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叙述策略

叙述策略

叙述策略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740篇;相关期刊263种,包括写作:高级版、创作评谭、写作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13年年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等;叙述策略的相关文献由37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海涛、刘钊、张磊等。

叙述策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6 占比:2.1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740 占比:97.85%

总计:17108篇

叙述策略—发文趋势图

叙述策略

-研究学者

  • 刘海涛
  • 刘钊
  • 张磊
  • 张绍九
  • 施文青
  • 何莲芳
  • 刘霞云
  • 叶橹
  • 孟祥栋
  • 居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春林
    • 摘要: 罗伟章的《谁在敲门》是一部在艺术形式设计方面多有用心的优秀长篇小说。通过对文本先后两次的认真阅读,我认为,借助于艺术形式方面的这些努力,罗伟章所首先试图展示出的,就是一幅当下时代乡村世界的浮世绘。一般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差不多总会有几个可以被看作中心人物的人物形象存在,但《谁在敲门》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粗略计来,在这部长达63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先后登场的那些有名有姓的人物,一共有160人左右。在其中,又有多达三四十位人物,能够给读者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但如果想进一步从中确定到底哪一位或者哪几位算得上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却又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即使是如大姐夫李光文这般重要的人物,也很难说就是作品的中心人物。由此即不难得出结论,罗伟章在《谁在敲门》中所实际采用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叙述策略
    • 王小平
    • 摘要: 叙事漫画中的角色、活动和环境等要素在不同画格中的重复是其重要的叙述策略。从符号学视角看,角色、活动、环境三要素在叙述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类型的符码进行符号化,在这一过程中,重复叙述策略既是衔接手段,又是叙事场景和叙事逻辑的建构方式。然而,漫画中的重复叙述并不是指符号元素一成不变的重复性表征,而是会根据所在语境和不同类型的符码改动、调整甚至重塑。这不仅可解构漫画符号的多维意义,还可进一步阐释符号内隐的态度或立场。
    • 钱凯
    • 摘要: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以理性客观的笔触,通过叙写一个上海女性一生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女性意志力、生命力以及女性本质和女性生活的深刻反思。而关锦鹏导演的电影《长恨歌》则依然秉承传统的男性视角,将女性呈现为可供鉴赏的美丽尤物和淹没在历史和社会中的情感传奇。
    • 李昕泽
    • 摘要: 香港作家黄碧云的小说《烈女图》与《烈佬传》作为具有互文性的两部文本,皆以“烈”字点题,采用口述作为叙述策略来绘制香港底层群体的浮世绘。尽管两部文本呈现出“暴烈”与“温柔”迥异的叙述风格,但是共同指向作者对于历史想象重构与底层命运观照的创作决心。从创伤表露、口述策略与叙述风格三方面来分析“烈性”小说的记叙策略,可以体悟历史变迁下底层群体在万般苦难下所迸发的坚韧不屈的“烈性”特质。
    • 肖英
    • 摘要: 18世纪在西方社会兴起的女性主义运动,致力于消除社会主流意识对女性的性别偏见和歧视,为提高广大妇女社会地位、维护妇女权益和促进两性平等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在其作品《弗兰肯斯坦》中,按照既顺从又颠覆父权文学的原则,借助文本表层的男性话语叙事模式,依据父权社会的规则,完成了对传统女性的身份塑造。但在其深层叙事中通过怪物形象隐蔽地表达了女性主义的声音,曲折反映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边缘性地位,体现了玛丽·雪莱暂时无法完全建构女性叙事话语时的高超叙述策略,对提高女性在文学叙述中自我再现的能力,确立女性言说的自主性具有重要的启蒙和开创作用。
    • 程志军
    • 摘要: 陆地的延安书写多结合个人的亲身经历,并以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后的成长历程为叙述重心,力求描绘出在革命氛围下解放区青年群体精神变迁和思想蜕变的多重映像。在《叶红》《故人》和《一支金笔——浪漫的诱惑》这三个典型文本中,陆地以较为开放的观察视角和叙述手法展现了青年人的命运变化,写出了富有张力的延安印象,并呈现出革命叙事主题与艺术探索的有效结合,进而建构起了符合自身表意追求的文本秩序。
    • 程志军
    • 摘要: 陆地的延安书写多结合个人的亲身经历,并以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后的成长历程为叙述重心,力求描绘出在革命氛围下解放区青年群体精神变迁和思想蜕变的多重映像.在《叶红》《故人》和《一支金笔——浪漫的诱惑》这三个典型文本中,陆地以较为开放的观察视角和叙述手法展现了青年人的命运变化,写出了富有张力的延安印象,并呈现出革命叙事主题与艺术探索的有效结合,进而建构起了符合自身表意追求的文本秩序.
    • 王可欣
    •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中的“多声部对话”,不仅表现为“声音”,也体现为最为直观的“凝视”.“凝视”并不仅仅是单向地看,也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方式,它提供了主人公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的对话空间.小说中的“凝视”,不只是一个对话与交流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构成了主人公主体建构、欲望呈现、社会规训过程的主要标志,主导着揭示主人公主体性的叙述逻辑.
    • 张海玉
    • 摘要: 作为北美华文文坛常青树的张翎,从早期专注故乡温州书写的"江南"三部曲,到近年来长篇巨作《阵痛》《流年物语》《劳燕》,其文学创作广受关注与赞赏.新近整合出版的"生命力"三部曲,尤其彰显了张翎在小说主题与艺术探索上的不懈努力.叙事主题上从绝境体验与灾难叙事入手,展现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直面重压、救赎自我的生命历程,体现她对生命的多重思考与深切关怀;情感结构上关注人物关系彼此碰撞、冲突的情感纽结,书写纽结解开的过程,以展现跨越时空、种族、文化等方面的人类共性;叙事策略上专注于叙述声音的多焦点叙述,营造众说纷纭的声音效果,并不断锤炼叙述语言,化典雅浓重为平实自然,符合小说人性意旨呈现.
    • 胡文品
    • 摘要: 巴金立足于志愿军“杨林”的事迹先后创作了《三同志》和《杨林同志》两部作品,两者是同一母体所孕育的双生子。本文着眼于同一题材“二度叙事”的原因,进而挖掘巴金后期抗美援朝小说转型的叙事策略,表现在叙事焦点的收缩、话语模式的变化以及“元小说”因素的萌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