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在送端出现交流故障导致低直流电压期间,送端修改送端触发角限幅值,提升有功功率的传输容量;受端主站自适应减投子模块个数降压运行,实现有功功率续传;受端从站调整有功功率传输值,维持故障期间各逆变站直流电流为稳态值。本发明在实现送端交流故障期间输电系统不间断并网运行的首要前提下,较好兼顾了传输容量与响应速度的问题,达到快速降压及较大限度传输功率的效果,同时抑制了故障穿越期间从站的过直流电流,及避免了严重交流故障下主站的潮流反转。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J 3/36 专利申请号:2022106088186 申请日:202205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的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具有容量大、损耗小、技术成熟和成本较低等优点,但也具有占地面积大、不能向无源系统供电、逆变侧容易发生换相失败等缺点。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的高压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不会发生换相失败、谐波水平低、可以实现有功无功独立控制、能够给弱交流系统以及无源系统供电,但是存在损耗较大、设备造价较高等缺点。因此,为了综合利用LCC与MMC的优势,将传统直流输电送端LCC保留,受端更换为MMC的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技术,成为了当下直流输电的研究热点,并广泛应用在了具体工程当中。

而在现有技术中,发现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在送端交流系统故障时,送端输出的直流电压与送端交流母线电压有效值正相关,而受端由于其定直流电压的控制方式,受端直流电压基本保持定值。因此,当送端交流故障较为严重时,将出现送端直流电压小于受端电压的现象;由于送端晶闸管的单向导通性,直流电流将很快断续或者跌落为0,送端传输功率中断;同时,受端将出现潮流反转,对所连接的交流系统或电网造成巨大扰动,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传输功率中断或潮流反转导致电力系统稳定性下降的问题。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第一方面:

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应用于并联输电系统的受端从站,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受端主站降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后,获取从站电信号;

根据所述从站电信号调整当前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以进行故障穿越。

优选地,所述从站电信号包括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

所述根据所述从站电信号调整当前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主站电压参考值、额定传输电流总值和额定电流比例;

利用所述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所述主站电压参考值、所述额定传输电流总值、所述额定电流比例以及比例积分算法得到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

基于所述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调整所述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

优选地,所述利用所述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所述主站电压参考值、所述额定传输电流总值、所述额定电流比例以及比例积分算法得到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的步骤包括:

利用所述额定传输电流总值和所述额定电流比例得到从站电流参考值;

对所述从站电流参考值和所述主站电压参考值求积得到从站功率前馈值;

对所述从站电流参考值和所述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求差得到从站电流偏差;

将所述从站电流偏差作为所述比例积分算法的参数值运算得到从站功率修正值;

对所述从站功率前馈值和所述从站功率修正值求差得到所述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

优选地,在所述对所述从站电流参考值和所述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求差得到从站电流偏差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进行惯性环节处理;

在所述对所述从站功率前馈值和所述从站功率修正值求差得到所述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主站电压参考值是否大于受端降压下限值;

若否,将所述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配置为0。

第二方面:

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送端出现交流故障后,通过送端修改送端触发角的限幅值;

通过主站获取主站电信号,根据所述主站电信号,降低受端主站的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

通过从站获取从站电信号,根据所述从站电信号,调整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以进行故障穿越。

优选地,所述通过送端修改送端触发角的限幅值的步骤包括:

所述送端将所述送端触发角的限幅值修改为预设的限幅标定值,以控制所述受端主站的所述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的调节范围;

所述通过主站获取主站电信号,根据所述主站电信号,降低受端主站的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的步骤包括:

所述主站获取额定传输电流总值、额定电流比例、受端降压下限值和稳态直流电压等级;所述主站电信号包括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和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压值;

所述主站根据所述额定传输电流总值和所述额定电流比例得到主站稳态电流值;

所述主站利用所述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所述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压值、所述额定传输电流总值、所述额定电流比例、所述受端降压下限值、所述稳态直流电压等级、所述主站稳态电流值以及比例积分算法得到所述主站电压参考值;

所述主站将所述主站电压参考值直接传递至定直流电压外环及调制环节,降低所述受端主站的所述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

优选地,在所述通过送端修改送端触发角的限幅值之后,还包括:

所述送端调节所述送端触发角的波动,以将所述送端触发角控制在最小触发角波动范围内;

