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居住证制度

居住证制度

居住证制度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223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共产党员:上半月、法制与社会、江淮法治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学术年会 等;居住证制度的相关文献由158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永勋、侯瑜、张玮等。

居住证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3.1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223 占比:96.84%

总计:7459篇

居住证制度—发文趋势图

居住证制度

-研究学者

  • 丁永勋
  • 侯瑜
  • 张玮
  • 李许卡
  • 林静
  • 沈峰
  • 钱雪亚
  • 丁百仁
  • 丁祖年
  • 丁金宏

居住证制度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洛忠; 崔露心
    • 摘要: 作为城市户籍管控与流动人口民生之间的缓冲剂,居住证制度对家庭化迁移具有现实政策效应。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和PSM方法,根据2017年京津冀地区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深入剖析居住证制度影响家庭化迁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居住证制度对家庭化迁移具有直接的政策效应;以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居住证制度对家庭化迁移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家庭生命周期在居住证制度对家庭化迁移的影响中发挥着调节作用,从家庭形成期到扩张期再到萎缩期,居住证制度影响效应呈现出先变大后减小的阶段性特征。为稳步提高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规模与质量,可从居住证制度、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角度入手,完善相关政策满足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需求:转变政策理念,推动居住证制度变迁;遵循便民原则,提高居住证可及性;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分类分层、主体多元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 安超帆
    • 摘要: 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本文匹配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地级市宏观特征数据,运用logistic的方法,研究了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居住证制度对流动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入地参与职工医保有效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居住证制度也显著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意愿。进一步分析显示,子女随迁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意愿,流动人口面临的失业风险会降低其市民化意愿。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提高流动人口职工医保的参与率;适当调整居住证的办理条件;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采取多种举措提升流动人口市民化意愿。
    • 张祥晶
    • 摘要: 居住证制度的目标是赋予流动人口通过持有居住证享有与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政策实践中生成的"双重选择"导致了对居住证的目标偏离:申领条件的"高门槛"设置生成的外部筛选机制,部分流动人口被挡在政策之外,造成对制度目标的首次偏离;居住证承载的"权利、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在流动人口中形成差异"地方效用"生成的内部选择机制,部分流动人口自动放弃申领居住证,造成对制度目标的再次偏离.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是"地方效用"指引下的理性决策过程,靶向性目标是子女流入地生活机会的获得,自我性目标体现了群体的"双重"归属,年龄、流动类型、来流入地时长、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同行、社会保险缴纳、购买商品房等因素对申领决策有显著影响.应对目标偏离的地方政策设计原则是,弱化政策外部筛选机制的"低门槛、类别化"和弱化自我内部选择机制的"引力式、最简化、智慧化".
    • 倪超军
    • 摘要: 农民工福利改善不仅是农民工市民化行为的主要动机,还是国家城市公共服务政策的落脚点.文章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在评价农民工福利水平的基础上,采用OLS和PSM方法实证研究居住证制度对农民工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的总体福利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持有居住证对农民工福利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看,持有居住证对农民工经济状况、防御性保障、精神感受和社会机会方面的影响较为显著.经过选择性偏误纠正以及变换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和删除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持有居住证对Ⅱ型大城市、Ⅰ型大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农民工的福利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特大超大城市农民工的福利水平影响最大,而对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农民工的影响不显著.持有居住证对第一代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福利水平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并且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影响更大.持有居住证对"居住证福利增加区域"农民工福利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
    • 丁百仁
    • 摘要: 基于CMDS2017数据,以Sen的福利理论为指导,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法探讨居住证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总体良好,新生代农民工优于老一代.居住证制度对市民化意愿有直接正效应,相比未持居住证农民工,持居住证者的市民化意愿更强,且通过积极影响农民工多重福利(主要是经济条件和社会机会)来间接提高市民化意愿,但新老农民工表现出一定差异.应不断优化以居住证制度为依托的福利体系,兼顾代际需求,促使农民工转向市民.
    • 陈潭; 李义科
    • 摘要: 居住证制度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过程的产物,被认为是现阶段地方政府管理流动人口、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的第一选择.从2009年湖南省首次采纳居住证制度至今的十多年间,居住证制度已在全国省级政府间完成扩散,对于各省都采纳居住证制度的原因和该制度在全国大规模运用的特征,采用2009—2018年31个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以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为研究视角,使用事件史分析法(EHA)对居住证制度创新扩散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级压力是影响居住证制度采纳的最重要因素;竞争压力和城镇化率也影响居住证制度的扩散,但存在负相关,与预期相反.对此,中央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导向,推动下级政府采纳创新;地方政府间需要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居住证制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断优化居住证制度,充分发挥其在管理流动人口和保障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
    • 王亦铭
    • 摘要: 迁徙权作为基本人权之一,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人身自由性质的权利和社会经济性质的权利。具体而言,人身自由性质的权利是指公民可以不受限制的选择自己居住地的权利,社会经济性质的权利是指公民迁入新居住地之后同迁入地原居民享有同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待遇的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户籍制度的存在是对迁徙权,尤其是其中社会经济权利获得充足保障的最大的阻碍,具体表现为户籍的附属利益、居住证制度、积分落户制度、户籍制度基础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迁徙者获得同等的社会经济权利的阻碍。因此,本文建议通过改革居住证制度和积分落户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迁徙权,尤其是迁徙者的社会经济权利获得充分的保障。
    • 徐水源1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推进新型城镇化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流动人口的主体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但由于户籍的限制,规模上亿的农民工难以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稳定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