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夹脊穴

夹脊穴

夹脊穴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4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6422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光明中医、江苏中医药、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第2届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足高峰论坛、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9届换届选举会议、2016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分会炎性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学术年会、第5届“现代技术在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等;夹脊穴的相关文献由210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国付、张红星、孙忠人等。

夹脊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4 占比:12.10%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96%

专利文献>

论文:6422 占比:86.94%

总计:7387篇

夹脊穴—发文趋势图

夹脊穴

-研究学者

  • 黄国付
  • 张红星
  • 孙忠人
  • 邹璟
  • 孙远征
  • 刘方铭
  • 周利
  • 张唐法
  • 张永臣
  • 汪伯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衣哲; 申红超; 陈美晓
    • 摘要: 目的:探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夹脊穴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阳春市人民医院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施行常规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34例,施行夹脊穴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疼痛评分、β-内啡肽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06%),33/34高于对照组(82.35%),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3周、4周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ODI评分[(16.30±2.85)分]较对照组[(20.30±2.69)分]更低,β-内啡肽水平[(205.15±23.09)pg/mL]较对照组[(183.26±21.13)pg/mL]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51、4.078,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IL-6[(12.39±2.06)ng/L]、TNF-α[(27.15±3.20)pg/mL]水平较对照组[(16.30±2.12)ng/L、(33.26±3.13)pg/mL]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13、7.959,P均<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夹脊穴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更佳,更有助于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痛感,对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钟艾
    • 摘要: 目的研究牵引状态下针刺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非同步牵引状态下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观察组给予牵引状态下同时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功能及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2.5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PRI、NDI、VAS分值及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牵引状态下针刺夹脊穴可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同时降低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加快病情恢复。
    • 秦子玲; 胡赫其; 鲁海; 张春红; 赵晓峰
    • 摘要: 赵晓峰教授为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嫡传弟子,擅长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病。文章报道1例赵晓峰教授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夹脊穴治疗肯尼迪病,从“痿证”论治,以治神为核心,整体局部兼顾,气血阴阳共调,疗效显著。
    • 蒿飞; 杨晓梅; 范文海; 杨森; 王征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结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腰椎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51例与治疗组52例。对照组给予腰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夹脊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疼功能评价(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腰椎活动度,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更高(96.15%vs 82.35%)(P0.05);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升高,且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VAS、O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腰椎活动度均升高(P<0.05),且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更低,腰椎活动度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且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更低(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针刺夹脊穴结合腰椎牵引治疗能获得较佳的临床疗效,能降低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和症状,提高腰椎活动度,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值得应用及推广。
    • 谢长才; 苏临荣
    • 摘要: 夹脊穴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经外奇穴,又称华佗夹脊。据传,此穴因与华佗相关而得名,但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究。夹脊穴,顾名思义,是指脊柱两旁的穴位。有别于其他经穴,它是根据脊柱椎体取穴、数量众多的一系列穴位的组合。
    • 张芳; 王鸿度
    • 摘要: 夹脊穴含义、穴数、定位及针刺深度文献研究颇多,历来未能统一。此文通过梳理经文、汇集历代知名注家观点及研究,对其进行考辨,提出个人见解。笔者认为夹脊柱两侧而取之腧穴皆为夹脊穴——广义夹脊穴;距脊柱两侧旁开分寸最近处所取之腧穴——狭义夹脊穴夹脊穴数目应为48穴(C_(1)-L_(5)夹脊),夹脊穴定位为:后正中线相应椎体棘突旁开,正当棘突外缘(竖脊肌内侧缘处)。针刺可以直刺深达骨骼,不会刺伤项部、躯干部重要脏器。
    • 潘蜀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采取齐刺联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江西省德安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35例,采取齐刺联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对照组35例,采取直刺颈夹脊穴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分、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分、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前屈、后伸、旋转等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前屈、后伸、旋转等颈椎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采取齐刺联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颈椎活动度提升,能够很好地缓解颈椎疼痛感,值得推广应用。
    • 刘晨; 张京兰; 王非
    • 摘要: 目的:探析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接受针刺夹脊穴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30例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5例)、观察组(115例)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证候积分。采用躯干控制测试(TCT)、Fugl-Meyer量表(FMA)、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分别评估治疗前后躯干控制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程度及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TCT评分、FMA评分、MoCA评分、MA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证候积分、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CT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及偏瘫患者效果较好,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认知、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液循环。
    • 吴咚咚; 张明明; 李岩
    • 摘要: 目的:观察短刺夹脊穴配合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60例、联合针刺组60例。传统针刺组予以传统针刺干预;联合针刺组予以短刺夹脊穴配合浮针干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4 d,疗程为4周,2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表(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对比临床疗效差异,并对2个月后随访症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定方面,传统针刺组和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39/57)和98.3%(5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刺夹脊穴配合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腰椎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 王飞; 王建华; 史艳; 解庆凡
    • 摘要: 目的:观察揿针按压夹脊穴治疗小脑梗死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60例小脑梗死后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揿针按压。采用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价疗效;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和中位频率值(MF)的变化以评测竖脊肌的激活状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ICARS、BBS、B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ARS、BBS、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iEMG、RMS和MPF值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按压夹脊穴可显著改善小脑梗死患者的协调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