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及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及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及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本发明以园林废弃物香樟枝条为原料,经过暴晒、粉碎、再暴晒以及建堆发酵等去毒处理后,搭配稻壳、麸皮、芦苇秸秆和羊粪,按照一定比例拌湿混合均匀,堆积发酵后成为大球盖菇栽培原料;本发明利用江南地区常见的园林废弃物香樟枝条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园林废弃物,减少了园林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在江南地区拓展了大球盖菇栽培的一种新原料,利用香樟林下发展大球盖菇栽培,不仅充分利用林下阴凉潮湿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资源,而且林下仿野生栽培大球盖菇大大提高大球盖菇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999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75966.8

  • 申请日2021-05-26

  • 分类号A01G18/20(20180101);A01G18/00(20180101);

  • 代理机构33253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金亚丁

  • 地址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大道54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0: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及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称皱环球盖菇,粗腿菇,商品名为“赤松茸”,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十大菇类之一,也是世界粮农组织(FAO)近年来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特色品种之一。大球盖菇色泽艳丽、柄粗盖肥、口感滑爽、脆嫩,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成分,研究表明,大球盖菇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缓解精神压力、预防冠心病和抗癌等功效。近年来,大球盖菇的栽培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成为我国近年来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食用菌品种。

大球盖菇菌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抗杂菌能力,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木屑、枝条、稻壳、废菌渣和树叶等生物质资源作为栽培原料。大球盖菇栽培原料选择一般采用“因地制宜、就地选材”的原则。北方主要选择玉米秸秆、玉米芯和木屑等,江南地区主要选择稻草、稻壳和木屑等。其中木屑的品种和含量对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起着较大作用。嘉兴地区杂木屑主要采购自浙江临安、安吉和安徽等地区,加上运输成本,杂木屑的费用占到了嘉兴地区大球盖栽培原料成本的70%以上。因此,为了降低大球盖菇栽培成本,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在栽培地拓展新的、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木屑资源日益迫切。

与此同时,香樟树是江南地区城市绿化的一个主要树种,也是江南地区农村种植较多的经济树种,香樟树每年经过修剪得到大量的香樟枝条,据嘉兴市园林局统计,目前嘉兴地区每年秋冬季修剪得的香樟枝条超过一万吨,香樟树中因含有樟脑和香樟精油等抑菌、杀菌成分而不能用来用于香菇、平菇、秀珍菇和木耳等食用菌的栽培。查阅相关文献也没有利用香樟木屑栽培食用菌的报道。目前这些香樟枝条主要有焚烧处理、粉碎还田、制作复合地板和打浆造纸等处理措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了实现对香樟枝条的循环再利用,我们对香樟枝条经过了暴晒、粉碎、再暴晒和建堆发酵等处理手段以去除香樟樟脑和精油等杀菌抑菌成分,与稻壳、芦苇秸秆、羊粪和生石灰混合后用作大球盖菇的栽培原料,为大球盖菇在嘉兴地区乃至江南地区的栽培拓宽了培养原料。

目前大球盖菇的栽培模式主要有露天栽培、林下栽培、大棚栽培和大棚层架栽培四种,其中林下栽培可以充分利用林下闲置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温湿度适宜等优势,江南地区林下资源极其丰富,香樟树林随处可见,在农村地区更是分布广泛,给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栽培条件。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本身不利于培育菌种的香樟木屑,使其适用于大球盖菇的栽培,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木屑是大球盖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我国目前大力提倡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的环保理念,用于栽培大球盖菇等食用菌的木屑资源日趋减少,针对目前大球盖菇栽培主要原料木屑供应量日趋减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园林废弃物---香樟枝条代替其它木屑,经过去毒处理来栽培大球盖菇,不仅有效利用园林废弃物,一方面减少园林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还能降低大球盖菇的生产成本,结合香樟林发展林下大球盖菇栽培,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资源和阴暗潮湿的生态环境,还具有可提前栽培、出菇时间长、菇体品质高、管理相对简单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组分及含量:香樟木屑45-55wt%;稻壳20-40wt%;麸皮1-10wt%;芦苇秸秆20-40wt%;羊粪1-10wt%;生石灰1-5wt%;以上各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

