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制备方法及应用

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制备方法及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所述给药系统包括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其中,所述纳米粒子包括沙利度胺纳米晶体,所述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外表面包被有聚多巴胺层,从而使纳米粒子形成以沙利度胺纳米晶体为核,以聚多巴胺层为壳的核壳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给药系统在对炎症性肠病抗炎的同时,可抑制炎症性肠病部位血管的异常生成,使得病灶血管的数量和结构趋于正常化,从而快速有效的治疗炎症性肠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319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31194.2

  • 申请日2022-05-16

  • 分类号A61K9/50(2006.01);A61K31/454(2006.01);A61K47/34(2017.01);A61P1/00(2006.01);A61P1/04(2006.01);

  • 代理机构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王培松

  • 地址 211816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珠南路3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4: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9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 9/50 专利申请号:2022105311942 申请日:202205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炎症性肠病药物递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性肠病(IBD)以胃肠道(GI)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主要形式,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虽然炎症性肠病的死亡率低,不是一种致命疾病,但患者中残疾是常见的,几乎50%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在患病10年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残疾,且随着炎症性肠病(IBD)诊断时间的延长,其致残程度逐渐增加。

如今,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前景,并已成为中重度炎症性肠病(IBD)治疗的重要基石。但是有超过33%的患者对TNF靶向生物制剂无反应,从而导致这些患者仍然无法有效治疗。不仅如此,在这些英夫利昔单抗或阿达木单抗的应答者中,每年失去应答的风险分别约为20%或13%。此外,生物制剂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长期使用这些生物制剂还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甚至可诱发癌症。因此,开发有效、安全的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

沙利度胺作为一种抗炎和免疫调节剂药物,可抑制NF-κB的活化,增强TNF-αmRNA的降解,从而下调TNF-α、IL-1β、IL-6、IL-12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其中由于它可以下调固有层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产生的TNF-α,目前已被报道可以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

然而,沙利度胺难溶于水,在胃肠道(GI)中的溶解度也很低,且有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可能主要不通过肝脏代谢,而是在血浆中非酶水解为多个代谢成分,因此具有较快的代谢速度,这导致沙利度胺在胃肠道中的消除速度快于吸收速度,从而影响药物疗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采用多剂量使用沙利度胺,初始剂量通常设定为200mg/天,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维持在50-400mg/天。除此之外,沙利度胺有较为严重的全身性神经毒性,大剂量暴露和长期使用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该给药系统在对炎症性肠病抗炎的同时,可抑制炎症性肠病病灶血管的异常生成,使得病灶血管的数量和结构趋于正常化,从而快速有效的治疗炎症性肠病。

根据本发明目的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所述给药系统包括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其中,所述纳米粒子包括沙利度胺纳米晶体,所述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外表面包被有聚多巴胺层,从而使纳米粒子形成以沙利度胺纳米晶体为核,以聚多巴胺层为壳的核壳结构。

优选的,所述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平均粒径为600~800nm,电位为-24~-18mV。

优选的,所述Thali@PDA纳米体系的平均粒径为750~850nm,电位为-27~-20mV。

根据本发明目的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前述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搅拌、超声,以及冰浴的条件下,将含有沙利度胺的有机溶液加入去离子水中反应,收集第一晶体,并将第一晶体进行充分破碎,收集得到平均粒径为600~800nm的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并冷冻干燥保存;

S2、将步骤S1得到的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充分分散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得到第一混合体系;

在超声的条件下,将盐酸多巴胺的水溶液完全加入第一混合体系中,之后采用超声和搅拌间隔进行的方式,循环重复超声和搅拌过程直至反应结束,得到第二混合体系;

S3、将第二混合体系离心,收集离心后的固体,得到所述给药系统。

优选的,所述步骤S1,含有沙利度胺的有机溶液中,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沙利度胺的浓度为10~30mg/mL;沙利度胺的有机溶液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0~1:50。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反应条件如下:

搅拌速度为1000rpm~1500rpm,超声频率为30~40kHz,超声功率为200~300W,搅拌反应时间为10~3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Tris-HCl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1M,pH值为8.5。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第一混合体系中,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浓度为0.5~2mg/mL。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盐酸多巴胺的水溶液中,盐酸多巴胺的浓度为6~10mg/mL,第一混合体系与盐酸多巴胺的水溶液的体积比为29:1,盐酸多巴胺的水溶液完全加入第一混合体系的加入速度为1~10mL/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反应条件如下:

超声频率为30~40kHz,超声功率为200~300W;搅拌速度为100~500rpm,反应时间为2~10h。

其中,持续超声直至盐酸多巴胺的水溶液完全加入第一混合体系中,之后采用超声和搅拌间隔进行的方式,每超声5~10min,搅拌20~30min,循环重复超声和搅拌过程直至反应结束。