所述主站利用所述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所述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压值、所述额定传输电流总值、所述额定电流比例、所述受端降压下限值、所述稳态直流电压等级、所述主站稳态电流值以及比例积分算法得到所述主站电压参考值的步骤包括:

所述主站利用所述额定传输电流总值、所述主站稳态电流值和所述额定电流比例得到主站电流参考值;

所述主站对所述主站电流参考值和所述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求差得到主站电流偏差;

所述主站对所述稳态直流电压等级和所述受端降压下限值求差后得到比例积分上限值;

所述主站基于所述比例积分上限值,将所述主站电流偏差作为所述比例积分算法的参数值运算得到主站电压修正值;

所述主站执行主体对所述主站电压修正值和所述受端降压下限值求和得到所述主站电压参考值。

第三方面:

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系统,针对并联输电系统的受端从站,所述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受端主站降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后,获取从站电信号;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从站电信号调整当前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以进行故障穿越。

第四方面:

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时采用上述方法。

第五方面:

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方面,在送端出现交流故障时,受端主站的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主动降低,使直流电流的传输不易中断以及不易出现潮流反转,保证了直流电流的正常传输,即保证了功率的正常传输;另一方面,受端从站在检测到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降低后,判定送端出现交流故障,此时调整当前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使当前受端从站不易出现过直流现象。以及避免因交流故障过于严重,造成受端主站再次出现潮流反转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有功功率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有功功率参考值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修改送端触发角的限幅值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之前,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适用于如下的解释。

故障穿越,指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后,电力系统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连续运行,且平稳过渡到正常运行状态,即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解除后的运行状态的电力系统的一种能力。

比例积分算法,指利用PI控制器或PI调节器进行比例调节和积分调节的算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其应用在并联输电系统的受端从站。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并联输电系统指混合型三端并联直流电输电系统。其中,混合型指送端应用LCC,受端应用MMC;三端包括一个送端和两个受端;并联指两个受端为并联连接。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送端由两个双12脉动换流器组成,稳态情况下工作在定直流电流/功率模式;两个并联的受端均采用电压源型换流器MMC,稳态情况下工作在定直流电压/定有功功率以及定无功功率的外环控制方式。

其中,以定直流电流为例,定直流电流指控制直流电流始终等于或趋于设定值。定直流电压以及定无功功率与定直流电流类似,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并联输电系统也可以是混合型四端并联直流电输电系统,即包括一个送端和三个相互并联连接的受端。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以混合型三端并联直流电输电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所述故障穿越方法包括:

S100、在检测到受端主站降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后,获取从站电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受端主站和受端从站根据受端各站的容量决定,将容量大的判定为受端主站,其余的为受端从站。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受端主站是否降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的方式为,当前受端从站与受端主站通信连接,在受端主站降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后,当前受端从站获得相应的信息,从而判定检测到受端主站降低了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在另一实施例中,由于当前受端从站与受端主站为并联,且受端主站用于定直流电压。因此在受端主站降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后,当前受端从站的出口直流电压值会跟随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降低,且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当前受端从站获取自身的出口直流电压值,在自身的出口直流电压值降低时,判定为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送端出现交流故障后,受端主站会自动降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从而改变送端出口直流电压值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之间的差值,保证送端与受端之间传输的直流电流续传。因此,检测到受端主站降低了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即表明送端与受端之间传输的直流电流不易中断,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获取从站电信号。

其中,从站电信号指当前受端从站的从站电信号。在一实施例中,从站电信号包括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所谓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指实时测得的从站出口直流电流值。具体的,在一应用场景中,从站电信号通过电流互感器和/或电压互感器等电信号检测设备检测获得。

S200、根据从站电信号调整当前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以进行故障穿越。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混合型三端并联直流电输电系统,在受端主站降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后,若不对受端主站和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进行调整,容易导致受端从站过直流电流以及严重交流故障下受端主站出现潮流反转的现象。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当前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能够避免当前受端从站出现过直流电流以及受端主站潮流反转,使混合型三端并联直流电输电系统平稳的进行故障穿越。同时,在调整当前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时,利用当前受端从站的从站电信号,表名无需与受端主站或者送端进行数据通信,有效提高了有功功率的调整效率与响应速度。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0包括:

