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气溶胶产生制品以及用于对气溶胶产生制品进行加热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气溶胶产生制品以及用于对气溶胶产生制品进行加热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摘要

一种气溶胶产生制品(10)包括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12)、具有第一谐振频率的第一感应加热的感受器(18),以及具有第二谐振频率的第二感应加热的感受器(20),该第二谐振频率不同于该第一谐振频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888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JT国际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80032331.4

  • 发明设计人 马克·吉尔;

    申请日2019-05-15

  • 分类号A24F40/465(20200101);A24F40/40(20200101);A24F40/50(20200101);A24F40/10(20200101);

  • 代理机构11015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齐永红

  • 地址 瑞士日内瓦城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4: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制品,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制品,该气溶胶产生制品在通过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感应线圈进行加热时产生供使用者吸入的气溶胶。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对气溶胶产生制品进行感应加热的方法以及一种制造气溶胶产生制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将气溶胶形成材料加热而不是燃烧来产生供吸入的气溶胶的装置近年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这种装置可以使用多种不同方法中的一种方法来为气溶胶形成材料提供热量。其中一种方法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采用感应加热系统,并且可以由使用者将包括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可移除地插入该气溶胶产生装置中。在这种装置中,对该装置提供感应线圈,并且还提供了感应加热的感受器。当使用者启用该装置时,向感应线圈提供电能,该感应线圈进而产生交变电磁场。感受器与电磁场耦合并且产生热量,该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被传递给气溶胶形成材料,并且在气溶胶形成材料被加热而不是燃烧时产生气溶胶。

本公开的实施例力图提供改进的使用者体验,其中使气溶胶的特性最优并且更准确地控制气溶胶产生制品的加热。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制品,该气溶胶产生制品包括:

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

具有第一谐振频率的第一感应加热的感受器;以及

具有第二谐振频率的第二感应加热的感受器,该第二谐振频率不同于该第一谐振频率。

一般来说,蒸气是在低于其临界温度的温度下为气相的物质,这意味着在不降低温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蒸气的压力而使其冷凝成液体,而气溶胶是微细固体颗粒或液滴在空气或其他气体中的悬浮物。然而,应注意的是,术语“气溶胶”和“蒸气”在本说明书中可以互换使用,尤其是关于所产生的供使用者吸入的可吸入介质的形式而言。

该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固体或半固体材料。固体或半固体材料的示例类型包含粉末、微粒、球粒、碎片、线、颗粒、凝胶、条、散叶、切碎的填料、多孔材料、泡沫材料或片材。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包括植物衍生材料,尤其是烟草。

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包括气溶胶形成剂。气溶胶形成剂的示例包含比如丙三醇或丙二醇等多元醇及其混合物。典型地,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包括大约5%到大约50%(基于干重)之间的气溶胶形成剂含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包括大约15%(基于干重)的气溶胶形成剂含量。

并且,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是气溶胶形成剂本身。在这种情况下,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是液体。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气溶胶产生制品可以包括使要气溶胶化的液体保留住的液体保留物质(例如,一束纤维、比如陶瓷等多孔材料等),并且允许气溶胶形成并从液体保留物质例如朝向出口释放/排放以供使用者吸入。

在加热时,该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挥发性化合物可以包含尼古丁或比如烟草香料等风味化合物。

本体的不同区域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包含不同的气溶胶形成剂或具有不同的气溶胶形成剂含量,或者可以在加热时释放不同的挥发性化合物。

气溶胶产生制品的形状和形式不受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制品的形状可以是基本上圆柱形的,并且同样地,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用于对气溶胶产生制品进行加热的任何腔体可以被布置为接纳基本上圆柱形的制品。这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可气化或可气溶胶化的物质、尤其是烟草产品经常以圆柱形的形式包装和出售。此外,使用螺旋线圈(通过在感受器中诱发涡电流和/或磁滞损耗)对感受器进行加热是方便的,因此提供圆柱形式的气溶胶产生制品是有利的,因为这些感受器的大小可以设定为在最少使用多余材料的情况下有效地装配在螺旋线圈内。

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容纳在透气性材料内。这样可以包括电绝缘的且非磁性的透气性材料。该材料可以具有高透气性,以允许空气流过耐高温的材料。合适的透气性材料的示例包含纤维素纤维、纸、棉以及丝绸。透气性材料还可以用作过滤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被包裹在纸里。气溶胶形成材料还可以容纳在不透气的但是包括适当的穿孔或开口以允许空气流动的材料内。可替代地,气溶胶产生制品可以由该气溶胶形成材料本身的本体组成。

