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开发团队角色的软件项目预算估算方法

一种基于开发团队角色的软件项目预算估算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开发团队角色的软件项目预算估算方法,根据软件工程活动的过程以及分工,将参与软件开发的不同人员按角色分工,确定各个开发阶段所需要的工期;根据各个开发阶段的工作量和工期确定各个工期所需要的开发人员数目;通过工期,各阶段所需人员数目和成员角色的人均费率,估算出每个阶段的成本,进而估算出总成本数。本发明改进了原有的功能点数转换为成本的估算不准确问题,将参与软件项目的不同成员角色按不同任务,时长,人均费率进行细化,可以在软件项目初期较好的安排不同阶段的开发人员数目以及评估过程细化,使得评估结果更有说服力。案例分析表明,本发明相对于原本的功能点评估方法和专家经验法,具有良好的精确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116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86362.7

  • 发明设计人 赵小敏;张艳侠;

    申请日2021-01-22

  • 分类号G06Q10/04(20120101);G06Q10/10(20120101);

  • 代理机构33216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慧英

  •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2:3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开发成本度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开发团队角色的软件项目预算估算方法。

背景技术

合理的软件项目预算有助于项目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管理。为了消除软件预算评估不精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国内软件行业的健康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软件成本估算规范,发布了软件项目成本评估的基准数据,给软件项目预算评估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功能点评估方法由Allan Albrecht于1979年提出,到如今发展已有四十多年。采用IFPUG标准的功能点评估方法是目前全世界最为广泛使用的软件成本评估方法之一。国内发布的许多软件评估标准都是以IFPUG为基础,估算出未调整的功能点数UFP,再用不同的调整因子加以调整。

功能点评估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估算出软件项目的成本和工期。所以估算得到功能点数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转换。常用的成本转换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功能点单价法

初步估算出功能点数后,根据各主要城市每年的功能点开发成本单价,两者相乘的结果就是软件开发成本。这种方法的功能点单价可参考工信部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每年发布的《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初步估算出的功能点数需要进行调整,否则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2)工作量估算法

初步估算出功能点数后,估算每个功能点开发所需时间,折算成工作量来计算,累加所有工作量,再通过平均工作时长、平均人力成本和其它成本,估算出软件开发成本。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专家决策,平均工作时长按一个月工作22天,每天工作8小时,人月费率可以参考《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但由于估算功能点数时,各功能的系数靠专家经验判断,没有统一量化的标准。

(3)工作量转换法

在计算得到未调整的功能点数后,根据项目的复用情况、需求变更情况、软件因素、开发因素,计算出调整后的工作量,再根据公式 P=AE/HM×(F+DF),计算出软件项目成本。

工作量估算法可以很好地反映现实中软件开发的情况,但评估过程无法量化,难以运用到IFPUG功能点评估方法中。功能点单价法简单易懂,可用于IFPUG功能点评估方法,也能用于专家决策,该方法的评估依据是《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里的功能点单价,但没有考虑现实中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它的评估精度不是很高。工作量转换法是IFPUG功能点评估方法体系的一部分,有明确的规范和公式可参考,全国各地可按当地的具体标准,相对来说它的评估精度是上述三种方法中最好的。

然而工作量转换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尽管有考虑到开发语言和团队开发经验的因素,但它的计算过程是抽象的,不能反映实际中软件的开发情况,比如在最后计算开发成本时需要提供基准人月费率,基准人月费率可以理解成软件开发行业中不同开发成员的平均工资。一个完整的软件工程活动过程中必然有不同角色的人员及任务分工,不同角色和岗位的人员工资也各不相同,参与软件项目的工作时长也不尽相同,比如项目经理需要统筹整个项目,而负责项目实施或运行维护的人员可能要等到项目的编码测试完成后才开始工作。目前软件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通过功能点评估法估算出软件项目的成本与工期,难以马上安排人力资源进行开发,还需要把评估结果转化为项目计划,再进行人员调配和任务分工。因此,把软件项目预算评估再细化到软件工程活动过程中各个角色分工及工作量这一层面,使得评估结果更有说服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开发团队角色的软件项目预算估算方法,本发明改进了原有的功能点数转换为成本的估算不准确问题,将参与软件项目的不同成员角色按不同任务,时长,人均费率进行细化,可以在软件项目初期较好的安排不同阶段的开发人员数目以及评估过程细化,使得评估结果更有说服力。案例分析表明,本发明相对于原本的功能点评估方法和专家经验法,具有良好的精确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开发团队角色的软件项目预算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于软件工程活动的过程以及分工,将参与软件开发的不同人员按角色分工,确定各个开发阶段所需要的工期;