S210、获取主站电压参考值、额定传输电流总值和额定电流比例。

其中,额定传输电流总值指稳态时,送端传输的电流值;受送端定电流的传输方式影响,在一应用场景中,额定传输电流总值为预设值,直接获取即可;在另一应用场景中,额定传输电流总值在混合型三端并联直流电输电系统稳态时,利用电流互感器检测获得。额定电流比例指混合型三端并联直流电输电系统中受端主站与受端从站的电流比例,为预设值,例如1:1或1:1.5,具体根据实际的混合型三端并联直流电输电系统配置设定。

其中,在一应用场景中,主站电压参考值由受端主站计算获得后传输至受端从站,使受端从站获得主站电压参考值。由于主站电压参考值由受端主站计算获得,因此受端从站得到的主站电压参考值与混合型三端并联直流电输电系统的实际情况更贴切,即提高了主站电压参考值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受端从站有功功率的调整精度,便于抑制受端从站过直流电流的发生以及避免受端主站再次出现潮流反转。其中,受端降压下限值可以是根据混合型三端并联直流电输电系统实际的设备参数预设,此种情况直接获取存储器中的预设值即可。受端降压下限值也可以根据换流站的容量计算获得,其中,换流站的容量在换流站建成时即为定值,因此可以直接获得。在本实施例中,受端降压下限值用U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步骤S220包括:

S221、利用额定传输电流总值和额定电流比例得到从站电流参考值。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额定传输电流总值用I

从站电流参考值=I

S222、对从站电流参考值和主站电压参考值求积得到从站功率前馈值。

其中,主站电压参考值用U

S223、对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进行惯性环节处理。

具体的,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用I

S224、对从站电流参考值和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求差得到从站电流偏差。

即从站电流偏差=从站电流参考值-进行惯性环节处理后的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I

S225、将从站电流偏差作为比例积分算法的参数值运算得到从站功率修正值。

在一应用场景中,比例积分算法通过PI控制器的PI算法实现。从站功率修正值用△P

S226、对从站功率前馈值和从站功率修正值求差得到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

在一实施例中,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用P

利用实时的电流值和稳态时的电流值,求得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P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步骤S226之前,还包括:

K226、判断主站电压参考值是否大于受端降压下限值。

即判断U

若U

如图3所示,S300、基于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调整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

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即为功率值,按照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对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直接进行调整即可。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调整为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

在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变化时,受并联影响,受端主站的有功功率同时随之变化,达到实时调整受端各站之间的实时有功功率的目的。使受端主站和受端从站之间的功率分配更科学、合理,在故障穿越期间,受端主站不易出现潮流反转,受端从站不易出现过直流电流,提高了直流输电系统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L100、在检测到送端出现交流故障后,通过送端修改送端触发角的限幅值。

在一应用场景中,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包括送端、受端主站和受端从站,且受端主站与受端从站为并联。检测送端是否出现交流故障,可以是通过检测仪器,例如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进行检测,而后检测仪器将检测结果或者监测数据传输给送端和/或受端,使送端和/或受端得知送端出现交流故障。此外,检测送端是否出现交流故障,可由送端、受端主站和受端从站分别独立检测获知。在送端出现交流故障后,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传输的电信号,例如直流电流、直流电压和有功功率等会出现变化,根据传输的电信号变化,送端、受端主站和受端从站均可判断出送端是否出现交流故障。

在送端检测到出现交流故障后,修改送端触发角的限幅值。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送端将触发角修改为最小触发角,并使触发角调节范围在最小触发角5°的较小区间内波动。

L200、通过主站获取主站电信号,根据主站电信号,降低受端主站的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

在主站检测到送端出现交流故障后,获取本地的电信号,即主站电信号,并通过主站电信号降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使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直流电流能够从送端流向受端。

L300、通过从站获取从站电信号,根据从站电信号,调整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以进行故障穿越。

在从站检测到送端出现交流故障后,获取本地的电信号,即从站电信号,利用从站电信号调整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在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改变时,受端主站的有功功率随之改变,使受端主站和受端从站之间的有功功率分配更为合理和科学,受端从站不易出现过直流电流现象,受端主站不易出现潮流反转现象。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送端、受端主站和受端从站均能够独立判断在送端是否出现交流故障,因此,如图7所示,在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发生交流故障时,送端和受端进入相应的故障穿越协调控制策略;即送端修改送端触发角的限幅值、受端主站根据主站电信号降低受端主站的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受端从站根据从站电信号调整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同时且独立执行。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步骤L100包括:

L110、送端将送端触发角的限幅值修改为预设的限幅标定值,以控制受端主站的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的调节范围。

