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球化学勘查

地球化学勘查

地球化学勘查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3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109722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地球、地球学报、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地球化学勘查的相关文献由53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学求、张必敏、孙忠军等。

地球化学勘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9722 占比:99.70%

总计:110048篇

地球化学勘查—发文趋势图

地球化学勘查

-研究学者

  • 王学求
  • 张必敏
  • 孙忠军
  • 本刊编辑部
  • 胡树起
  • 刘崇民
  • 金浚
  • 马生明
  • 姚文生
  • 安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强; 王学求; 刘汉粮; 刘东盛; 严桃桃; 迟清华
    • 摘要: 在隐伏金矿的地球化学勘查中,常用的采样介质包括岩石、水系沉积物、土壤、植物和地气等。近几十年,澳大利亚在半干旱—干旱地区以钙积层作为隐伏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的采样介质,并取得了成功。本文对以钙积层作为隐伏金矿地球化学勘查采样介质的理论和勘查进展进行总结,其勘查理论基础是土壤剖面中金-钙高度相关性,其成因机理较合理地解释为:原生金矿或金矿化通过风化作用形成金的各种络合物、纳米金以及其胶体等,这些金受蒸发蒸腾、植物根系、电化学、地气、地震泵等作用由深部迁移至浅表,浅层土壤中的这部分金早期与钙质相关性弱;在湿润期,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过程中,金可以形成金-氨基酸络合物或者胶体金呈溶解态,在干旱期由于金络合物和胶体失稳而与碳酸钙等一起沉淀;最终,在植物、微生物、气候综合作用下形成钙积层金异常。然而,我国的相关研究表明,钙积层中金异常的形成会受到黏土矿物以及石膏含量的影响,金-钙并非呈正相关关系,黏土矿物会使金发生富集,石膏或碳酸钙大量存在会使金发生贫化,且地形也会对钙质层中金异常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该方法能否应用于澳大利亚以外地区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尝试。
    • 孙跃; 杨少平; 袁桂琴; 张振宇; 王之峰
    • 摘要: 经过60多年几代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的潜心研究,中国已经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基本配套齐全,矿产勘查与生态调查并重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体系,共形成了23项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标准。10多年来,完成了17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3项标准正在制定中,近期将进行4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随着新时期地质调查转型发展对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标准需求的变化,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将以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围绕3个方面展开:(1)紧缺矿产勘查将聚焦国外资源勘查、国内隐伏矿勘查、可再生能源勘查和样品分析质量要求,进行已有标准适应性修订和新方法新技术标准制定;(2)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将聚焦土地质量、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监测和预警系列技术标准的修订升级和新标准制定;(3)地球化学信息化建设将聚焦以地球化学大数据为基础的成矿地球化学信息筛选、异常判别及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区域到全国尺度生态环境风险的科学判断和定量预测系列技术标准的制定。
    • 刘东盛; 陈圆圆
    • 摘要: 为稳固中国稀土资源大国地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稀土资源勘查力度。地球化学勘探是矿产勘查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总结以往稀土化探工作,查明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总结前人工作发现,碳酸岩型稀土矿致异常具有衬度低、规模小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①相对地壳丰度,稀土矿工业品位富集程度较低,容易被花岗岩等引起的非矿致异常稀释;②稀土成矿指示性矿物粒度小、分选难,对其表生迁移富集规律认识不深,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采样方法。基于扫描电镜和能谱的自动矿物分析系统,可实现微米级稀土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形貌参数的定量统计,为稀土矿物表生迁移规律研究提供基础。近年来在化探领域,前人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开展矿体—水系沉积物系统中微细粒矿物含量变化规律研究,显示出该方法的良好应用前景。未来可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开展:①风化过程中稀土矿物粒度变化规律研究;②矿体—水系沉积物系统中稀土矿物迁移富集规律研究。通过厘清矿体—土壤—水系沉积物系统中稀土成矿指示性矿物的分布特征和迁移富集规律,为稀土化探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 王学求; 周建; 张必敏; 刘东盛; 徐善法; 王玮; 王强; 乔宇; 谢明君; 刘福田; 迟清华; 刘昱恒; 胡庆海; 严桃桃; 李瑞红; 田密; 吴慧; 刘汉粮; 柳青青