气溶胶产生制品还可以包含具有第三谐振频率的第三感应加热的感受器,该第三谐振频率不同于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

每个感受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铝、铁、镍、不锈钢及其合金(例如,镍铬或镍铜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施加适当频率的交变电磁场,每个感受器可以由于涡电流和/或磁滞损耗而发热,从而导致能量从电磁能转换为热能。

这些感受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采取谐振电路的形式,该谐振电路包括导电材料环(例如,包括上述材料之一),该导电材料环与电容器串联(并且可选地还串联有在该环本身提供的电感之上或上方的附加电感)。通过选择电容器的适当电容,可以将谐振电路调谐到任何期望谐振频率。电容器可以包含在气溶胶产生制品中,或者其可以设置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内,并且电连接端子设置在制品中以用于将导电环的两端连接到装置上的对应端子,这些端子随后仅在气溶胶产生制品装配到装置中时才连接到电容器以形成谐振感受器元件。

第一谐振频率、第二谐振频率和可选的第三谐振频率可以选自以下频率:大约250kHz、大约200kHz和大约180kHz。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谐振频率处于第一范围内,第二谐振频率处于第二范围内,并且第三谐振频率处于第三范围内。

使用谐振频率与频率分离的特定组合允许实现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有效选择性(或“区域性”)加热。

一般来说,应当理解,气溶胶产生制品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感应加热的感受器,每个感受器具有其自身的大约80kHz到大约500kHz之间的相应谐振频率。使用不同谐振频率允许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气溶胶形成材料的选择性(或“区域性”)加热:控制感应线圈产生电磁场(该电磁场的频率基本上等于要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受器的谐振频率),并且进而使相邻的气溶胶形成材料加热(而不是燃烧)以释放气溶胶。可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不同区域进行加热,例如,以维持从气溶胶产生制品释放气溶胶的一致性或者为使用者提供所期望的体验。气溶胶形成材料的这种选择性加热优选地使用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来进行。

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特定感受器的谐振频率的电磁场将会导致感受器产生热量。其还可以致使气溶胶产生制品的其他感受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即,谐振频率基本上不等于所产生的电磁场的频率的任何感受器)产生通常小于由特定感受器产生的热量并且可以为零或基本上为零的热量。因此,特定感受器的任何选择性加热都不应被解释为意味着根本不对其他感受器进行加热,而只是特定感受器的选择性加热通常将主要负责使气溶胶从与特定感受器相邻的气溶胶形成材料释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允许气溶胶形成材料的选择性加热,第一感受器可以仅位于本体的第一区域中,并且第二感受器可以位于本体的第二区域中、并且可选地也位于本体的第一区域中,反之亦然。因此,该本体可以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都位于该第一区域中,仅第二感受器位于该第二区域中。该第一区域可以相对于该制品内的气溶胶流动方向处于该第二区域的下游。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加热序列的第一步骤通过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一谐振频率的电磁场以由此选择性地对第一感受器进行加热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第一区域进行加热,并且可以在加热序列的第二步骤通过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二谐振频率的电磁场以由此选择性地对第二感受器进行加热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行加热。例如,这种加热序列可以在第一步骤期间从第一区域产生气溶胶,并且可以在第二步骤期间从第二区域产生气溶胶并防止在该第一区域中捕获气溶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中的至少一个(更优选地是第一感受器与第二感受器两者)可以形成包围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的包裹物的一部分。包裹物表面可以基本上平行于制品内的气溶胶流动方向。这种气溶胶产生制品是易于制造的。

包裹物的第一区域可以包含第一感受器,并且包裹物的不同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可以包含第二感受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重叠或相互独立。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可以具有与第一感受器大致对准的第一区域以及与第二感受器大致对准的第二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一谐振频率的电磁场以由此选择性地对第一感受器进行加热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第一区域进行加热,并且可以通过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二谐振频率的电磁场以由此选择性地对第二感受器进行加热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第二区域进行加热。

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中的至少一个(更优选地是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两者)可以形成围绕本体的电气路径的一部分。虽然每个感受器可以仅部分地围绕本体延伸,但是通常每个感受器将会包括完全围绕本体延伸以形成电气路径的带。形成电气路径可以使气溶胶形成材料的加热更均匀且更高效。