如图8所示,在送端出口直流电压U′

L120、送端调节送端触发角的波动,以将送端触发角控制在最小触发角波动范围内。

故障穿越期间,送端控制送端触发角的波动范围,以提高送端触发角的稳定性。

如图9所示,步骤L200包括:

L210、主站获取额定传输电流总值、额定电流比例、受端降压下限值和稳态直流电压等级。

其中,主站电信号包括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I

L220、主站根据额定传输电流总值和额定电流比例得到主站稳态电流值。

其中,主站稳态电流值用I

L230、主站利用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压值、额定传输电流总值、额定电流比例、受端降压下限值、稳态直流电压等级、主站稳态电流值以及比例积分算法得到主站电压参考值。

主站通过从本地获得各个物理参数值后,计算主站电压参考值,有助于提高响应速度,避免主站与送端或从站之间通信产生通信延时。

L240、主站将主站电压参考值直接传递至定直流电压外环及调制环节,降低受端主站的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

通过降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平衡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送端因出现交流故障而导致的电压下降,使送端的电压始终高于受端的电压,保证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有功功率的续传,也有助于避免发生交流故障时受端主站出现潮流反转的现象。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L220与L230之间,还包括:

J220、判断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与主站稳态电流值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一偏差裕额。

若是,执行步骤L230;否则,结束,即不再执行后续步骤。

只有在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I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L220余L230之间,还包括:

P220、判断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压值与稳态直流电压等级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二偏差裕额。

若是,执行步骤L230;否则,结束,即不再执行后续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步骤J220和步骤P220同时存在,且没有执行顺序要求。在步骤J220和步骤P220之间有一个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即执行步骤L230及其后续步骤,如图9所示。

在故障穿越后,即交流故障期间直流电流续流至稳态值,但交流故障未消除,此时通过步骤P220保证主站电压参考值U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L220可以替换为步骤I220、获取预设的主站稳态电流值。

有助于减少计算量,简化故障穿越复杂度,节省资源。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步骤L230包括:

L231、主站利用额定传输电流总值、主站稳态电流值和额定电流比例得到主站电流参考值。

具体的,主站电流参考值I

L232、主站对主站电流参考值和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求差得到主站电流偏差。

即主站电流偏差=主站电流参考值I

L233、主站对稳态直流电压等级和受端降压下限值求差后得到比例积分上限值。

即比例积分上限值△U=稳态直流电压等级U

L234、主站基于比例积分上限值,将主站电流偏差作为比例积分算法的参数值运算得到主站电压修正值。

即令主站电流偏差作为比例积分算法的输入参数计算得到主站电压修正值,且主站电压修正值最大不超过比例积分上限值,最小不小于比例积分下限值。此外,在稳态状态下,由于主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I

L235、主站对主站电压修正值和受端降压下限值求和得到主站电压参考值。

即主站电压参考值U

利用主站本地的电信号计算主站电压参考值,有助于提高主站降压的响应速度,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系统,针对并联输电系统的受端从站,如图10所示,所述系统包括:获取模块1,用于在检测到受端主站降低主站出口直流电压值后,获取从站电信号。调节模块2,用于根据所述从站电信号调整当前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以进行故障穿越。

其中,从站电信号包括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调节模块2包括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主站电压参考值、额定传输电流总值和额定电流比例;运算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所述主站电压参考值、所述额定传输电流总值、所述额定电流比例以及比例积分算法得到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调节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调整所述受端从站的有功功率。

其中,运算子模块包括第一运算单元,用于利用额定传输电流总值和额定电流比例得到从站电流参考值;第二运算单元,用于对所述从站电流参考值和所述主站电压参考值求积得到从站功率前馈值;第三运算单元,用于对所述从站电流参考值和所述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求差得到从站电流偏差;第四运算单元,用于将所述从站电流偏差作为所述比例积分算法的参数值运算得到从站功率修正值;第五运算单元,用于对所述从站功率前馈值和所述从站功率修正值求差得到所述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

其中,运算子模块还包括优化单元,用于对从站实时出口直流电流值进行惯性环节处理;判断单元,用于在第五运算单元执行之前,判断所述主站电压参考值是否大于受端降压下限值;若否,将所述从站有功功率参考值配置为0。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应用于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系统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系统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方法时采用上述方法。

以上应用于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装置和存储介质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穿越装置和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