根据本发明目的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前述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该给药系统在对炎症性肠病抗炎的同时,还可抑制炎症性肠病部位血管的异常生成,使得病灶血管的数量和结构趋于正常化,从而快速有效的治疗炎症性肠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直接以沙利度胺纳米晶体为内核,通过聚多巴胺的吸附性,实现了在沙利度胺纳米晶体表面包覆一层聚多巴胺壳层。

当该给药系统到达病灶处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作用于包括M1型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炎性细胞,抑制其炎性因子的分泌和表达,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同时,聚多巴胺可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使巨噬细胞更趋向于M2极化,从而下调炎症病灶的炎性因子,并且高表达抑炎因子,达到抗炎的作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给药体系,聚多巴胺壳层包覆在沙利度胺纳米晶体上,对炎症性病灶病理性血管生成产生协同抑制作用,使病灶处的结肠组织血管的数量和结构更趋向于正常化,避免了由于病理性血管的生成而导致的白细胞招募增加和后续的病灶部位相关炎性介质的高表达,从而为前述抗炎治疗过程提供保障。

2、本发明的给药系统中,是以沙利度胺纳米晶体为核,晶体形式存在的沙利度胺保持相对稳定的理化性质,只有释放在体液状态下的少量沙利度胺药物分子在近中性条件下会逐步水解从而损耗,大部分仍然是以晶体形式存在并逐步释放发挥作用,保证了给药系统的药效。

3、本发明的给药系统中,以聚多巴胺层为壳,在沙利度胺纳米晶体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壳层后,明显改善了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在水性体系中的分散性,显示出更好的体外稳定性,从而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且聚多巴胺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生物相容性,在体内可以被完全降解并代谢,因此其不会额外对机体产生毒性。

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整个制备过程中,除了核芯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和聚多巴胺外壳外,没有添加任何辅料,从而使得制备出的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平均载药量可达59.25%,使本发明的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便于进一步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的制备过程和作用过程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Thali NCs和Thali@PDA的XRD衍射图。

图3a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Thali NCs,Thali@PDA和PDA对经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的24小时孵育后的巨噬细胞分化成M1型和M2型的比例对比。

图3b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Thali NCs,Thali@PDA和PDA对经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的24小时孵育后的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

图3c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Thali NCs,Thali@PDA和PDA对经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的24小时孵育后的细胞上清液中IL-1β的浓度。

图3d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Thali NCs,Thali@PDA和PDA对经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的24小时孵育后的细胞上清液中IL-6的浓度。

图3e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Thali NCs,Thali@PDA和PDA对经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的24小时孵育后的细胞上清液中MPO的浓度。

图4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Thali@PDA和其他处理组经直肠给药后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通过分析体重下降百分比所反映出的的治疗情况。

图5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Thali@PDA和其他处理组经直肠给药后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通过分析结肠长度所反应出的的治疗情况。

图6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Thali@PDA和其他处理组对在VEGF诱导下的HUVEC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图7a是通过划痕实验所反应的实施例1中制备的Thali@PDA和其他处理组对在VEGF诱导下的HUVECs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的具体图片。

图7b是通过划痕实验所反映的实施例1中制备的Thali@PDA和其他处理组对在VEGF诱导下不同组别的迁移率的具体数值。

图8是通过组织层面的CD34免疫组化反映不同组别药物干预后的结肠组织血管的生成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

结合图1,大量的组织巨噬细胞(macrophages)分布在胃肠道的不同层,它们与其他免疫细胞一起,扮演着肠道免疫稳态的看门人的角色。肠道巨噬细胞(Intestinalmacrophages)可分为促炎巨噬细胞和抗炎巨噬细胞两大类。M1巨噬细胞(M1 Macrophages)产生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结合高水平的活性氧(ROS),导致肠上皮屏障的破坏(Disruptepithelial barrier)。相反,M2巨噬细胞(M2 Macrophages)产生高水平的IL-10、TGF-β、EGF和VEGF,低水平的TNF、IL-1β和IL-12,能够刺激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启动肠上皮屏障的修复和功能恢复(Promote epithelial barrier function)。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以沙利度胺纳米晶体(Thail NCs)为核芯,并在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外包被聚多巴胺(PDA),利用聚多巴胺对巨噬细胞极化方向的调节作用,协同沙利度胺的抗炎作用,起到协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

由于聚多巴胺(PDA)在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过程中,会诱导病灶部位的M0型巨噬细胞(M0 macrophage)转化为炎性因子低表达的M2型巨噬细胞(M2 macrophage)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然而M2型巨噬细胞高表达诱导血管生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病灶部位血管的异常生成从而导致的白细胞招募增加和后续的病灶部位相关炎性介质的高表达,进而加剧炎症反应。

