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包括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第一定位架顶部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定位座,两个定位座一侧的中间位置均转动设有第三定位架,且两个第二定位座一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三定位架两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带动一端固定连接的齿条与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座一侧的齿轮外壁啮合,从而使得大叶速生槐便于直接移动种植,避免大叶速生槐长时间离土放置,提高大叶速生槐在栽种时成活率降低,降低大叶速生槐的种植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增加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的实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874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18058.2

  • 发明设计人 吕玉奎;林盛;闫瑞;

    申请日2021-06-03

  • 分类号A01G23/04(20060101);A01G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3268 湖南楚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麦振声

  • 地址 400000 重庆市荣昌区昌元街道海棠社区昌龙大道43号附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1:1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大叶速生槐为豆科乔木,经每年多次平荐采收,便成丛生成墩成簇生长,大叶槐叶片阔大,总叶柄长40厘米~55厘米,叶长8厘米~15厘米、宽5厘米~8厘米,叶片长宽分别为普通刺槐的3倍~5倍,叶片肥厚,单叶干重为普通刺槐的4倍~6倍,不结种子,用根繁殖,大叶速生槐耐寒、耐旱,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上的地区均能生长,但不耐水淹,根部积水则会烂根死亡,其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坡地、沙土、黏土、轻盐碱地、甚至多年矿渣堆上及壤土地上生长最快,根有根瘤,因此有固氮改良土壤的作用,喜光性强,不耐庇荫。

现有技术中,在干旱地区种植大叶速生槐时均是通过人工将多颗大叶速生槐放置在待种植坑的一侧,在进行一次性栽种,因此在栽种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大叶速生槐长时间离土放置,导致大叶速生槐在栽种时成活率降低,且种植大叶速生槐时,容易因为大叶速生槐本身的枝干较粗,使得大叶速生槐的种植工作量较大,增加人工成本,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包括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所述第一定位架顶部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定位座,两个所述定位座一侧的中间位置均转动设有第三定位架,且两个第二定位座一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三定位架两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架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座,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座另一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一侧的中间位置穿过其中一个定位座的一侧与第三定位架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架顶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设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侧固定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的顶端与齿轮外壁的一端啮合,所述第三定位架底部的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端与第一定位架顶部的另一端接触。

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两侧的一端和另一个第一固定座一侧的顶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定位架顶部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块。

优选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一侧的两端均穿插设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座,且两个固定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座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设有连接杆,且两个固定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杆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定位架的一边侧固定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壁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三固定座。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座一侧的底端均固定设有第三固定块,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部的中间位置均固定设有第一定位杆,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杆外壁的一端均穿插设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杆外壁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固定块顶部的中间位置穿插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的顶端、第二固定座的顶端和两个第三固定座的底端均固定设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架的两侧均固定设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两端均穿插设有第二定位杆,四个所述第二定位杆外壁的一端均穿插设有第二弹簧,四个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底端分别与第二定位架顶部的四个边角处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第二定位杆的顶端均固定设有限位环,所述第一定位架的另一边测固定设有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架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第一定位架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架两侧的两端均转动设有万向轮,所述第二定位架一边侧固定设有定位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架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分别固定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开关、第二电动伸缩杆开关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开关,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分别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开关、第二电动伸缩杆开关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其方法如下:

步骤一、选取优质大叶速生槐,将大叶速生槐根部和土壤包裹在一起;

步骤二、吊起大叶速生槐,将大叶速生槐水平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座的顶端;

步骤三、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带动一端固定连接的齿条与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座一侧的齿轮外壁啮合,使得固定在齿轮一侧的第三定位架带动两个第一固定座和大叶速生槐稳定地摆直;

步骤四、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带动连接板和两个第三固定座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座分离,使得大叶速生槐稳定的落在待种植的坑中;

步骤五、通过工作人员培土浇水,使得大叶速生槐稳定的栽培生长。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带动一端固定连接的齿条与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座一侧的齿轮外壁啮合,使得固定在齿轮一侧的第三定位架带动两个第一固定座和大叶速生槐稳定地摆直,通过支撑架固定的第二电动伸缩杆带动连接板和第三固定座稳定夹持大叶速生槐的外壁,从而使得大叶速生槐便于直接移动种植,避免大叶速生槐长时间离土放置,提高大叶速生槐在栽种时成活率降低,降低大叶速生槐的种植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增加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的实用性;

