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针对复杂地表结构提高小幅度构造预测精度的静校正方法

针对复杂地表结构提高小幅度构造预测精度的静校正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复杂地表结构提高小幅度构造预测精度的静校正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全工区内的数据进行精细的初至时间拾取,并结合微测井解释资料开展三维网格折射层析静校正,反演出精细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及低降速带厚度分布;S2、取得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后,进行静校正量计算,对没有完全解决的中长波长静校正可以进行校正;S3、应用静校正量后进行地表一致性反射波剩余静校正就可充分地解决工区的静校正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932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95800.8

  • 发明设计人 李文花;郎玉泉;

    申请日2021-04-13

  • 分类号G01V1/36(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牛丽霞

  • 地址 100000 北京市丰台区靛厂29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5:4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勘探本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复杂地表结构提高小幅度构造预测精度的静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复杂的地表以山地、砾石、黄土、戈壁、沙漠为主要地貌特征,地形起伏剧烈,近地表情况复杂,会引起初至严重变形,呈锯齿状,反射同相轴严重扭曲,偏离了正常的双曲线形态,原始数据均衡叠加基本不成像等严重的静校正问题,使得静校正成为影响这些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复杂地表结构,需要提高小幅度构造预测精度,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方法是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但各自存在局限性,具体如下:

1、由于地形条件复杂,表层速度结构变化大,没有稳定的折射面,基准面选择困难,风化层较正速度和填充速度难以估算,因而传统的折射静校正不能精确反演出近地表速度模型,无法满足这些地区的实际生产需要。

2、层析静校正在理论上不受以上条件影响,但对偏移距选择范围、初至拾取精度及近地表约束等人为因素依赖性强,从而造成计算稳定性差,进而影响反演精度。

3、两种方法都不能完全解决剩余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所述,本发明有必要为了改善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有效落实低降速带厚度大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的低幅度构造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针对复杂地表结构提高小幅度构造预测精度的校正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针对复杂地表结构提高小幅度构造预测精度的静校正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全工区内的数据进行初至时间拾取,并结合微测井解释资料开展三维网格折射层析静校正,取得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

S2、进行静校正量计算,对没有完全解决的中长波长静校正进行校正;

S3、应用静校正量后进行地表一致性反射波剩余静校正。

所述S1包括:首先进行线束初至时间拾取,保证每个拾取值都在初至时间上,有效利用近炮检距初至信息;拾取完成后立即进行层析反演来检验拾取效果,检查有无飞点、缺点,从而保证拾取初至的准确性。

所述S2包括:在所有初至时间都拾取完成后,合并全工区初至,进行全工区整体反演,得到全工区的炮点、检波点的静校正量;然后利用野外采集到的微测井数据,解释出表层成果,约束模型在横向、纵向以及垂向上的表层速度和厚度的变化,得出反演后精细的近地表速度及低降速带厚度分布。

约束情况由公式(1)表示:

vi+1=vi+(1-w)*Δv (1)

其中,vi+1是迭代第i+1次某网格点的速度,vi是迭代第i次的速度,w为约束权值,Δv为速度的修正量;

在建立完反演模型之后,计算静校正量,静校正计算由公式(2)表示:

其中,T为静校正量,Hw为表层厚度,Vw为表层速度Hd为静校正基准面高程,Hg为高速层顶界面高程,Vr为折射界面速度。

所述S3包括:在做好基础静校正之后,对没有完全解决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通过折射波中长波长剩余静校正进行校正;折射波中长波长剩余静校正的原理是通过近远偏移距的互相关,得到一个校正量,静校正量分为炮点及检波点的校正量,把校正量应用到数据上就可解决剩余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通过改进处理流程中静校正应用方法来解决复杂地表结构区域的静校正问题,提升地震资料品质,提高小幅度构造预测精度,对矿方的井位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附图说明

图1精细的初至时间拾取示意图;

图2为微测井约束及无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反演的低降速层厚度对比图;

图3为微测井约束及无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反演的表层速度对比图;

图4为微测井约束及无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静校正前、后单炮对比图;

图5为微测井约束及无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前、后叠加剖面对比图;

图6为折射波中长波长剩余静校正应用前后叠加剖面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及特点、效果更便于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首先进行线束初至时间拾取,如图1精细拾取图所示,保证每个红色的拾取值都在初至时间上,要有效利用近炮检距初至信息;拾取完成后立即进行层析反演来检验拾取效果,检查有无飞点、缺点,从而保证拾取初至的准确性。

所有初至时间都拾取完成后,再合并全工区初至,进行全工区整体反演,得到全工区的炮点、检波点的静校正量;然后利用野外采集到的微测井数据,解释出表层成果、约束模型在横向、纵向以及垂向上的表层速度和厚度的变化,得出反演后精细的近地表速度及低降速带厚度分布,如图2、图3所示,约束后的速度模型其低速信息更为丰富,浅层速度模型具有更高分辨率,模型细节刻画更加精细,表层速度与微测井也很好的吻合。约束情况由公式(1)表示:

vi+1=vi+(1-w)*Δv (1)

其中,vi+1是迭代第i+1次某网格点的速度,vi是迭代第i次的速度,w为约束权值,Δv为速度的修正量;

在建立完反演模型之后,计算静校正量,静校正计算由公式(2)表示:

其中,T为静校正量,Hw为表层厚度,Vw为表层速度,Hd为静校正基准面高程,Hg为高速层顶界面高程,Vr为折射界面速度。

如图5所示,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前的地震剖面,出现了“假背斜”构造,地震剖面中存在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采用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后,地震剖面目的层位融合了实测深度的变化趋势,红色箭头所指部位的反射波组形态得到真实恢复,更加符合工区的地质背景特征。

在做好基础静校正之后,对没有完全解决的中长波长静校正可以通过折射波中长波长剩余静校正进行校正。折射波中长波长剩余静校正的原理是通过近远偏移距的互相关,得到一个校正量,对这一校正量进行地表一致性的分解,得到炮点及检波点的校正量,应用到数据上就可解决剩余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如图6所示应用折射波中长波长剩余静校正后叠加剖面消除了残余的长波长静校正量,即消除了地层抖动的形态,目的层趋势平缓,后续再运用地表一致性反射波剩余静校正就充分可解决复杂地表结构区域的静校正问题。

综上,此方法针对复杂地表结构区域可获得更精细、更高分辨率的浅层速度模型,表层速度与微测井吻合度高,可解决剩余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同时提高成像精度,为提高小幅度构造预测精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