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及生理数据监测设备

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及生理数据监测设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及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包括集线器、主机连接器和导联线束,其中,集线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路板;主机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的主机连接;所述导联线束包括多条导联分支线缆和第一包覆件,所述多条导联分支线缆的头端通过所述第一包覆件聚集在一起,并且所述多条导联分支线缆的头端均连接至所述集线器;所述多条导联分支线缆在远离所述第一包覆件的方向分离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包含一条或多条导联分支线缆,每条所述导联分支线缆的尾端设置有电极片连接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整理并保护线缆,而且还能够提高线缆的强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943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910684777.7

  • 发明设计人 王新宇;宁力;魏剑宇;

    申请日2019-07-26

  • 分类号A61B5/256(20210101);A61B5/271(20210101);A61B5/28(20210101);A61B5/01(20060101);

  • 代理机构44507 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何姣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南十二路迈瑞大厦1-4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4:4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理数据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及生理数据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生理数据监测是指采用生理数据监测设备来采集并监测患者的生理数据,以了解使患者的健康状况。

现有的穿戴式生理数据监测设备通常包括可穿戴主机和通过连接器与可穿戴主机电性连接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需要同时获取患者的多个生理数据,通常采用连接有多个传感器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每个传感器分别通过一条线缆穿过集线器后连接至可穿戴主机,由于每条线缆是分散连接至集线器,因此,线缆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被折断,从而造成线缆损害,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及生理数据监测设备,不仅能够有效整理并保护线缆,而且还能够提高线缆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用于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包括集线器、主机连接器和导联线束,其中,集线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路板;主机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的主机连接;所述导联线束包括多条导联分支线缆和第一包覆件,所述多条导联分支线缆的头端通过所述第一包覆件聚集在一起,并且所述多条导联分支线缆的头端均连接至所述集线器;所述多条导联分支线缆在远离所述第一包覆件的方向分离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包含一条或多条导联分支线缆,每条所述导联分支线缆的尾端设置有电极片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每条所述导联分支线缆均包括用于实现信号传输的导体及包覆在所述导体外围的绝缘体。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导联线束还包括第二包覆件,所述多条导联分支线缆还在与所述第一包覆件相距第一预设长度的位置通过所述第二包覆件聚集在一起,且至少有两条所述导联分支线缆从所述第二包覆件至各自的尾端彼此分离。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第一包覆件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导联线束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大小与穿设在通孔内的所述导联线束的外径相适配,以使得所述第一包覆件能够包裹在多条所述导联分支线缆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第二包覆件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导联线束穿设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大小与穿设在通孔内的所述导联线束的外径相适配,以使得所述第二包覆件能够包裹在多条所述导联分支线缆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第一包覆件为软胶材料制成的第一包覆件,和/或所述第二包覆件为软胶材料制成的第二包覆件。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至少有两条所述导联分支线缆在所述第一包覆件至所述第二包覆件之间的部分为彼此外表面相接触的排线结构。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第一预设长度小于等于10cm。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至少有两条长度不同的所述导联分支线缆设置在所述导联线束中。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导联分支线缆的数量为三条,分别为第一导联分支线缆、第二导联分支线缆和第三导联分支线缆,所述第一导联分支线缆、第二导联分支线缆和第三导联分支线缆从所述第二包覆件至各自的尾端彼此分离。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第一导联分支线缆、第二导联分支线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导联分支线缆的长度大于第一导联分支线缆或第二导联分支线缆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第一导联分支线缆上的电极片连接器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左臂(LA)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导联分支线缆上的电极片连接器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右臂(RA)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导联分支线缆上的电极片连接器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胸导(V)电极、左腿(LL)电极或右腿(RL)电极的其中一个连接。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导联线束还包括第三包覆件,所述导联分支线缆的数量至少为三条,其中至少有两条所述导联分支线缆还在与所述第一包覆件相距第二预设长度的位置通过所述第三包覆件聚集在一起,所述第二预设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且至少有两条导联分支线缆从所述第三包覆件至各自的尾端彼此分离。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第三包覆件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导联线束穿设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大小与穿设在通孔内的所述导联线束的外径相适配,以使得所述第三包覆件能够包覆在至少两条所述导联分支线缆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第三包覆件为软胶材料制成的第三包覆件。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至少有两条所述导联分支线缆在所述第二包覆件至所述第三包覆件之间的部分为彼此外表面相接触的排线结构。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导联分支线缆的数量为五条,分别为第一导联分支线缆、第二导联分支线缆、第三导联分支线缆、第四导联分支线缆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所述第一导联分支线缆和所述第二导联分支线缆从所述第二包覆件至各自的尾端彼此分离,所述第三导联分支线缆、第四导联分支线缆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从所述第三包覆件至各自的尾端彼此分离。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第一导联分支线缆和所述第二导联分支线缆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导联分支线缆和所述第二导联分支线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导联分支线缆、第四导联分支线缆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的长度;所述第四导联分支线缆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四导联分支线缆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导联分支线缆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第一导联分支线缆上的电极片连接器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左臂(LA)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导联分支线缆上的电极片连接器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右臂(RA)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导联分支线缆上的电极片连接器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胸导(V)电极连接,所述第四导联分支线缆上的电极片连接器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左腿(LL)电极连接,所述第五导联分支线缆上的电极片连接器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右腿(RL)电极连接。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集线器上设有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固定在患者的身体或衣物上。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挂绳、挂钩、夹子、别针或磁性件的其中一种。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模组和/或抗除颤结构,所述控制模组和/或抗除颤结构通过所述导联分支线缆线缆对应的所述多个电极片连接器连接。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主机连接器包括主机连接线和与所述主机连接线的一端相连的主机连接端子,所述主机连接器的一端通过所述主机连接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用于连接所述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的主机。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主机连接线与所述导联线束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同一侧。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还包括:

感测原件线缆,连接至所述集线器,与所述主机连接线位于所述集线器的同一侧;

第四包覆件,包裹在所述感测原件线缆和所述主机连接线与所述集线器连接的一端;

第五包覆件,包裹在所述感测原件线缆和所述主机连接线在与所述第四包覆件相距第三预设长度的位置上,且所述感测原件线缆和所述主机连接线从所述第五包覆件至各自的自由端彼此分离。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第三预设长度小于等于10cm。

在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所述感测原件线缆的自由端连接有体温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本发明提高了一种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包括上述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和主机,所示主机与所示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通过所述主机连接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了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及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包括集线器和导联线束,其中,导联线束包括多条导联分支线缆和第一包覆件,所述多条导联分支线缆的头端通过所述第一包覆件聚集在一起,并且所述多条导联分支线缆的头端均连接至所述集线器,这样不仅能够对多条导联分支线缆的头端进行收纳管理,而且也能够提高导联分支线缆的强度,尤其是导联分支线缆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第一包覆件能够吸收部分的力起到缓冲作用,或者导联分支线缆在外力作用下实现与第一包覆件的相对运动,使得导联分支线缆能够承受更大的力。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对本发明造成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针对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在患者上放置电极的图形表示;

图2是本发明中生理数据监测设备上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在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4在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3中的第一包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的第二包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的第二包覆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在E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联线束;

10、导联分支线缆;11、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2、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3、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4、第四导联分支线缆;15、第五导联分支线缆;16、感测原件线缆;20、第一包覆件;21、第一通孔;30、第二包覆件;31、第二通孔;32、第一胶合部;33、第二胶合部;41、第一电极片连接器;42、第二电极片连接器;43、第三电极片连接器;44、第四电极片连接器;45、第五电极片连接器;46、体温传感器;50、第三包覆件;60、第四包覆件;70、第五包覆件;

200、集线器;

300、主机连接器;301、主机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 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属于生理参数监测技术,其用于固定至、连接至或贴合至患者身体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来测量该部位的生理数据信号。特别地,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设备为可穿戴至人体的可穿戴式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其通常包括用于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信号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和用于对所采集的生理数据信号进行处理、显示等操作的主机。所述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可构造为如图3-4、图12-13中任一附图所示的结构;主机可以构造成如图2所示的可穿戴结构,以便绑在患者腕部实现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的可穿戴功能,而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作为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的附件,可拆卸地与例如图2所述的主机相连接。

