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合侵染

复合侵染

复合侵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97571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复合侵染的相关文献由492位作者贡献,包括竺晓平、陈剑平、青玲等。

复合侵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7571 占比:99.98%

总计:597706篇

复合侵染—发文趋势图

复合侵染

-研究学者

  • 竺晓平
  • 陈剑平
  • 青玲
  • 刘勇
  • 李宝聚
  • 柴阿丽
  • 石延霞
  • 谢学文
  • 付岗
  • 岑贞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康华军; 李建设; 高艳明; 史娟;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柴阿丽
    • 摘要: 2021年在宁夏银川地区病害调查时发现番茄植株茎秆和未成熟果实上出现了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等疑似病毒病的症状。采用Trizol法提取番茄病株样品的总RNA,使用常见侵染番茄的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样品cDNA中扩增出777 bp和681 bp的目的产物,通过对产物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宁夏银川地区番茄上的TSWV与西班牙辣椒上的TSWV分离物聚在同一分支上,进化关系最近;STV分离物与法国、巴基斯坦、哥伦比亚番茄上的STV分离物的进化关系最近,与其他地区的STV分离物关系较远,表明宁夏银川地区的番茄被TSWV和STV复合侵染
    • 袁志豪; 李振锋; 陆月霞; 蔡丽
    • 摘要: 为明确百合在生产中被病毒侵染的情况,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浙江等地的百合染病样品进行病毒鉴定,通过序列比对和拼接,获得了车前草花叶病毒(plantagoasiaticamosaicvirus,PlAMV)、百合斑驳病毒(lilymottlevirus,LMoV)、大丽花花叶病毒(dahliamosaicvirus,D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玄参花叶病毒(figwortmosaicvirus,FMV)、玫瑰黄脉病毒(roseyellowveinvirus,RYVV)、大丽花普通花叶病毒(dahliacommonmosaicvirus,DCMV)、木薯脉花叶病毒(cassavaveinmosaicvirus,CsVMV)等8种已知病毒和2种未知病毒的序列信息。对从云南、浙江、江西、上海、广东、湖南6个省(市)采集的48份百合样品进行了上述8种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百合样品中,DMV、RYVV、PlAMV和LMoV发生普遍,检出率均高于95%,FMV检出率高于85%,CMV检出率最低,且仅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样品中检出,而DCMV和CsVMV未检测到。检测样品中百合病毒复合侵染率为100%,单一样品检测出3~6种病毒,共有6种复合类型,以云南省昆明市的百合病毒复合侵染情况最复杂,昆明的单一样品均有5~6种病毒感染。以上结果表明,所检测地区百合病毒的检出率和复合侵染率都较高,因此,在生产中应实时监控和检测百合植株的带毒情况,及早发现染病植株,防止病毒扩散和传播,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 常青
    • 摘要: 近年来,猕猴桃根结线虫病在我国陕西、福建、湖南、贵州、河南等地普遍发生,给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该病会造成猕猴桃树势衰弱,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枯黄,坐果少,果小畸形,严重影响果农收益。猕猴桃根结线虫病不仅会直接危害猕猴桃植株的正常生长,导致植株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而且还有利于其他细菌、病毒等植物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复合侵染,进而对猕猴桃植株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树体死亡。
    • 杨淑珂; 孙红炜; 李凡; 徐晓辉; 路兴波
    • 摘要: 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及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为对象,用分子检测方法对山东、安徽2省病原进行鉴定。选取山东、安徽2省7个地区,对2种病毒病进行田间调查,采集疑似样品扩增序列,对其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树等分析,进一步了解山东、安徽2个省蔬菜产区2种病毒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YLCV在山东省大部及安徽省局部地区已经发生扩散且中国所有的分离物仍属于IL株系。明确了ToCV在安徽地区发生,且统计发现2个省6个地区ToCV、TYLCV存在单独侵染及复合侵染。ToCV分离物均可分为2个大组,其中该研究所得到的分离物均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分离物聚类到一组。
    • 陈新亮; 房伯平; 王章英; 姚祝芳; 杨义伶; 黄立飞
    • 摘要: 为明确引起国家种质广州甘薯资源圃中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及优势种,为甘薯种质安全保存提供支持,2017年从甘薯资源圃中未脱毒更新的盆栽苗和大田苗中采集155份具有不同病毒病症状的甘薯资源样品,利用PCR和RT-PCR检测技术对这些样品进行了17种病毒的分子检测。155份样品均有病毒检出,包括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SPCFV)、甘薯类花椰菜花叶病毒Sweet potato caulimo-like virus(SPCV)、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甘薯脉花叶病毒Sweet potato vein mosaic virus(SPVMV)、甘薯病毒2 Sweet potato virus 2(SPV2)和甘薯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等9种病毒。检出率最高的是SPCFV,为98.1%,最低的是SPCV,为0.6%;RNA病毒检出率为99.4%,DNA病毒检出率为94.2%。154份样品为病毒复合侵染,占总样品数的99.4%;其中4~6种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70.7%,有4份样品最多检测出8种病毒(2.6%)。在所有复合侵染类型中,同时含有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率占54.2%。研究结果表明,甘薯种质资源经过多年茎蔓和种薯繁育,病毒感染率高,病毒种类多,以复合侵染为主,在生长环境相同的条件下,不同资源品种对病毒的耐受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 罗瑞雪; 赵丹; 潘求一; 曾颖; 张战泓; 史晓斌; 张德咏; 史彩华; 刘勇
