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及联合收获机

一种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及联合收获机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包括依次分布的喂入段、脱粒段和分离段,喂入段的半径小于脱粒段的半径,脱粒段的半径等于分离段的半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联合收获机,包括脱粒滚筒以及如上所述的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通过统一脱粒段和分离段的半径,不仅能使作物脱粒分离过程更加顺畅,而且能有效降低分离段的线速度以及离心力,从而减轻对作物籽粒的打击力,降低作物籽粒破碎率,避免产生过多的碎秸秆,降低碎茎秆下泄量,减轻清选系统的负荷;同时,通过设置喂入段的半径小于脱粒段的半径,保障喂入工作效率和脱粒性能,提高作业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0596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皓耘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721233.0

  • 申请日2022-03-30

  • 分类号A01D41/00(2006.01);A01D41/12(2006.01);

  • 代理机构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杨连华

  • 地址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社区北滘工业园骏业东路11号东面办公室二楼201-25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2: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1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01D41/00 专利号:ZL2022207212330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广东皓耘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后:广东皓耘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社区北滘工业园骏业东路11号东面办公室二楼201-25 变更后: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桂园社区碧桂园大道1号碧桂园中心6楼602-001室(住所申报,仅作办公用途)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及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脱粒分离顶盖作为轴流式联合收获机关键零部件之一,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目前主流的大型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其中一种是喂入段、脱粒段以及分离段的半径相同,其结构简单,但是在保证脱粒分离空间的前提下,会降低喂入段的工作效率,容易发生喂入堵塞。另一种是从喂入段到脱粒段到分离段的半径逐级增大,其喂入效率和脱粒性能都可得到良好保证,但是半径过大的分离段容易产生过大的离心力,导致籽粒破碎率升高以及产生过多的碎茎秆,碎茎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分离凹板落入清选系统上,增加了清选系统的负担,容易导致清选系统过载,影响作业质量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及联合收获机,在确保喂入效率和脱粒性能的基础上,降低籽粒破碎率,降低清选系统负荷,提高作业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包括依次分布的喂入段、脱粒段和分离段,喂入段的半径小于脱粒段的半径,脱粒段的半径等于分离段的半径。

进一步地,脱粒段与喂入段之间设有过渡连接板。

进一步地,分离段上设有多个分离段导流板,分离段导流板的包角D为125°~135°。

进一步地,分离段导流板的包角D为129°。

进一步地,喂入段上设有多个喂入段导流板,脱粒段上设有多个脱粒段导流板,喂入段导流板、脱粒段导流板以及分离段导流板三者导流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分离段导流板活动设于分离段上和/或脱粒段导流板活动设于脱粒段上和/或喂入段导流板活动设于喂入段上,以使导流角度可调。

进一步地,脱粒段上设有杂余返回接口,杂余返回接口设于脱粒段导流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分离段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设于分离段上远离脱粒段的一端。

进一步地,脱粒段和分离段一体成型。

一种联合收获机,包括脱粒滚筒以及如上所述的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及联合收获机,通过统一脱粒段和分离段的半径,不仅能使作物脱粒分离过程更加顺畅,而且能有效降低分离段的线速度以及离心力,从而减轻对作物籽粒的打击力,降低作物籽粒破碎率,避免产生过多的碎秸秆,降低碎茎秆下泄量,减轻清选系统的负荷;同时,通过设置喂入段的半径小于脱粒段的半径,保障喂入工作效率和脱粒性能,提高作业质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及联合收获机,通过扩大分离段导流板的包角,提高分离段对作物的导向作用,让分离系统更加有效运转,提高作物的流动性,缩短碎茎秆在脱谷室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碎茎秆从分离凹板落入清选系统,达到减轻清选系统负荷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合收获机中脱粒滚筒与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联合收获机,包括脱粒滚筒5以及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设于脱粒滚筒5的上方,分离凹板8设于脱粒滚筒5的下方,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与分离凹板8分别与左纵梁6和右纵梁7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包括依次分布的喂入段1、脱粒段2和分离段3,喂入段1的半径小于脱粒段2的半径,脱粒段2的半径等于分离段3的半径。通过统一脱粒段2和分离段3的半径,不仅能使作物脱粒分离过程更加顺畅,而且能有效降低分离段3的线速度以及离心力,从而减轻对作物籽粒的打击力,降低作物籽粒破碎率,避免产生过多的碎秸秆,降低碎茎秆下泄量,减轻清选系统的负荷;同时,通过设置喂入段1的半径小于脱粒段2的半径,保障喂入工作效率和脱粒性能,提高作业质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脱粒段2与喂入段1之间设有过渡连接板4。过渡连接板4一端与脱粒段2连接,另一端与喂入段1连接,结构简单,有效避免作物从脱粒段2与喂入段1之间的缝隙流出,保障喂入作业质量。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脱粒段2和分离段3一体成型的连接结构,该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降低加工制造以及安装的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进一步地,分离段3上设有多个分离段导流板31,分离段导流板31的包角D为125°~135°。现有的分离段导流板31的包角D一般为107°,本实施例通过增大分离段导流板31的包角,提高分离段3对作物的导向作用,让分离系统更加有效运转,提高作物的流动性,缩短碎茎秆在脱谷室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碎茎秆从分离凹板8落入清选系统,达到减轻清选系统负荷的效果。作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分离段导流板31的包角D为129°,不仅能有效增强了分离段对作物的导向效果,而且生产加工方便快捷,成本低。

此外,喂入段1上设有多个喂入段导流板11,脱粒段2上设有多个脱粒段导流板21,喂入段导流板11、脱粒段导流板21以及分离段导流板31三者导流方向相同,有利于保障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对作物的导向作用,提高作物的流动性,缩短碎茎秆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碎茎秆从分离凹板8落入清选系统,减轻清选系统的负荷。喂入段导流板11、脱粒段导流板21以及分离段导流板31分别对应焊接在喂入段1、脱粒段2以及分离段3上,焊接结构牢固稳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分离段导流板31活动设于分离段3上和/或脱粒段导流板21活动设于脱粒段2上和/或喂入段导流板11活动设于喂入段1上,以使导流角度可调。即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顶盖上的导流板可以全部也可以部分活动连接,通过转动或者摆动导流板从而改变导流角度,以适应不同的作物或者作业环境,提高产品适应性。

而且,脱粒段2上设有杂余返回接口22,杂余返回接口22设于脱粒段导流板21的下方,以便于杂余可通过杂余返回接口22返回。

另外,分离段3上设有出料口32,出料口32设于分离段3上远离脱粒段2的一端,以便于经过分离工序后的茎秆通过出料口32排出。

本实施例的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作业过程如下:

首先,作物由喂入段1与脱粒滚筒5的联合作用下进入脱谷室,并沿喂入段导流板11做螺旋运动进入脱粒段2;

然后,作物在脱粒段2经过脱粒滚筒5的充分揉搓脱粒,并沿脱粒段导流板21做螺旋运动进入分离段3;

最后,作物在分离段3经过脱粒滚筒5与分离凹板8的充分梳刷,并继续沿分离段导流板31做螺旋运动,使作物籽粒在脱粒滚筒5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分离凹板8的空隙中落下,剩余茎秆从出料口32排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