而本发明的给药系统还能够协同抑制炎症性肠病病灶部位血管的异常生成,使得病灶血管的数量和结构趋向于正常化,从而集抗炎和抗血管生成(anti-angiogenesis)为一体,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所述给药系统包括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其中,所述纳米粒子包括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并在所述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外表面包被聚多巴胺层,从而使纳米粒子形成以沙利度胺纳米晶体为核,以聚多巴胺层为壳的核壳结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粒子中,沙利度胺的含量为50-60wt.%,聚多巴胺层的含量为40~50wt.%。即纳米粒子中,聚多巴胺和沙利度胺的质量比为(2~3):3。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平均粒径为600~800nm,电位为-24~-18mV。纳米粒子中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纳米体系的平均粒径为750~850nm,电位为-27~-20mV。

由于沙利度胺具有难溶于水,以及在近中性条件下非酶水解的特性。因此,沙利度胺在临床上多以片剂和胶囊剂的形式被运用,其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保障药效。

但片剂和胶囊剂形式的剂型的粒径过大,这会导致比表面积变小,比表面积变小会导致整个给药体系向胃肠道黏膜释放药物的速度减慢,从而导致胃肠道黏膜的药物浓度相对较低,最终导致药物吸收入血的速度减慢,吸收速度减缓。

而一些含有沙利度胺的脂质体纳米制剂,虽然在解决水溶性问题的同时还具有较小的粒径,但其存在载药量低的问题,会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采用反向溶剂法,将沙利度胺制备成纳米晶体的形式,以沙利度胺晶体作为给药体系核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包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述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搅拌、超声,以及冰浴的条件下,将含有沙利度胺的有机溶液加入去离子水中反应,收集第一晶体,并将第一晶体进行充分破碎,收集得到平均粒径为600~800nm且较为均一的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并冷冻干燥保存。

收集沙利度胺纳米晶体时,可使用抽滤法进行收集,也可使用其他的收集方法。

S2、将步骤S1得到的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充分分散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得到第一混合体系。

应当理解为,充分分散是指使第一混合体系中的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平均粒径为600~800nm且较为均一,可使用细胞破碎仪进行分散,也可使用其他的分散手段。

在超声的条件下,将盐酸多巴胺的水溶液完全加入第一混合体系中,之后采用超声和搅拌间隔进行的方式,循环重复超声和搅拌过程直至反应结束,得到第二混合体系。

S3、将第二混合体系离心,收集离心后的固体,得到所述给药系统。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含有沙利度胺的有机溶液中,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沙利度胺的浓度为10~30mg/mL;沙利度胺的有机溶液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0~1:5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反应条件如下:

搅拌速度为1000rpm~1500rpm,超声频率为30~40kHz,超声功率为200~300W,搅拌反应时间为10~30min,细胞破碎仪的功率为10%,破碎时间为5~10min。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Tris-HCl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1M,pH值为8.5。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第一混合体系中,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浓度为0.5~2mg/mL,并采用细胞破碎仪使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充分分散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

在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细胞破碎仪的功率为10%,分散时间为5~10min。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盐酸多巴胺的水溶液中,盐酸多巴胺的浓度为6~10mg/mL,第一混合体系与盐酸多巴胺的水溶液的体积比为29:1,盐酸多巴胺水溶液完全加入第一混合体系后的终浓度为0.2-0.33mg/mL,盐酸多巴胺的水溶液加入第一混合体系中的加入速度为1~10mL/min,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反应条件如下:

超声频率为30~40kHz,超声功率为200~300W;搅拌速度为100~500rpm,反应时间为2~10h;

其中,持续超声直至盐酸多巴胺的水溶液加入第一混合体系中,之后采用超声和搅拌间隔进行的方式,每超声5~10min,搅拌20~30min,循环重复超声和搅拌过程直至反应结束。超声和搅拌间隔进行,即每搅拌一段时间就重新超声分散一段时间,可保证该工艺条件下给药体系粒径的稳定性。防止纳米晶互相吸附使得晶体粒径长大。

当反应时间超过3h时,可停止超声,只进行搅拌直至反应结束,也可以继续采用超声和搅拌间隔进行的方式,每超声5~10min,搅拌20~30min,循环重复超声和搅拌过程直至反应结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3中,离心收集转速为5000~13500rpm,时间为5~20min。

本发明采用沙利度胺纳米晶体为核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纳米晶形态可以提高沙利度胺的药物的释放速度,提高吸收速率。

2、以晶体作为给药系统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包衣,能够实现较高的载药率。

3、在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表面包裹一层聚多巴胺,整个体系中没有多余辅料,进一步保证给药系统具有高的载药量。

3、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平均粒径小,具有可观的比表面积,能够较为充分地与炎症病灶相接触,且由于聚多巴胺包被的给药体系在近中性条件下带负电荷,可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于表面带正电荷的炎症病灶组织,从而延长药物在炎症型病灶的停留时间,进而具有更好的药效。

