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03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7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06733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学教学、微生物与感染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等;宿主细胞的相关文献由2355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延和、孙际宾、郑平等。

宿主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7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6733 占比:99.57%

总计:107198篇

宿主细胞—发文趋势图

宿主细胞

-研究学者

  • 马延和
  • 孙际宾
  • 郑平
  • 朴英薰
  • 不公告发明人
  • 崔惠真
  • 李真浩
  • 陈久洲
  • 赵晶
  • 孙长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PEI JIE; YUAN YUE-MING; TIAN DAYONG
    • 摘要: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V)引起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全球每年有超过6万人因感染狂犬病而死亡,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由于对狂犬病的致病机制尚未解析,目前缺少针对狂犬病的有效药物,因此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病原感染宿主细胞通常是一个能量需求的过程,深入研究RABV调控宿主能量代谢的机制不仅有助于拓展我们对RABV致病机制的理解,而且可以为狂犬病有效治疗制剂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
    • 李娟; 邱菊; 刘翩; 肖丹; 刘舒; 吴欢; 王茜; 黎晓强; 王开金
    • 摘要: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性细菌,具有双相发育特点,由于其缺乏合成能量的ATP酶,需要完全依赖宿主细胞提供,但又不同于病毒,其内含有DNA、RNA两种核酸,以二分裂形式进行繁殖。目前共11属,21个种,其中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可引起肺炎,以肺炎衣原体为主,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肺炎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之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误诊及漏诊[1]。本文旨在通过描述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摘要: 细胞代谢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代谢组学是鉴定宿主细胞代谢变化的重要手段。近几十年来,代谢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生物学研究,可用于鉴定疾病中的代谢产物,为进一步筛选生物标记分子、开发靶向药物、靶向代谢途径设计新型疫苗等奠定基础。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策略操控机体代谢网络,为自身复制提供资源,但不同病毒调控细胞代谢的途径也不相同。非洲猪瘟病毒(ASFV)可调控宿主细胞代谢,进而促进病毒复制。
    • 于小勇; 徐新丽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世界人民都遭受到身体、经济和心理等不同层面的重创。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进入宿主细胞感染机体,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可上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表达,有可能增加病毒感染性并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 陶冬梅
    • 摘要: 支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生长繁殖,引发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进而损害细胞正常功能。1961年在美国Hale首次从患乳腺炎的牛乳中分离到牛支原体,在我国1983年黎济申首次从患乳腺炎的牛乳中分离到牛支原体。随着肉牛异地育肥模式的逐渐扩大,我国多个地区相继暴发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导致牛群发病,且死亡率较高,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阻碍养牛业健康发展。及时诊断牛支原体病有利于牛场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扩散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 全娟娟; 夏爱鸿; 孟闯; 李昕; 姚志鸿; 陈祥; 徐正中; 焦新安
    • 摘要: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发结核病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以及公共安全,作为一种兼性胞内感染菌,其引发结核病的关键是破坏宿主免疫防御机制以提高其在胞内生存能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分枝杆菌效应蛋白通过与宿主靶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影响细胞凋亡、炎性因子表达、抗原提呈等多种免疫效应,从而逃逸宿主细胞的杀伤,并在机体免疫状态低下时复发从而引起结核病.深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效应蛋白和宿主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机制,将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 吴移谋; 王建业
    • 摘要: 细胞凋亡是一种通过多基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不仅维持机体的动态平衡,还是一种天然的防御机制。为了在细胞内生存,专性胞内寄生菌(贝纳柯克斯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一些兼性胞内寄生菌(结核分枝杆菌、耶尔森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志贺氏菌、布鲁氏菌等)通过干扰细胞外或细胞内的细胞凋亡信号的传导来调控宿主细胞凋亡,甚至能够利用胞葬作用逃逸宿主的免疫系统。希望通过本文和广大的同道研究者一起努力共同推动胞内寄生菌与宿主细胞凋亡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 肖贺贺; 徐凤巧; 刘明珠; 苏美珍; 余庆; 李梦梦; 李鹏飞
    • 摘要: 【目的】明确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的生物学功能,为阐明SGIV感染致病机理及研发抗病毒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GIV感染过程中MCP基因的转录时序及其在SGIV感染石斑鱼脾脏、肝脏、肾脏、肠道、胃和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SGIV MCP基因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和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EGFP-N3-MCP和pcDNA3.1-MCP,然后以重组质粒pEGFP-N3-MCP转染石斑鱼脾细胞(Grouper spleen cell,GS)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同时以重组质粒pcDNA3.1-MCP转染胖头鲤细胞(Fathead minnow cells,FHM)构建能稳定表达MCP蛋白的FHM细胞系(FHM-MCP),用于分析MCP蛋白对宿主细胞生长增殖及SGIV感染压力下细胞存活率和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在SGIV感染8 h后即可检测到MCP基因的特异性转录,即MCP基因是一个晚期基因。在SGIV感染24 h后,MCP基因在石斑鱼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肝脏、肾脏和肠道组织中,而在胃和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提示胃和鳃组织并非SGIV感染的主要靶器官。SGIV的MCP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附近的胞质中。细胞生长增殖曲线和细胞计数结果均证实,MCP蛋白能调节细胞生长及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在SGIV感染后24和48 h,FHM-MCP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FHM-Vector细胞(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染FHM细胞),其存活率分别是FHM-Vector细胞的1.12和1.15倍。此外,FHM-MCP细胞在SGIV感染24和48 h后,其病毒滴度均高于FHM-Vector细胞,即MCP蛋白能促进SGIV病毒复制。【结论】SGIV的MCP基因是一个晚期基因,其编码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附近的胞质中,通过促进宿主细胞分裂增殖及病毒复制,最终提高SGIV的病毒滴度和感染力。
    • 吴移谋; 王建业
    • 摘要: 细胞凋亡是一种通过多基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不仅维持机体的动态平衡,还是一种天然的防御机制.为了在细胞内生存,专性胞内寄生菌(贝纳柯克斯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一些兼性胞内寄生菌(结核分枝杆菌、耶尔森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志贺氏菌、布鲁氏菌等)通过干扰细胞外或细胞内的细胞凋亡信号的传导来调控宿主细胞凋亡,甚至能够利用胞葬作用逃逸宿主的免疫系统.希望通过本文和广大的同道研究者一起努力共同推动胞内寄生菌与宿主细胞凋亡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 孙绮思; 苏中静
    • 摘要: 基因的初始转录本经选择性剪接可以生成不同的RNA亚型,RNA剪接的多样性丰富了细胞蛋白分子的表达,并与物种的生物进化、个体细胞的分化和环境调控等功能相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引起2019年以来全球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菌。自该病毒2020年初被鉴定后,研究发现SARS-CoV-2入侵宿主细胞和完成复制传播过程均涉及RNA的选择性剪接,病毒miRNA、非结构蛋白与宿主RNA结合蛋白、干扰素刺激基因相关蛋白等不同程度地介导或参与了这些选择性剪接过程。本文综述选择性剪切在SARS-CoV-2感染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以促进对SARS-CoV-2病毒和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进一步了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