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上部

地上部

地上部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549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保护、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221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花木盆景:花卉园艺、河北果树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中国棉花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八次代表大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地上部的相关文献由123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青春、吴莹莹、姜晓剑等。

地上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2 占比:6.9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221 占比:92.95%

总计:5617篇

地上部—发文趋势图

地上部

-研究学者

  • 陈青春
  • 吴莹莹
  • 姜晓剑
  • 钟平
  • 朱元励
  • 任海芳
  • 李卓
  • 汪伟
  • 邵文琦
  • 刘品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秋霞; 彭承浪; 毛劲; 文月; 盛锋; 杜雪竹
    • 摘要: 为明确铁酸镍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水培(Yoshida溶液)试验,设置对照、Cr(Ⅵ)胁迫和光催化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7优88和7优370)幼苗苗长、根长、叶绿素、铬含量、干物质量及铬积累量的差异。结果表明:Cr(Ⅵ)胁迫显著抑制两个水稻品种的苗长和根长,降低叶绿素含量,破坏活性氧清除系统,引起丙二醛积累,阻碍水稻幼苗正常生长。与对照处理相比,Cr(Ⅵ)胁迫处理苗长降低10.4%~14.6%,根长降低57.8%~59.5%,叶绿素含量减少38.4%~42.6%,丙二醛含量增加82.9%~86.6%,地上部Cr(Ⅵ)含量增加66~130倍,植株干物质量降低10.4%~13.1%。光催化处理显著缓解了水稻受到的Cr(Ⅵ)毒害,与Cr(Ⅵ)胁迫处理相比,光催化处理后苗长和根长平均增加17.6%和73.8%,Cr(Ⅵ)含量降低50.4%~50.7%,干物质量增加4.9%~5.9%,总铬积累量减少25.9%~27.8%,丙二醛含量降低28.9%~30.6%,植株生长状况明显改善。然而,与对照相比,光催化处理干物质减少5.1%~8.9%。研究表明,Cr(Ⅵ)胁迫显著抑制了水稻生长,铁酸镍可见光催化还原可有效缓解植株Cr(Ⅵ)毒害。
    • 刘芳; 李惠霞; 刘芳燕; 张学科
    • 摘要: 为探究日光温室条件镁营养与番茄生长及叶片酶活性的关系,以番茄塞纳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水培温室条件下设置0、0.5、1.0、1.5、3.0 mmol/L 5个不同镁浓度水平(分别记作Mg0、Mg0.5、Mg1.0、Mg1.5、Mg3.0),测定不同镁浓度对不同生育期番茄地上部、根系、光合参数、叶片酶活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设施条件下准确诊断镁营养丰缺症状及矫正缺镁措施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结果表明:(1)番茄3个生育期株高、茎粗Mg0平均较Mg1.0分别减少41.3%和20.4%,Mg3.0较Mg1.0分别减少26.2%和12.4%;后两个生育期Mg0和Mg3.0较Mg1.0分枝数分别减少23.3%和12.1%,花序数均减少33.3%,缺镁或镁过量时叶面积也显著小于镁适宜的处理。(2)苗期Mg0和Mg3.0处理下根系总长、表面积、体积、直径等参数均分别显著小于Mg1.0和Mg1.5时相应的参数,开花座果期Mg0和Mg3.0处理根系体积、平均直径、投影面积均显著大于Mg1.0,根系显著变短变粗。(3)Mg^(2+)浓度在0.5~1.5 mmol/L的3个处理间SPAD值变化幅度较小,Mg0和Mg3.0较这3个处理均值分别显著减少143%和15.6%,果实成熟期各施镁处理间SPAD值无显著差异。(4)苗期和开花座果期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随镁浓度增大活性逐渐增强,果实成熟期Mg3.0处理下其活性显著降低,随着镁浓度增加苗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降低、开花座果期先减小后增加,而在果实成熟期不断增加。由此可见,镁浓度主要影响番茄苗期及开花座果期地上部、根系生长及叶片生理生化特性,此阶段镁浓度为1.0 mmol/L时酶活性适宜,有利于番茄地上部及根系各生长参数的形成,叶色及叶面积达到最佳水平,缺镁或镁浓度过大显著抑制番茄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
    • 习嘉民; 谭施北; 郑金龙; 贺军虎; 习金根
    • 摘要: 采用挖掘法,通过田间取样,研究菠萝根系生长发育与地上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菠萝根系干重呈慢—快—慢的变化曲线,与地上部相似;移栽后第202~394天为根系快速生长期,而地上部快速生长期则出现在第278至394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后期菠萝根系干重分别占植株总干重的3.0%、2.9%,整个生育期内菠萝根冠比平均为0.034;根系干重与叶、茎、果柄以及地上部干重均呈显著正相关.根系干重与地上部干重线性拟合结果为:y=0.411+0.032x;根系干重与种植时间多项式拟合结果为:y=-0.0585x2-2.1527x-2.7702.因此,移栽后第202天至394天是根系干物质充实期,也是菠萝生长的关键时期,应加强管理,以促进根群建成;生产中可以通过地上部生长发育状况初步判断根系的生长发育进程,为根群构建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