4、沙利度胺晶体形式使得大部分沙利度胺保持晶体形态,得以稳定存在,而只有释放到水相中的部分会逐渐水解损耗,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其水解损耗,提高给药系统的实质药效。

5、纳米级的原料药在水相中的悬浮液较为稳定,而在加入聚多巴胺进行包被后避免了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因其粒径不稳定导致的粒子长大情况的发生,从而加强了体系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述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在制备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该给药系统在对炎症性肠病抗炎的同时,还可抑制炎症性肠病部位血管的异常生成,使得病灶血管的数量和结构趋于正常化,从而快速有效的治疗炎症性肠病。

本发明的给药系统在起到协同抗炎的同时,可协同抑制炎症性肠病病灶的血管异常生成,使得病灶处血管的数量和结构趋于正常化,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聚多巴胺诱导使得炎性因子低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表达的M2型巨噬细胞在总巨噬细胞池中比例增加而导致的血管异常生成加剧,进而使整个过程形成良性循环,使的炎症性肠病(IBD)得到全面又有效的治疗。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示例和试验,对前述基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效果进行示例性试验和对比。当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方式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20mg/mL),搅拌1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纳米晶(Thali NCs)并冷冻干燥保存备用。

S2、将20mg Thali NCs重悬于29mL 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细胞破碎仪中充分分散后转移至50mL烧杯中并置于超声反应器(32kHz,300W)中,以3mL/min的速度逐滴缓慢地加入1mL 9mg/mL的盐酸多巴胺水溶液,之后将整个反应体系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上均匀搅拌(250rpm)至反应3h(每搅拌20min,超声10min)。

S3、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10000rpm,10min),得到Thali@PDA。

【实施例2】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5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30mg/mL),并搅拌2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纳米晶(Thali NCs)并冷冻干燥保存备用。

S2、将15mg Thali NCs重悬于29mL 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细胞破碎仪中充分分散后转移至50mL烧杯中并置于超声反应器(32kHz,300W)中,以10mL/min的速度逐滴缓慢地加入1ml 6mg/mL的盐酸多巴胺水溶液,之后将整个反应体系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上均匀搅拌(100rpm)至反应10h(前三小时,每搅拌20min,超声10min)。

S3、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8000rpm,20min),得到Thali@PDA。

【实施例3】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0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2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30mg/mL),并搅拌1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5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纳米晶(Thali NCs)并冷冻干燥保存备用。

S2、将50mg Thali NCs重悬于29mL 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细胞破碎仪中充分分散,之后转移至50mL烧杯中并置于超声反应器(32kHz,300W)中,以3mL/min的速度逐滴缓慢地加入1mL 8mg/mL的盐酸多巴胺水溶液后将整个反应体系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上均匀搅拌(300rpm)至8h,(前三小时,每搅拌20min,超声10min)。

S3、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13000rpm,5min),得到Thali@PDA。

【实施例4】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5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置于冰浴并装有5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30mg/mL),并搅拌3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纳米晶(Thali NCs)并冷冻干燥保存备用。

S2、将20mg Thali NCs重悬于29mL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细胞破碎仪中充分分散,之后转移至50mL烧杯中并置于超声反应器(32kHz,300W)中,以3mL/min的速度逐滴缓慢地加入1mL 9mg/mL的盐酸多巴胺水溶液,之后将整个反应体系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上均匀搅拌(200rpm)反应3h(每搅拌20min,超声10min)。

S3、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12000rpm,10min),得到Thali@PDA。

【对比例1】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解于乙腈中的沙利度胺溶液(2mg/mL),并搅拌1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晶体(Thali NCs)。

【对比例2】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解于丙酮中的沙利度胺溶液(2mg/mL),并搅拌10min。

【对比例3】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2mg/mL),并搅拌10min。

【对比例4】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50mg/mL),并搅拌1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晶体(Thali NCs)。

【对比例5】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10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实现配好的沙利度胺溶液(20mg/mL),并搅拌10分钟,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晶体(Thali NCs)。

【对比例6】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1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20mg/mL),并搅拌1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晶体(Thali NCs)。

【对比例7】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20mg/mL),并搅拌1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纳米晶(Thali NCs)。

S2、将5mg Thali NCs重悬于29mL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细胞破碎仪中充分分散,之后转移至50mL烧杯中并置于超声反应器(32kHz,300W)中,以3mL/min的速度逐滴缓慢地加入1mL 9mg/mL的盐酸多巴胺水溶液,之后将整个反应体系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上均匀搅拌(250rpm)至反应3h,(每搅拌20min,超声10min)。

S3、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10000rpm,10min),得到Thali@PDA。