    • 摘要: 围绕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对稀土资源的需求,特别是紧缺的重稀土资源,如何快速有效地发现富含重稀土矿床找矿靶区是勘查地球化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获得全国地球化学基准数据,圈定稀土异常超常富集区9处,其中新发现的滇南红河州蒙自—中越边境地区稀土富集区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3.5,与华南富含重稀土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异常LREE/HREE比值一致。结合地质背景、成矿母岩、气候和地形地貌特点等初步判断具有寻找类似华南富含重稀土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资源潜力。因此,对这一异常的核心区,开展了1:25万、1:5万地球化学调查和风化剖面测量,并经29个钻孔验证,初步发现马鞍底潜在超大型富含重稀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富矿区分布于坡度较缓的坡脚处,风化母岩为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元古界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风化剖面厚度最深可达25 m左右,富矿层位位于全风化层,一般在2~13m深度,矿体平均厚度6~13m,最厚可达21m,平均品位0.14%。根据29个钻孔和84个风化壳剖面测量,初步估算稀土潜在矿石量约9.46亿吨、稀土氧化物潜在资源约100万吨。这是我国首次在滇南地区发现潜在超大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同时富含轻稀土(镧、铈、镨、钕)和重稀土(钆、铽、镝、钇),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这一发现表明开展从极低密度、低密度到高密度地球化学调查,获得全部16个稀土元素高质量数据是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快速有效方法。
    • 周久林
    • 摘要: 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矿产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其的重视,从而推动矿产资源的开发.然而在矿山的开采环节,矿产资源的分布较为复杂,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事前勘查确定矿产资源的类型以及规模,在地形以及环境的制约下,矿产勘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地球化学勘查作为勘查技术的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下深埋的矿产资源进行勘查,为后续作业提供数据.本文就从地球化学勘探入手,浅谈其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 崔中良; 郭心雨; 杨睿昕
    • 摘要: 分形理论可以深刻揭示复杂地质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性、层次性和标度不变性,对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分形理论在断裂控矿规律研究、矿床分布规律研究和地球化学勘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归纳了当前分形理论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中的分形分析方法及其特点,展望了分形理论在资源勘查领域的应用趋势,认为未来分形理论的实际应用可能会以“多种分形方法联合使用”和“分形方法结合其他方法联合使用”为主。
    • 刘长友
    • 摘要: 地球化学勘查的景观划分对地球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地球化学勘查景观区划的现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地球化学勘查景观区划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对我国地球化学勘查景观区划进行探索后,进一步研究了地球化学勘查景观区划.
    • 李国旗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对于综合国力水平的提升而言,矿产资源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矿产勘查事业的发展.而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主要采取化学勘查方法,随着近些年技术创新升级,逐渐开始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应用至矿产勘查工作中,取得了不错成效.基于此,本文将首先这对矿产勘查工作中所应用的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予以简析,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 王亚宁
    • 摘要: 为解决当今我国矿产勘查中面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着重探究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使用,同时对物化探测技术、时空定位勘查技术这两种找矿新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启发.
    • 宋亮; 谢迎春; 程纪星; 朱万锋; 吴国东; 王东升; 李玲; 李斌
    • 摘要: 在西藏谷露地热田典型剖面开展土壤汞量测量方法试验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合已有地质认识对谷露地热田热储层进行了定位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汞量测量对于谷露地热田第四系土壤覆盖层下的热异常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试验确定谷露地热田样品采集层位为A层下部细粒土壤,采样深度为20 cm,粒度为-200目.使用RA-915M测汞仪对样品进行测量时,实验确定最佳释汞温度为800°C,载气量为0.2L·s-1,样品重量控制在70~80mg之间,测试时间为2min.在适当比例尺条件下开展剖面测量工作,分析提取汞的地球化学强异常,根据异常特征能够有效指示覆盖层下隐伏构造及深部隐伏热流体通道位置,是一种在覆盖区勘查地热资源的有效找热预测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