、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等,据此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女性不孕症病人的希望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 刘肖肖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肝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肝移植术患者10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应激系统理论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希望水平及创伤后成长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总评分、希望水平总评分及创伤后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肝移植术患者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
    • 彭婷; 何平平; 雷琼; 李俊宜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2至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0例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HH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问卷(MCMQ)进行调查。结果 PCI术后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为(29.96±2.06)分,焦虑总分为(55.38±8.29)分,抑郁总分为(53.63±7.01)分,“回避”应对方式得分最高,为(18.89±1.24)分。希望水平与焦虑(r=-0.387,P<0.01)、抑郁(r=-0.416,P<0.01)、“回避”应对方式(r=-0.168,P<0.05)、“屈服”应对方式(r=-0.339,P<0.01)呈负相关,与“面对”应对方式成正相关(r=0.179,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加强PCI术后患者心理支持,减少焦虑抑郁情绪,以提高希望水平,促使其积极应对。
    • 吕培楠; 马影蕊; 孔德昭
    • 摘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疾病相关认知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调查(SAQ)量表、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及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教育后,两组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锻炼、情绪控制、遵医用药的认知评分均高于教育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Q中稳定情况、疾病认知、满意度、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及总分均高于教育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HI量表亲密关系、生活态度、积极行动及总分均高于教育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治疗的依从性均优于教育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改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对疾病改善的希望及依从性。
    • 孙琪媛; 唐婷婷; 肖诗雨; 周珈瑀; 邹子翔; 汪淼芹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干预方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益处发现及希望水平的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11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干预方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6个月后采用益处发现量表(BFS)和希望水平量表(HHI),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获益感及希望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3、6个月后,干预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BFS和HHI得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干预方案,可引导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保持积极的正面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益处发现及希望水平高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