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

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包括:基托、一端固定在所述基托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磨牙上并向远离第一乳/前磨牙的方向牵引第一磨牙的牵引结构以及一端固定在第一乳/前磨牙颊面的牙颈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基托上的基托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以上腭部或下颌部为支抗,支抗力量大,治疗过程不会发生支抗牙的移动、支抗丧失等情况,直立和远中移动第一磨牙效果更可靠。本实用新型的矫治器制作简单,操作简便,不影响牙齿清洁,适应快。本实用新型为第一磨牙颊腭侧或颊舌侧双向同时加力,控制力的大小,在直立和远移第一磨牙的治疗中,不仅不会出现第一磨牙扭转,还可将已发生扭转的第一磨牙旋转调整为正常位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06663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白玉娣;利豪;

    申请/专利号CN202220502134.3

  • 发明设计人 白玉娣;利豪;

    申请日2022-03-08

  • 分类号A61C7/1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华创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8;

  • 代理人周倩

  • 地址 100142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0号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口腔科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22: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正畸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

背景技术

儿童6岁左右第一恒磨牙(即第一磨牙)逐渐萌出,第一磨牙有近中倾斜萌出的趋势,其异位萌出即指萌出时近中阻生,伴有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早失和间隙缩小/丧失。第一磨牙异位萌出发生率为2%-6%,其中上颌占80%,男多于女。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推测与遗传、第一磨牙牙胚位置异常、萌出间隙不足、萌出角度异常、上颌骨相对于颅底位置偏后等因素有关。第一磨牙异位萌出可引起牙弓长度减小,第二前磨牙萌出间隙缩小或丧失、萌出困难或异位萌出,久之形成龋齿、牙列拥挤、偏合等错合畸形。

第一磨牙异位萌出,需及早发现并治疗,对于近中倾斜和移动,进行推第一磨牙向远中的处理,推磨牙远移的装置大致可分为两类:口外支抗类和口内支抗类。口外支抗类主要有口外弓和J钩,支抗稳定可靠,但因体积较大,不适感强、且戴用时有一定危险性,患儿较难配合,磨牙易发生扭转,疗程长,疗效不佳。口内支抗类主要有钟摆式矫治器(pendulumappliances)、改良Lokar矫治器、Jones矫治器以及一些活动矫治器等,近年来使用的种植体技术也属于口内支抗类。口内支抗类患儿较易配合,但是此类矫治器多采用Nance弓来加强支抗,Nance弓属固定装置,不利于口腔清洁,其腭托部分食物嵌塞可致腭粘膜炎症,另外,由于只在颊侧或舌侧对被矫治牙施力,远移过程常会引起磨牙旋转。

目前常用的口内支抗的矫治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1.钟摆型矫治器:需在两侧上颌前磨牙合面制备颌支托,对基牙造成损伤,会出现前磨牙近中倾斜移动、切牙唇向移动等支抗丧失情况,且矫治器结构复杂,并且第一磨牙治疗中出现远中倾斜和较大的扭转;2.磨牙推进器:因在第一磨牙和其近中的前磨牙之间使用推簧,会造成前磨牙近中倾斜移动、磨牙远中倾斜的缺点。另外还有磁力矫治器、Jones jig矫治器、高弹弓丝弯制曲、螺簧、Cetlin活动板、Wilson弓、Herbst矫治器、Jasper jumper、Frog矫治器、GMD矫治器等,主要以硬腭和前牙作支抗,在推磨牙向远中的同时,磨牙易发生牙冠旋转和倾斜,前磨牙近中移动、倾斜和伸长、切牙支抗丧失、上唇前突、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面下1/3高度增加等缺点和副作用。

此外,现有的弹弓式磨牙远移器,属于Nance弓固定式矫治器,一部分支抗施加在前磨牙,缺点:矫治器体积大,佩戴异物感强,被移动的上颌磨牙远中要求有足够大的空间,上颌结节要求发育良好,体积足够大,局限了其应用的范围,末端钢丝伸入上下颌远中过长,不适感较强,矫治器的支架部分可能引起合干扰或刺激对颌相应区域的粘膜组织,治疗过程可能引起前磨牙和前牙的近中、唇侧倾斜和移位。另外,固定矫治器可造成牙齿清洁不到位,长期佩戴不利于口腔的自洁和清洁作用,引起Nance弓腭托下食物嵌塞刺激,形成腭粘膜炎症。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支抗力量不足:现有技术的支抗有的会施加在第一乳/前磨牙上,如在第一磨牙和第一乳/前磨牙之间加入推簧,支抗力量不足,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前磨牙的近中移动、前牙向唇侧移动的支抗丧失情况。