包裹物的不同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第三区域可以包含具有第三谐振频率的感应加热的感受器,该第三谐振频率不同于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第三区域可以与本体的第三区域大致对准。可以通过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三谐振频率的电磁场以由此选择性地对第三感受器进行加热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第三区域进行加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中的至少一个(更优选地是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两者)可以形成为至少部分地位于本体内的板。将第一感受器形成为板可以产生对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的有效加热。每个板的表面可以基本上垂直于制品内的气溶胶流动方向。本体可以具有与第一感受器相邻的第一区域以及与第二感受器相邻的第二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一谐振频率的电磁场以由此选择性地对第一感受器进行加热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第一区域进行加热,并且可以通过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二谐振频率的电磁场以由此选择性地对第二感受器进行加热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第二区域进行加热。

具有第三谐振频率的第三感应加热的感受器也可以形成为至少部分地位于本体内的板,该第三谐振频率不同于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本体可以具有与第三感受器相邻的第三区域,该第三区域可以通过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三谐振频率的电磁场来选择性地加热。

这些板可以例如沿着平行于气溶胶流动方向的本体的轴线而在本体内间隔开。每块板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但是通常可以形成为圆盘。

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形成为与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结合的平面条。例如,可以将平面条层压到电绝缘材料(比如纸或其他织造或非织造织物或材料,或者由合适的陶瓷制成)。第三感受器也可以形成为与本体结合的平面条。形成与这种气溶胶产生制品结合的平面条可以是易于制造的。在感受器与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结合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气溶胶形成材料呈基本上固体或刚性的形式(比如再造烟草(RTB),例如,呈RTB纸的形式),或者呈固体或半固体但多孔的泡沫、摩丝或凝胶、或固体和液体材料的混合物的凝结物等形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中的至少一个(更优选地是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两者)可以形成为多个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可以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本体内或本体的相应一个或多个区域内。这些颗粒物在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内的基本上均匀的分布可以允许气溶胶产生制品易于制造。为了允许气溶胶形成材料的选择性加热,限定第一感受器的颗粒物可以仅位于本体的第一区域中,并且限定第二感受器的颗粒物可以位于本体的第二区域中、并且可选地也位于本体的第一区域中,反之亦然。因此,该本体可以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都位于该第一区域中,仅第二感受器位于该第二区域中。该第一区域可以相对于该制品内的气溶胶流动方向处于该第二区域的下游。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加热序列的第一步骤通过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一谐振频率的电磁场以由此优先对第一感受器的颗粒物进行加热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第一区域进行加热,并且可以在加热序列的第二步骤通过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二谐振频率的电磁场以由此选择性地对第二感受器的颗粒物进行加热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行加热。例如,这种加热序列可以在第一步骤期间从第一区域产生气溶胶,并且可以在第二步骤期间从第二区域产生气溶胶并防止在该第一区域中捕获气溶胶。

具有第三谐振频率的第三感受器也可以形成为多个颗粒物,该第三谐振频率不同于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这些颗粒物可以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本体内或本体的相应一个或多个区域内。

每个感受器的颗粒物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和大小。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

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限定了被适配为在使用时接纳气溶胶产生制品的部位、优选地是腔体;以及

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适配为控制该感应线圈选择性地和/或依序地产生具有第一频率的第一电磁场以及具有第二频率的第二电磁场,该第二频率不同于该第一频率。

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被布置成通过波动电磁场来操作,该波动电磁场的磁通量密度介于大约20mT到最高浓度点的大约2.0T之间。

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包含例如电源(比如电池)以及相关电路。

虽然感应线圈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材料,但是感应线圈典型地可以包括利兹(Litz)电线或利兹电缆。

虽然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采取任何形状和形式,但是可以被布置为基本上采取感应线圈的形式,以减少使用多余的材料并且提高电磁场与感受器的耦合效率。感应线圈的形状可以基本上呈螺旋形。

螺旋感应线圈的圆形截面有利于将气溶胶产生制品插入装置中并确保均匀加热。所得的装置形状对使用者握持来说也是舒适的。

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被布置成容纳根据第一种类型的包含整体过滤器的气溶胶产生制品,使用者可以通过过滤器吸入加热时释放的气溶胶。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可以被布置为容纳根据第二种类型的气溶胶产生制品,该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吸嘴。