    • 摘要: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单链环状DNA病毒,在田间可与多种病毒发生复合侵染,如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等。本文对比了TYLCV单独侵染和TYLCV与ToCV复合侵染对烟粉虱获取和传播TYLCV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取食TYLCV单独侵染的番茄相比,取食复合侵染番茄的烟粉虱对TYLCV的传毒率显著提高,且番茄植株和烟粉虱体内TYLCV的病毒积累量也显著提高。试验结果说明复合侵染会提高烟粉虱的传毒率,促进TYLCV的发生与流行。
    • 孔卫青; 凌君; 杨金宏
    • 摘要: 从安康市桑园采集了68份畸形桑树叶片样品,利用PCR扩增检测鉴定其中存在4种病毒,分别是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dwarf-associated virus,MMDaV)、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leaf roll associated virus,MMLRaV)、桑花叶萎缩类病毒(mulberry mosaic dwarf viroid,MMDVd)和桑潜隐病毒(mulberry cryptic virus,MuCV),存在复合侵染。对4种病毒复合侵染桑叶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的sRNA来自MMDaV、MMLRaV、MMDVd、MuCV 4种病毒,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sRNA长度和5′-末端序列,MMDaV sRNA长度以24 nt最多,其他病毒sRNA主要为21 nt。MMDaV基因组链sRNA 5′-末端以A和T为主,MuCV以C最多,MMLRaV和MMDVd一致,均以T最多。
    • 罗勤川; 唐伟; 孙厚俊; 马居奎; 杨冬静; 陈晶伟; 王芳; 谢逸萍; 张成玲
    • 摘要: 为明确江苏省甘薯上病毒病病原种类及发生发展趋势,为病毒病防控提供依据,利用嫁接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2014~2018年甘薯上10种RNA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被病毒侵染,但不同样品被侵染的病毒种类不同。在检测的10种病毒中,SPFMV阳性率最高,29个样品中仅有4个样品未被检测到,3年的样品平均阳性率高达86.2%。SPV2、SPVC和SPCSV平均阳性率都在50%以上,SPVC在2016年的样品中阳性率最高为83.3%,其余2个年份的阳性率维持在43.0%左右;SPCSV的阳性率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8年的阳性率为81.3%。甘薯病毒病的发生主要以3~5种病毒复合侵染为主,复合侵染率占比62.1%,又以3种病毒病原复合侵染较为普遍,占比24.1%。系统进化树发现,SPFMV江苏分离物主要为O和RC株系,尚未获得EA株系。SPVC和SPV2构建系统进化树均分为2组,江苏分离物在2组中均有分布;SPCSV江苏分离物在EA和WA组中均有分布。综上,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尤其是SPFMV与SPCSV混合发生是造成江苏甘薯病毒病的主要原因,同时马铃薯Y病毒属几种病毒多样性复杂,需持续关注是否造成大面积流行。
    • 李静静; 薛立新; 张胜; 白静科; 金磊; 尤芳芳; 许仪
    • 摘要: 为明确豫西烟区烟草病毒病的主要病毒种类,利用9种病毒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19年豫西(三门峡、洛阳、济源)3个烟叶产区的102份病毒病样品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表明,豫西烟区病毒总检出率为94.12%;病毒种类主要有5种,分别为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obacco vein banding mosaic virus,TVBMV)、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烟草黄瓜花叶病毒(tobacco 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及烟草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TMV和TVBMV为优势种,其中三门峡优势种为TVBMV,洛阳优势种为TMV,济源优势种为TMV.豫西烟区病毒侵染类型中单一侵染率为35.42%,TMV的单一侵染率最高,为18.75%;2种及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率为64.58%,其中TVBMV+TEV的复合侵染率最高,为11.46%,其次是TMV+CMV+TVBMV+TEV,复合侵染率为10.42%.
    • 王艳霞
    • 摘要: 1田间被害症状被害植株叶片失绿、黄化、皱缩或黄绿相间,茎秆上出现褐色坏死斑或条纹,叶脉坏死,果实褪为黄褐色,果实上呈现褐色坏死斑。2病毒种类及来源侵染辣椒的病毒多达38种,田间发病重的往往由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所致,单一的某种病毒侵染一般不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根据定边县近年病毒病发生规律及其危害程度,田间植株表现症状,初步推断当地辣椒病毒病可能是马铃薯Y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其他病毒复合侵染所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