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屠宰性状

屠宰性状

屠宰性状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7075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遗传、中国牛业科学、家畜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12届两岸三地优质鸡的改良生产暨发展研讨会、第六届(2015)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等;屠宰性状的相关文献由78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辉、刘林秀、周艳等。

屠宰性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1.99%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7075 占比:97.59%

总计:7250篇

屠宰性状—发文趋势图

屠宰性状

-研究学者

  • 李辉
  • 刘林秀
  • 周艳
  • 朱庆
  • 谢明贵
  • 谢金防
  • 赵忠海
  • 韦启鹏
  • 储怡士
  • 唐维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静超; 陈家雪; 李华; 甘建伉; 李根; 康慧敏
    • 摘要: 为实现清远麻鸡体尺与屠宰性状的综合选育,试验选取125日龄清远麻鸡慢羽系公鸡50羽、母鸡116羽,屠宰并测定了5个体尺性状(冠高、胫长、胫围、体斜长和龙骨长)与5个屠宰性状(体质量、屠体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和腿肌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公鸡中,冠高与3个屠宰性状(体质量、屠体质量和全净膛质量)均呈极显著中度正相关(0.50屠宰性状间存在显著中度正相关(0.34屠宰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中低程度正相关(0.29屠宰性状(腿肌质量和屠体质量)均呈显著低度正相关(0.21屠宰性状两两之间大部分存在极显著强正相关(P<0.01)。在公鸡和母鸡的主成分分析中,10个性状分别可简化为4个和5个主成分指标,相应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5.556%和85.967%。在公鸡中,屠体质量、胫长、龙骨长和冠高分别对前3个主成分贡献最大;在母鸡中,全净膛质量、体斜长和冠高分别对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最大,各主成分所包含信息的侧重不同。综上,在清远麻鸡公鸡与母鸡的多性状选择时,针对不同的选育目的,将多个指标简化为综合指标进行选育,可为清远麻鸡在体尺与屠宰性状的综合选育中提供理论依据。
    • 王洁; 刘乔乔; 刘可心; 吕岩; 徐峥; 朱弘焱; 田玉民; 苏玉虹
    • 摘要: 为研究大骨鸡和AA+肉鸡肉用性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选择健康的0~24周龄(w)大骨鸡公鸡和0~7 w AA+公鸡各324只,每笼6只进行舍饲笼养。随机选取1日龄(d)、1~7 w的大骨鸡和AA+肉鸡各5只,8~24 w偶数周龄的大骨鸡5只,分别测定生长性能、屠宰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0~7 w的AA+肉鸡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高于大骨鸡(P<0.01),大骨鸡和AA+肉鸡的体重、ADFI均与周龄呈极显著强相关(P<0.01);上市日龄大骨鸡(24 w)与AA+肉鸡(7 w)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以及肌胃、头、心、肝、脾、胸腺和法氏囊的比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半净膛率、腺胃比率和直肠比率差异显著(P<0.05);大骨鸡胸肌和腿肌的剪切力与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而AA+肉鸡没有该特点;大骨鸡血清中无机磷和钙含量极显著低于AA+肉鸡(P<0.01)。20~22 w大骨鸡的生长速度和ADFI达到最高峰,屠宰性状最佳,提示大骨鸡上市日龄可以较常规日龄提前2~4 w。
    • 董佳强; 霍明东; 郭文凯; 马志刚; 魏念冬; 刘学良; 杨坤; 王志强; 黄宇翔; 邹跃; 张红; 李鑫; 吕明哲; 杨昊天; 陈志峰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青贮玉米秸秆混合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碳酸氢钠对籽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4周龄籽鹅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A、B、C和D组分别饲喂添加0、1%、2%和3%碳酸氢钠的青贮玉米秸秆混合饲粮,试验期40 d。结果显示:1)各组之间生长性能、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2)B和C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A和D组(P<0.05);D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C和D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为评价依据,籽鹅育成期饲粮中添加适量(干物质含量占饲粮比例在15.09%以下)青贮玉米秸秆时,没有必要添加碳酸氢钠。
    • 丁晓婷; 蔡翠翠; 黄永震; 杨雪瑶; 李玉莲; 万鹏
    • 摘要: 为了降低屠宰性状测量造成的损失,以54只(公、母各半)180日龄宁南山区林下固原鸡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其体尺性状(胸宽、胸深、体斜长、趾长、趾粗、胫围、胫长、盆骨宽)和屠宰性状(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头重、掌重),并进行了其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胸宽与趾粗呈正相关(P<0.01);全净膛重与半净膛重简单相关系数为0.983,接近1(P<0.01);胸深、活重和胸深、屠体重间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均接近1。研究结果说明,可通过固原鸡体尺性状(胸宽和胸深)对屠宰性状(活重和屠体重)进行间接选择,减少屠宰造成的损失。
