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假性动脉瘤治疗的球囊

一种用于假性动脉瘤治疗的球囊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假性动脉瘤治疗的球囊,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包括导丝和支撑机构,所述导丝包括第一等径丝、第二等径丝、连接管道、第三等径丝、穿刺针管和变形管道。本发明中,将外部球囊通过两个辅助绑条安装在第二等径丝的外围,通过穿刺针管将依次将第三等径丝、连接管道、第二等径丝、变形管道和第一等径丝嵌设进入假性动脉瘤,将外部球囊活动嵌设进入假性动脉瘤中,将外部管道通过外部球囊上开设的第二圆形通孔嵌设进入外部球囊的内部,通过密封圈上第一圆形通孔活动嵌设进入内部球囊中,从而对内部球囊进行加气,内部球囊得以膨胀,将外部球囊内部的凝血酶向两个第二圆形通孔进行推出,从而起防止凝血酶外渗导致广泛血栓形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804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鼓楼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40431.1

  • 发明设计人 赵敏;

    申请日2022-05-17

  • 分类号A61B17/12(2006.01);

  • 代理机构无锡市诺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7;

  • 代理人毛世燕

  •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32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6: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0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61B17/12 专利申请号:2022105404311 申请公布日:20220830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12 专利申请号:2022105404311 申请日:202205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假性动脉瘤治疗的球囊。

背景技术

假性动脉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以20~63岁为多见,男女无明显的差异。它是动脉壁破裂后形成的搏动性血肿,以后血肿周围纤维包裹成为与动脉腔相通的搏动性肿块。由于没有真正的血管壁结构,仅为血肿机化形成瘤壁,其一旦形成即随着反复破裂出血或感染而进行性增大,如未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常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假性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可达30%,Perez-Cruet等报道首次破裂出血后致残率可达80%,病死率为32%~40%,治疗假性动脉瘤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但是现有的治疗假性动脉瘤的装置,在进行使用时,会在假性动脉瘤附件造成大量出血,从而会形成大量血栓,不方便高中人员进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隔烟的防火门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密封圈上第一圆形通孔活动嵌设进入内部球囊中,从而对内部球囊进行加气,使得内部球囊得以膨胀,从而将外部球囊内部的凝血酶向两个第二圆形通孔进行推出,从而起防止凝血酶外渗导致广泛血栓形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假性动脉瘤治疗的球囊,包括导丝和支撑机构,所述导丝包括第一等径丝、第二等径丝、连接管道、第三等径丝、穿刺针管和变形管道,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辅助绑条,两个所述辅助绑条套设在外部球囊的外表面,所述辅助绑条与第二等径丝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外部球囊,所述外部球囊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外部球囊的内部设置有凝血酶。

优选的,所述第一等径丝的外径为1-1.8mm,所述第一等径丝的内径为0.7-1.5mm,所述第一等径丝的材质为光纤。

优选的,所述外部球囊的内部设置有内部球囊,所述内部球囊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的内部嵌设有外部管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等径丝通过变形管道连接在第二等径丝的一端,所述第二等径丝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在第三等径丝的一端,所述第三等径丝的另一端连接在穿刺针管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等径丝的外径为0.8-1.2mm,所述第二等径丝的内径为0.5-1.3mm。

优选的,所述第三等径丝的外径为0.7-1.1mm,所述第三等径丝的内径为0.4-1.2mm。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管的外径为0.5-0.9mm,所述穿刺针管的内径为0.3-0.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将外部球囊通过两个辅助绑条安装在第二等径丝的外围,通过穿刺针管将依次将第三等径丝、连接管道、第二等径丝、变形管道和第一等径丝嵌设进入假性动脉瘤,并将外部球囊活动嵌设进入假性动脉瘤中,此时将外部管道通过外部球囊上开设的第二圆形通孔嵌设进入外部球囊的内部,并通过密封圈上第一圆形通孔活动嵌设进入内部球囊中,从而对内部球囊进行加气,使得内部球囊得以膨胀,从而将外部球囊内部的凝血酶向两个第二圆形通孔进行推出,从而起防止凝血酶外渗导致广泛血栓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假性动脉瘤治疗的球囊导丝与支撑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假性动脉瘤治疗的球囊支撑机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假性动脉瘤治疗的球囊支撑机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导丝;101、第一等径丝;102、第二等径丝;103、连接管道;104、第三等径丝;105、穿刺针管;106、变形管道;2、支撑机构;201、辅助绑条;202、外部球囊;203、外部管道;204、第二圆形通孔;205、内部球囊;206、第一圆形通孔;20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假性动脉瘤治疗的球囊,包括导丝1和支撑机构2,导丝1包括第一等径丝101、第二等径丝102、连接管道103、第三等径丝104、穿刺针管105和变形管道106,支撑机构2包括两个辅助绑条201,两个辅助绑条201套设在外部球囊202的外表面,辅助绑条201与第二等径丝10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外部球囊202,外部球囊20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204,外部球囊202的内部设置有凝血酶,第一等径丝101的外径为1-1.8mm,第一等径丝101的内径为0.7-1.5mm,第一等径丝101的材质为光纤,外部球囊202的内部设置有内部球囊205,内部球囊205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207,密封圈207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206,第一圆形通孔206的内部嵌设有外部管道203,第一等径丝101通过变形管道106连接在第二等径丝102的一端,第二等径丝10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103连接在第三等径丝104的一端,第三等径丝104的另一端连接在穿刺针管105的一端,第二等径丝102的外径为0.8-1.2mm,第二等径丝102的内径为0.5-1.3mm,第三等径丝104的外径为0.7-1.1mm,第三等径丝104的内径为0.4-1.2mm,穿刺针管105的外径为0.5-0.9mm,穿刺针管105的内径为0.3-0.8mm。

如图1-3所示,当进行使用时,将外部球囊202通过两个辅助绑条201安装在第二等径丝102的外围,通过穿刺针管105将依次将第三等径丝104、连接管道103、第二等径丝102、变形管道106和第一等径丝101嵌设进入假性动脉瘤,并将外部球囊202活动嵌设进入假性动脉瘤中,此时将外部管道203通过外部球囊202上开设的第二圆形通孔204嵌设进入外部球囊202的内部,并通过密封圈207上第一圆形通孔206活动嵌设进入内部球囊205中,从而对内部球囊205进行加气,使得内部球囊205得以膨胀,从而将外部球囊202内部的凝血酶向两个第二圆形通孔204进行推出,从而起防止凝血酶外渗导致广泛血栓形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