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面预注浆

地面预注浆

地面预注浆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127943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中国西部科技、建井技术、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4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第二十届冀鲁川辽晋琼粤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等;地面预注浆的相关文献由37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书杰、陈振国、高晓耕等。

地面预注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7943 占比:99.83%

总计:128161篇

地面预注浆—发文趋势图

地面预注浆

-研究学者

  • 刘书杰
  • 陈振国
  • 高晓耕
  • 冯旭海
  • 徐润
  • 周兴旺
  • 李生生
  • 宋雪飞
  • 左永江
  • 安许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戴亚男; 高尚; 孙晓宇; 李恒; 李鹏洋
    • 摘要: 为提高深井软岩巷道围岩掘进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定向钻进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加固技术对城郊煤矿二水平南翼回风大巷进行了超前探查和注浆治理。工程通过施工地面定向钻孔,有效探查了治理区内地层、构造特征,同时在水平孔段注浆总量为1373.78 t,单位注浆量为1.99 t/m,注浆孔口压力达到15.0~15.8 MPa,地层单位吸水率下降86.5%,注浆治理效果显著。通过工程实例,为利用地面钻孔超前探查治理矿井巷道提供了新思路。
    • 董庆欢
    • 摘要: 高黎贡山隧道深竖井含水层层数较多、较厚,破碎带较多,地质构造异常复杂,掘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突水问题。对竖井进行地面预注浆后,采用压水试验检验地面预注浆的技术成果,压水试验整个过程是通过止浆塞封水,分段压水,利用满足压水流量的变档调速泵设备,调节压水流量实现多级次压水试验,并结合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效果压水试验检验方法,将压水试验应用于高黎贡山隧道深竖井地面预注浆施工中。试验结果认为:在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的隧道深竖井地面预注浆工程施工中,压水试验能够同时准确地计算出含水层渗透系数及井筒剩余涌水量,检测地面预注浆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压水试验是检验隧道深竖井地面预注浆效果科学有效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含水层较多、较厚,地质构造异常复杂,破碎带较多的非煤矿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
    • 黄志驹; 王志; 李领
    • 摘要: 竖井是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为保证竖井顺利开挖掘进,重点需要做好竖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作。笔者以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通风竖井地面预注浆为例,简要介绍预注浆方案和参数选择,以及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通过采取分序钻孔、孔口封闭、分段注浆、孔内循环等方法,实现井口防渗和稳定井口围岩作用,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翟晓荣; 吴基文; 胡儒; 毕尧山; 刘伟; 李宁
    • 摘要: 分岔合并煤层受上分层采动影响,造成下分层顶板破碎,支护困难,严重影响下分层安全高效开采,常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对再生顶板进行提前改造,以提升顶板完整性。注浆加固区域对注浆效果有直接影响,为了给地面预注浆加固区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淮北矿区许疃煤矿分岔合并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了上分层开采顶底板破坏高度及深度,获得了下分层再生顶板结构特征;基于数值模拟计算了采空区不同位置空隙率及渗透系数大小,获得了空隙率及渗透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终确定了采空区不同位置注浆特征及其范围。结果表明:上分层开采顶板垮落带及断裂带(“两带”)发育高度21~28 m,底板破坏深度约10 m,下分层再生顶板由上分层底板破坏带、垮落带及断裂带三部分组成,岩体结构属碎裂-散体结构,完整性差;采空区垮落带空隙率在开切眼、终采线及两帮巷道处最大,可达50%以上,而向采空区中部及上方断裂带逐渐减小至10%以下,平面上呈“O”型分布,垮落带与断裂带渗透系数可相差3个数量级以上,采空区平面上可划分为注浆极易区、中等区及一般区,确定了平面上煤层间距小于10 m范围内巷道两帮、开切眼及终采线等位置是主要注浆区域,垂向上垮落带为主要注浆区域。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再生顶板地面注浆加固钻孔布置及注浆区域选择提供依据。