(2)通过固定在第二定位架顶部中间位置的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带动第一定位架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定位架分别与固定在第二定位架顶部四个边角处的第二定位杆穿插连接,通过第二弹簧的弹性形变和限位环的固定,使得第一定位架带动大叶速生槐的根部稳定在种植坑的顶端,便于大叶速生槐稳定的落在待种植的坑中,增加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定位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夹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定位架;2、第二定位架;3、支撑架;4、固定板;5、第二定位杆;6、第二弹簧;7、限位环;8、配重块;9、万向轮;10、定位把手;11、第三电动伸缩杆;12、定位座;13、第三定位架;14、第一固定座;15、缓冲垫;16、第一固定块;17、第二固定块;18、第一定位块;19、第一电动伸缩杆;20、第二定位块;21、齿条;22、齿轮;23、固定杆;24、第二固定座;25、连接杆;26、第二电动伸缩杆;27、连接板;28、第三固定座;29、第三固定块;30、第一定位杆;31、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包括第一定位架1和第二定位架2,第一定位架1顶部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定位座12,两个定位座12一侧的中间位置均转动设有第三定位架13,且两个第二定位座12一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三定位架13两侧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定位架13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座14,其中一个定位座12另一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设有齿轮22,齿轮22一侧的中间位置穿过其中一个定位座12的一侧与第三定位架13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定位架1顶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一定位块18,第一定位块18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9,第一电动伸缩杆19的伸缩端固定设有第二定位块20,第二定位块20的一侧固定设有齿条21,齿条21的顶端与齿轮22外壁的一端啮合,第三定位架13底部的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底端与第一定位架1顶部的另一端接触,第一定位架1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开关面板的表面分别固定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开关、第二电动伸缩杆开关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开关,第一电动伸缩杆19、第二电动伸缩杆26和第三电动伸缩杆11分别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开关、第二电动伸缩杆开关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2所示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座14两侧的一端和另一个第一固定座14一侧的顶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16,第一定位架1顶部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块17,另一个第一固定座14一侧的两端均穿插设有固定杆23,两个固定杆23的一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座24,且两个固定杆2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座24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杆23的另一端均固定设有连接杆25,且两个固定杆23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杆25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3所示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第三定位架13的一边侧固定设有支撑架3,支撑架3内壁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6,第二电动伸缩杆26的伸缩端固定设有连接板27,连接板27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三固定座28,两个第三固定座28一侧的底端均固定设有第三固定块29,其中两个第一固定块16顶部的中间位置均固定设有第一定位杆30,两个第一定位杆30外壁的一端均穿插设有第一弹簧31,两个第一定位杆30外壁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固定块29顶部的中间位置穿插连接,两个第一固定座14的顶端、第二固定座24的顶端和两个第三固定座28的底端均固定设有缓冲垫15;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4所示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第一定位架1的两侧均固定设有固定板4,两个固定板4顶部的两端均穿插设有第二定位杆5,四个第二定位杆5外壁的一端均穿插设有第二弹簧6,四个第二定位杆5的底端分别与第二定位架2顶部的四个边角处固定连接,四个第二定位杆5的顶端均固定设有限位环7,第一定位架1的另一边测固定设有配重块8;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5所示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大叶速生槐栽种装置及其栽培方法,第二定位架2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三电动伸缩杆11,第三电动伸缩杆11的伸缩端与第一定位架1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第二定位架2两侧的两端均转动设有万向轮9,第二定位架2一边侧固定设有定位把手10。

大叶速生槐栽培方法,其方法如下:

步骤一、选取优质大叶速生槐,将大叶速生槐根部和土壤包裹在一起;

步骤二、吊起大叶速生槐,将大叶速生槐水平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座14的顶端;

步骤三、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19的伸缩端带动一端固定连接的齿条21与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座14一侧的齿轮22外壁啮合,使得固定在齿轮22一侧的第三定位架13带动两个第一固定座14和大叶速生槐稳定地摆直;

步骤四、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26的伸缩端带动连接板27和两个第三固定座28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座14分离,使得大叶速生槐稳定的落在待种植的坑中;

步骤五、通过工作人员培土浇水,使得大叶速生槐稳定的栽培生长。

本发明工作原理:当需要种植大叶速生槐时,工作人员选取优质大叶速生槐,将大叶速生槐根部和土壤包裹在一起,吊起大叶速生槐,将大叶速生槐水平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座14的顶端,固定在支撑架3内壁顶部中间位置的第二电动伸缩杆26的伸缩端带动连接板27和两个第三固定座28稳定的夹持在大叶速生槐的外壁,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19的伸缩端带动一端固定连接的齿条21与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座14一侧的齿轮22外壁啮合,使得固定在齿轮22一侧的第三定位架13带动两个第一固定座14和大叶速生槐稳定地摆直,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26的伸缩端带动连接板27和两个第三固定座28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座14分离,打开第三电动伸缩杆11开关,使得固定在第二定位架2顶部中间位置的第三电动伸缩杆11的伸缩端带动第一定位架1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定位架1通过两侧固定板4分别与固定在第二定位架2顶部四个边角处的第二定位杆5穿插连接,通过第二弹簧6的弹性形变和限位环7的固定,使得第一定位架1带动大叶速生槐的根部稳定在种植坑的顶端,使得大叶速生槐稳定的落在待种植的坑中,通过工作人员培土浇水,使得大叶速生槐稳定的栽培生长。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地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