控制器可以包括可编程的数字控制器。

一般来说,应当理解,每个气溶胶产生制品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感应加热的感受器,每个感受器具有其自身的相应谐振频率。控制器可以被适配为控制感应线圈选择性地产生具有对应数量的频率的电磁场,每个频率基本上等于要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受器的相应谐振频率。结果,控制器可以使得气溶胶产生制品的气溶胶形成材料的选择性(或“区域性”)加热得以进行。可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不同区域进行加热,例如,以维持从气溶胶产生制品释放气溶胶的一致性或者为使用者提供所期望的体验。这些谐振频率可以分隔开最小频隙,以允许由感应线圈产生的电磁场的频率被适当地选择或“调谐”以对特定感受器进行加热。

控制器可以被进一步适配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加热序列来控制感应线圈产生不同频率。这对于使用者可能是有用的。在加热序列期间,不同频率可以按一定序列产生并持续一定时间。对于每种加热序列,可以选择频率的序列或次序以及产生每个频率的时间,以提供所期望加热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产生供使用者吸入的气溶胶的气溶胶产生系统,该气溶胶产生系统包括:

如上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以及

如上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该气溶胶产生制品被接纳在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部位、优选是腔体中;

其中,第一电磁场的第一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一感受器的第一谐振频率,并且第二电磁场的第二频率基本上等于第二感受器的第二谐振频率。

当感应线圈产生第一电磁场时,第一感受器可以产生热量A,并且第二感受器可以产生热量B,并且当感应线圈产生第二电磁场时,第一感受器可以产生热量C,并且第二感受器可以产生热量D。热量B和热量C可以小于热量A。热量B和热量C可以小于热量D。热量B和/或热量C可以为零或基本上为零,使得当感应线圈产生第一电磁场时,第二感受器不产生任何热量,和/或当感应线圈产生第二电磁场时,第一感受器不产生任何热量。

控制器可以被进一步适配为根据加热序列控制感应线圈产生不同频率并响应于检测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的改变而重置加热序列。例如,如果在加热序列期间移除气溶胶产生制品并将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插入装置中,则加热序列可以重新开始。

控制器可以被进一步适配为根据多个加热序列控制感应线圈产生不同频率并基于检测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的类型或响应于手动输入而自动选择特定加热序列。例如,控制器可以自动选择被特别设计为适合于特定类型的气溶胶产生制品(例如,提供正确的加热效果)的特定加热序列,或者使用者可以基于个人偏好而手动选择特定加热序列。这种自动或手动选择对于溶胶产生装置的使用者可能是有用的。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气溶胶产生制品进行感应加热的方法,该气溶胶产生制品包括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具有第一谐振频率的第一感应加热的感受器、以及具有第二谐振频率的第二感应加热的感受器,该第二谐振频率不同于第一谐振频率;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产生具有基本上等于第一谐振频率的第一频率的第一电磁场而由热量A和热量B来对本体进行加热,该热量A由第一感受器产生,该热量B由该第二感受器产生;以及

通过产生第二电磁场由热量C和热量D来对本体进行加热,该第二电磁场具有基本上等于第二谐振频率的第二频率,该热量C由第一感受器产生,该热量D由第二感受器产生;

其中,该热量B和该热量C小于该热量A;以及

其中,该热量B和该热量C小于该热量D。

热量B和/或热量C可以为零或基本上为零。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气溶胶产生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包裹物,该包裹物在第一区域中包括具有第一谐振频率的第一感应加热的感受器,并且在第二区域中包括具有第二谐振频率的第二感应加热的感受器,该第二谐振频率不同于该第一谐振频率,该第二区域不同于该第一区域;以及

用该包裹物包围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

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包裹物以形成包围本体的电气路径。电气路径可以提供对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更均匀或更高效的加热,并且可以通过使包裹物的边缘接合(例如通过用导电粘合剂来粘合边缘,通过焊接或钎焊,或者通过接触边缘)而形成。

例如,形成包裹物的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将包裹物与电绝缘材料(比如纸或其他织造或非织造织物或材料,或者由合适的陶瓷制成)层压在一起。

形成包裹物的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沿着包裹物的纵向方向交替形成第一感受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感受器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重叠或相互独立。具有第三谐振频率的第三感应加热的感受器的第三区域也可以形成在包裹物上,该第三谐振频率不同于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气溶胶产生制品的第一实施例的图解截面图,其中感受器形成包裹物的一部分;

