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T3

T3

T3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39388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93175篇;相关期刊410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放射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专题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等;T3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张伟、王伟等。

T3—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1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3175 占比:99.82%

总计:393880篇

T3—发文趋势图

T3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伟
  • 王伟
  • 王磊
  • 张磊
  • 李伟
  • 王勇
  • 王涛
  • 张勇
  • 张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早永; 隋春青; 吕文; 江伟; 刘华丽
    • 摘要: 1技术范围本技术规定了西洋参生产基地选择与规划、种子处理、播种、搭棚、生长期管理及收获、包装、储藏等技术。2引用、参照标准N 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 Y/T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1043—2016《绿色食品人参和西洋参》。
    • 刘玉曦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一周血清T3、T4、TSH指标变化意义。方法:选取全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癌术后患者60例为A组,并按照1∶1配比选择60例甲状腺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甲状腺癌患者为B组,进行研究,并选择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A、B两组患者术后一周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血清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与对照组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术后T3和T4与术前对比呈先下降,在第4 d上升后,又下降的趋势,TSH则在术后第1 d下降后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与对照组和术前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T3与术前对比呈持续下降趋势,T4先呈下降趋势,在第4 d和第7 d呈上升趋势,TSH在术后第1 d呈下降趋势后持续上升,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前、术后第1 d~7 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一周血清T3、T4、TSH指标变化呈动态变化趋势,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为医生给予TSH抑制治疗,从而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从而避免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大大提高诊断效率。
    • 毛静诚; 余梦莹; 夏园; 高广义; 吴正东; 朱剑锋
    • 摘要: 目的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一种少见的骨髓衰竭综合征,它可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转化,但很少见,现报道1例继发于PRCA的AML,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其疾病转化的可能机制、特征及治疗.方法 1例76岁男性在诊断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年后出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完善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检测等.结果 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原始细胞占84%,融合基因检测示AML1-MDS1/EVI1,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予以1疗程地西他滨联合HA方案化疗患者未缓解,后予以1疗程地西他滨联合维奈克拉方案治疗,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但2月后即复发,再予以地西他滨联合维奈克拉方案治疗效果不佳,复发后2月患者死于重症感染.结论 PRCA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单纯红细胞系列造血衰竭,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低、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为特征,少部分患者可发生MDS/AML转化,携带ASXL1、DNMT3A和BCOR等基因突变的患者更易发生转化,预后差,合并t(3;21)(q26;q22)易位的患者对化疗不敏感,维奈克拉治疗可能有效.
    • 黄大翠; 杨向贵; 刘雪婷; 袁惠芸; 夏林玉
    • 摘要: 目的 分析微波消融术(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2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观察组行MWA,对照组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记录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结节消退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T3、T4及TSH)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甲状腺结节体积不断缩小(P<0.05),且3、6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0.45%、79.70%;治疗后,两组T3、T4下降,TSH水平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3、T4低于对照组,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较好,可有效保留患者甲状腺功能,促进结节消退,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吴虹
    • 摘要: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围术期血清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本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65例CHD患儿纳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畸形类型分为单纯CHD组(n = 49)与复杂CHD组(n=16),其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CHD纠治术,监测患儿麻醉诱导前(T1)、停机前10 min(T2)、术后2 h(T3)、12 h(T4)、24 h(T5)血清T4、T3、TSH、TF3、TF4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复杂CHD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均显著长于(高于)单纯CHD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儿均存活,并无死亡病例;术后两组患儿T4、T3、TSH、FT3、FT4水平均较同组术前显著下降,单纯CHD组血清T4、T3、TSH、FT3水平在T4、T5时刻均有回升趋势,FT4水平在T5时刻略有回升,复杂CHD组围术期血清T4、T3、TSH、FT3、FT4 一直呈较低水平.结论 CHD患儿术后均出现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状况,但单纯CHD患儿围术期甲状腺功能受抑制程度低,抑制时间短,复杂CHD患儿围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情况更严重,甲状腺功能抑制时间长,监测围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患儿手术效果及预后的评估.
    • 李凤科; 宋书彬; 薛英威
    • 摘要: 目的:探讨T3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率对于预后生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4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T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x2检验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以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淋巴结转移率≤28.66%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率> 28.66%组患者肿瘤病理分型较差[93.3% (127/136)vs 76.8%(162/211),P=0.000],肿瘤位于全胃的比例较高[12.5% (17/136) vs 3.8% (8/211),P=0.002],肿瘤直径较大[49.3% (67/136)vs 27.5%(58/211),P=0.000],血清CEA浓度较高[33.1%(45/136)vs 22.7%(48/211),P=0.034],远处器官发生转移的几率较大[11.0% (15/136)vs 2.4% (5/21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位置(全胃)、肿瘤直径(>6.1 cm)、病理分化类型(分化较差)、血清CEA水平(>5 ng/ml)、血清白蛋白浓度(≤40 g/L)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危险因素(均P<0.05).随访期间内有233例(67.1%)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术后5年生存率为33.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根治性手术、肿瘤单发、淋巴结转移率≤28.66%、M0、肿瘤直径≤6.1 cm、血清CA19-9≤37 U/ml的T3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好(均P<0.05),而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P =0.08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95% CI):1.487(1.139~1.941),P=0.004]、手术[HR(95% CI):1.741(1.205 ~2.515),P=0.003]、淋巴结转移率[HR(95% CI):3.053(2.293~4.065),P=0.000]、是否发生远处转移[HR(95% CI):1.766(1.043~2.991),P=0.034]是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位置、病理分化类型、肿瘤直径、血清CEA浓度、远处器官发生转移是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T3期的胃癌患者,术前可以通过相关血液、影像检查,对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预后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评估.
    • 杨琴; 龙丽; 马利; 赖月花; 文牡; 侯连兵
    • 摘要: 目的:研究因宁片对体外T3诱导大鼠肝巨噬细胞(RHMa) NF-κB、IκB-α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T3作用于RHMa 24、48 h,MTT法检测其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p-NF-κB、p-IκB-α蛋白表达,确定最佳干预浓度和干预时间,选用T3500 nmol/L刺激RHMa细胞24 h后,给予10%因宁片含药血清治疗24 h,检测RHMa细胞中p-NF-κB、p-IκB-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RHMa的增殖率与T3的浓度呈负相关,p-NF-κB、p-IκB-α蛋白表达量随T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因宁片含药血清对p-NF-κB和p-IκB-α蛋白表达量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高浓度T3(≥300nmol/L)对肝巨噬细胞均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低浓度T3(≥50 nmol/L)即能诱导肝巨噬细胞中NF-κB、IκB-α的激活;而因宁片含药血清则能有效抑制肝巨噬细胞中NF-κB、IκB-α的磷酸化,这可能是因宁片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作用机制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