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咬合重建

咬合重建

咬合重建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694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BITC口腔种植研讨会、第七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第九次全国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会议等;咬合重建的相关文献由64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光、汲平、王延秀等。

咬合重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2 占比:1.6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694 占比:98.35%

总计:17990篇

咬合重建—发文趋势图

咬合重建

-研究学者

  • 李晓光
  • 汲平
  • 王延秀
  • 刘天爽
  • 钱冬冬
  • 岳莉
  • 李彦
  • 高姗姗
  • 任光辉
  • 刘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宇轩; 杨静文; 许桐楷; 孙玉春; 姜婷
    • 摘要: 目的:使用口内扫描对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后的颌位关系进行数字化转移,并和间接数字化转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精确度,探索适用于咬合重建的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方法。方法:选取10名个性正常成人志愿者,制作上下颌压膜式(牙合)垫,模拟临床升高咬合垂直距离的情况。用三种方法为每个志愿者进行颌位关系转移,分别为(1)标准组:(牙合)垫喷涂显影剂后戴入口内扫描全牙列唇颊面咬合作为参考标准(。2)试验组:口内扫描上下颌牙列,(牙合)垫喷涂显影剂后戴入口内,口内扫描双侧后牙区颊侧咬合,通过口扫仪的系统自动配准数字化上下颌牙列模型的颌位关系。(3)对照组:使用间接数字化转移方法:截断(牙合)垫先分段后整合用硅橡胶记录颌位关系,面弓转移上(牙合)架后进行全(牙合)架的模型扫描,完成颌位关系转移。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Control 2014,3DSystems,美国)中将三组的上颌模型配准,建立参考坐标系,选取右下中切牙切缘中点,左、右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作为特征点,确定参考平面,分别计算试验组、对照组与标准组下颌的三维偏差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参考平面角度偏差和下颌特征点在各个方向上的空间偏差,并用配对t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RMS(0.46±0.19 mm)显著小于对照组(1.09±0.17 mm),下颌参考平面角度偏差(0.51±0.42°)显著小于对照组(1.84±1.21°),前牙区特征点分别在x、y、z轴的偏差Δx(0.24±0.17 mm),Δy(0.14±0.10 mm),Δz_(1)(0.26±0.16 mm)和右侧后牙区特征点在z轴的偏差Δz_(2)(0.36±0.24 m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后的数字化转移方法,口内扫描直接数字化转移方法的误差显著小于间接法,但口内扫描仍存在一定误差,还需进一步优化方法提高精度。
    • 孙欣荣; 冯玥; 刘伟才
    • 摘要: 目的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并进行咬合重建,应用于临床诊断及修复。方法利用软件手段,将口内扫描(IOS)、口外面部扫描(EOS)、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动态咬合运动轨迹进行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创建可视化、可操作的四维虚拟牙科患者,对虚拟患者咬合及颞下颌关节进行系统性评估,在兼顾前牙美学及后牙修复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建立新的颌位并对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设备,实现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结果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及CAD/CAM设备的对接,得到了可视化、可操控的四维虚拟牙科患者,使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技术更加便捷与安全。结论多模态数据融合创建四维虚拟患者创新地实现了同一患者各种数据在同时间、同空间的结合,方便、直观地展示了患者口颌系统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与修复手段。
    • 丁洁; 任宏宇; 白宇航; 王金莹; 高志强; 白宇宏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咬合重建方式治疗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牙合垫式义齿组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固定义齿组采取固定义齿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1年后咀嚼效能、颞下颌关节功能[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关节间隙(前、上、后间隙),统计两组美观满意度、舒适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1年后,两组咀嚼效能均高于治疗前,且固定义齿组高于牙合垫式义齿组(P0.05);固定义齿组美观满意度、舒适度评分高于牙合垫式义齿组,固定义齿组基牙继发龋、食物嵌塞发生率低于牙合垫式义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固定义齿修复均能显著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及关节间隙,但固定义齿修复在提高咀嚼效能方面效果更佳,且基牙继发龋、食物嵌塞发生率低,美观满意度、舒适度高,为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咬合重建的有效方式。
