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燃料技术监督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一种燃料技术监督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技术监督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该评价体系采用三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本发明以燃料计量及采制化设备、智能化管理设备的重要参数、性能、过程质量控制和结果有效性为监控对象,基于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燃料管理工作的有关制度、燃料技术监督管理办法和检查评价标准等,在科学、准确、实用的原则上,将原有的检查项目及要求转换成客观评价指标,依据其检查方法和评分标准确定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赋分方法,形成一套更加客观、易量化的指标体系,以提高评价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电企业燃料技术监督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主要是对电力设备或系统的健康水平及安全、质量、经济运行有关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监督、调整及评价。最早DL/T 1051-2007《电力技术监督导则》中明确规定了12项技术监督,其中化学监督中提到了对燃料质量的监督。随着火电企业燃料成本的增加以及采制化技术的进步,对燃料技术工作的关注程度及其设备、人员、过程控制的要求也在提高,燃料技术的监督需求日益凸显。

近年来,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代表的企业逐步将燃料技术监督从传统化学监督中独立出来,在前期采制化评价工作累积的经验和基础之上,面向燃料智能化建设带来的燃料管理模式转变的新需求,筹划并建立了燃料技术监督体系。随着燃料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各火电企业燃料技术监督工作的实施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流于形式。为帮助企业找出在燃料技术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火电企业燃料验收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一套能够科学评价技术监督的工作水平,保证燃料技术监督有效实施的燃料技术监督评价体系和方法至关重要。

现有燃料技术监督评价工作主要以燃料技术监督检查评价的形式开展。其评价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燃料技术监督组织管理、燃料技术监督内容及主要工作、燃料技术监督指标及管理三个部分。具体包括燃料技术监督网络和制度建设、燃料技术监督日常管理,燃料的计量、采制样、化验、库存、燃料智能化系统及设备、人员培训,燃料技术监督指标考核、指标管理等。其具体评价标准多为制度性和技术的合规性要求,缺乏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时一般由成立的检查评价工作组深入现场,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工作的有关制度、燃料技术监督管理办法和检查评价标准等,采取人员交流、现场查看、随机抽查、检查核实有关原始记录、调阅查证有关报表台帐和规章制度等方式,对受评企业的燃料技术监督全过程进行检查打分,形成各专业评价小结和问题建议。在此过程中,工作组人员采用纸质查评、人工扣减分数的方法进行,工作量繁琐,且易受人员主观理解差异影响。

由于评价组工作人员有限,受评火电企业数量众多,查评周期一般在两年以上,且查评结果的有效性只适用于被评企业的受评现状,对于一个查评周期内的企业燃料技术监督工作的水平变化无法及时掌握。

综上可得,现有评价体系存在以下共同的问题和缺点:多为制度和技术上的合规性条款要求,缺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可操作性不强,易受人员主观理解差异影响。现场工作人员采用纸质查评、人工扣减分数的方法进行,工作量繁琐,周期长易出错。且评价只适用于被评企业受评的现状,不能反映燃料技术的动态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火电企业燃料技术监督评价体系,能够客观、规范化、标准化的进行评价监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技术监督评价体系,该燃料技术监督评价体系采用三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其中三级指标体系如下:一级指标包括组织管理、运行管理、质量控制和结果有效性;组织管理包括如下二级指标:组织建设、日常管理;运行管理包括如下二级指标:配置、投运、稳定性;质量控制包括如下二级指标:人员能力、方法执行、设备可靠性、采制设备性能、样品代表性;组织建设包括如下三级指标:制度规程齐全率、制度规程评定指数、作业指导书齐全率、作业标准配备合格率、档案完整率;日常管理包括如下三级指标:日常报表完成率、自查评价符合性、自查评价分析整改报告评定、热值差分析报告评定、存查样抽查分析整改报告评定;配置包括如下三级指标:计采制化仪器设备齐全率、机械采样装置功能合格率、全自动制样机功能合格率、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功能合格率、煤场机械设备配备齐全率;投运包括如下三级指标:检斤率、检质率、自动计量投运率、自动采样投运率、自动制样投运率、化验项目完成及时率、指标自动统计生产率;稳定性包括如下三级指标:智能化设备稳定性指数、燃料智能化系统稳定性指数;人员能力包括如下三级指标:人员持证上岗率、人员技能水平指数、人工采样过程评定、人工制样过程评定;方法执行包括如下三级指标:采样方案评定指数、作业指导书评定指数、采制化原始记录评定指数、煤场盘点报告评定指数;设备可靠性包括如下三级指标:设备定检率、性能试验项目齐全率、化验设备标定合格率、皮带秤校验合格率、标煤校验合格率;采制设备性能包括如下三级指标:机械采样装置偏倚指数、全自动制样机偏倚指数、常规机械缩分制样设备灰分偏倚指数、机械采样设备装置精密度指数、全自动制样机精密度指数;样品代表性包括如下三级指标:采样量合格率、筛分试验合格率、留样量合格率、缩分质量稳定率、烘干参数合格率;结果有效性包括如下三级指标:盲样考核指标合格率、内部抽查指标合格率、外部抽查指标合格率、入厂入炉热值差指数。