图2是图1的包裹物的图解视图;

图3是气溶胶产生制品的第二实施例的图解截面图,其中感受器形成为盘;

图4是气溶胶产生制品的第三实施例的图解截面图,其中感受器形成为盘;

图5是气溶胶产生制品的第四实施例的图解截面图,其中感受器形成为多个颗粒物;

图6是气溶胶产生制品的第五实施例的图解截面图,其中感受器形成为多个颗粒物;

图7是气溶胶产生制品的第六实施例的图解截面图,其中感受器形成为在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内具有特定分布的多个颗粒物;

图8是气溶胶产生制品的第七实施例的图解截面图,其中感受器形成为条;以及

图9是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图解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仅通过举例方式并且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参考图1,图解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气溶胶产生制品10。气溶胶产生制品10是所谓的“棒”型,并且是基本上圆柱形的。

气溶胶产生制品10包括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12以及过滤器14。在这种情况下,气溶胶形成材料是固体或半固体材料的一种,并且可以包括植物衍生材料,尤其是烟草。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包括气溶胶形成剂。

气溶胶形成材料容纳在包裹物16内,该包裹物包括第一感受器18、第二感受器20以及第三感受器22。每个感受器形成为圆柱形带,该圆柱形带完全围绕本体12延伸以限定用于更均匀且高效的加热的电气路径。虽然未示出,但是可以将包裹物16层压于电绝缘材料。

第一感受器18具有250kHz的谐振频率。第二感受器20具有200kHz的谐振频率。第三感受器22具有180kHz的谐振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受器18、第二感受器20和第三感受器22采取谐振电路的形式,该谐振电路包括与电容器串联的导电材料(例如,包括上述材料之一)的圆柱形的带或环。通过选择电容器的合适的电容(例如,第一感受器为25微法,第二感受器为35微法,并且第三感受器为40微法),可以将谐振电路调谐到所期望的谐振频率。应当理解,确切的电容值将取决于比如环的尺寸、感受器材料、装置的特性等因素,并且将根据需要进行计算。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器包含在气溶胶产生制品10中。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容器设置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内,并且电连接端子设置在制品中,用于将每个导电环的两端连接到装置上的对应端子,这些端子随后仅在气溶胶产生制品装配到装置中时才连接到相应电容器以形成谐振感受器元件。

本体的第一区域12A与第一感受器18大致对准。本体的第二区域12B与第二感受器20大致对准。本体的第三区域12C与第三感受器22大致对准。

仅为了清楚起见,区域12A、12B和12C在图1中被示出为是不重叠的,并且不旨在仅严格地识别将在气溶胶产生制品的实际实施中本体12中的那些由特定感受器加热的部分。目的仅是图解地展示如何通过每个感受器来选择性地加热本体12的不同区域。这同样适用于图3、图4和图7所示的对应区域。

如果位于气溶胶产生制品10附近的感应线圈(未示出)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250kHz的电磁场,则对第一感受器18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第一区域12A。气溶胶是在本体的第一区域12A被加热时产生的并且通过过滤器14被使用者吸入。如果感应线圈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200kHz的电磁场,则对第二感受器20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第二区域12B。气溶胶是在本体的第二区域12B被加热时产生的并且通过过滤器14被使用者吸入。如果感应线圈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180kHz的电磁场,则对第三感受器22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第三区域12C。气溶胶是在本体的第三区域12C被加热时产生的并且被使用者通过过滤器14吸入。因此,使用具有不同谐振频率的感受器允许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对气溶胶形成材料的选择性(或“区域性”)加热:控制感应线圈产生电磁场(该电磁场的频率基本上等于要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受器的谐振频率),并且进而使相邻的气溶胶形成材料加热(而不是燃烧)以释放气溶胶供使用者吸入。

图2中图解地示出了在包裹在气溶胶形成材料上并切成独立的区段24之前的展开的包裹物16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将展开的包裹物16在两个区域之间的边界处切开,但是也可以将包裹物在一个区域的中间切开。可替代地,可以在包裹在气溶胶形成材料上以形成区段24之前将展开的包裹物切成独立的长度。