    • 袁东锋; 高晓耕
    • 摘要: 黔南地区震旦系磷矿层顶板灯影组白云岩直接充水,且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是制约矿井建设的主要因素.地面预注浆技术是井筒防治水的有效手段,在煤矿、铁矿、铅锌矿等矿山都有成功应用,鉴于溶蚀型白云岩含水层导水网络水文条件的复杂性,不能照搬现有井筒注浆帷幕设计参数.为取得黔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含水层帷幕注浆参数合理设计方法,运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工业性试验及工程类比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白云岩含水层溶蚀裂隙导水网络特征及黏土水泥浆扩散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评价了灯影组含水层地面预注黏土水泥浆的可注性及其影响因素;然后充分考虑钻孔布设、压水试验成果、浆液配比及注浆效果检测等多方面因素,对黔南地区灯影组巨厚含水层立井井筒帷幕注浆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类似工程案例确定了溶蚀型灯影组白云岩地面预注浆参数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黏土水泥浆在灯影组含水层具有可注性,布孔间距宜取4.0~4.5 m,并推荐了黏土水泥浆成品浆液比例范围、稳定地层注浆段高70~100 m,破碎地层注浆段高30~50 m等注浆参数取值范围,注浆终止标准需同时满足设计注浆量和注浆终压要求.
    • 梁敏
    • 摘要: 为降低高黎贡山隧道2号竖井的水患威胁,在井筒开挖前,采用地面预注浆技术,对井筒穿越的含水层进行治理.受复杂地层条件影响,地面预注浆工程难度极大,施工中发生过2次较大的塌孔埋钻事故;在不同层位,发生过若干次主、副井浆液对串现象,部分注浆段注浆压力上升缓慢.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反复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高黎贡山隧道2号竖井地面预注浆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证明:①通过主动控压技术,可提高钻孔成孔率;②化学泥浆材料和人造孔壁技术,能有效克服钻孔围岩的破裂滑移影响,保证孔壁稳定性;③采取"定位、定量、减扰"原则,可有效避免浆液超范围扩散,保证注浆效果.
    • 陈振国
    • 摘要: 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技术是井筒通过基岩含水层施工时,应用最为广泛的工法之一,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而复杂地层的止浆问题是制约其应用的技术难点.为此,开发了甩管射孔注浆技术.即针对特殊层段,甩入套管,并用水泥浆,对套管与孔壁之间的环形空间进行固管;待水泥浆凝固72 h后,进行分段射孔作业,分段注浆,射孔与注浆交替进行.射孔过程中,现场装炮、组装射孔器、组装起爆器等作业,按SY/T 6253—2007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注浆施工中,利用卡瓦式止浆塞,在套管内准确位置止浆后,先进行压水试验,计算地层的渗透系数;并根据渗透系数,确定浆液类型和浆液配比等参数.注浆过程中,根据注浆压力大小,适当调整浆液配比和注浆流量,至达到结束标准.
    • 陈龙; 梁敏
    • 摘要: 麻家梁煤矿2号进、回风立井井筒工程采用冻-注-凿三同时施工工艺(即井筒上部采用冻结法施工的同时,进行凿井施工;与此同时,冲积层以下基岩含水层采用地面预注浆法施工)施工,缩短了建井工期,实现了井筒快速建成、尽快投产的目的.2个井筒地面预注浆均采用直孔+S孔的布孔方案,既能保证注浆堵水效果,又能实现与冻结、凿井平行作业,为晋北地区其他矿井立井施工提供了经验.
    • 童格军; 庞建勇; 孙仕元
    • 摘要: 地层压力大、高角度裂隙性基岩可注性差,造成深立井地面预注浆浆液无效扩散半径增大,浪费大量浆液;同时注浆压力增长困难,甚至难以达到设计压力,注浆封水效果差.以淮南矿区丁集煤矿第2副井地面预注浆工程为例,基于该井筒直孔注入量、注浆压力、泵量、浆液配比原始统计数据,分析基岩注浆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了该井筒地质条件适用的浆液配比范围.统计研究与工程实践均表明,在合理的浆液配比范围内,根据注浆压力升降变化,分级调整浆液配比,不仅能够使地面预注浆封水效果达到最佳,而且能避免浆液浪费,提高施工效率,综合效益显著.
    • 常若曦; 程德荣; 李德; 袁东锋
    • 摘要: 压水试验是揭露含水层透水能力强弱的可靠方法,为了探究黔南地区灯影组含水层垂向透水性变化规律并指导立井井筒注浆工程的注浆参数,将巨厚含水层分为6个试验段高,对每个试验段高分别进行钻孔压水试验,并获取了垂向各段的透水率和渗透系数.压水试验结果表明,灯影组巨厚含水层透水性具有"上强下弱"特征.依据灯影组含水层垂向透水性变化规律对各注浆段注浆参数进行了优化,上部地层注浆材料选用水泥基浆液,下部地层选用黏土水泥浆,保证岩层可注性.最后一个注浆钻孔压水试验表明,井筒剩余涌水量降为7.17 m3/h,注浆堵水效果显著;注浆参数选用是适宜的,各注浆段透水率越大,其可注性越好.通过压水试验获取的水文地质参数评价黔南地区巨厚灯影组含水层的可注性是可行的,对指导类似地层井筒注浆工程注浆参数的选用有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