本发明通过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将与燃料技术监督相关联的指标进行分级分类,既可实现综合评分,又可根据二级指标结果进行分析,确定火电企业的燃料技术短板所在,促进企业整改与提升。

进一步的,各层级指标权重通过以下方法确定: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每一层次各要素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将每层级指标两两比较其对上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量化描述,建立判断矩阵,对权重求取,更加客观、准确。

进一步的,三级指标体系中各层级指标的赋分方法分为三类:Ⅰ类为根据指标的实际计算值乘以100赋予得分;Ⅱ类为百分制专家评定分数;Ⅲ类为根据指标的实际计算值进行分级赋分;其中,制度规程齐全率、作业指导书齐全率、作业标准配备合格率、档案完整率、日常报表完成率、自查评价符合性、计采制化仪器设备齐全率、机械采样装置功能合格率、全自动制样机功能合格率、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功能合格率、煤场机械设备配备齐全率、检斤率、检质率、自动计量投运率、自动采样投运率、自动制样投运率、化验项目完成及时率、指标自动统计生产率、智能化设备稳定性指数、燃料智能化系统稳定性指数、人员持证上岗率、设备定检率、性能试验项目齐全率、化验设备标定合格率、皮带秤校验合格率、标煤校验合格率、机械采样装置偏倚指数、全自动制样机偏倚指数、常规机械缩分制样设备灰分偏倚指数、采样量合格率、筛分试验合格率、留样量合格率、缩分质量稳定率、烘干参数合格率、盲样考核指标合格率、内部抽查指标合格率、外部抽查指标合格率、入厂入炉热值差指数采用Ⅰ类赋分方法;制度规程评定指数、自查评价分析整改报告评定、热值差分析报告评定、存查样抽查分析整改报告评定、人工采样过程评定、人工制样过程评定、采样方案评定指数、作业指导书评定指数、采制化原始记录评定指数、煤场盘点报告评定指数采用Ⅱ类赋分方法;人员技能水平指数、机械采样设备装置精密度指数、全自动制样机精密度指数采用Ⅲ类赋分方法。

进一步的,Ⅲ类赋分方法具体分级赋分方式如下:当指标的实际计算值小于50时,该指标的赋分值为10;当指标的实际计算值大于等于50且小于70时,该指标的赋分值为20;当指标的实际计算值大于等于70且小于90时,该指标的赋分值为30;当指标的实际计算值大于等于90且小于100时,该指标的赋分值为40;当指标的实际计算值大于等于100且小于110时,该指标的赋分值为50;当指标的实际计算值大于等于110且小于120时,该指标的赋分值为60;当指标的实际计算值大于等于120且小于150时,该指标的赋分值为70;当指标的实际计算值大于等于150且小于170时,该指标的赋分值为80;当指标的实际计算值大于等于170且不小于190时,该指标的赋分值为90;当指标的实际计算值大于等于190时,该指标的赋分值为100。

进一步的,组织管理指标下的三级指标的实际计算值通过以下方法获得:

运行管理指标下的三级指标的实际计算值通过以下方法获得:

质量控制指标下的三级指标的实际计算值通过以下方法获得:

缩分质量稳定率=(1-S)×100%,S为出料质量的相对标准偏差;

结果有效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的实际计算值通过以下方法获得:

其中,一级指标组织管理、运行管理、质量控制、结果有效性的权重分别为0.09、0.18、0.46、0.27。

二级指标的权重取值如下表:

各层级三级指标的权重取值如下表:

本发明还提供了燃料技术监督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方法采用所述燃料技术监督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分,当综合评分不小于90时,评价结果为优;当综合评分大于等于80且小于90时,评价结果为良;当综合评分大于等于70且小于80时,评价结果为合格;当综合评分小于70时,评价结果为不合格。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建立了客观、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实现了对火电企业燃料技术监督的综合评价。

2、各层级指标计算及赋分方法客观、标准化,能够以此建立线上评价系统,自动统计分析获得评价结论,提高了评价工作效率。

3、并可通过实时动态的数据采集和录入,实现了对燃料技术监督的动态评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燃料技术监督评价体系的建立

