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新型空难逃生座椅

一种新型空难逃生座椅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新型空难逃生座椅,包括座椅,所述座椅上设置有球形保护结构,本发明提出的逃生球发生装置是通过传感器的控制来自动实现的,因此飞机正常飞行时逃生球装置并不会自己启动,无需增加乘客与乘客之间的距离,空间利用率没有减小,本发明提出的逃生球发生装置可形成一个双层巨大保护球,既能形成密闭空间,又可起到保护和缓冲的作用,座椅的底部并非是空心状态,而是供氧装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也减少了本座椅的设计复杂度,降落伞发生装置也是由传感器控制或手动释放的,当到达一定高度时即可自动启动降落伞。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481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申请/专利号CN202010012612.8

  • 申请日2020-01-07

  • 分类号B64D25/04(20060101);B64D25/115(20060101);B64D25/18(20060101);B64D2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34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姜司晨

  • 地址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9:1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空难逃生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空难逃生座椅。

背景技术

客机是一种高速快捷的载人运输工具,它为人们大大降低了时间精力的耗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因为人为操作失当和设备故障以及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频发等等原因,使得客机空难也越来越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大。

客机机舱是一个气温与气压都稳定在人类适宜环境的密闭系统,通常飞行在10000m左右的高空中,常处于400km/h左右的高速飞行状态。此时机舱外的环境是人类无法承受的,气压在1.2kpa至4.1kpa,气温在零下30℃以下,如果脱离了客机的保护,人类往往会一瞬间毙命。

一旦发生客机空难,需要驾驶员在短暂的时间将飞机迅速降到3000-5000米高空,在此时,飞机会有一段短暂的平稳滑翔期间,这需要我们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使所有乘客安全逃生。

即使在3000-5000米高空,温度和气压也不是人类所能长时间承受的环境,大概在零下5℃至零下15℃,5.4kpa至7.0kpa,人类也无法坚持很久的时间,如果让乘客在短暂的时间从出口跳伞逃生,是基本不可能的,大部分乘客可能会死于机舱内,即使有跳伞成功的人,也基本无法在空中生存。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出逃生方案,使乘客隔离这种极端环境且安全出舱落地。

对于目前形势和现有技术来说,都不能完全解决空难发生后的乘客安全问题。由于客机的模型框架和内部结构都已完善,我们不能对客机进行较大改动,目的是符合现实的制造成本与体系流程。所以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空难逃生座椅模型,该新型空难逃生座椅可以在空难发生时的较短时间内给座椅上的乘客提供一个独立的密闭环境,并迅速提供所需氧气,以解决在高空环境相对恶劣的条件下乘客会短时间就毙命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还将每个都座椅安装在轨道上,当所有乘客均被密封后,由飞机驾驶员操控,将每个座椅自动地陆续移到机尾处或安全逃生门处弹出舱外,这样可以避免乘客拥挤在逃生出口,以高效利用逃生时间。另外,通过机构设计,使座椅在飞机解体时也可以自动与机舱脱离,并在空中形成一个保护屏障,提供氧气、减少热量的散失,供乘客逃生。

双层密闭球形逃生座椅在降落到地面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在降到水面上时,可以缓冲,同时又可以起到船的作用。

应急物品部,放置可供乘客一定时间内的生命维持所需,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出清晰的、长时间的求救信号与定位信号,以便被迅速搜救。

逃生球外部颜色最好是可反光,荧光,或夜里可自发光的,便于搜救。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空难逃生座椅,包括座椅,所述座椅上设置有球形保护结构;

所述球形保护结构,主要包括:快速充气装置、靠背顶板、底板、双层保护球、强力磁链、供氧部以及发生部;

所述快速充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背面,所述靠背顶板设置在所述座椅背面,所述底板设置在靠背顶板侧表面,所述双层保护球设置在所述快速充气装置输出端,所述强力磁链设置在所述双层保护球拼接处,所述供氧部设置在所述座椅底面,所述发生部设置在所述座椅背面。

优选的,所述供氧部,主要包括:氧气罐、输气管以及氧气面罩;