    • 刘小雅; 罗寒; 刘天爽
    • 摘要: 目的:研究微创咬合重建治疗对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的改善及位置变化的效果分析。方法:用IPS e.max Press瓷贴面冠对20例纳入研究的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行微创咬合重建,在治疗前、永久性修复2周后行颞下颌关节弹响及咀嚼肌触诊疼痛检查,拍摄锥形束CT扫描,获得颞下颌关节各间隙数值,分析咬合重建治疗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结果:微创咬合重建治疗能显著改善重度磨耗患者肌肉症状(P0.05)。通过计算In(PS/AS)值发现,咬合重建升高咬合后,髁突向前移位,后位比例减少至35%。结论:重度磨耗患者微创咬合重建治疗能较好地恢复口腔功能改变髁突位置,改善咀嚼肌的症状。
    • 摘要: 内容简介: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主任杨驰教授担任主编,书中呈现的定制型假体是以颞下颌关节缺损为中心,统筹考虑关节-颌骨-咬合重建,兼顾颅底缺损等复杂重建,以实现外形和功能的一体化修复体。全书以23个病例详解的形式,从疾病分类、植体设计、手术实施到长期随访的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杨驰教授团队在颞下颌关节区假体再造方面的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性。书中展示了各类假体研发制造和应用的效果,其精髓主要表现在定制、理念、设计、材料、工艺、技术等六大方面,详解了包括数字化设计、特殊加工工艺、数字化精准定位安装等难点,突出了个体化设计思路和多学科协作的转化经验,对不同医学专业的医生均有借鉴价值。
    • 罗菁菁; 许亮; 宁天云; 田昊
    •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直接行[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重度磨耗并伴有不同程度牙列缺损的患者10例,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完成咬合重建修复。对修复前、义齿修复1、6个月后的患者满意度和咀嚼效率进行比较并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修复后1、6个月的咀嚼效率均高于修复前(P0.05);8位患者对[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可有效恢复患者口颌系统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 内容简介: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主任杨驰教授担任主编。书中呈现的定制型假体,是以颞下颌关节缺损为中心,统筹考虑关节-颌骨-咬合重建,兼顾颅底缺损等复杂重建,以实现外形和功能的一体化修复。全书以23个病例详解的形式,从疾病分类、植体设计、手术实施到长期随访的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杨驰教授团队颞下颌关节区假体再造的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性。
    • 摘要: 书籍名称:《定制型关节-颅-颌假体手术图解》主编:杨驰出版社:今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3月内容简介: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杨驰教授担任主编,书中呈现的定制型假体是以颞下颌关节缺损为中心,统筹考虑关节-颌骨-咬合重建,兼顾颅底缺损等复杂重建,以实现外形和功能的一体化修复体。全书以23个病例详解的形式,从疾病分类、植体设计、手术实施到长期随访的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杨驰教授团队在颞下颌关节区假体再造方面的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性。书中展示了各类假体研发制造和应用的效果,其精髓主要表现在定制、理念、设计、材料、工艺、技术等六大方面,详解了包括数字化设计、特殊加工工艺、数字化精准定位安装等难点,突出了个体化设计思路和多学科协作的转化经验,对不同医学专业的医生均有借鉴价值。
    • 支玥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咬合重建在严重交错咬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72例严重交错咬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改良咬合重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咀嚼率、颞颌关节各间隙距离.结果 随访1~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0%.治疗后,患者咀嚼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颞颌关节各间隙距离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咬合重建应用于严重交错咬合患者中可有效提高其咀嚼率,并可改善其颞颌关节各间隙距离.
    • 陈双双; 唐晓琳
    • 摘要: Ⅳ期牙周炎以严重的牙周破坏和咬合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通过病史回顾、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即可鉴别Ⅲ期与Ⅳ期牙周炎.针对Ⅳ期牙周炎的临床特点,应强调多学科合作,并且在各个牙周治疗阶段注重咬合调整和咬合重建,以达到消除炎症、修复缺失牙、稳定咬合的治疗目标.文章围绕Ⅳ期牙周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计划加以概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