2.种植支抗治疗复杂、对儿童有创伤:为加强支抗力量,近年来有使用种植钉、微种植体技术,是在上、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或其颧牙槽嵴区打入种植体,治疗效果受到植入体的位置、角度、高度、植入区皮质骨厚度等因素影响,操作技术复杂,并且,尽管治疗结束后拆除种植体,创口一定时间后会愈合,但是操作会对儿童上下颌骨的血管、神经、骨质、粘膜等组织产生损伤。

3.治疗效果不确定:现有的几种推第一磨牙向远中技术,多出现第一乳/前磨牙近中移动,第二前磨牙间隙相对扩大的现象,该扩大的间隙很大程度上是第一乳/前磨牙近中移动所致,并非主要由第一磨牙远中移动产生,因此,牙弓长度并未明显改变,未达到治疗目的。

4.治疗时间长、成本高:现有的治疗技术,无论是种植体支抗还是固定矫治技术,都存在治疗时间长、成本高、效果不明确的缺点,而且,儿童佩戴后牙齿清洁困难、口腔异物感强、不舒适。

5.第一磨牙扭转:现在的常用技术,如摆形矫治器、磨牙推进器等,为单侧加力,治疗过程会造成第一磨牙不同程度的扭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包括:基托、一端固定在所述基托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磨牙上并向远离第一乳/前磨牙的方向牵引第一磨牙的牵引结构以及一端固定在第一乳/前磨牙颊面的牙颈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基托上的基托固定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基托上,另一端形成双曲唇弓固定在切牙和尖牙上的限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牵引结构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基托上,另一端沿着第一磨牙的舌侧布置的牵引丝、一端与所述牵引丝连接,另一端伸向第一磨牙远离第一乳/前磨牙的一侧的牵引钩、固定在第一磨牙上的光带环组件以及将所述光带环组件位于第一磨牙的颊侧的一端和位于舌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牵引钩连接的牵引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带环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磨牙上的光带环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带环的两端与所述牵引链连接的转接托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转接托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光带环的颊面近中1/3的合颈向中1/3区域和所述光带环2031的舌面近中1/3的合颈向中1/3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牵引链包括分别与所述光带环两端的所述转接托槽连接的第一牵引链和第二牵引链;

所述第一牵引链和所述第二牵引链均为橡皮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牵引钩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牵引链和所述第二牵引链连接的第一牵引钩和第二牵引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牵引钩和所述第二牵引钩同时与所述牵引丝连接;或者