所述氧气罐设置在所述座椅底面,所述氧气面罩设置在所述座椅背面上端,所述竖直管连接在所述氧气罐输出端以及氧气面罩连接端。

优选的,所述发生部,主要包括:受控锁扣、靠板、降落伞以及铁杆;

所述靠板设置在所述座椅背面,所述降落伞连接在所述靠板内,所述受控锁扣设置在所述靠板侧表面,所述铁杆设置在所述靠板与所述座椅之间,所述铁杆上端与所述降落伞伞绳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降落伞与所述铁杆之间为滑动套装连接。

优选的,所述座椅底面设有应急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逃生球发生装置是通过传感器的控制来自动实现的,因此飞机正常飞行时逃生球装置并不会自己启动,无需增加乘客与乘客之间的距离,空间利用率没有减小,本发明提出的逃生球发生装置可形成一个双层巨大保护球,既能形成密闭空间,又可起到保护和缓冲的作用,座椅的底部并非是空心状态,而是供氧装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也减少了本座椅的设计复杂度,降落伞发生装置也是由传感器控制或手动释放的,当到达一定高度时即可自动启动降落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空难逃生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空难逃生座椅的降落伞打开状态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空难逃生座椅的强力磁链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座椅;2、快速充气装置;3、靠背顶板;4、底板;5、双层保护球;6、强力磁链;7、氧气罐;8、输气管;9、氧气面罩;10、受控锁扣;11、靠板;12、降落伞;13、铁杆;14、应急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由说明书附图1-3可知,本方案包括座椅1,所述座椅1上设置有球形保护结构;

所述球形保护结构,主要包括:快速充气装置2、靠背顶板3、底板4、双层保护球5、强力磁链6、供氧部以及发生部;

所述快速充气装置2设置在所述座椅1背面,所述靠背顶板3设置在所述座椅1背面,所述底板4设置在靠背顶板3侧表面,所述双层保护球5设置在所述快速充气装置2输出端,所述强力磁链6设置在所述双层保护球5拼接处,所述供氧部设置在所述座椅1底面,所述发生部设置在所述座椅1背面。

所述供氧部,主要包括:氧气罐7、输气管8以及氧气面罩9;

所述氧气罐7设置在所述座椅1底面,所述氧气面罩9设置在所述座椅1背面上端,所述竖直管连接在所述氧气罐7输出端以及氧气面罩9连接端;

所述发生部,主要包括:受控锁扣10、靠板11、降落伞12以及铁杆13;

所述靠板11设置在所述座椅1背面,所述降落伞12连接在所述靠板11内,所述受控锁扣10设置在所述靠板11侧表面,所述铁杆13设置在所述靠板11与所述座椅1之间,所述铁杆13上端与所述降落伞12伞绳端相连接;

所述降落伞12与所述铁杆13之间为滑动套装连接,所述座椅底面设有应急包14。

具体使用时,空难发生时,飞机驾驶员通过控制总开关,飞机上的逃生座椅1依次沿着内部的轨道从机尾舱门处滑落。当载有乘客的逃生座椅1顺着轨道滑出飞机的一瞬间,传感器感应到外部压力突然减小开始工作,座椅1靠背顶板3、底板4以及两个侧面立刻打开,同时快速充气装置2开始产生高压气体,触发部启动,一个巨大的双层保护球5快速形成,与逃生座椅1一起将乘客保护起来,逃生球的开口处通过强力磁链6吸附住,密闭空间也由此形成。

触发部启动完成时,此时供氧部启动,氧气面罩9从乘客头顶处自动弹出,乘客可以将氧气面罩9戴上以得到及时的供氧部。

在下落过程中,发生部上的高度传感器感受距离地面的高度,当与地面的距离到达一定值时,传感器即可控制受控锁扣10打开,受控锁扣10打开后,靠板11失去了受控锁扣10的束缚被弹开,降落伞12相对于空气高速运动迅速充气,降落伞12伞绳受力逐渐向上运动,为了不使降落伞12脱离座椅1,特意在座椅1靠背内部设置铁杆13,降落伞12伞绳紧紧拴在铁杆13上,并可在铁杆13上自由滑动。在降落伞12打开的过程中,伞绳逐渐上移到座椅1重心上方,承受住整个座椅1的重量,又可保证乘客处于稍微向上倾斜的状态缓慢下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