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系统及方法

一种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系统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系统及方法;转向单元的输出端与从动齿轮相啮合,驱动轴的中部设置有传动齿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传动齿部相对应,将智能集装箱卸货至承重板上后,同步启动多个转向单元,通过从动齿轮带动传动单元转动,进而带动移动架转向,从而调节移动方向,启动驱动单元,通过传动齿部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通过驱动轮带动移动架行进,采用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能够实现全方位转向,操作更加方便,可以更加快速的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铁路系统的货物站台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161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17925.0

  • 发明设计人 王玲;李春玲;黄凤;

    申请日2021-09-17

  • 分类号B65G6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50223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玉芝

  • 地址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7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8: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31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B65G63/00 专利申请号:2021111179250 申请公布日:20211221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多式联运是由两种或以上交通方式相互衔接、转运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是不同运输方式的综合组织,能够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输成本。

在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中,需要通过吊机将运输货轮上的智能集装箱卸货至码头的移动装置上,然后通过移动机构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码头的铁路系统的货物站台上,码头上的移动机构大多采用货车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不停的调整方向,操作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码头上的移动机构大多采用货车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不停的调整方向,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包括承重板、多个支架和多个移动机构,所述承重板的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架,每个所述支架上均设置有所述移动机构;

每个所述移动机构均包括转向单元、传动单元、移动架和驱动单元,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所述转向单元,所述传动单元贯穿所述支架的底部,并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传动单元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移动架,所述传动单元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转向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驱动轴和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轴的中部设置有传动齿部,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齿部相对应。

将智能集装箱卸货至所述承重板上后,同步启动多个所述转向单元,通过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传动单元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移动架转向,从而调节移动方向,启动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传动齿部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进而通过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移动架行进,相较于传统的多式联运方式中,采用货车在卸货码头上运输智能集装箱的方式,采用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能够实现全方位转向,操作更加方便,可以更加快速的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铁路系统的货物站台上。

其中,所述转向单元包括驱动电机、齿轮变速箱和输出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架拆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齿轮变速箱,所述齿轮变速箱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

启动所述驱动电机,利用所述齿轮变速箱减缓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转速后,带动所述输出齿轮转动,因为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从而带动所述传动单元转动,进而控制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的转向。

其中,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臂和两个限位环,所述传动臂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传动臂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移动架,两个所述限位环均与所述传动臂卡合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支架底部的两侧。

所述传动臂贯穿所述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限位环,通过所述限位环将所述传动臂的位置固定,从而避免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错开。

其中,每个所述限位环均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内壁均设置有卡块,所述传动臂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对应,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第一半环上的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半环上的所述连接块螺栓连接。

将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套设在所述传动臂的外部,使得所述卡块卡入至所述卡槽内后,利用螺栓将所述第一半环上的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半环上的所述连接块固定,从而完成所述限位环的安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系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还包括位于卸货码头上的集装箱起重机,所述集装箱起重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相对应。

利用所述集装箱起重机将运输货轮上的智能集装箱,卸货至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如上述所述的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系统的多式联运方法,步骤如下:

利用运输货轮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卸货码头后,利用所述集装箱起重机将货轮上的智能集装箱放置在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上;

利用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的全方向移动机构,更加快速的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铁路货物站台上;

利用铁路运输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目的地,从而完成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

通过运输货轮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卸货码头后,然后利用所述集装箱起重机将货轮上的智能集装箱放置在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上,通过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的全方向移动机构,更加快速的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铁路货物站台上,最后利用铁路运输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目的地,从而完成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传动单元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移动架,所述传动单元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转向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驱动轴和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轴的中部设置有传动齿部,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齿部相对应,将智能集装箱卸货至所述承重板上后,同步启动多个所述转向单元,通过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传动单元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移动架转向,从而调节移动方向,启动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传动齿部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进而通过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移动架行进,采用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能够实现全方位转向,操作更加方便,可以更加快速的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铁路系统的货物站台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图2的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机构的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传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图6的A-A线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缓冲臂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9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1-承重板、2-支架、21-底板、22-缓冲臂、23-内柱、24-缓冲弹簧、25-外柱、26-凹槽、3-移动机构、31-转向单元、311-驱动电机、312-齿轮变速箱、313-输出齿轮、32-传动单元、321-传动臂、322-限位环、323-第一半环、324-第二半环、325-卡块、326-卡槽、327-连接块、33-移动架、331-连接板、332-支撑臂、333-安装座、334-减震臂、34-驱动单元、35-从动齿轮、36-驱动轴、37-驱动轮、38-传动齿部、4-集装箱起重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包括承重板1、多个支架2和多个移动机构3,所述承重板1的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架2,每个所述支架2上均设置有所述移动机构3;