如图1所示,当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理数据监测设备来测量患者的心电数据时,作为其附件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连接至人体来检测人体的生理数据,例如,当检测心电数据时,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器通常包括多个电极片,所述多个电极片贴合至人体体表上的不同部位上,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RA/LA、V1~V6、RL/LL中的一个或多个上。因此,对于在同体表位置测量生理数据时,连接电极片所需的线缆的长度也不尽相同。

现有的穿戴式生理数据监测设备上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通常包采用长度相等的多个线缆,每个线缆彼此分开,从主机延伸而出。多根线缆容易相互缠绕,无论是使用时还是收纳时,都极为不方便,另外患者穿戴好后,笨重、繁杂的线缆,也会影响舒适度,临床使用体验不佳。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生理数据监测设备,其包括主机和与主机相连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其中,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包括导联线束、集线器和主机连接器,不同于现有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中通过采用由多个导联分支线缆聚集在一起而组成的导联线束的结构,来替代传统的彼此分开的多根导联线缆的结构,并在多个导联分支线缆上设置集线器来对多个导联分支线缆进行固定。

具体地,导联分支线缆的头端聚集在一起以形成导联线束的头端,导联线束的头端连接至集线器,导联线束是的另一端从集线器向外延伸,分叉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包含一条或多条导联分支线缆,每条导联分支线缆在其尾端连接有用于夹持电极片的电极片连接器,电极片用来贴到患者身体的某一部位以测量该部位的生理数据信号。一般情况,电极片的数量至少三片以上,从而可以快速获得多个部位的生理数据信号,主机连接器的一端连接至生理参数监测设备的主机,另一端与集线器连接,以便实现各种生理数据的动态实时监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包括导联线束100、集线器200和主机连接器300(如图3和图4),其中,集线器200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模组和/或抗除颤结构,抗除颤结构容置有除颤防护电路,抗除颤结构用于在必要时为病人心脏除颤以恢复正常的心脏跳动时避免ECG检测系统受损的保护电路。

具体地,主机连接器300的一端与集线器200中的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即图3中所示的自由端,用于与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的主机400连接,由多条导联分支线缆10共同组成的导联线束100的头端(图3中所示的上端)固定连接至集线器200,另一端从集线器200向外延伸并在其尾端连接有电极片连接器,电极片连接器用于夹持采集患者生理信号的电极片。

此外,抗除颤结构也可以设置在集线器200中,例如,抗除颤结构设置在收容于集线器200的外壳中的电路板上,与控制模组电性连接;或者,抗除颤结构设置在导联线束100上位于集线器200与电极片连接器之间的任意位置处,并通过导联线束100与控制模组电性连接。