    • 杨雪琴; 李现超; 柴睿堂; 廖千蕙; 张珍; 杨秀荣
    • 摘要: 为了探究东涛鸡的体尺和屠宰性能,本试验以150、400日龄的东涛鸡和广西麻鸡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尺、屠宰性状,以及脏器重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体尺性状中,150日龄的东涛鸡活重、体斜长、龙骨长、髋宽、胸宽显著低于广西麻鸡(P0.05);400日龄东涛鸡肝脏重、脾脏重、肌胃重显著(P<0.05)高于400日龄广西麻鸡。由此可见,东涛鸡的生长速度和性成熟要晚于广西麻鸡,东涛鸡的腹脂沉积能力比广西麻鸡弱。因此,东涛鸡可作为低腹脂、大体型新品种培育的素材。
    • 李梓芃; 王德才; 张宇; 谭国辉; 孙华; 乔木; 梅书棋; 彭先文
    • 摘要: 为探究硒都黑猪屠宰性状和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准确高效地选择优良种猪,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硒都黑猪的20项指标进行分析并归类。结果表明,屠宰性状和体尺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由主成分分析可知,硒都黑猪屠宰性状和体尺性状可以综合成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18%,并构建综合评分方程:Y=0.14X_(1)+0.16X_(2)+0.08X_(3)+0.06X_(4)+0.14X_(5)+0.06X_(6)+0.06X_(7)+0.03X_(8)–0.05X_(9)–0.09X_(10)+0.08X_(11)–0.02X_(12)–0.07X_(13)+0.04X_(14)+0.10X_(15)+0.04X_(16)+0.14X_(17)+0.13X_(18)+0.10X_(19)+0.19X_(20)。由R型聚类分析可知,将20项指标分为3大类,第I类性状主要反映了产肉量的高低,第II类性状主要反映了瘦肉率高低,第III类性状主要反映了体型大小。本次研究所构建评分模型综合了20项指标绝大部分信息,并将这20项指标共聚为3类,选取出了典型指标,简化数据结构,增强选育准确性,对今后遗传育种和杂交利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董静超; 甘建伉; 李华; 张正芬; 康慧敏
    • 摘要: 为揭示清远麻鸡体尺与屠宰性状的关系,剖析各体尺指标对屠宰性状直接和间接作用的大小,屠宰测定了125日龄清远麻鸡的体尺性状(冠高、胫长、胫围、体斜长和龙骨长)与屠宰性状(体质量、屠体质量和全净膛质量),其中公鸡98只,母鸡62只.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体尺性状和3个屠宰性状中提取了3个相对独立的因子,分别与质量、高度和宽度密切相关,即质量因子、纵向躯体结构因子和横向躯体结构因子.在公鸡中各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44.027%、19.256% 和10.778%,在母鸡中各贡献率分别为47.641%、20.685% 和10.617%.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胫围对清远麻公鸡的体质量、屠体质量和全净膛质量影响最大,直接效应分别为0.492、0.383和0.281;在母鸡中,胫围对体质量和屠体质量的影响最大,直接效应分别为0.473和0.472,胫长对全净膛质量影响最大,直接效应为0.397.
    • 吴锦波; 何世明; 李铸; 王泰; 蹇尚林; 塔英; 谭本旭
    • 摘要: 为了探究标准化生产的牦牛屠宰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选取了年龄和体重相近的麦洼牦牛和金川牦牛各15头饲养100 d后屠宰,测定了11个屠宰性能指标,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屠宰后麦洼牦牛脾重为0.75 kg,高于金川牦牛的0.57 kg,且差异极显著(P0.05);麦洼牦牛肝重和肾重变异系数分别为11.28%和14.81%,金川牦牛肝重和肾重变异系数分别为12.39%和11.76%,暗示这两个指标还有一定的选育潜力;主成分分析确定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0.844%,第一主成分可反映牦牛的体重情况,第二主成分可反映牦牛的脾脏和肝脏发育情况,第三主成分可反映牦牛肾脏重量情况.
    • 邢宝松; 王璟; 白献晓; 陈俊峰; 张家庆; 任巧玲; 郭红霞; 张华; 曹海
    • 摘要: 为探索散养和圈养养殖模式对淮南猪屠宰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选择发育正常、出生体质量相似的淮南仔猪20头,随机分为散养组和圈养组.在供试猪只体质量达100 kg左右时,每组随机选择5头猪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屠宰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与圈养组相比,散养组背膘厚(三点均值)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降低33.74%(P0.05).综上所述,散养模式显著减少脂肪沉积,提高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同时散养模式可促进维生素B1、钙、钾和鲜味氨基酸的沉积,提高鲜味和嫩度,有助于提高淮南猪肉质性状.
    • 谭玉文; 文正亚; 周敏; 马荆鄂; 许继国; 朱学农
    • 摘要: 本研究对495只宁都黄公鸡生长、体尺、屠宰的3组数据共20个指标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宁都黄公鸡的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各指标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生长性状与体尺性状、生长性状与屠宰性状、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3组性状间第一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967和0.875,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贡献率分别为87.45%、99.74%和94.52%.典型相关分析比简单相关分析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宁都黄公鸡3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有16周龄体重、体斜长、胸围、全净膛重、屠体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