【对比例8】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20mg/mL),并搅拌1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纳米晶(Thali NCs)。

S2、将70mg Thali NCs重悬于29mL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细胞破碎仪中充分分散,之后转移至50mL烧杯中并置于超声反应器(32kHz,300W)中,以3mL/min的速度逐滴缓慢地加入1mL 9mg/mL的盐酸多巴胺水溶液,之后将整个反应体系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上均匀搅拌(250rpm)至反应3h(每搅拌20min,超声10min)。

S3、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10000rpm 10min),得到Thali@PDA。

【对比例9】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20mg/mL),并搅拌1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纳米晶(Thali NCs)。

S2、将20mg Thali NCs重悬于29mL 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细胞破碎仪中充分分散,之后转移至50mL烧杯中并置于超声反应器(32kHz,300W)中,以3mL/min的速度逐滴缓慢地加入1mL 1mg/mL的盐酸多巴胺水溶液,之后将整个反应体系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上均匀搅拌(250rpm)至反应10h(前三小时,每搅拌20min,超声10min)。

S3、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10000rpm,10min),得到Thali@PDA。

【对比例10】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20mg/mL),并搅拌1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纳米晶(Thali NCs)。

S2、将20mg Thali NCs重悬于29mL 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细胞破碎仪中充分分散,之后转移至50mL烧杯中并置于超声反应器(32kHz,300W)中,以3mL/min的速度逐滴缓慢地加入1mL 12mg/mL的盐酸多巴胺水溶液,之后将整个反应体系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上均匀搅拌(250rpm)至反应3h(每搅拌20min,超声10min)。

S3、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10000rpm,10min),得到Thali@PDA。

【对比例11】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20mg/mL),并搅拌1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纳米晶(Thali NCs)。

S2、将20mg Thali NCs重悬于29mL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细胞破碎仪中充分分散,之后转移至50mL烧杯中并置于超声反应器(32kHz,300W)中,以3mL/min的速度逐滴缓慢地加入1mL 9mg/mL的盐酸多巴胺水溶液,之后将整个反应体系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上均匀搅拌(250rpm)至反应1h(每搅拌20min,超声10min)。

S3、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10000rpm 10min),得到Thali@PDA。

【对比例12】

S1、开启搅拌装置使得转速为1200rpm并同时开启超声反应器(32kHz,300W),快速向事先置于冰浴并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mL事先配好的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溶液(20mg/mL),并搅拌10min,抽滤收集初始的沙利度胺晶体,并将其在细胞破碎仪中进行再破碎(10%)10min,收集得到最终的沙利度胺纳米晶(Thali NCs)。

S2、将20mg Thali NCs重悬于29mL 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细胞破碎仪中充分分散,之后转移至50mL烧杯中并置于超声反应器(32kHz,300W)中,以3mL/min的速度逐滴缓慢地加入1mL 9mg/mL的盐酸多巴胺水溶液,之后将整个反应体系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上均匀搅拌(250rpm)至反应24h,(前三个小时,每搅拌20min,超声10min)。

S3、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10000rpm,10min),得到Thali@PDA。

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12改变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表1中“/”表示上一步制备从粒径电位指标上看已不符合要求,下一步操作不再进行

与实施例1相比,

对比例1中,在步骤S1中有机相溶剂为乙腈,在制备晶体并且运用马尔文粒径仪对其粒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最终晶体粒径过大,平均粒径超出粒径仪量程。

对比例2中,在步骤S1中有机相溶剂为丙酮,在搅拌结束后整个体系为澄清状态,晶体未析出。

对比例3中,在步骤S1中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的沙利度胺溶液的浓度为2mg/mL,低于10mg/mL,药物体系无法生成晶核,推测没有达到析出晶核的过饱和条件。

对比例4中,在步骤S1中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的沙利度胺溶液的浓度为50mg/mL,高于30mg/mL,在S2搅拌结束后运用马尔文粒径仪对其粒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最终晶体粒径过大,平均超出1000nm。

对比例5中,在步骤S1中有机相和水相的比例为1:100,低于1:50,搅拌桨难以搅拌均匀,最终晶体粒径过大。

对比例6中,在步骤S1中有机相和水相的比例为1:10,高于1:20,最终晶体粒径过大。

对比例7中,在步骤S2中,沙利度胺纳米晶体的投料为5mg(在第一混合体系中的浓度为0.17mg/mL),在工艺描述的0.5mg/mL以下,这会导致盐酸多巴胺过量,在反应体系中出现了大量的粒径在200nm上下的PDA自聚的纳米球。

对比例8中,在步骤S2中沙利度胺纳米晶的投料量为70mg(在第一混合体系中的浓度为2.33mg/mL),高于2mg/mL,在反应的过程中,无法通过超声和搅拌的方法将所有纳米晶体充分分散开,导致粒径过大且包被不完整。