本发明相应的提供了一种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的方法,采用上述的培养料,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取园林废弃物香樟枝条,并堆置在阳光下暴晒一定时间后,用大型粉碎机粉碎成长、宽在2-5cm的木屑,并将获得的木屑在阳光下暴晒一定时间后备用;S102:选取由S101中获得的香樟木屑为主要原料,搭配稻壳、麸皮、芦苇秸秆、羊粪、生石灰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大球盖菇培养料,并用水拌湿培养料,控制培养料中含水率在65%左右,之后建堆发酵;S103:选取由S102中获得的发酵完成的培养料,并选择遮阳率超过90%的香樟树林作为栽培场地,在两列香樟树之间铺设菇床,按照铺一层培养料点播一层大球盖菇菌种,共铺设三层培养料,点播两层菌种;S104:定期测定大球盖菇培养料内温度,当料内温度超过30℃时,通过向培养料表面洒水来降温,同时调节培养料湿度; S105:出菇期管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左右,大球盖菇子实体长到5~8cm及时采摘。

进一步的,稻壳采购自本地稻米加工厂;芦苇晒干后粉碎成2~3cm的小段;麸皮、羊粪和生石灰均从当地农资商店购买。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01中,所用香樟枝条来自秋冬季修剪的香樟枝条,香樟枝条堆置在阳光下自然晾晒大约4~5个月,之后用大型粉碎机对晾晒后的香樟枝条进行粉碎,粉碎成长、宽在2-5cm 大小的木屑,木屑平铺后在阳光下继续自然晾晒2~3个月待用,中间定期用铲车进行翻堆以保证晾晒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2包括:S1021:将香樟木屑、稻壳、麸皮、芦苇秸秆、羊粪、生石灰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水分预湿1~2天并吸足水分;S1022:建成底宽2.5m,顶宽1.2m,高1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当料堆内温度达到60~65℃时,保持30个小时;当培养料内部温度超过65℃时,用木棒在料堆表面自上而下到底打透气孔;S1023:对发酵对进行翻堆,将内层温度较高部位的料翻到地面层,表层及贴近地面的低温料翻到高温层位置;重新建堆后仍打透气孔,当料温再升到55~60℃时,保持24小时;待料中有大量白色高温放线菌,无酸臭味,质地松软时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3包括:S1031:选择树龄在10年以上的香樟林,需求夏秋季时香樟林遮阳率超过90%,同时旁边具有河道的香樟林作为栽培场地;S1032:在两列香樟树之间铺设80cm 宽,厚10cm的菇床,采用梅花形穴播法,穴间距8~10cm;中间层铺料厚度为5-15cm,再播一层菌种,上层覆料厚度为2-8cm,最后在菇床表面覆盖一层1-6cm的林下壤土;S1033: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向菇床表面洒水调节培养料温度和湿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4中,在培养料上1.5m高处安装自动喷淋系统,采用喷雾洒水来调节培养料温度和湿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33中,最后覆盖在菇床表面的林下壤土选林中的疏松有机壤土。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大球盖菇栽培所用原料来自江南地区秋冬季修剪的香樟枝条;香樟在我国主要分布与长江流域以南,以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等地最多,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的重要树种,每年秋冬季修剪香樟产生大量的香樟枝条资源,而香樟中因含有樟脑和香樟精油成分不能用于栽培食用菌,本项目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香樟枝条作为原料,经过暴晒、粉碎、再暴晒和建堆发酵等环节去除香樟中的樟脑和精油成分,即可用作大球盖菇栽培原料,本发明利用当地园林废弃物作为培养原料,既能够对园林废弃物做到循环利用,又可避免园林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培养料经过大球盖菇菌种的生物转化作用还可以用作有机肥还田,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健康。

本发明涉及到大球盖菇的栽培主要是选择林下栽培模式;林地选择树龄10年以上、夏秋季遮阳率超过90%的香樟林,香樟林株间距为1.5m,行间距为1.2m;地势相对较高不易积水,靠近河道便于喷淋;因香樟为常绿高大乔木,即使在冬季遮阳率也在70%以上,林下阴凉、潮湿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大球盖菇的生长;在两列香樟树之间铺设菇床,菇床宽度为80cm,厚度为10cm,采用梅花形穴播法,穴间距8~10cm;中间层铺料厚度为10cm左右,再播一层菌种,上层覆料厚度为5cm左右,最后在菇床表面覆盖一层3cm左右林下壤土;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向菇床表面洒水调节培养料温度和湿度;八月上旬开始播种,最快50天即可出菇。