    • 颜廷帅; 时立波; 刘海亮; 裴龙飞; 陈玲; 张宝千; 窦宝存
    • 摘要: 以玉米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0.5和5 mg/L外源D/L-谷氨酸对玉米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5 mg/L D/L-谷氨酸对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5 mg/L D/L-谷氨酸均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0.5 mg/L的D/L-谷氨酸均促进了玉米幼苗地上部的生长,表现为茎秆增粗、地上部干重增加,而除5 mg/L的L-谷氨酸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的株高外,5 mg/L的D/L-谷氨酸对玉米幼苗地上部生长及根系干重均无显著影响;0.5 mg/L D/L-谷氨酸均显著增加了玉米幼苗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其中0.5 mg/L的D-谷氨酸处理形成了"主根短而侧根较多"的现象,而5 mg/L D/L-谷氨酸对玉米幼苗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低浓度(0.5 mg/L)的D/L-谷氨酸对玉米幼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5 mg/L)D/L-谷氨酸对玉米幼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 闫征南; 贺冬仙; 钮根花; 周清; 曲英华
    • 摘要: 植物叶片的光合色素强烈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故红蓝LED光源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然而,长期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由于进化已形成了利用广谱太阳辐射的生理机制。为了对比红蓝组合LED光质与在白色LED中补充其他LED光质对水培生菜(LactucasativaL.)的影响,本试验在白色LED中补充红色LED,或在红蓝LED中分别补充紫外LED、绿色LED、远红外LED的光照条件下培育绿叶生菜‘绿蝶’和紫叶生菜‘紫雅’20天。结果表明,在红蓝LED中补充远红外LED使绿叶生菜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了28%和34%,补充紫外光对两品种生菜的生长和能源利用效率无显著性影响,补充绿光则使绿叶生菜的维生素C含量和紫叶生菜的花青素含量分别降低了44%和30%。与红蓝LED光照条件相比,红蓝LED补充绿色LED的光照条件下培育的紫叶生菜在绿光区域的光谱吸收率降低,这与其更高的花青素含量有关。在白色LED中补充红色LED的光照条件使得紫叶生菜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提高了25%,但其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与白色LED光照条件下培育的无显著性差异。与红蓝LED光照条件相比,白红LED光照条件下培育的两品种生菜的鲜质量、光能和电能利用效率更优或达到同等水平。综上所述,白红LED光质可替代红蓝LED光质用于绿叶和紫叶生菜(‘绿蝶’和‘紫雅’)的立体水培生产。
    • 赵丽萍; 姚丽; 夏红明; 吴转娣; 吴才文; 刘家勇; 赵培方; 陆鑫; 覃伟; 昝逢刚; 赵勇; 杨昆; 赵俊
    • 摘要: 以ROC22和云蔗05-51为试验材料,在防雨棚内进行土柱栽培试验,以田间持水量的85%为对照,研究轻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70%)和重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50%)对甘蔗根系生长及产量、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产量与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的株高和产量均降低,轻度干旱胁迫下甘蔗的根总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均高于对照;重度干旱胁迫处理,ROC22的根系较发达,根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和抗旱系数均高于云蔗05-51.
    • 刀静梅; 杨绍林; 王思媱; 邓军; 高欣欣; 李复琴; 张跃彬; 马娟; 樊仙; 李如丹
    • 摘要: 为了解重金属胁迫下甘蔗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金属的累积特征,用高、中、低浓度的镉、铅和铬处理土壤进行甘蔗盆栽试验,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甘蔗地下部重金属富集的量比地上富集的量大,此差异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最高浓度时,8月份,镉(Cd)地上部为44.750mg/kg,地下部的为299.250mg/kg;铅(Pb)地上部为96.250mg/kg,地下部339.250mg/kg;铬(Cr)地上部为94.325mg/kg,地下部为4 148.750mg/kg;9月份,Cd地上部为94.000 mg/kg,地下部为803.500mg/kg;Pb地上部为199.500 mg/kg,地下部为686.500 mg/kg;Cr地上部为138.625mg/kg,地下部为10 282.750 mg/kg.由此可看出甘蔗的Cd、Pb、Cr在地下部富集量大,地上部富集量小,它们的转运系数都小于1(转运系数=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地下部重金属含量),故甘蔗可在中轻度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这样能够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利用率,还能对这些重金属土壤慢慢进行生物修复.另外,这样的土壤种植出的甘蔗可用于绿色能源——乙醇的生产,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自然资源.