每个区段24连接到过滤器14以形成图1所示的气溶胶产生制品10。

展开的包裹物的第一区域16A包括第一感受器18,展开的包裹物的第二区域16B包括第二感受器20,并且展开的包裹物的第三区域16C包括第三感受器22。每个区段24包括第一区域16A、第二区域16B以及第三区域16C。虽然图2所示的展开的包裹物16具有三个区域,但是应当理解,根据需要,其可以具有两个区域、或四个或更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其自身的感受器。参考图2,示出这些区域被示出为是相互独立的或是不重叠的。但是在不同实施例中,这些区域可以与相应感受器的对应重叠部分重叠。

例如,展开的包裹物16的长边缘(或者在包裹物被预先切割的情况下,是各个独立的长度)可以通过用导电粘合剂来粘合边缘、通过焊接或钎焊、或者通过接触边缘而在气溶胶形成材料周围接合在一起。在WO 2016/184928和WO 96/39880中更详细地描述了形成根据本公开的“棒”型气溶胶产生制品的适用方法,这些专利的内容通过援引并入本文。WO2016/184928特别描述了可以如何制造感应加热的烟丝条,其中独立的感受器区段完全嵌入烟草基质内,该烟草基质进而容纳在可以由纸或箔制成的包裹物材料内。将烟丝条在感受器区段之间切成独立的烟丝塞,这些烟丝塞各自的长度由感受器区段的长度预先限定。类似方法可以用于通过从气溶胶形成材料中省略感受器区段并使用展开的包裹物代替WO2016/184928所述的常规包裹物材料来形成图1所示的“棒”型气溶胶产生制品。

参考图3,图解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气溶胶产生制品30。气溶胶产生制品30是所谓的“棒”型,并且是基本上圆柱形的。

气溶胶产生制品30包括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32以及过滤器34。在这种情况下,气溶胶形成材料是固体或半固体材料的一种,并且可以包括植物衍生材料,尤其是烟草。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包括气溶胶形成剂。本体32容纳在合适的材料(例如,纸)的包裹物42内。

第一感受器36、第二感受器38和第三感受器40位于本体32内。每个感受器形成为板,例如,圆柱形盘,并且感受器沿着本体的轴线间隔开。参考图3,感受器板完全嵌入本体32内。第一感受器36具有250kHz的谐振频率。第二感受器38具有200kHz的谐振频率。第三感受器40具有180kHz的谐振频率。

本体的第一区域32A与第一感受器36相邻。本体的第二区域32B与第二感受器38相邻。本体的第三区域32C与第三感受器40相邻。

如果位于气溶胶产生制品30附近的感应线圈(未示出)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250kHz的电磁场,则对第一感受器36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第一区域32A。气溶胶是在气溶胶形成材料的第一区域32A被加热时产生的并且通过过滤器34被使用者吸入。如果感应线圈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200kHz的电磁场,则对第二感受器38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第二区域32B。气溶胶是在气溶胶形成材料的第二区域32B被加热时产生的并且通过过滤器34被使用者吸入。如果感应线圈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180kHz的电磁场,则对第三感受器40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第三区域32C。气溶胶是在气溶胶形成材料的第三区域32C被加热时产生的并且通过过滤器34被使用者吸入。

参考图4,图解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气溶胶产生制品50。气溶胶产生制品50是所谓的“荚”型,并且是基本上圆柱形的。

气溶胶产生制品50包括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52。在这种情况下,气溶胶形成材料是固体或半固体材料的一种,并且可以包括植物衍生材料,尤其是烟草。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包括气溶胶形成剂。

第一感受器54、第二感受器56和第三感受器58位于本体52内。每个感受器形成为板,例如,圆柱形盘,并且感受器沿着本体的轴线间隔开。参考图4,感受器板完全嵌入本体52内。第一感受器54具有250kHz的谐振频率。第二感受器56具有200kHz的谐振频率。第三感受器58具有180kHz的谐振频率。

本体的第一区域52A与第一感受器54相邻。本体的第二区域52B与第二感受器56相邻。本体的第三区域52C与第三感受器58相邻。

如果位于气溶胶产生制品50附近的感应线圈(未示出)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250kHz的电磁场,则对第一感受器54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第一区域52A。气溶胶是在气溶胶形成材料的第一区域52A被加热时产生的并且被使用者吸入。如果感应线圈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200kHz的电磁场,则对第二感受器56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第二区域52B。气溶胶是在气溶胶形成材料的第二区域52B被加热时产生的并且被使用者吸入。如果感应线圈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180kHz的电磁场,则对第三感受器58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第三区域52C。气溶胶是在气溶胶形成材料的第三区域54C被加热时产生的并且被使用者吸入。