本发明利用香樟木屑栽培大球盖菇,拓展了江南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新原料,实现了香樟枝条的循环利用,开辟了林下经济新模式;与传统的露天栽培和大棚内栽培模式相比较,林下栽培具有可提前栽培、提前出菇、延长出菇期和品质较高的优点,同时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建设大棚成本,进一步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大球盖菇培养料,主要包括以下组分及含量:香樟木屑45-55wt%、稻壳20-40wt%、麸皮1-10wt%、芦苇秸秆20-40wt%、羊粪1-10wt%、生石灰1-5wt%,保证以上各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其中稻壳采购自本地稻米加工厂,芦苇晒干后粉碎成2~3cm的小段,麸皮、羊粪和生石灰均从当地农资商店购买即可。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采用本大球盖菇培养料的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取园林废弃物香樟枝条,并堆置在阳光下暴晒一定时间后,用大型粉碎机粉碎成长、宽在2-5cm的木屑,并将获得的木屑在阳光下暴晒一定时间后备用,其中,所用香樟枝条来自秋冬季修剪的香樟枝条,香樟枝条堆置在阳光下自然晾晒大约4~5个月,之后用大型粉碎机对晾晒后的香樟枝条进行粉碎,粉碎成长、宽在2-5cm大小(指甲盖大小)的木屑,木屑平铺后在阳光下继续自然晾晒2~3个月待用,中间定期用铲车进行翻堆以保证晾晒均匀。

S102:选取由S101中获得的香樟木屑为主要原料,搭配稻壳、麸皮、芦苇秸秆、羊粪、生石灰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大球盖菇培养料,并用水拌湿培养料,控制培养料中含水率在65%左右,之后建堆发酵,具体的,采用如下步骤:

S1021:将香樟木屑、稻壳、麸皮、芦苇秸秆、羊粪、生石灰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水分预湿1~2天并吸足水分;

S1022:建成底宽2.5m,顶宽1.2m,高1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当料堆内温度达到60~65℃时,保持30个小时;当培养料内部温度超过65℃时,用木棒在料堆表面自上而下到底打透气孔;

S1023:对发酵对进行翻堆,将内层温度较高部位的料翻到地面层,表层及贴近地面的低温料翻到高温层位置;重新建堆后仍打透气孔,当料温再升到55~60℃时,保持24小时;待料中有大量白色高温放线菌,无酸臭味,质地松软时即可。

S103:选取由S102中获得的发酵完成的培养料,并选择遮阳率超过90%的香樟树林作为栽培场地,在两列香樟树之间铺设菇床,按照铺一层培养料点播一层大球盖菇菌种,共铺设三层培养料,点播两层菌种,大球盖菇菌种购自山东农业大学的耐高温菌种--“山农球盖3号”,具体的,采用如下步骤:

S1031:选择树龄在10年以上的香樟林,需求夏秋季时香樟林遮阳率超过90%,同时旁边具有河道的香樟林作为栽培场地;

S1032:在两列香樟树之间铺设80cm宽,厚10cm的菇床,采用梅花形穴播法,穴间距8~ 10cm;中间层铺料厚度为5-15cm,再播一层菌种,上层覆料厚度为2-8cm,最后在菇床表面覆盖一层1-6cm的林下壤土,林下壤土选林中的疏松有机壤土。

S1033: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向菇床表面洒水调节培养料温度和湿度。

S104:定期测定大球盖菇培养料内温度,并在培养料上1.5m高处安装自动喷淋系统,采用喷雾洒水来调节培养料温度和湿度,当料内温度超过30℃时,通过向培养料表面洒水来降温,同时调节培养料湿度;

S105:出菇期管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左右,大球盖菇子实体长到5~8cm及时采摘。

