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天志

天志

天志的相关文献在193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专利文献4805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理论与当代、船山学刊、黑河学刊等; 天志的相关文献由1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贤中、苍石山房、俸福杰等。

天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3.44%

专利文献>

论文:4805 占比:96.56%

总计:4976篇

天志—发文趋势图

天志

-研究学者

  • 李贤中
  • 苍石山房
  • 俸福杰
  • 卢枫
  • 吴道科
  • 戴卡琳
  • 朱传棨
  • 李卓
  • 李强
  • 杨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正
    • 摘要: 墨家的伦理学常被概括为功效主义,但其背后的哲学谱系非常多维与丰富。墨家如儒家、道家一样是在天人关系论中展开其伦理思考的,不过墨家的天人论是一种天对人监察与赏罚而人只能效法天的比较“强硬”的天人观。在这样一种天人观影响下,墨家一方面与儒家一样认为人禽之间有根本性差异,但墨家所认可的人禽之别在于人有“力”(勉力而为);另一方面墨家不像儒家那样重视人性论、心性论,而认为以“所染”来理解人性即可。这样一种对人的理解虽然更强调人应“被动”地效法天,但仍旧需要言行合一、学以成智、明义以成德等个人修养来既实现对天志、鬼神之真理智慧的认知,又将这些真理智慧——墨家的“十大主张”——实践于现实。
    • 龙吟
    • 摘要: 墨、孟皆倡“非攻”,然二者之“体”与“相”迥然不同。即“体”言,墨子以形而上的主宰之“天”“天志”为依归;孟子以“民”代“天”而作为其“非攻”思想的内在依据。即“相”论,墨子重言“利”,游说方式多端,不仅有“非攻之道”,还有“非攻之术”;孟子以“民”为体,言“义”不言“利”,言说略显单调。墨、孟二体系又各存弊病,这使得儒墨互补成为可能;同时,二“体”之间的差异又构成儒墨互补的限定义。
    • 赖伯然
    • 摘要: 先秦时期,具有超验性质的至上神观念,于殷商-西周-墨家这一发展脉络上呈现出从“无常”到“有常”的演变。墨家对商周以来“无常之天”的普遍观念作出了独特而富有创新价值的解读,他们不再将天命的变化归因于王政的得失,而是将人性之中的“自爱”与“自利”看作是一切争斗与混乱的根源。这种将秩序紊乱的天命变化归因于普遍人性的做法,在逻辑上削弱乃至排除了君主等主体的主观作为对生成良善秩序的积极价值,最后只能将秩序生成的最终保障寄托于有意识且趋向至善的“道德之天”。
    • 张露露
    • 摘要: 宗教包含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神或神性物的宗教观念;二是对宗教信仰对象所进行的信仰活动或崇敬行为,前者是形而上层面,后者是形而下层面。任何被称为宗教的组织或团体都应当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素。古往今来,关于墨家是不是宗教,学界众说纷纭。通过对宗教本质的考察,对墨子“天志明鬼”学说的分析,对以巨子为首领的墨家集团的探究后,发现墨子的天志论缺乏宗教观念中“至上神”的存在,墨子的明鬼论未给鬼魂设立他界来世,墨家缺乏理性的宗教礼仪,墨家集团的众徒所从事的日常活动不具有宗教性,所以认为墨家不是宗教。
    • 石磊; 陈雅馨
    • 摘要: “天志”的提出是墨子利用“天”之至高无上来维护统治秩序的有力规约,其寻求的是人与天内在统一的和谐,人依照天的道德旨归,谨慎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尊重自然鬼神的统御,四季万物的生化在规律中轮转更迭;天的旨意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中被现实化,以严格分明的伦理秩序体现在日常的方方面面,或以条理明晰的教条和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形成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道德指标。墨子用“天志”告诉我们要心存敬畏,心向正道,努力做到明白自身的界限与短板,不过分消耗自然,不对未知妄加批判,寻求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 李卓
    • 摘要: 天志是墨家独有的讲法。“天志”即天神的意欲和趣向。在墨子看来,“天志”譬如轮匠用以量度的规矩,可见“天志”是人世间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标准。墨子提出人要“顺天意”“为天之所欲”,在行动上以天的欲恶为标准.
    • 聂仁玺
    • 摘要: 汉代董仲舒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汇集百家之长,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墨、法、名、阴阳等各家思想都有所吸收与借鉴,其中早期墨家对董仲舒思想体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墨子的"天志""明鬼""兼爱"等思想与董仲舒思想体系有着一定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天"为内核的政治思想,"义利"思想以及伦理层面这三个方面上.
    • 黄玉顺
    • 摘要: 墨子的根本宗旨是谋“百姓之利”,除“天下之害”.利害在于治乱;治乱在人,故须“非命”.治乱的根本乃在于“仁义”与否:祸乱的根源是人们“不仁”而“不相爱”,故呼吁“兼爱”;祸乱的表现是人们“不义”而“交相贼”,故主持正义、诉诸“交利”.当务之急乃是“非攻”,因为当时最大的祸乱就是诸侯兼并战争.防止攻伐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足够的国力,故须研究治国强国方略;二是充分的守备,故须研究战略战术、军事装备,进而研究科学技术.上述“仁义”价值须有一个形而上的超越者作为终极根据,故须“明鬼”而尊崇“天”之“天志”.“天”的世俗代理人即“墨教”宗教团体;墨教并非为某个特定国家谋利,故须独立于任何国家权力系统之外.然而墨子关于权能格局的思想存在着深刻矛盾:他所维护的和平秩序,乃是承认王权衰落之后的“国际”格局,即是多极权能格局,这与神圣代理人的独立性互为条件,此乃墨学在皇权专制时代衰绝而在近代复兴的根本原因;但其“尚同”思想却恰恰与上述多极思维相冲突,这是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皇权专制的历史趋势的反映.
    • 李卓
    • 摘要: 墨子道德思考的根本旨趣是以义行仁,其信仰系统的重要观念是天志、鬼神.墨子继承其前的天道观念和鬼神信仰,赋予天以人格神的形象和意志,同时加入了新的道德精神,强调鬼神的赏罚“唯德不以祀”,呈现出宗教与人文的二重向度.特别是墨子把“义”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重要的德行,力求以伦理的言辞论证天和鬼神都符合义的原则,突出发展了墨学的人文化气质.
    • 马国杰
    • 摘要: 摘要:墨子作为墨家的创始人,小生产者阶层的代表,以“兼爱”为基础,发展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非攻”和选拔人才标准的“尚贤”,其“天志”“明鬼”的宗教观的提出也是为了保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