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动脉调转术

大动脉调转术

大动脉调转术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1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1154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护理学报、天津护理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2011冬季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五洲国际心血管病研讨会、2003年全国中青年心外科医师先心病外科学术会议等;大动脉调转术的相关文献由29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迎龙、梁穗新、程沛等。

大动脉调转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1154 占比:99.92%

总计:111240篇

大动脉调转术—发文趋势图

大动脉调转术

-研究学者

  • 刘迎龙
  • 梁穗新
  • 程沛
  • 苏俊武
  • 谢庆
  • 陈晓霞
  • 庄建
  • 张南滨
  • 方敏华
  • 朱洪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阳雪; 顾沅芮; 段亚冰; 董硕; 张雅娟; 闫军
    • 摘要: 目的探讨延迟就诊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IVS)患儿左心室退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6例首次手术年龄>28 d的dTGA-IV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的不同手术治疗策略将其分为一期大动脉调转术组(A组)与双期大动脉调转术组(B组),每组各3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接受第1次手术年龄、体质量、性别比例及术前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后壁厚度、房间隔缺损有效分流直径、是否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于首次接受手术治疗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左心室收缩压/右心室收缩压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左心室收缩压/右心室收缩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儿接受第1次手术年龄、体质量、房间隔缺损有效分流直径均小于B组,左心室收缩压/右心室收缩压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房间隔缺损有效分流直径与左心室收缩压/右心室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于延迟就诊的dTGA-IVS患儿,详尽的术前评估对于手术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年龄、体质量及房间隔缺损有效分流直径与dTGA-IVS患儿左心室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 王鹏高; 崔亚洲; 陈忠建; 于文波; 翟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婴儿大动脉转位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8例大动脉转位婴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施行大动脉调转术治疗.记录患儿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监护室入住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患儿术后3个月病死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β-内啡肽(β-E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醛固酮(ALD)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术后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肺动脉内径、肺动脉瓣环内径,观察主、肺动脉发育情况;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脏指数(CI).结果 38例大动脉转位患儿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监护室入住时间分别为(256.31±20.33)min、(149.62±16.69)min、(15.71±3.74)d、(188.65±51.35)mL、(6.04±1.42)d.38例大动脉转位患儿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创口愈合不良2例,肺动脉狭窄1例,心律失常1例,痰培养细菌阳性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68%(9/38).术后1、3 d患儿血清β-EP、hs-CRP、IL-6、ALD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38例患儿失访3例,死亡4例.获得随访的31例患儿术后3个月主动脉根部内径、肺动脉内径均小于术前(P0.05).获得随访的31例患儿术后3个月时LVEF、CI显著大于术前,LVEDD、LVESD显著小于术前(P<0.05).结论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婴儿期大动脉转位近期疗效良好,能有效纠正患儿大动脉畸形,改善心功能.
    • 刘爱军; 刘承虎; 王执一; 范祥明; 程沛; 苏俊武
    • 摘要: 目的 观察肺动脉环缩(PAB)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PAB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5例,其中男101例,女104例;中位数年龄0.6个月;体重2.5~26.0 kg,中位数6.6 kg.根据实施PAB手术的目的分为双心室矫治组(97例)、单心室矫治组(72例)和左心室训练组(36例).分别检测相应的临床指标,并进行随访.结果 双心室矫治组和单心室矫治组Ⅰ期PAB术后肺动脉平均压(mPAP)以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训练组术后mPAP、SpO2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205例患儿住院内期间死亡7例,死亡率为3.4%.PAB术后共实施Ⅱ期手术117例(57.1%).其中双心室矫治组47例,距PAB术后间隔时间5~40个月,中位数17.6个月.单心室矫治组行双向腔肺吻合术(Glenn术)43例,距PAB术后间隔时间15~53个月,中位数18.3个月;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Fontan术)13例,距PAB术后间隔时间52~112个月,距Ⅱ期Glenn手术间隔27~52个月.左心室训练组完成大动脉调转术(ASO)27例,距PAB术后间隔时间6 d至35个月,中位数时间0.3个月.结论 PAB作为姑息手术,在降低肺动脉压力,保护肺血管床、实施心室功能训练、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分期矫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闵飞; 陈晓霞; 谢庆; 张新芳
    • 摘要: 目的 总结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间因高危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接受大动脉调转术的196例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结果,手术术式及其护理配合流程,总结了心研所对大动脉调转术前的特色护理配合,并结合具体病例阐述了5个重难点环节的个性化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196例患儿中延迟关胸88例,术后ECMO辅助15例,顺利完成手术194例.结论 建立系统化的术前护理配合流程,并根据具体病例开展精准的个性化护理配合对提升患儿大动脉调转术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刘晓艳
    • 摘要: 目的 分析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评价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TGA)大动脉调转术后早、中期解剖左室功能和构型改变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D-TGA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检查时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早期组53例,中期组37例,两组患儿均行大动脉调转术治疗,术后进行2DE检查随访,并评价效果.结果 2DE检查结果 显示,术后,两组PWTd/LVID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的PWTd、LVIDd、EDV等指标高于早期组(P<0.05).结论 D-TGA患儿在术后中期解剖左室功能及构型恢复效果良好,提示在最佳手术时期行动脉调转术,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车强; 张卫达; 蔡志祥; 张本; 董柱; 王显悦; 张加俊; 俞世强