实施例1

调配香樟木屑45wt%,稻壳20wt%,麸皮8wt%,生石灰2wt%、芦苇秸秆20wt%、羊粪5wt%,将配方中的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好并混合均匀,洒水预湿1~2天吸足水分,然后建成底长2.5m、底宽1.2m,高1.0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当料内温度达到60~65℃时,保持30小时,培养料内部温度超过65℃用木棒在料堆表面自上而下到底打透气孔,然后开始翻堆,翻堆时将内部温度较高的培养料翻到地面,表层及贴近地面的培养料翻到内部位置,重新建堆后在顶部打透气孔,当培养料温度达到55~60℃时,保持24小时,当培养料中有白色高温放线菌、无酸臭味、质地松软结束发酵,洒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5%左右即可使用。

在两列香樟树之间铺设80cm宽,厚10cm的菇床,采用梅花形穴播法,穴间距8~10cm,中间层铺料厚度为10cm左右,再播一层菌种,上层覆料厚度为5cm左右,最后在菇床表面覆盖一层3cm 左右林下壤土,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向菇床表面洒水调节培养料温度和湿度,经过54天出菇,培养料生物利用率为63.1%,第一潮出菇量为3.17kg/m

实施例2

调配大球盖菇培养料的配方为:香樟木屑50wt%,稻壳20wt%,芦苇秸秆20wt%,麸皮5wt%,生石灰2wt%,羊粪3wt%,将配方中的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好并混合均匀,洒水预湿1~2天吸足水分,然后建成底长2.5m、底宽1.2m,高1.0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当料内温度达到60~65℃时,保持30小时,培养料内部温度超过65℃用不棒在料堆表面自上而下到底打透气孔,然后开始翻堆,翻堆时将内部温度较高的培养料翻到地面,表层及贴近地面的培养料翻到内部位置,重新建堆后在顶部打透气孔,当培养料温度达到55~60℃时,保持24小时,当培养料中有白色高温放线菌、无酸臭味、质地松软结束发酵。洒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5%左右即可使用。

在两列香樟树之间铺设80cm宽,厚10cm的菇床,采用梅花形穴播法,穴间距8~10cm,中间层铺料厚度为10cm左右,再播一层菌种,上层覆料厚度为5cm左右,最后在菇床表面覆盖一层3cm 左右林下壤土,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向菇床表面洒水调节培养料温度和湿度,经过51天出菇,培养料生物利用率为67.2%,第一潮出菇量为3.35kg/m

实施例3

调配大球盖菇培养料的配方为:香樟木屑55wt%,稻壳20wt%,芦苇秸秆20wt%,麸皮2wt%,生石灰1wt%,羊粪2wt%,将配方中的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好并混合均匀,洒水预湿1~2天吸足水分,然后建成底长2.5m、底宽1.2m,高1.0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当料内温度达到60~65℃时,保持30小时,培养料内部温度超过65℃用不棒在料堆表面自上而下到底打透气孔,然后开始翻堆,翻堆时将内部温度较高的培养料翻到地面,表层及贴近地面的培养料翻到内部位置,重新建堆后在顶部打透气孔,当培养料温度达到55~60℃时,保持24小时,当培养料中有白色高温放线菌、无酸臭味、质地松软结束发酵。洒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5%左右即可使用。

在两列香樟树之间铺设80cm宽,厚10cm的菇床,采用梅花形穴播法,穴间距8~10cm,中间层铺料厚度为10cm左右,再播一层菌种,上层覆料厚度为5cm左右,最后在菇床表面覆盖一层3cm 左右林下壤土,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向菇床表面洒水调节培养料温度和湿度,经过55天出菇,培养料生物利用率为64.5%,第一潮出菇量为3.28kg/m

对比例1

调配大球盖菇培养料的配方为:香樟木屑50wt%,芦苇秸秆40wt%,麸皮8wt%,生石灰2wt%,将配方中的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好并混合均匀,洒水预湿1~2天吸足水分,然后建成底长2.5m、底宽1.2m,高1.0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当料内温度达到60~65℃时,保持30小时,培养料内部温度超过65℃用不棒在料堆表面自上而下到底打透气孔,然后开始翻堆,翻堆时将内部温度较高的培养料翻到地面,表层及贴近地面的培养料翻到内部位置,重新建堆后在顶部打透气孔,当培养料温度达到55~60℃时,保持24小时,当培养料中有白色高温放线菌、无酸臭味、质地松软结束发酵。洒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5%左右即可使用。