对比例9中,在步骤S2中加入的盐酸多巴胺浓度为1mg/mL,浓度低于6mg/mL,导致盐酸多巴胺不足,没有使得所有纳米晶体表面都成功被聚多巴胺壳层包覆。

对比例10中,在步骤S2中加入的盐酸多巴胺浓度为12mg/mL,浓度高于10mg/mL,导致盐酸多巴胺过量,在反应体系中出现了大量的粒径在200nm上下的PDA自聚的纳米球。

对比例11中,在步骤S2中加入盐酸多巴胺后反应时间为1h,低出2h,反应结束后发现沙利度胺纳米晶体并未全部包被完全,具体表现为沉淀一部分为白色。

对比例12中,在步骤S2中加入盐酸多巴胺后反应时间为24h,超出10h,通过后续的定量分析发现整个体系只能检测到极少量的沙利度胺药物,大多数的药物晶体都在24h的过程中释放水解从而被损耗。

由表1可知,在制备Thali NCs的过程中,所用的有机相需为二甲基亚砜,使用其他有机溶剂,例如乙腈和丙酮进行纳米晶体的尝试会出现粒径过大或者无法收集得到晶体等问题从而无法收集获得目标粒径范围的晶体(对比例1,对比例2)。这是由于使用二甲基亚砜作为有机相与水相混合后有助于快速生成数量庞大和稳定的晶核从而增加过饱和体系晶核的形成数量,进而减少晶核的生长从而能够收集得到目标粒径范围内且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的沙利度胺晶体。

由于沙利度胺在二甲基亚砜中的溶解度足够高,因而可以通过适当上调沙利度胺溶液的浓度(大于10mg/mL)避免出现因浓度偏低没有达到过饱和条件而导致的体系无法收集得到晶体(对比例3)。当沙利度胺溶液的浓度大于30mg/mL时,由于药物的浓度过高,会由于快速生成大量晶核而出现因空间狭小导致的晶核间碰撞次数的增加,为晶体尺寸的增大提供了机遇(对比例4)。

当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大于1:20或小于1:50时,由于无法保证充分分散均匀等诸多问题,同样会造成粒径过大。当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值相差过大时,有机相无法实现在水相中的快速分散,又由于有机相药物浓度过高且过饱和亚稳态极不稳定,因此整个体系不能实现快速生成数量庞大和稳定的晶核,相反先析出少量的晶核,导致未来得及析出晶核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的沙利度胺药物会逐步被先析出的晶核吸收而成长为大尺寸的晶体(对比例5)。而随着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逐渐减小,有机相能够实现在水相中的快速分散且逐渐达到生成晶体所必须的过饱和条件,使得整个体系能够实现快速生成数量庞大和稳定的晶核,且均一地吸收溶质,从而得到粒径较小并且分布较为均匀的药物晶体,为后续的破碎获得沙利度胺纳米晶做准备。当其体积比过小时,由于体系难以通过搅拌和超声使得有机相和水相快速分布均匀从而难以得到目标范围以内的晶体(对比例6)。

在制备聚多巴胺(PDA)包被的沙利度胺纳米体系的过程中,当分散于Tris-HCl缓冲溶液中的浓度小于0.5mg/mL时,会由于没有足够的晶体表面供聚多巴胺附着从而导致聚多巴胺过量因而出现了聚多巴胺自聚成大量粒径为200nm左右的聚多巴胺球(对比例7)。当分散于Tris-HCl缓冲溶液中的沙利度胺纳米晶浓度大于2mg/mL时,会由于没有足够的聚多巴胺供附着于沙利度胺纳米晶的表面而出现纳米晶过饱和的情况,使得纳米晶不能够全部被聚多巴胺完全包覆(对比例8)。

同样的,当盐酸多巴胺水溶液的浓度小于6mg/mL时,会出现由于没有足够的聚多巴胺供附着于沙利度胺纳米晶的表面而出现纳米晶过量的情况,使得纳米晶不能够全部被聚多巴胺完全包覆(对比例9)。而当盐酸多巴胺水溶液的浓度大于10mg/mL时,会由于没有足够的晶体表面供聚多巴胺附着从而导致聚多巴胺过量因而出现了聚多巴胺自聚成大量粒径为200nm左右的聚多巴胺球(对比例10)。

当药物体系的反应时间小于2h时,往往不能够形成完整包覆于沙利度胺纳米晶体表面的聚多巴胺壳层(对比例11)。而当药物体系的反应时间大于10h时,由于沙利度胺的释放和水解性质使得沙利度胺纳米晶体被过多损耗(对比例12)。

