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层公务员

基层公务员

基层公务员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1篇、专利文献14046篇;相关期刊526种,包括人民论坛、劳动保障世界、福建质量管理等; 基层公务员的相关文献由967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治菊、郑建君、任怀玉等。

基层公务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1 占比:6.53%

专利文献>

论文:14046 占比:93.47%

总计:15027篇

基层公务员—发文趋势图

基层公务员

-研究学者

  • 谢治菊
  • 郑建君
  • 任怀玉
  • 姜杰敏
  • 张巧艳
  • 王静
  • 孙怀平
  • 张丽艳
  • 甘培强
  • 胡本春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瑞雪
    • 摘要: 2019年3月印发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就是激励公务员担当作为,增强基层公务员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感、工作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和落实意义.但是目前在相关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确保基层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政策的有效落实和严格实施,对其长远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针对于此,文章研究2019年3月基层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政策的实施问题,提出几点问题的应对策略,旨在为发挥政策激励公务员担当作为的作用提供帮助.
    • 许然
    • 摘要: “我在公务员试用期第一天就被借调了,编制所在单位一天都没去过,然后就是长达4年多的借调,可谓是‘身经百战’了。”一名基层公务员告诉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4年里,他辗转于当地住建局、督查局、区委办,但都没能留在借调单位。记者采访了数十名党政系统被借调者,他们大致处于三种状态,有的人经历了“转圈门”,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借调;有的人经历过“遗忘门”。
    • 胡晓东
    • 摘要: 近年来,基层负担一直影响着基层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困扰着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中央给予高度重视,多措并举高位推动基层“减负”。在理论上,对基层负担的根源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压力型体制理论,但因其研究的单向性、不可倒推性掩盖了基层负担过重的多重原因之贡献,最终引发人们对基层负担的片面性认知,不能得出基层负担必然由压力型体制所致的唯一性结论。因此,需要重新考量现阶段基层负担的制度性根源,创新对基层负担的全新认识,补充和完善压力型体制理论。基于对我国3个省乡镇街道的随机抽样,采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研究,最终发现,导致基层负担的原因已远远超越于压力型体制理论的解释框架,受到组织体制机制中“上级权力,下级权力,职责规范和督考机制”等多重变量的共同影响,需要采用多元并举的治理举措为基层“减负”。研究贡献在于,开发和构建了我国现阶段基层负担的研究框架模型,完善和补充了压力型体制理论,提出了在组织管理之中基层负担的指标性价值。
    • 杨雪
    • 摘要: 在2022年的辽宁卫视春晚上,小品《浮想联翩》"笑"果非凡。小品中,一名基层公务员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一位老人解决办理社保中所遇难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让这个"特别"的服务窗口登上了微博热搜。查阅媒体的相关报道不难发现,全国不少地方都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因其发挥了"兜底"服务、"补位"服务的功能,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 王鑫怡
    • 摘要: 基层公务员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向群众,其工作态度及效果影响着政府工作的成败。但是,对其激励机制的研究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目前,成渝地区公共部门激励机制还存在着激励模式过于单一、激励观念落后以及绩效考核系统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基于内容型激励理论,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文件,探究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渝地区基层公务人员激励现状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不断完善成渝地区公共部门人员的激励机制,更好发挥其工作潜能。
    • 刘华兴; 王铮
    • 摘要: 文章致力于探寻中国情境下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PSM)结构,尝试回答“中国情境下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的本源性问题。基于S省Q市的半结构访谈资料,研究首先采用扎根理论建构出中国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五个维度,以此开发出公共服务动机量表,并依据S省的106个区县级公务员调查数据对五个维度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由两个动机、四个维度组成,分别是理性动机(公共参与的兴趣)与规范动机(公共价值的承诺、社会认可与支持和职业道德与操守),而情感动机(自我奉献)在中国情境下并未得到验证。研究同时发现,相比国外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中国情境下公共服务动机与“规范动机”的联系更为紧密:家国情怀的“集体主义”、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认可”以及强调政治素质的“职业道德”可能受到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传统儒家规范的影响,进而在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中占有较大比重。
    • 王霖
    • 摘要: 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基层公务员的能力要求逐步提升。激励决定基层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的态度、行为、认知以及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动力。激励机制变动滞后导致部分基层公务员出现精神懈怠,效率下降行为,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意度增高,因此应当重视对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
    • 刘超
    • 摘要: 对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水平。文章采用Meta分析法对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估,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指数为2.90,职业倦怠程度不高。从性别、婚否、学历和职级四个方面,对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高于女性,未婚公务员低于已婚,学历和职级则分别与公务员职业倦怠呈正比和反比。利用扎根理论对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最终获得政策制度、社会公众、工作环境和个人主体四个影响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为下一步提出降低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
    • 何鑫
    • 摘要: 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越来越多的人在自己的工作上寻求的不再局限于努力工作来获取劳动报酬,更多的是对自己个性、家庭与工作、健康等各方面的各种追求。基层公务员在我国是一个相对较为重要的岗位,政府的有关政策的执行实施、为人民提供的服务、以及各项便民政策都需要基层公务员。同样该群体也属于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在组织的管理中,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也是组织不断取得成绩的法宝。为此,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公职人员不仅要提供体力劳动和认知劳动,还需要开展情绪劳动。
    • 吴婉凝; 高凤妮
    • 摘要: 政府公共部门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公务员需按照政府部门的工作要求和规则来管理其情绪。面对更高的工作要求,公务人员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也使得公务员的情绪劳动强度越来越高。基层公务员处于社区和农村工作的第一线,需要密切关注并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给予积极回应。因此,重视基层公务员心理咨询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和领导人的人文关怀作用,鼓励公务员系统地学习情绪劳动和调整技能,对优化情绪劳动和提高组织性能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