在两列香樟树之间铺设80cm宽,厚10cm的菇床,采用梅花形穴播法,穴间距8~10cm,中间层铺料厚度为10cm左右,再播一层菌种,上层覆料厚度为5cm左右,最后在菇床表面覆盖一层3cm 左右林下壤土,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向菇床表面洒水调节培养料温度和湿度,经过55天出菇,培养料生物利用率为51.6%,第一潮出菇量为2.04kg/m

由实施例1-3与对比例1获得的物学效率及亩产效益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配方的生物学效率及亩产效益

通过表1可以得知的是,本发明提供的配方以及方法可以实现大球盖菇的有效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实施例2具有最为凸出的效果。

对比例2

调配大球盖菇培养料的配方为:松枝木屑50wt%,稻壳20wt%,芦苇秸秆20wt%,麸皮5wt%,生石灰2wt%,羊粪3wt%,将配方中的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好并混合均匀,洒水预湿1~2天吸足水分,然后建成底长2.5m、底宽1.2m,高1.0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当料内温度达到60~65℃时,保持30小时,培养料内部温度超过65℃用不棒在料堆表面自上而下到底打透气孔,然后开始翻堆,翻堆时将内部温度较高的培养料翻到地面,表层及贴近地面的培养料翻到内部位置,重新建堆后在顶部打透气孔,当培养料温度达到55~60℃时,保持24小时,当培养料中有白色高温放线菌、无酸臭味、质地松软结束发酵。洒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5%左右即可使用。

在两列香樟树之间铺设80cm宽,厚10cm的菇床,采用梅花形穴播法,穴间距8~10cm,中间层铺料厚度为10cm左右,再播一层菌种,上层覆料厚度为5cm左右,最后在菇床表面覆盖一层3cm 左右林下壤土,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向菇床表面洒水调节培养料温度和湿度,经过62天出菇,培养料生物利用率为61.2%,第一潮出菇量为3.16kg/m

对比例3

调配大球盖菇培养料的配方为:葡萄枝木屑50wt%,稻壳20wt%,芦苇秸秆20wt%,麸皮5 wt%,生石灰2wt%,羊粪3wt%,将配方中的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好并混合均匀,洒水预湿1~2 天吸足水分,然后建成底长2.5m、底宽1.2m,高1.0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当料内温度达到60~65℃时,保持30小时,培养料内部温度超过65℃用不棒在料堆表面自上而下到底打透气孔,然后开始翻堆,翻堆时将内部温度较高的培养料翻到地面,表层及贴近地面的培养料翻到内部位置,重新建堆后在顶部打透气孔,当培养料温度达到55~60℃时,保持24小时,当培养料中有白色高温放线菌、无酸臭味、质地松软结束发酵。洒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5%左右即可使用。

在两列香樟树之间铺设80cm宽,厚10cm的菇床,采用梅花形穴播法,穴间距8~10cm,中间层铺料厚度为10cm左右,再播一层菌种,上层覆料厚度为5cm左右,最后在菇床表面覆盖一层3cm 左右林下壤土,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向菇床表面洒水调节培养料温度和湿度,经过57天出菇,培养料生物利用率为62.8%,第一潮出菇量为3.17kg/m

将实施例2与对比例2、对比例3进行比较,获得数据对比如表2所示:

表2不同木屑配方大球盖菇出菇时间、生物学效率和亩产收益对比

由表2可以得知的,在选用香樟木屑为主料的情况下,比常规的松枝木屑、葡萄枝木屑具有更为优异的处菇效益以及经济收益,在香樟木屑原料充足的区域,可以进行有效的利用,减少木屑原料的引进运输的费用,进一步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叙述了优选实施方案,包括本发明人所知的进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当然,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看出这些优选实施方案的变化。本发明人预想熟练技术人员可以酌情使用该变化,本发明人指出本发明可以按照不同于本文具体所述的其它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包括由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发明主旨和范围所包括的所有改进。而且,除非另有陈述或内容上明显矛盾,本发明包括任何上述因素及其所有可能的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