【测试】

1、

将实施例1-4中的Thali@PDA进行冷冻干燥后,精准称取一定质量(M)的Thali@PDA粉末,加入8mL乙腈超声混匀10min,经220nm聚偏氟乙烯(PVDF)膜过滤后,采用HPLC测定分析滤液中的药物含量。采用DIONEX 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体系(Thermo FisherScientific,Carlsbad,USA),配备C18反相色谱柱(4.6mm×250mm,5μm),定量分析沙利度胺的浓度。流动相为水-乙腈-磷酸混合物(85:15:0.1,v/v),流速为2mL/min,进样量为20μL,沙利度胺的检测波长为237nm。沙利度胺的含量计算如下:

沙利度胺含量%=(C×N×V/M)×100%

C:稀释溶液中沙利度胺的浓度

N:稀释倍数

V:Thali@PDA乙腈溶液体积

M:冷冻干燥的Thali@PDA粉末质量

聚多巴胺的含量(%)=1-沙利度胺含量(%)

沙利度胺的标准曲线如下:

A(AU.m)=0.4923C(ug/mL)+1.0155R

结果如表2

表2

如表2所示,可知,Thali@PDA的沙利度胺含量在50-60wt.%之间,PDA的含量在40-50%

wt.%之间。

将实施例1-4中的Thali NCs和Thali@PDA分别用去离子水配置成浓度为0.5mg/mL的溶液,然后在37℃下测其粒径和电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如表3所示,Thali NCs在纯水中的平均粒径为600~800nm,电位为-24~-18mV;Thali@PDA在纯水中的平均粒径为750~850nm,电位为-27~-20mV。

证明本发明制备出的Thali NCs和Thali@PDA其平均粒径在1000nm以下,此外沙利度胺纳米晶在近中性条件下带负电,能够与近中性条件下的带正电荷的炎症病灶发生静电吸附作用,增加药物在炎症病灶的滞留时间,聚多巴胺的包被可使得这一特征增强,从而确保药效。

以下测试所用的样品如无特别说明,皆为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

以下所用PDA NPs的制备过程如下:将9mg的盐酸多巴胺溶解于30mL Tris-HCl缓冲溶液(0.01M,pH8.5)中,之后将整个反应体系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上均匀搅拌(250rpm)至反应3h(每搅拌20min,超声10min)。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10000rpm,10min),收集得到PDANPs。

将Thali NCs和Thali@PDA用X射线衍射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Thali@PDA在对应Thali NCs的衍射峰处峰形相似,出峰位置相同,这表明包被前后并未改变Thali NCs的晶体结构,证明本发明中Thali@PDA纳米晶体体系是通过静电吸附的物理方式结合,并没有改变Thali NCs的晶体结构,保证了Thali NCs药物的有效性。

(1)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经药物干预的细胞系raw264.7进行表型的检测,培养基为含10%胎牛血清,1%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 basic培养基。将细胞培养于无菌六孔板中,加入药物两小时后加入脂多糖(LPS)(5μg/mL)在37℃,5%CO

(2)收集上清液分装后放入-80℃冰箱贮存以备后续进行ELISA检测(TNF-α,IL-1beta,IL-6和MPO),将细胞用PBS清洗3遍后用PBS吹打下来,离心收集,加入抗体(1μLCD11b-FITC,0.5μL F4/80-PE/Cy7,0.5μL cd86-PE和0.5μLCD206-APC)孵育30min离心清洗后加入PBS重悬上机检测。

(3)结果如图3a所示,PDA作用组别(包括Thali@PDA组和PDA NPs组)的M2/M1的值会明显高于非PDA作用组别(包括Blank control组,LPS control组和Thali NCs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

Elisa检测的结果如图3b-3e所示,与Blank control相比,LPS control组的各项指标(TNF-α,IL-1β,IL-6和MPO)都显著上调,而在加入Thali NCs(沙利度胺终浓度:30μg/mL),Thali@PDA(沙利度胺终浓度:30μg/mL)和PDA NPs(PDA终浓度:20μg/mL)的组别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其中Thali@PDA组下调最为明显且与其他组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因此,本发明的Thali NCs和PDA都具有抗炎作用,并且两者相结合可以达到协同抗炎的效果。

取6-8周龄的Balb/c雄性小鼠,通过使其自行饮用5%DSS(MW 36-50KD)构建炎症性肠病模型。

一共分5组:Blank control组,DSS control组,PDA NPs组,Thali NCs组和Thali@PDA组。

在小鼠建模的第5天禁食24h,并在第6天进行直肠给药(沙利度胺的给药量为4mg/kg)后重新进食,以此类推在小鼠建模的第8,10,12天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给药,实验周期为14天。实验期间,每天对小鼠的体重,粪便情况进行检测和记录。

结果如图4所示,与Blank control组相比,DSS control组的体重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而PDA NPs组,Thali NCs组和Thali@PDA组的体重的下降趋势都有所减缓,其中Thali@PDA的下降趋势最为缓慢。