每个所述移动机构3均包括转向单元31、传动单元32、移动架33和驱动单元34,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所述转向单元31,所述传动单元32贯穿所述支架2的底部,并与所述支架2活动连接,所述传动单元32远离所述支架2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移动架33,所述传动单元32靠近所述支架2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35,所述转向单元31的输出端与所述从动齿轮35相啮合,所述移动架33上设置有驱动轴36和所述驱动单元34,所述驱动轴36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轮37,所述驱动轴36的中部设置有传动齿部38,所述驱动单元34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齿部38相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智能集装箱卸货至所述承重板1上后,同步启动多个所述转向单元31,通过所述从动齿轮35带动所述传动单元3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移动架33转向,从而调节移动方向,启动所述驱动单元34,通过所述传动齿部38带动所述驱动轴36转动,进而通过所述驱动轮37带动所述移动架33行进,相较于传统的多式联运方式中,采用货车在卸货码头上运输智能集装箱的方式,采用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能够实现全方位转向,操作更加方便,可以更加快速的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铁路系统的货物站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单元31包括驱动电机311、齿轮变速箱312和输出齿轮313,所述驱动电机311与所述支架2拆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11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齿轮变速箱312,所述齿轮变速箱312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输出齿轮313,所述输出齿轮313与所述从动齿轮35相啮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启动所述驱动电机311,利用所述齿轮变速箱312减缓所述驱动电机311的输出转速后,带动所述输出齿轮313转动,因为所述输出齿轮313与所述从动齿轮35啮合,从而带动所述传动单元32转动,进而控制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的转向。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单元32包括传动臂321和两个限位环322,所述传动臂32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从动齿轮35,所述传动臂321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移动架33,两个所述限位环322均与所述传动臂321卡合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支架2底部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臂321贯穿所述支架2,在所述支架2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限位环322,通过所述限位环322将所述传动臂321的位置固定,从而避免所述从动齿轮35与所述输出齿轮313错开。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限位环322均包括第一半环323和第二半环324,所述第一半环323和所述第二半环324的内壁均设置有卡块325,所述传动臂321上设置有卡槽326,所述卡块325与所述卡槽326相对应,所述第一半环323和所述第二半环324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327,所述第一半环323上的所述连接块327与所述第二半环324上的所述连接块327螺栓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第一半环323和所述第二半环324套设在所述传动臂321的外部,使得所述卡块325卡入至所述卡槽326内后,利用螺栓将所述第一半环323上的所述连接块327与所述第二半环324上的所述连接块327固定,从而完成所述限位环322的安装。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移动架33均包括连接板331、支撑臂332、安装座333和减震臂334,所述连接板331与所述传动臂321拆卸连接,所述支撑臂33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31拆卸连接,所述支撑臂332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333铰接,所述安装座333上设置有所述驱动轴36和所述驱动单元34,所述减震臂33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31拆卸连接,所述减震臂334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333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333与所述支撑臂332铰接,在所述安装座333和所述连接板331之间设置所述减震臂334,当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行驶在较为陡峭的路面时,通过所述减震臂334卸掉所述安装座333上的部分力,使得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架2均包括底板21和四个缓冲臂22,所述底板21的四个端点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缓冲臂22,每个所述缓冲臂22远离所述底板21的一端均与所述承重板1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支架2上均设置有四个所述缓冲臂22,将智能集装箱放置在所述承重板1上时,通过多个所述缓冲臂22卸掉部分智能集装箱放置时产生的压力,从而避免智能集装箱与所述承重板1发生刚性碰撞,对智能集装箱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缓冲臂22均包括内柱23、缓冲弹簧24和外柱25,所述外柱25的一端与所述底板21拆卸连接,所述外柱25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26,所述凹槽26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缓冲弹簧24,所述内柱23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弹簧24相对应,并位于所述凹槽26的内部,所述内柱23的另一端与所述承重板1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臂22由所述内柱23、所述缓冲弹簧24和所述外柱25构成,通过所述缓冲弹簧24受力时发生形变,从而卸掉所述缓冲臂22受到的压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系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还包括位于卸货码头上的集装箱起重机4,所述集装箱起重机4的输出端与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相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集装箱起重机4将运输货轮上的智能集装箱,卸货至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上。

请参阅图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如上述所述的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系统的多式联运方法,步骤如下:

S1:利用运输货轮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卸货码头后,利用所述集装箱起重机4将货轮上的智能集装箱放置在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上;

S2:利用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的全方向移动机构3,更加快速的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铁路货物站台上;

S3:利用铁路运输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目的地,从而完成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运输货轮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卸货码头后,然后利用所述集装箱起重机4将货轮上的智能集装箱放置在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上,通过所述基于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装置的全方向移动机构3,更加快速的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铁路货物站台上,最后利用铁路运输将智能集装箱运输至目的地,从而完成智能集装箱的多式联运。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