    • 摘要: 目的 研究大动脉转位(TGA)患儿行一期大动脉调转术(ASO)后应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心脏外科行ASO并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82例TGA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将其分为A组[20例,0.01~0.10μg/(kg·min)]、B组[32例,0.11~0.20μg/(kg·min)]及C组[30例,0.21~0.40μg/(kg·min)].比较三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用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应用血管活性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患儿早期死亡率分别为15.0%(3/20)、15.6%(5/32)、10.0%(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用药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4.0 mmol/L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A患儿ASO术后早期死亡率仍较高;为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大剂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安全、有效的,且未增加患儿的早期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Rui Lu; Jiang Huaping; Li Shoujun; Yan Jun; Hua Zhongdong; Yang Keming; Ma Kai; Liu Jinping; Zhang Benqing; Liu Rui
    •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本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行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新主动脉瓣返流的结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16年9月,回顾性分析本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行大动脉调转术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599例.2011年起,对出现主动脉和肺动脉直径严重不匹配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本中心采用新的主动脉窦管交界成形技术,根据是否采用窦管交界成形技术分为两组,用倾向性配对方法每组选择各30名患者进行对比,对全部患者资料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该组患儿远期生存率为93.3%(559/599),新主动脉瓣返流发生率6.5%(39/599),主动脉瓣置换发生率0.5%(3/599),既往肺动脉环缩术和主、肺动脉直径不匹配是发生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危险因素,对于主肺动脉直径不匹配患儿行新主动脉窦管交界成形术后未随访到重度主动脉瓣返流的发生.结论 本中心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有着较低的主动脉瓣返流和主动脉瓣置换发生率,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新主动脉瓣的返流与既往行肺动脉环缩术和主肺动脉直径不匹配相关.对于主肺动脉直径不匹配患儿使用新主动脉窦管交界成形术有可能降低新主动脉瓣返流的发生率.
    • 邢云超; 闫军; 李守军; 亦桐; 马志岭; 蒋显超; 王强
    • 摘要: 目的 研究接受大动脉调转术(ASO)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TGA/LVOTO)患儿的病例特征,分析患儿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TGA/LVOTO患儿接受ASO手术后的不良预后事件,包括术后死亡、再次手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VI)、二尖瓣关闭不全(MVI)、左心室流出道再狭窄(re-LVOTO)和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39例TGA/LVOTO患儿,男31例,女8例.肺动脉瓣环(PV)内径平均Z值0.6,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均值31.6 mmHg(1 mmHg =0.133 kPa).平均随访15.9个月,早期死亡1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较长(P=0.034)和术后早期死亡独立相关;早期再干预患儿4例;术后AVI患儿15例,PV内径Z值较大(P =0.026)和术后AVI独立相关;术后MVI患儿7例,瓣下水平的LVOTO(P =0.001)和术后MVI独立相关.术后室间隔残余分流4例,多变量分析显示肌部室间隔缺损(P=0.021)患儿更易出现术后残余分流(以膜周部缺损为基准);6例发生了re-LVOTO,手术时年龄较大(P =0.029)、多部位LVOTO(P =0.024)为术后re-LVOTO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若TGA患儿的LVOTO可以被手术疏通,则接受ASO术后早期病死率低,早期再干预主要原因为手术并发症,术后re-LVOTO率逐年升高,但远期再手术率很低,总体预后良好.%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al with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TGA/LVOTO) patients who received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and further evaluated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events.Methods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the adverse events(including postoperative mortality,reoperation,aortic valve insufficiency,re-LVOTO and mitral valve insufficiency) and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39 TGA/LVOTO patients after ASO.Results 39 TGA/LVOTO patients were included,the mean Z value of PV was 0.6,the mean peak LVOT gradient was 31.6 mmHg (1 mmHg =0.133 kPa).The mean follow up time was 15.9 months,during the follow up,1 patient had early mortality,and CPB time(P =0.034) was associated with early mortality;4 patients had early reintervention;15 patients had AVI,and larger PV Z value(P =0.026) wa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AVI;7 patients had MVI,and subvalvar level LVOTO(P =0.001) was associated postoperative MVI;6 patients had re-LVOTO,and older age at operation (P =0.029),muhi-level LVOTO (P =0.024) were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re-LVOTO.Conclusion If the obstruction of LVOT can be repaired by surgery,TGA/LVOTO patients had a satisfied prognosis after ASO with relief of LVOTO,the postoperative early mortality was very low,and although the probability of re-LVOTO was increased with time,the long-term reintervention probability was very low.
    • 韩胜富; 甘耐炎; 陈军; 吕凯
    • 摘要: 目的 对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动脉调转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共计17例,2014年1月~2017年1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选择段落,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动脉调转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长、转流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长,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 患者的住院时长、转流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长分别为:(25.33±5.11)d、(261.11±70.22)min、(251.33±100.22)h;出现了3例死亡病例,其中术后12小时内死于肺高压危象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症2例;其余患者治疗1年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均相对良好.结论 行动脉调转术治疗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可以获得相对较优的临床治疗效果,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冠脉移植的质量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 祁磊; 马凯; 李守军; 张森; 何凤璞; 王官玺; 冯子聪
    • 摘要: 目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伴肺动脉高压(PAH)的患者在动脉调转术(ASO)后的预后情况研究较少。本研究即对这类患者的近中期预后进行分析。方法:从2010-01到2015-01,回顾性连续纳入83例TGA-PAH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包括:(1)诊断为TGA伴非限制性(<3 mm)室间隔缺损(VSD)。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