1、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以燃料计量及采制化设备、智能化管理设备的重要参数、性能、过程质量控制和结果有效性为监控对象,基于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燃料管理工作的有关制度、燃料技术监督管理办法和检查评价标准等,在科学、准确、实用的原则上,将原有的检查项目及要求转换成客观评价指标,依据其检查方法和评分标准确定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赋分方法,形成一套更加客观、易量化的指标体系,以提高评价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1.1指标设置

燃料技术监督工作主要涵盖从煤炭到厂的计量、质量验收至煤场存储的管理过程(不涉及采购和掺配)。评价综合评分下设立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将燃料技术监督工作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质量控制、结果有效性4个方面加以衡量,其相应的二、三级指标具体见表1。

表1指标体系

1.2三级指标计算方法

(1)组织管理指标

组织管理指标主要反映技术监督网络及制度规程的建设、日常管理工作等水平。

自查评价符合性:最近一次自评与综合评价结果的一致程度,用于考察企业自评的执行落实情况;

制度规程评定指数、自查评价分析整改报告评定、热值差分析报告评定、存查样抽查分析整改报告评定4个指标由专家依据要求进行质量评定打分。

(2)运行管理指标

运行管理指标主要反映燃料技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稳定性,包括投运情况、运行稳定性、相关工作完成度等。

(3)质量控制指标

质量控制指标用于衡量燃料技术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包括了燃料智能化设备的性能水平及其运行可靠性、人员的技术水平、样品的管控、采制化方法执行水平等方面指标。

缩分质量稳定率=(1-S)×100%,S为出料质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反映同入料质量、同一缩分环节系统运行的样品质量标离散度,用于表征缩分环节性能,是否存在样品丢失、残留等。

人工采样过程评定、人工制样过程评定、采样方案评定指数、作业指导书评定指数、采制化原始记录评定指数、煤场盘点报告评定指数由专家依据要求进行质量评定打分。

(4)结果有效性指标

2、综合评定方法

针对建立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综合评分值为各一级指标分值乘以其权重的加和;一级指标分值为二级指标乘以各指标权重后的加和。二级指标分值为相应三级指标乘以各指标权重后的加和。

2.1三级指标赋分方法:

三级指标的赋分方法分为三类:

Ⅰ类:依据指标值实际计算值乘以100赋予得分,

且赋分最低值为-100分;

如:归属结果有效性指标的4个三级指标,其中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合格率≤-100%时,均按-100分计。

Ⅱ类:专家打分

如:采样方案评定指数、作业指导书评定指数、制度规程评定指数等由专家依据行业标准、作业要求及经验进行评定,以百分制打分。专家打分值即为该指标的赋予分值。

Ⅲ类:分级赋分

依据被评价对象与所有参评对象对比先进程度设置的三级指标,根据其计算数值,按下表分级赋分。如人员技能水平指数。

具体各指标赋分方法分类见表1。

2.2指标权重设置

根据数据资料和专家意见,将每层次指标两两比较其对上一层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量化描述,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每一层次各要素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1)指标标度方法

表2标度方法

(2)判断矩阵

(3)指标权重

表3指标权重值

3、实施模式:线上评价、动态监控、自动告警。

本指标体系共52个三级指标,除10个专家打分的指标外,其余42个指标均可通过线上评价系统的自动统计分析得出,减少了繁琐的人工统计和计算工作量,缩短了评价周期。线上评价的实施可以实现对数据变化的实时统计,动态呈现燃料技术监督工作评价指标分值,从而更加及时地反馈自动告警信息。

4、实施过程:通过建立线上评价系统,预先设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计算方法。利用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相关数据采集和评价系统录入数据,自动统计分析得出动态监控评价结果的生成,并依据系统预设的告警限值进行自动判断和告警。

5、评价结果应用

综合评分结果分为4个等级:

(1)优:综合评分≥90;

(2)良:80≤综合评分<90;

(3)合格:70≤综合评分<80;

(4)不合格:综合评分<70。

依据评分结果,一方面,可对受评企业二级指标得分率进行分析,确定受评企业的燃料技术短板所在。生成再评价重点,促进企业整改与提升,做到查评、整改、复核验收闭环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一流企业、内部先进企业为标杆,将评价结果与标杆值、设计值、历史值量化对比分析,全面客观的评价技术监督工作水平。

实施例2

某电厂燃料技术监督评价的三级指标计算值及分值如下。

表4三级指标赋分值

依据评分方法计算出最终得分情况:

综合评分为53分,属于不合格等级。通过评价结果的指标得分分析,该电厂在智能化设备运行管理方面评分较低,智能化设备的投运率和系统稳定性较差,智能化采制设备的也未进行性能试验。其燃料技术智能化水平不足,质量管理不够,造成结果有效性指标不好。应重点针对燃料智能化设备的运行管理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据此生成再查评重点环节及指标考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