所述牵引丝包括与所述第一牵引钩连接的第一牵引丝和与所述第二牵引钩连接的第二牵引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基托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乳/前磨牙颊面的近远中牙颈部的箭头卡环,所述箭头卡环包括抵接第一乳/前磨牙颊面牙颈部的两个曲环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曲环之间连接两个所述曲环的连杆,所述连杆位于两个所述曲环远离第一乳/前磨牙颊面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双曲唇弓包括抵接切牙唇面中1/3处的水平部,以及与所述水平部的两端部连接延伸至尖牙中部,向牙龈方向弯制形成的U形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牵引链包括分别与光带环两端的转接托槽2032连接的第一牵引链和第二牵引链。第一牵引链和第二牵引链均为小间距橡皮链。并且橡皮链是以张紧状态可拆卸地安装在转接托槽和牵引钩上的。如此设置,当橡皮链以张紧状态安装在转接托槽和牵引钩上时,橡皮链同时对光带环组件和牵引结构产生拉力,即对光带环组件产生向下的拉力,对牵引结构产生向上的拉力,同时,牵引结构中的牵引钩实际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即使得橡皮链在向后(远中)拉光带环组件时是按照正确的矫正方向用力,这样可以使得通过光带环组件带动第一磨牙进行正确的矫正(即向远中直立和移动),使得矫正位置准确,矫正效果好。此外,因为橡皮链是可拆卸的,所以还可以根据患牙的不同扭转状态单独更换各个橡皮链,对颊舌两侧施加不同大小的力,使治疗前已发生扭转的第一磨牙旋转到正常方向和位置。第一牵引链和第二牵引链构成一组橡皮链,当患牙的姿态不仅是前倾(即向近中倾斜),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扭转(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扭转)时,可以通过单独调整第一牵引链或者第二牵引链的牵引力(即拉力)形成内外拉力不同来实现矫正发生扭转的患牙,如此一来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活动矫治器可以针对治疗前已有不同程度扭转的患牙进行调整,实现对第一磨牙的有效治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双曲唇弓包括抵接切牙唇面中1/3处的水平部,以及与水平部的端部连接延伸至尖牙中部,向牙龈方向弯制形成的U形曲。在本实施方式中,U形曲远离水平部的一端穿过尖牙和第一乳/前磨牙的邻间隙进入腭/舌侧,包埋固定在塑料基托上。如此设置,使得当橡皮链在向上(即近中)拉动牵引钩以使牵引结构和与其连接的基托受到向上(即近中)的拉力产生向上(即近中)运动的趋势时,限位结构可以有效限定切牙和尖牙的位置,保证切牙和尖牙不会因为被基托向上(即近中)的挤压而移动或者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本实用新型以上腭部或下颌部为支抗,支抗力量大,治疗过程不会发生支抗牙的移动、支抗丧失等情况,直立和远中移动第一磨牙效果更可靠。本实用新型旨在无创治疗,患儿和家长更易接受。本实用新型拉动第一磨牙向远中的力直接作用于第一磨牙本身、其反作用力施加在能够提供强大支抗力的上下颌骨,因此,第二前磨牙间隙的增加确定是由于第一磨牙的直立和远中移动所致,达到了治疗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矫治器制作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儿童易掌握,不影响牙齿清洁,适应快。本实用新型为第一磨牙颊腭侧或颊舌侧双向同时加力,控制力的大小,在直立和远移第一磨牙的治疗中,不仅不会出现第一磨牙扭转,还可将已发生扭转的第一磨牙旋转调整为正常位置。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的结构布置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的结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若干示例性实施例来论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应当理解,论述了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且因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不是暗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任何限制。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要被解读为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要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和“一种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个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的结构布置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包括:基托1、牵引结构2和基托固定结构3。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托1是用于固定在上颌腭侧面或下颌舌侧面的塑料基托,牵引结构2的一端固定在基托1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磨牙并向远离第一乳/前磨牙的方向(即远中)牵引第一磨牙,即向图中下侧牵引第一磨牙,保证第一磨牙不会扭转倾斜。基托固定结构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乳/前磨牙颊面近远中的牙颈部,另一端固定在基托1上。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还包括一端固定在基托1上(例如包埋于基托1内),另一端形成双曲唇弓A固定在切牙和尖牙上的限位结构4。设置该限位结构4的作用是保证牵引结构2在矫正第一磨牙的过程中,切牙和尖牙不会因为基托1受牵引结构2的力而被挤压错位变形(推向唇侧或近中)。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牵引结构2包括:一端(图中上端)固定在基托1上,另一端(图中下端)沿着第一磨牙的舌侧伸出基托1的牵引丝201、一端与牵引丝201下端连接,另一端(即在图中第一磨牙的下方的一端)伸向第一磨牙远离第一乳/前磨牙(远中)的一侧的牵引钩202、固定在第一磨牙的靠近第一乳/前磨牙(近中)侧面上的光带环组件203以及将光带环组件203位于第一磨牙的颊侧的一端和位于舌侧的一端分别与牵引钩202连接的牵引链204。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带环组件203包括设置在第一磨牙上的光带环2031以及设置在光带环2031的两端与牵引链204连接的转接托槽203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转接托槽2032分别设置在光带环2031的颊面近中1/3的合颈向中1/3区域和所述光带环2031的舌面近中1/3的合颈向中1/3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牵引链204包括分别与光带环2031两端的转接托槽2032连接的第一牵引链2041和第二牵引链204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牵引链2041和第二牵引链2042均为小间距橡皮链。并且橡皮链是以张紧状态可拆卸地安装在转接托槽2032和牵引钩202上的。如此设置,当橡皮链以张紧状态安装在转接托槽2032和牵引钩202上时,橡皮链同时对光带环组件203和牵引结构2产生拉力,即对光带环组件203产生如图中向下(即远中)的拉力,对牵引结构2产生如图中向上(即近中)的拉力,同时,牵引结构2中的牵引钩202实际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即使得橡皮链在向后(远中)拉光带环组件203时是按照正确的矫正方向用力,这样可以使得通过光带环组件203带动第一磨牙进行正确的矫正(向远中直立和移动),使得矫正位置准确,矫正效果好。此外,因为橡皮链是可拆卸的,所以还可以根据患牙的不同扭转状态对颊舌两侧施加不同大小的力,使治疗前已发生扭转的第一磨牙旋转到正常方向和位置,第一牵引链2041和第二牵引链2042构成一组橡皮链,当患牙的姿态不仅是前倾(即向近中倾斜),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扭转(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扭转)时,可以通过单独调整第一牵引链2041或者第二牵引链2042的牵引力(即拉力)形成内外(颊舌侧)拉力不同来实现矫正已发生扭转的患牙,如此一来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活动矫治器可以针对治疗前已有不同程度扭转的患牙进行调整,实现对第一磨牙的有效治疗。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牵引钩202包括分别与第一牵引链2041和第二牵引链2042连接的第一牵引钩2021和第二牵引钩20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牵引钩2021和第二牵引钩2022同时与牵引丝201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2所示,牵引丝201包括与第一牵引钩2021连接的第一牵引丝2011和与第二牵引钩2022连接的第二牵引丝2012。即一个牵引丝对应一个牵引钩。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托固定结构3包括设置在第一乳/前磨牙颊面的近远中牙颈部的箭头卡环301,箭头卡环301包括抵接第一乳/前磨牙牙颈部的两个曲环3011以及位于两个曲环3011之间连接两个曲环3011的连杆3012,连杆3012位于两个曲环3011远离第一乳/前磨牙的一侧,即连杆3012与第一乳/前磨牙之间具有间隙,连杆3012为水平的不锈钢丝,位于第一乳/前磨牙颊面,并不接触牙体组织。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托固定结构3还包括与箭头卡环301连接并且固定在基托1上的固定杆302。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基托固定结构3将基托1固定在口腔中相应的位置处以有利于治疗第一磨牙。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双曲唇弓A包括抵接切牙唇面中1/3处的水平部A1,以及与水平部A1的端部连接延伸至尖牙中部,向牙龈方向弯制形成的U形曲A2。在本实施方式中,U形曲A2远离水平部A1的一端穿过尖牙和第一乳/前磨牙的邻间隙进入腭/舌侧,包埋固定在塑料基托1上。如此设置,使得当橡皮链在向上(近中)拉动牵引钩202以使牵引结构2和与其连接的基托1受到向上(近中)的拉力产生向上(近中)运动的趋势时,限位结构4可以有效限定切牙和尖牙的位置,保证切牙和尖牙不会因为被基托1向上的挤压(即反作用力)而向唇侧或者近中移动。另外,为了更进一步保护前方牙列和侧方牙列,基托1的舌腭侧边缘不直接接触牙齿,避免远移第一磨牙的反作用力施加在这些牙齿上,该矫治器将反作用力只施加于上腭或下颌骨。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还需注意的是,如图1所示,第二牵引钩2022焊接于牵引丝201上,焊接位置可从牵引丝201延伸出塑料基托1的a处至邻近第一牵引钩2021之间的牵引丝201上,第二牵引钩2022位于舌腭侧,其位置应使颊舌两段牵拉橡皮链方向平行。第一牵引钩2021跨越第一磨牙远中牙槽嵴到达舌侧,其末端弯制圆形不闭合曲,挂橡皮链。从牵引丝201延伸出基托1的a处到邻近第一牵引钩的b处之间的任何位置,在牵引丝201上焊接第二牵引钩2022,两牵引钩均离开颊、舌、腭侧粘膜1mm,末端弯曲位于平齐第一磨牙冠中1/3水平面,颊舌两段橡皮链连接转接托槽2032和牵引钩202后,牵引方向与第一磨牙合平面平行,对磨牙产生向远中方向移动的力,基本不产生压低和伸长牙冠的力量,可保护第一磨牙的牙髓和牙周组织。