其中,导联线束100还包括第一包覆件20,在本实施例中,多条导联分支线缆10的头端通过第一包覆件20聚集在一起后连接至集线器200,多条导联分支线缆10在远离第一包覆件的方向分离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包含一条或多条导联分支线缆10,电极片连接器设置在每条导联分支线缆10的尾端(如图5)。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由于多条导联分支线10缆在头端的位置均通过第一包覆件20聚集在一起并连接至集线器200,这样不仅能够对多条导联分支线缆 10的头端进行收纳管理,而且也能够提高导联分支线缆10的强度,尤其是导联分支线缆10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第一包覆件20能够吸收部分的力起到缓冲作用,或者导联分支线缆10在外力作用下实现与第一包覆件20的相对运动,导联分支线缆10与第一包覆件20因发生相对错动而减少导联分支线缆10的应力集中,使得导联分支线缆20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间接提高了导联分支线缆10 的强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条导联分支线缆10均包括用于实现信号传输的导体及包覆在导体外围的绝缘体,其中,导联分支线缆1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电极片连接器的数量,这样可以使得每个电极片连接器能够通过各自的导联分支线缆10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也避免了采用一个绝缘体将所有连接电极片连接器的导联分支线缆10包覆后进行分割使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联线束100还包括第二包覆件20(如图5),多条导联分支线缆10还在与第一包覆件20相距第一预设长度的位置通过第二包覆件30聚集在一起,且至少有两条导联分支线缆10从第二包覆件30至各自的尾端彼此分离。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根据临床需求采用不同长度的多条导联分支线缆,且通过将多条导联分支线缆聚集在一起,简化了导联分支线缆的排布、减小了其体积,不仅便于导联分支线缆的收纳管理,还可以避免因多条线缆散开后造成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总体积过大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穿戴时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优化提高了临床体验。此外,还可以避免多条导联分支线缆在与集线器连接处应力集中而导致的易于折损的问题。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可以为与导联分支线缆10一体成型,如将导联分支线缆10整理后放置在模具中,通过啤压工艺将第一包覆件20或第二包覆件30啤压在导联分支线缆10的外侧,使得第一包覆件20或第二包覆件30包裹在所有的导联分支线缆10;或者第一包覆件 20和第二包覆件30也可以为可拆卸地包覆在导联分支线缆10的外侧,如将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制成可缩紧的套件,再将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套设在导联分支线缆10上,使得第一包覆件20或第二包覆件30包裹在所有的导联分支线缆10。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由于所有的导联分支线缆10均被同一个第一包覆件 20和同一个第二包覆件30包裹着(如图3),这样不仅不会造成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使用的不便,而且也有便于导联分支线缆10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导联分支线缆10在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占用空间,缩小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整体的体积,此外将第二包覆件30设置在第一包覆件20相距第一预设长度的位置上,能够减少导联分支线缆10在与外壳的连接处折弯的次数,从而可以避免因弯折而应力集中所导致的导联分支线缆易于折损的问题,有效提高导联分支线缆10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有两条导联分支线缆10在第一包覆件20 至第二包覆件30之间的部分为彼此外表面相接触的排线结构(如图4),其中,排线结构将数条外覆有绝缘层的导线并列形成一排线的结构,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导联分支线缆10的占用面积,同时也方便导联线束100的管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长度小于等于10cm,具体地,第一预设长度可以为10cm,或第一预设长度可以为8cm,或第一预设长度也可以为3cm 等,其中,第一预设长度的长度过长会使得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之间导联分支线缆10的长度过长,不利于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后面单根导联分支线缆10的设置,即连接在第二包覆件30的单根导联分支线缆10容易在第二包覆件30出现折弯现象,从而降低连接第二包覆件30单根导联分支线缆10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上形成用于供导联线束100穿设的通孔大小与穿设在通孔内的导联线束100的外径相适配,以使得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能够包裹在多条导联分支线缆10的外侧。

具体地,导联线束100外侧的绝缘体采用不可伸缩的硬质材料制成,当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为套设在导联线束100外侧或包裹在导联线束100 外侧时,第一包覆件20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导联线束100穿设的第一通孔21 (如图9),第一通孔21的大小与穿设在通孔内的导联线束10的外径相适配,以使得第一包覆件20能够包裹在多条导联分支线缆100的外侧。

第二包覆件30上形成有用于供导联线束100穿设的第二通孔31(如图10),第二通孔31的大小与穿设在通孔内的导联线束100的外径相适配,以使得第二包覆件30能够包裹在多条导联分支线缆10的外侧。

其中,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也可以为缠绕在导联线束100外侧的缠绕卷,例如第二包覆件30展开后是条形状(如图11),条形状上设有第一胶合部32和第二胶合部33,当第二包覆件30包裹在导联线束100的外侧,第一胶合部32和第二胶合部33胶合,从而使得第二包覆件能够将多条导联分支线缆10包裹住,设计简单却实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包覆件20采用软胶材料制成,和/或第二包覆件30采用软胶材料制成,这样不仅可以将第一包覆件20或第二包覆件30设置成套设在导联线束100的结构,即可以将第一通孔21或第二通孔31的内径做得比导联线束100的外径小,当第一包覆件20或第二包覆件30套设在导联线束100上,第一通孔21或第二通孔31被导联线束100撑开而紧紧将导联线束100裹住;同时又可以避免导联线束100在与集线器200连接处因折弯而应力集中所导致的易于折损的问题,即软胶材料的第一包覆件20能够缓解导联线束100相对集线器200折弯时所带来应力集中导致的易于折损的问题。此外,对于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的结构,本发明不做任何限制,可以为扁形也可以为圆形。