通过对每组之间结肠长度的分析比较,如图5所示,与Blank control组相比,DSScontrol组的结肠长度明显缩短,而在加入PDA NPs,Thali NCs和Thali@PDA进行药物干预后这一症状都出现明显的缓解,其中Thali@PDA的治疗效果最明显,并且与其它治疗组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的Thali NCs和PDA NPs分别都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存在治疗效果,并且两者相结合(Thali@PDA)可以起到对DSS所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存在协同治疗的作用。

(1)细胞增殖实验

按照1x10

结果如图6所示,PDA NPs和Thali NCs对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促进的HUVECs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Thali@PDA组相较于Thali NCs组和PDA NPs组存在更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CDI<1)。

(2)划痕实验

按照6X10

迁移率(%)=(0h划痕面积-48h划痕面积)/0h划痕面积X100

结果如图7a-7b所示,PDA NPs和Thali NCs对由VEGF诱导促进的HUVECs细胞迁移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抑制作用,并且Thali@PDA组相较于Thali NCs组和PDA NPs组都存在更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CDI<1)。

(3)CD34免疫组化

将药效试验中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后蜡封的结肠组织切片后进行针对于CD34的免疫组化,用以分析在DSS小鼠结肠炎模型中不同药物的作用对炎症病灶血管生成作用的具体影响。

正常结肠黏膜的血管可分为浅、中、深三种类型。通常,浅表血管在组织切片中不明显。中间血管位于固有层的中部,很少有分支,通常是垂直向的。因此,从图8可以发现,在空白对照组中,CD34染色主要出现在粘膜肌层附近。相反,DSS对照组样品的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有很强的广泛的CD34染色,表明该区域发生了血管新生,使中间血管比正常血管更扭曲。与DSS组的染色结果相比较,PDA NPs处理抑制固有层的血管生成;而Thali NCs处理表现出更好的抗血管生成效果,具体表现为Thali NCs治疗组结肠固有层和黏膜下层CD34染色明显减少。在Thali@PDA治疗组观察到更令人惊讶的结果:本组CD34染色水平降至正常水平,血管数量和结构与正常结肠相似,这说明治疗后血管基本恢复正常,促进了治疗效果。

因此,可以认为PDA NPs和Thali NCs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结肠组织病理性血管生成情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血管的数量和结构相较于DSS control组更趋向于正常化,而Thali@PDA组又相较于Thali NCs组和PDA NPs组有更好的抑制作用,Thali NCs和PDA协同使其血管结构基本趋向于正常化。

通过上述三组试验,在细胞层面上,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划痕实验验证了沙利度胺纳米晶和聚多巴胺壳层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且Thali@PDA具有更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了一定的协同作用(CDI<1)。

在动物实验上,通过对小鼠结肠组织进行CD34免疫组化,对动物结肠炎病灶的血管结构进行组织层面的分析,结果可知无论是Thali NCs还是PDA NPs组,与DSS control相比较,其血管的数量和结构都更趋向于正常化,且Thali@PDA组的血管的数量和结构都与正常组相类似。

结合上述结果,可说明经过本发明的给药系统能够使结肠组织血管更趋向于正常化,对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结合3-5的测试,可知:

一旦小鼠发生结肠炎,M1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M1/M2比值相应升高。从这一现象可知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使巨噬细胞向M1表型极化。而与之相反,PDA NPs显著增加了M2巨噬细胞数量,降低了M1/M2比值。这意味着本发明的给药系统可以引导巨噬细胞向M2表型分化(M2 Polarization)。Thali NCs对巨噬细胞极化无明显影响,M1/M2比例与DSS对照组相似,而Thali@PDA处理组M1/M2比值再次出现了与PDA NPs处理组相类似的下降。因此,可以认为Thali@PDA中的PDA层保证了给药系统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M1巨噬细胞产生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M2巨噬细胞主要产生IL-10、TGF-β和VEGF。在IBD中,M1巨噬细胞直接破坏上皮屏障并驱动肠道炎症,而M2巨噬细胞选择性地促进肠上皮屏障功能。因此,降低M1/M2比值对IBD的治疗是有用的。

经前述研究可知,本发明的Thali@PDA在体内外均可降低TNF-α、IL-1β、IL-6和MPO水平,且其降低炎症因子的治疗效果优于PDA NPs和Thali NCs。除沙利度胺对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外,PDA诱导的M2巨噬细胞极化是其具有良好抗炎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M2巨噬细胞数量的增加会提高结肠内VEGF水平,诱导组织内血管生成,从而加剧疾病。但本发明的给药系统能够使结肠组织血管更趋向于正常化,为抗炎提供保障,从而使整个过程形成良性循环,使IBD得到有效快速的治疗。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