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动态计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价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一种基于动态计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价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计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价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数值输入模块和结果生成模块;所述数值输入模块包括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SCI论文数模块、论文IF值模块、引用次数模块和小组人数模块;所述结果生成模块包括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数值输入模块与结果生成模块连接,所述结果生成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分别与计算模块、存储模块、输入输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图形生成模块连接。本发明将员工的实质有效产出和国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经费投入之比值作为基础绩效因子,分别从总体绩效和平均绩效两个维度,科学规范地构建在职员工绩效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379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同济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950422.5

  • 发明设计人 崔映宇;何泽江;

    申请日2021-08-18

  • 分类号G06Q50/20(20120101);

  • 代理机构11531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林杨

  •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9:3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动态计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价系统及其方法,尤其涉及教育经济、科教管理和人力资源学领域。

背景技术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考核既是对优秀员工过去一年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其他员工的一种鞭策,是提高在职员工素质、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干预手段。

高校绩效评价目前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平衡记分法(Balanced score card,BSC)、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AHP)、熵权法(entropy-right method,ERM)、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HC)法等。这些方法都需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需指定各指标的权重或比较判断矩阵,由于权重的分配具有主观性,并且一些指标难以量化,给绩效评价带来较大的困难。如何简单、科学地评价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但整体来说,目前已有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部为单一模式,对于不同种类的高校没有予以区分。王光彦在《现行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反思与改善》中指出,着力解决恰当合理地确定“量”的指标和“质”的指标,是改善学术道德状况的必要手段。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岗位职责,对员工进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目前,高校最常见的年度绩效考核分:教学业绩、科研业绩和社会服务三块,然后分别按不同比例进行核算,最后汇总,根据汇总后分值将教职工划分为A、B、C等不同档次,作为下一学年度教师不同绩效津贴的发放依据,但是这种划分比较粗放,具有行政干预的随意性,既不规范,更不科学。比如,教学板块中,一位教师考核年度内上了几百节课、十几位教师拼凑一本所谓“教材”,花钱在某一家出版社出版,在网上无人关注,更无其他兄弟院校采用,只能供自己学校学生使用,很显然这些都只是投入,根本算不上有效产出,但也被认为是教研成果;科研板块中,通过各种手段,拿了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科研经费,优先招收了几名甚至十几名研究生,仅在普通SCI期刊或CNS等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几篇研究论文,被他人引用的次数寥寥;社会服务板块中,担任某某省级或国家级专业学会的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影响因子大于5的专业学术期刊的副主编、主编等,但却提供不了考核期或年度内为专业学会做出的具体贡献,也找不到其作为独立PI在担任副主编的学术期刊上刊发的研究论文,拟或是Editorial性质的独立评论文章等,而这些皆属无效产出的所谓“名誉”也被算为年度绩效的组成部分。现存评价体系中,这些“无效产出”被作为“绩效”的做法,不仅使考核往往流于形式,难以从根本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也难以对二级学院真正需要持续投入的长远发展目标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严重破坏了高校和科研院所教学学术和科学学术氛围,助推了虚荣浮躁、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更影响了广大教师员工的踏实工作态度和教育初心。本专利从员工获得的科研经费、发表的SCI论文数量、论文他引次数、团队成员数等维度综合考虑,运用多种模型模拟,建立了一种相对公平合理的计算在职员工动态绩效考评系统,并开发出一个界面友好、运用方便的软件。本发明是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员工绩效考评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也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教育和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和高效使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借鉴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员工的实质产出和国家、社会和高校的经费投入之比值作为基础绩效因子,科学规范地构建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动态计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数值输入模块和结果生成模块;所述数值输入模块包括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SCI论文数模块、论文IF值模块、引用次数模块、项目数量模块和小组人数模块;所述结果生成模块包括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数值输入模块与结果生成模块连接,所述结果生成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分别与计算模块、存储模块、预警模块、输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图形生成模块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计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价系统的应用方法,步骤如下:

S1:根据年度分别在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SCI论文数模块、论文IF值模块、引用次数模块、项目数量模块和小组人数模块中分别录入相对应的数值信息;

计算模块将SCI论文数模块和论文IF值模块中录入的待考核员工在SCI期刊上发表的SCI论文数和论文IF值定义为产出;将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和项目数量模块中录入的数值定义为投入;将“产出/投入”之比值定义作为基础绩效因子;

将引用次数模块中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小组人数模块中团队成员数(不仅限于论文作者数目)后,再与上述计算获得的基础绩效因子相乘进行计算,得出员工所在团队平均科研绩效;

S2: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计算模块通过控制模块将计算结果传送图形生成模块,从而在系统上生成项目人均绩效结果。

优选地,所述“产出/投入”之比值定义为基础绩效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IF-刊发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

G-科研经费–管理和劳务成本(单位:万元元),

i-SCI期刊上的论文篇数,

n-接受资助的项目数量;

所述在某篇论文标注2个或2个以上项目经费资助的情况下,分母应为相应几个项目经费之和;

所述员工所在团队平均科研绩效的运算公式如下:

N–员工所在团队成员数,

m–科研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

mi–第i篇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次数,

IFi–刊发第i篇论文的杂志影响因子。

优选地,将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乘以基础绩效因子计算获得员工所在团队总的科研绩效。

优选地,待考核员工所在团队总的科研绩效运算公式如下:

m–科研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

mi–第i篇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次数,

IFi–刊发第i篇论文的杂志影响因子。

优选地,在S2步骤中所述SCI论文数模块中录入的数值与所述论文IF值模块和引用次数模块中录入数值的数量相对应,且所述同一项目下的不同论文的IF值模块和引用次数模块中录入的数值之间用空格间隔。

优选地,所述论文IF值模块和引用次数模块中录入的数字与SCI论文数模块中录入的数值不符时,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系统的预警模块发出进行错误警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SCI论文数模块未录入数值信息时,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系统的预警模块发出进行错误警示信息。

本发明通过将教师的实质产出和国家、社会和高校的经费投入之比值作为基础绩效因子,科学规范地构建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绩效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方法。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的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估,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估。基于教学学术和科学学术的本质内涵和要求,本着“产出/投入”的效益基础,构建了较为公平合理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员(特别是基础科研岗职员)绩效动态评价系统,并开发出相应软件系统,以解决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中普遍存在的职员绩效评价时以获取经费(国家投入)代替高质量论文发表(产出)、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质量就高的评价弊端,从而为优化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教学学术和科学学术环境提供新途径和新选择。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高校当前教师绩效考核中重“量”轻“质”、重“经费获取”轻“高质产出”、附庸风雅等不利于学术创新的顽瘴痼疾,营造宽松和谐、利于教学和科技创新的优良学风和学术研究氛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动态计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动态计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价系统的应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计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价系统和系统的应用方法;如图1所示,为一种基于动态计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数值输入模块和结果生成模块;所述数值输入模块包括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SCI论文数模块、论文IF值模块、引用次数模块、项目数量模块和小组人数模块;所述结果生成模块包括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数值输入模块与结果生成模块连接,所述结果生成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分别与计算模块、存储模块、预警模块、输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图形生成模块连接。

如图2所示,上述基于动态计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价系统的应用方法,步骤如下:

S1:根据年度分别在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SCI论文数模块、论文IF值模块、引用次数模块、项目数量模块和小组人数模块中分别录入相对应的数值信息;

计算模块将SCI论文数模块和论文IF值模块中录入的待考核员工在SCI期刊上发表的SCI论文数和论文IF值定义为产出;将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和项目数量模块中录入的数值定义为投入;将“产出/投入”之比值定义作为基础绩效因子;

将引用次数模块中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小组人数模块中团队成员数(不小于论文作者数目)后,再与上述计算获得的基础绩效因子相乘进行计算,得出员工所在团队平均科研绩效。

“产出/投入”之比值定义为基础绩效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IF-刊发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

