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β细胞功能

β细胞功能

β细胞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0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31975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医学、临床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湖北省、武汉营养学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等;β细胞功能的相关文献由186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启富、刘健康、张素华等。

β细胞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31975 占比:99.96%

总计:1132380篇

β细胞功能—发文趋势图

β细胞功能

-研究学者

  • 李启富
  • 刘健康
  • 张素华
  • 柳絮云
  • 亨利·丘
  • 吴岩
  • 布里安·欧文
  • 桑吉·马里亚塔桑
  • 珍妮·张
  • 苏菲·M·莱哈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沐真
    • 摘要: 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是否需要短期或长期应用胰岛素,要通过医生判定。一般来说,有几类人需要注射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几乎不能产生胰岛素;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者;新发糖尿病且明显消瘦的病人;2型糖尿病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下降者;面临大手术或严重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胰腺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状态决定患者胰岛素要注射一辈子还是注射一阵子。对不能分泌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只能接受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
    • 康学东; 任伯达; 高攀
    • 摘要: 目的:通过葛根芩连汤对初发2型糖尿病肠道湿热证的治疗,观察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肠道湿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给予基础治疗联合葛根芩连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治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身体质量指数、腰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三酰甘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围及身体质量指数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对照组下降程度要好于治疗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具有降低血糖、三酰甘油、腰围和身体质量指数,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肠湿热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作用,其降糖、降脂机制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有关。
    • 张新虹
    • 摘要: 目的 分析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50例予以达格列净药物者纳入实验组,50例予以常规药物者纳入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β细胞水平及治疗有效性。结果 治疗前2组血糖指标比较P>0.05,无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空腹(6.35±1.23)mmol/L、餐后2 h(8.39±0.56)mmol/L对比,试验组血糖水平:空腹(4.30±1.24)mmol/L、餐后2 h(5.59±0.45)mmol/L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差异;与对照组治疗后空腹C-肽(0.35±0.15)、HOMA-IR(7.38±0.42)及HOMA-β水平(3.71±0.24)对比,实验组空腹C-肽(0.76±0.25)、HOMA-IR(3.16±0.34)及HOMA-β水平(5.70±0.25)明显较好,2组比较P<0.05。对比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较好,其中,实验组为96.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治疗后(7.35±0.65)mmol/L、(151.05±12.30)μmol/L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达格列净用药效果显著,可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对患者肾功能及各项指标有一定影响。
    • 宋陆军
    • 摘要: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35例采用利拉鲁肽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35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HOMA-IR)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FPG、2 h PG、HbAlc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β-细胞功能。
    • 李明明; 赵潇; 刘书晴; 于春晓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初治2型糖尿病期间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86例该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43例接受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43例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性、血糖指标、β细胞功能三方面评价应用效果。结果经过为期14 d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5.35%较参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较参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值(HOMA-β)较参照组更高,而胰岛素抵抗指数值(HOMA-IR)则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血糖指标、β细胞功能方面的应用效果较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用优势更显著。
    • 萧洁瑜; 曾清泉
    • 摘要: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对肥胖糖尿病患者疗效、β细胞功能及体重下降幅度对比。方法从2019年3月-2020年3月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0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试验组60例。对照组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用利拉鲁钛治疗,连续治疗24周之后对比两组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体重、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空腹血糖(FP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bA1c、FBG、HOMA-IR、HOMA-β、FPG、体重、BMI指标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HOMA-IR、HOMA-β及FPG指标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中HOMA-IR、HOMA-β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差不多,试验组HbA1c、FBG及FPG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体重、BMI指标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在临床上治疗T2DM疗效均较好,但利拉鲁肽在降低患者空腹高血糖优于二甲双胍,两者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相差不大,减轻患者体重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利拉鲁肽。
    • 伦媛媛; 周健; 王哂塘; 赵哲; 汤爱蓉
    • 摘要: 目的:分析在 2 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失效对胰岛素不同起始治疗方案所呈现的效果,尤其是对 β 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 分析病例选择于 2019.1~2020.1 时间段就诊于我院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失效)64 例,以胰岛素起始剂量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 分别实施 0.4U/kg 门冬胰岛素 30、0.2U/kg 甘精胰岛素的病例所在组分别以预混组、基础组进行命名,对 2 种治疗方案所呈现的治疗 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相对比于基础组,预混组患者血糖水平(餐后 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明显,HOMA-IR 下降明显, HOMA-β 提升明显,C 肽(餐后、空腹)提升明显,血糖达标时间缩短明显,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口 服药失效)实施 0.4U/kg 初始剂量的门冬胰岛素 30 可达到满意的治疗目标,可对 β 细胞功能进行改善。
    • 韦怡超
    • 摘要: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的标志,β细胞功能也会随之发生改变.2020年4月,JCEM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减重改善重度肥胖伴空腹糖耐量受损患者β细胞功能:一个治疗窗》的文章[Rothberg AE,Herman WH,Wu C,et al.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20,105(4):e1621-e1630].该文为开放获取文章,本文对其进行了中文编译.该文通过对58例重度肥胖伴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受损和早期2型糖尿病的患者以及13名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个体进行研究,评估医学减重对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量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减重能够改善肥胖伴空腹糖耐量受损患者的β细胞功能,效果可维持2年,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一个治疗窗口.
    • 闻晓强; 张洁
    • 摘要: 酮症倾向糖尿病(KPD)是一类介于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异质性糖尿病综合征,其表型与T2DM相似,但基因型与特发性T1DM相似.虽然KPD以酮症甚至酸中毒起病的特点类似于T1DM、临床表现类似于T2DM,但三者的治疗方案存在较大差距,如果误诊可能导致严重后果.KPD分型是根据胰岛自身抗体A和β细胞功能进行的Aβ分型,将KPD分为A-β+、A-β-、A+β-和A+β+四个亚型.A+β-型和A-β-型患者在病理生理学及机制彼此不同,但与T1DM临床特征相似,无β细胞功能;而A+β+型和A-β+型患者在病理生理学及机制彼此不同,但具有β细胞功能且与T2DM的临床特征相似.通过了解KPD的分型及其发病机制,可以掌握KPD患者对胰岛素的依赖程度,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对葡萄糖的稳态、代谢和细胞的生长至关重要。如何在临床上精准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十分关键。本期“综述与讲座”栏目特别邀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徐焱成教授为“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解读和胰岛素的应用”专栏组稿,并邀请全国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撰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