应当说明的是,若将多条导联分支线缆10做成一个外部包胶的线缆,每条导联分支线缆10均包括用于实现信号传输的导体及包覆在所述导体外围的绝缘体,这样不仅会增大导联线束100的直径,而且还会提高导联线束100的硬度,不仅不利于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穿戴的需求,如体积小、穿戴舒适等;而且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穿戴后面,线缆需要分开并与对应的电极片连接器连接,其中,导联线束100剥开后无法保证分开部分线缆的完整性,需要做接头接分线,不仅增加了一些节点,而且也增加了导联线束100成本和风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联分支线缆10的数量至少为三条,其中至少有两条导联分支线缆10在与第一包覆件20相距第二预设长度的位置包裹有第三包覆件50(如图3),第二预设长度大于第一预设长度,且至少有两条导联分支线缆10从第三包覆件50至各自的尾端彼此分离。

具体地,第三预设长度在40-60cm之间,例如,第三预设长度可以为40cm,或第三预设长度可以为50cm,或第三预设长度也可以为60cm等。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当导联分支线缆10的数量大于三条,由于生理参数监测传感装置其中有两条导联分支线缆10上对应的电极片连接器是与左臂电极 (LA)和右臂电极(RA)连接,为了方便导联分支线缆10的管理,可以将剩下的导联分支线缆10通过第三包覆件50包裹住,例如将其中两条与左腿电极 (LL)、右腿电极(RL)或胸导电极(V)上电极片连接的电极片连接器对应的导联分支线缆10包裹住,其中胸导电极(V)包括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V1~V6 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包覆件50上形成用于供导联线束100穿设的通孔大小与穿设在通孔内的导联线束100的外径相适配(如图7),以使得第三包覆件50能够包覆在至少两条导联分支线缆10的外侧。

具体地,无论第三包覆件50是采用一体成型或套设在导联线束100外侧, 第三包覆件50上形成供导联线束100穿设的通孔大小大于导联线束100的外径, 其中导联线束100外侧的绝缘体采用不可伸缩的硬质材料制成;当然,若第三包覆件50外侧的绝缘体为软胶材料制成,或导联线束100外侧的绝缘体为软胶材料制成,则第三包覆件50上形成供导联线束100穿设的通孔会因导联线束100 而张开,或导联线束100的外径会因通孔而变小,这样可以使得第三包覆件50 能够紧紧的将导联线束100包裹住,从而便于导联线束100的管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包覆件50采用软胶材料制成,以便能够缓解导联线束100在第三包覆件50上折弯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其中,第三包覆件50的结构,本发明不做任何限制,可以为扁形也可以为圆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有两条导联分支线缆10在第二包覆件30 至第三包覆件50之间的部分为彼此外表面相接触的排线结构(如图3和图4),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导联分支线缆10在第二包覆件30至第三包覆件50之间的占用面积,同时也方便导联线束100的管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联分支线缆10的数量为五条,分别为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第四导联分支线缆14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15,其中,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和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从第二包覆件30至各自的尾端彼此分离,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第四导联分支线缆14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15从第三包覆件50至各自的尾端彼此分离,这样可以使得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更加人性化,也便于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穿戴在人体上,让患者的穿戴更为舒适。

具体地,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和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的长度相同,且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和所述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的长度小于第三导联分支线缆 13、第四导联分支线缆14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15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导联分支线缆14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15的长度相同,且第四导联分支线缆 14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15的长度大于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的长度。其中,由于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第四导联分支线缆14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15均为不可伸缩的线缆,因此将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第四导联分支线缆 14和第五导联分支线缆15设计成不同的长度,可以更符合人体穿戴,也使得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穿戴更为舒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上的第一电极片连接器41 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左臂电极(LA)连接,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上的第二电极片连接器42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右臂电极(RA)连接,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 上的第三电极片连接器43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胸导电极(V)连接,第四导联分支线缆14上的第四电极片连接器44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左腿电极(LL)连接,第五导联分支线缆15上的第五电极片连接器45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右腿电极(RL)连接。根据导联分支线缆10不同的长度进行对应电极片连接器的设置,其中每个电极片连接器贴合在人体体表不同部位的电极片连接,这样不仅便于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穿戴,同时也可以使得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穿戴更加舒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集线器200上设有固定装置,用于将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固定在患者的身体或衣物上,这样不仅可以便于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穿戴,而且操作也非常方便。