G-科研经费–管理和劳务成本(单位:万元元),

i-SCI期刊上的论文篇数,

n-接受资助的项目数量;

所述在某篇论文标注2个或2个以上项目经费资助的情况下,分母应为相应几个项目经费之和;

所述员工所在团队平均科研绩效的运算公式如下:

N–员工所在团队成员数,

m–科研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

mi–第i篇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次数,

IFi–刊发第i篇论文的杂志影响因子。

S2: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计算模块通过控制模块将计算结果传送图形生成模块,从而在系统上生成项目人均绩效结果。

进一步,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出待考核员工所在团队总的科研绩效,运算公式如下:

m–科研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

mi–第i篇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次数,

IFi–刊发第i篇论文的杂志影响因子。

进一步,当SCI论文数模块中录入的论文数值大于一篇时,在S2步骤中所述SCI论文数模块中录入的数值需要与所述论文IF值模块和引用次数模块中录入数值的数量相对应,且所述同一项目下的不同论文的IF值模块和引用次数模块中录入的数值之间用空格间隔。当所述论文IF值模块和引用次数模块中录入的数字与SCI论文数模块中录入的数值不符时,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系统的预警模块发出进行错误警示信息。当所述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SCI论文数模块未录入数值信息时,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系统的预警模块发出进行错误警示信息。

本发明中对于员工的有效产出的界定,包括但不仅仅限于发表的SCI论文,还包括员工主编出版的教材、专著;获授权的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为其担任编委的学术期刊杂志撰写的Editorial、Editor Notes等能明确彰显是员工实质贡献的智力产品。论文被引用次数或采用的数量,不限于SCI论文,也可以是员工主编出版的教材、专著,获授权的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或者出版社印刷的版次和码洋或其他学校采用的数量。

本发明可用于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在职员工的绩效评估,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的任期或年度绩效评估。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中填入1、SCI论文数量模块中填入1、论文IF值模块填入2.527、引用次数模块填入27、小组人数模块填入2,然后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获得项目人均绩效为34.1145。

实施例2

在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中填入1、SCI论文数量模块中填入3、论文IF值模块填入3.5613.6823.701、引用次数模块填入2198、小组人数模块填入3,然后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获得项目人均绩效为45.84233。

实施例3

在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中为空、SCI论文数量模块中填入3、论文IF值模块填入3.5613.6823.701、引用次数模块填入2198、小组人数模块填入3,然后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系统警示对话框弹出,显示“项目经费额度为空,请重新输入”。

实施例4

在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中填入1、SCI论文数量模块中为空、论文IF值模块填入3.5613.6823.701、引用次数模块填入2198、小组人数模块填入3,然后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系统警示对话框弹出,显示“SCI论文数量为空,请重新输入”。

实施例5

在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中填入1、SCI论文数量模块中填入3、论文IF值模块填入3.5613.682、引用次数模块填入2198、小组人数模块填入3,然后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系统警示对话框弹出,显示“输入的论文IF值个数少于论文数,请重新输入”。

实施例6

在项目经费额度(万元)模块中填入1、SCI论文数量模块中填入3、论文IF值模块填入3.5613.6823.701、引用次数模块填入219、小组人数模块填入3,然后点击生成项目人均绩效模块,系统警示对话框弹出,显示“输入的论文引用次数个数少于论文数,请重新输入”。

本发明通过将员工的实质产出和国家、高校的经费投入之比值作为基础绩效因子,科学规范地构建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员工绩效评价系统和评价方法。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各个高校的教师绩效评估,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估。基于教学学术和科学学术的本质内涵和要求,本着“产出/投入”的效益基础,构建了较为公平合理的高校教师(特别是基础科研教师)绩效动态评价系统,并开发出相应软件系统,以解决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普遍存在的员工绩效评价时以获取经费(国家投入)代替高质量论文发表(产出)、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质量就高的评价弊端,从而为优化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学术和科学学术环境提供新途径和新选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