    • 刘秋霞; 任涛; 廖世鹏; 李小坤; 丛日环; 石磊; 鲁剑巍
    • 摘要: 为明确不同氮素供应对油菜苗期碳氮积累及其在地上与地下部分配的影响,开展营养液水培试验,蒸馏水育苗移植后即开始全量营养培养.试验设置6个氮素培养浓度,分别为0.01、0.05、0.1、0.5、1.0和6.0mmol/L,每7d取样,动态监测培养35d内的油菜地上和地下部的干物质及碳氮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随氮素营养供应增加,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各部位氮含量及氮积累量显著增加;根系干物质及碳氮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各部位碳含量不受影响.分别在培养后第7~21d,各处理间以0.1、0.5和1.0mmol/L处理根系物质积累量较高,第28d后根系物质积累随氮素供应增加而增加.增加氮素供应显著降低植株根冠比(R/S).单位面积叶片碳积累速率和单位质量根系氮吸收速率在氮素缺乏条件下,随氮素含量增加而增加.综上可知,氮素供应不足时,碳氮向根系的分配增加,植株碳氮积累速率显著降低,地上部受氮素缺乏影响更大.%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N) application on carbon (C) and N accumulation in oilseed rape and the distribution on the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a hydroponic test was conducted. The seedling was grown in distilled water and cultured with full strength nutrient solution after transplanted. A total of 6 N levels were set for the test, and they were 0. 01, 0. 05, 0. 1, 0. 5, 1. 0 and 6. 0 mmol/L. Dynamics of dry matter, C and N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of oilseed rape within 35 days was investigated every 7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N application, the leaf area per plant, dry matter aboveground, N concen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ry matter, C and N accumulation underground increased as N application added and then decreased. The C concentration of both shoot and root were not affected. The substance accumulation underground of 0. 1, 0. 5, and 1. 0 mmol/L treatment reached the higher level among the treatments on the 7 th, 14 th, and 21 th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respectively. Substance accumulation underground increased as N application increased after 28 d after transplanting. The R/S of dry matter decreased remarkably as N application increased. C accumulation per unit area of leaf and N accumulation per gram root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N concentration as the N supply was deficient. Insufficient N supply increased the distribution of C and N to the root and reduced the rate of C and N accumulation in the plants, exerting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aboveground.
    • 尤璐瑶; 程功; 刘立强; 颉刚刚; 廖康
    • 摘要: 观测新源野果林原生境野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地上部新梢和果实的生长动态,采用根窖法观测野杏根系的生长动态,分析野杏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发育动态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结果表明,50~100 cm土层内的根系最为活跃,不同土层深度内根系存在交替生长现象.新根总数在6月11日之后迅速增加;根系的快速生长时期在6月11日至8月30日;新梢的快速生长时期在5月1日至5月21日;果实第1次快速生长时期在5月1日至5月16日,果实第2次快速生长时期在6月27日至果实成熟;野杏生长发育动态与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野杏的根系在不同土层活跃情况不同,中层最活跃.新梢快速生长时期与果实第1次快速生长时期重叠;在新梢停止生长时,根系进入快速生长时期.野杏生长发育受空气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