进一步地,基托1为2mm厚的自凝塑料制成的基托,并且基托1的边缘应离开牙齿腭/舌面约1mm,不接触牙齿可避免远移磨牙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于牙齿,使牙齿向近中和向前移动。活动矫治器的限位结构4和基托固定结构3均由0.9mm不锈钢丝弯制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置,实际使用方法为:

首先,选择异位萌出、需直立和远移的第一磨牙适合的光带环,制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在第一磨牙带环上确定的位置焊接颊舌侧两个托槽。在另一个石膏模型上制作活动矫治器,用0.9mm不锈钢丝弯制双曲唇弓、箭头卡环、第一牵引钩等结构,并在牵引丝上焊接第二牵引钩,上颌腭面或下颌舌面制备自凝塑料(即基托),将不锈钢丝的一端或两端包埋其中,待自凝塑料结固后,取下矫治器,打磨抛光。第一磨牙粘结带环,调整佩戴活动矫治器,挂橡皮链,以颊、舌/腭侧各100g大小的力拉动第一磨牙向远中,对于已发生扭转的第一磨牙,可调整颊、舌/腭侧拉力大小,使患牙在远移的同时产生需要的转动。4周复诊,调整矫治力,直至第一磨牙直立并向远中移动达到合适的距离,摘下矫治器,拆除带环,治疗结束。若第二前磨牙未萌出,需制作、佩戴或粘结间隙保持器,直至第二前磨牙萌出,去除保持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案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