具体地,固定装置包括挂绳、挂钩、夹子、别针或磁性件的其中一种,以便能够快速的将集线器200固定在患者的衣物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机连接器300包括主机连接线301和与主机连接线的一端相连的主机连接端子,其中,主机连接器300的一端通过主机连接线301与电路板连接,连接端子用于连接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的主机,以便将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数据传递至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的主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机连接线301与导联线束100设置在外壳的同一侧,由于主机400是安装在病人腕部,因此将主机连接线301设置在外壳与导联线束100同一侧,不仅有利于主机连接线301与导联线束100管理,方便排线;而且方便穿戴,不会因为主机连接线301与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的主机 400连接而带来其他的不适问题。当然,本发明中的主机连接线301与导联线束 100也可以设置在外壳不相邻的两侧,这样只是不利于将主机连接线30连接至主机400,并不影响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其他方面的使用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还包括感测原件线缆16、第四包覆件60和第五包覆件70,其中,感测原件线缆16连接至所述集线器200,且感测原件线缆16与主机连接线301位于集线器的同一侧;第四包覆件60包裹在感测原件线缆16和主机连接线301与集线器200连接的一端;第五包覆件 70包裹在感测原件线缆16和主机连接线301在与第四包覆件60相距第三预设长度的位置上,且感测原件线缆16和主机连接线301从第五包覆件70至各自的自由端彼此分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预设长度小于等于10cm,具体地,第一预设长度可以为10cm,或第一预设长度可以为8cm,或第一预设长度也可以为3cm 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感测原件线缆16的自由端连接有体温传感器46。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由于导联线束100分别由第一包覆件20、第二包覆件30和第三包覆件50包裹,感测原件线缆16和主机连接线301分别由第四包覆件60和第五包覆件70包裹,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导联线束100、感测原件线缆 16和主机连接线301在与外壳连接处不容易发生折弯,避免了导联线束100、感测原件线缆16和主机连接线301在与外壳连接处折弯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同时也便于导联线束100、感测原件线缆16和主机连接线301的管理,而且将构成导联线束100的导联分支线缆10设置成不同的长度,能够使得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更加人性化,也使得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穿戴更为舒适。

实施例二

如图12至图13所示,本实施中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联分支线缆10的数量为三条,分别为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第二导联分支线缆 12和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其中,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第二导联分支线缆 12和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从第二包覆件30至各自的尾端彼此分离,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和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 从第二包覆件30分开后的完整性,不需要做接头进行分线,同时也不用增加导联线束100的节点,有效提高导联线束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的长度相同,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的长度大于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或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的长度,其中,导联分支线缆10的长度主要根据导联分支线缆10上对应电极片连接器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不同部位进行设计。其中,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上的第一电极片连接器41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左臂电极(LA)连接,第二导联分支线缆 12上的第二电极片连接器42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右臂电极(RA)连接,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上的第三电极片连接器43与贴合人体体表上的胸导电极(V)、左腿电极(LL)或右腿电极(RL)的其中一个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机连接线301与导联线束设置在外壳的同一侧,由于主机400是安装在病人腕部,因此将主机连接线301设置在外壳与导联线束同一侧,不仅有利于主机连接线301与导联线束管理,方便排线;而且方便穿戴,不会因为主机连接线301与生理数据监测设备的主机连接而带来其他的不适问题。当然,本发明中的主机连接线301与导联线束也可以设置在外壳不相邻的两侧,这样只是不利于将主机连接线301连接至主机,并不影响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其他方面的使用效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不仅可以使得生理参数监测设备的穿戴更为舒适,而且还能够合理的利用导联分支线缆10,尤其是在导联分支线缆10上设置了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且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之间第一预设长度小于等于10cm,能够避免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或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因折弯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

此外,通过在导联分支线缆10上设置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而且第一包覆件20和第二包覆件30之间第一预设长度小于等于10cm,不仅可以合理的管理导联分支线缆10,使得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的体积得到进一步优化,而且也便于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和第三导联分支线缆13的设计,减少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和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在第二包覆件 30的折弯现象,例如将第一预设长度设置成大于10cm,那么在使用生理数据监测传感装置时,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和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容易在第二包覆件30出现折弯的问题,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和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也会因为折弯带来应力集中的问题,缩短第一导联分支线缆11和第二导联分支线缆12 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了导联分支线缆10在与外壳连接处因折弯带来应力集中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