(2)根据各个开发阶段的工作量和工期确定各个工期所需要的开发人员数目;

(3)通过工期、各阶段所需人员数目和成员角色的人均费率,估算出每个阶段的成本,进而估算出总成本数。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具体如下:

(1.1)依据功能点评估方法,由IFPUG功能点评估方法估算出工期,其中估算总工期公式为D=1.277*(AE/HM)

(1.2)用stage

(1.3)通过已知的任意两个阶段的工期比计算某个阶段的工期占总工期的比例,用Srate

(1.4)计算每个阶段的工期SD

SD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具体为:首先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量 SAE

SAE

其中AE表示由IFPUG功能点评估方法得到的调整后的工作量, HM表示人月折算系数,单位为人时/人月,一般取176。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还包括:确定各个工期阶段所需要的开发人员数目,计算公式如下:

SNUM

其中,SD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具体为:软件项目预算按照参与软件开发的所有人员成本及软件开发企业的缴税和平均利润率进行计算,人员成本=工作时间×人均费用,其中人均费用依据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直接人力成本、直接非人力成本、间接人力成本和间接非人力成本的支出来确定,具体包括人员的平均月薪、五险一金、差旅费、管理费及各种直接和间接的人力成本;

软件预算=人员成本×(1+企业缴税和利润率),用

stage

P=P

结合IFPUG功能点评估方法评估成本公式:P=AE/HM*(F+DF),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改进了原有的功能点数转换为成本的估算不准确问题,将参与软件项目的不同成员角色按不同任务,时长,人均费率进行细化,可以在软件项目初期较好的安排不同阶段的开发人员数目以及评估过程细化,使得评估结果更有说服力。案例分析表明,本发明相对于原本的功能点评估方法和专家经验法,具有良好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开发团队角色的软件项目预算估算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根据软件工程活动的过程以及分工,将参与某系统软件开发的不同人员按角色分工,如表1(软件开发团队的角色和职责表) 所示:

表1

表1不代表软件开发项目的所有角色划分,如果软件规模再扩大,开发公司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则会分化出更细分的角色;如果软件规模很小或者整个开发团队只有几个人,上述角色不会面面俱到,部分开发人员会身兼数职,还可负责其他角色的任务;如果只考虑每个阶段的主要角色,参考表1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步骤2:由IFPUG功能点评估方法,工期D=1.277*(AE/HM)

步骤3:已知任意两个阶段的工期比,可以计算出某个阶段的工期占总工期的比例,用Srate

计算每个阶段的工期SD

SD

步骤4:已知工作量占比,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量SAE

SAE

其中AE表示由IFPUG功能点评估方法得到的调整后的工作量,HM表示人月折算系数,单位为人时/人月,一般取176。

步骤5:由步骤3和步骤4已知每阶段的工期和每阶段的工作量,由此确定每个阶段所需要的开发人员数目:

SNUM

步骤6:软件项目预算按照参与软件开发的所有人员成本及企业开发该项目的缴税和平均利润率进行计算,人员成本=工作时间×人均费用,其中人均费用依据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月薪、五险一金和管理费支出等方面来确定。软件预算=人员成本×(1+企业缴税和利润率),用

stage

P=P

结合IFPUG功能点评估方法评估成本公式:P=AE/HM*(F+DF),

以上的所述乃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仍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