参考图5,图解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气溶胶产生制品60。气溶胶产生制品60是所谓的“棒”型,并且是基本上圆柱形的。

气溶胶产生制品60包括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62以及过滤器64。气溶胶形成材料是固体或半固体材料的一种,并且可以包括植物衍生材料、尤其是烟草。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包括气溶胶形成剂。本体62容纳在合适的材料(例如,纸)的包裹物72内。

第一感受器66、第二感受器68和第三感受器70位于本体62内。每个感受器形成为基本上均匀地分布穿过本体62的多个颗粒物。

第一感受器66具有250kHz的谐振频率。第二感受器68具有200kHz的谐振频率。第三感受器70具有180kHz的谐振频率。

参考图6,图解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气溶胶产生制品80。气溶胶产生制品80是所谓的“荚”型,并且是基本上圆柱形的。

气溶胶产生制品80包括气溶胶形成材料82的本体。气溶胶形成材料是固体或半固体材料的一种,并且可以包括植物衍生材料、尤其是烟草。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包括气溶胶形成剂。

第一感受器84、第二感受器86和第三感受器88位于本体82内。与图5所示的气溶胶产生制品60一样,每个感受器形成为基本上均匀地分布穿过本体82的多个颗粒物。

第一感受器84具有250kHz的谐振频率。第二感受器86具有200kHz的谐振频率。第三感受器88具有180kHz的谐振频率。

如果位于气溶胶产生制品60和80附近的感应线圈(未示出)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250kHz的电磁场,则对相应第一感受器66和84的颗粒物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相应本体62和82。在气溶胶形成材料被加热时产生气溶胶,并且被使用者吸入(在气溶胶产生制品60的情况下,通过过滤器64吸入)。如果感应线圈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200kHz的电磁场,则对相应第二感受器68和86的颗粒物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相应本体62和82。在气溶胶形成材料被加热时产生气溶胶,并且被使用者吸入(在气溶胶产生制品60的情况下,通过过滤器64吸入)。如果感应线圈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180kHz的电磁场,则对相应第三感受器70和88的颗粒物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相应本体62和82。在气溶胶形成材料被加热时产生气溶胶,并且被使用者吸入(在气溶胶产生制品60的情况下,通过过滤器64吸入)。

参考图7,图解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气溶胶产生制品90。气溶胶产生制品90是所谓的“棒”型,并且是基本上圆柱形的。

气溶胶产生制品90包括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92以及过滤器94。在这种情况下,气溶胶形成材料是固体或半固体材料的一种,并且可以包括植物衍生材料,尤其是烟草。气溶胶形成材料可以包括气溶胶形成剂。

第一感受器96形成为基本上均匀地分布穿过本体的第一区域92A的多个颗粒物。第二感受器98形成为基本上均匀地分布穿过本体的第二区域92A和第二区域92B的多个颗粒物。第一感受器96具有250kHz的谐振频率。第二感受器98具有200kHz的谐振频率。

如果位于气溶胶产生制品90附近的感应线圈(未示出)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250kHz的电磁场,则对第一感受器96的颗粒物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则本体的第一区域92A。如果感应线圈产生频率基本上等于200kHz的电磁场,则对第二感受器98的颗粒物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此热量例如通过传导而传递到本体的第一区域92A和第二区域92B。

图7中的箭头指示气溶胶产生制品90内的气溶胶流动方向。因此,可以看出第一区域92A处于第二区域92B的下游。可以在加热序列的第一步骤通过产生具有250kHz的频率的电磁场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第一区域92A进行加热,以在第一区域中产生通过过滤器94被使用者吸入的气溶胶。可以在加热序列的第二步骤通过产生具有200kHz的频率的电磁场来选择性地对本体的第一区域92A和第二区域92B进行加热,以在第二区域92B中产生气溶胶并防止在第一区域92A中捕获气溶胶。

参考图8,图解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的一部分。

第一感受器102形成为平面条。第二感受器104形成为平面条。第三感受器106形成为平面条。将这些条在被切成独立的区段之前层压到电绝缘材料108并与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本体(未示出)结合。可替代地,这些条可以在与气溶胶形成材料结合之前被切成独立的区段。

第一感受器102具有250kHz的谐振频率。第二感受器104具有200kHz的谐振频率。第三感受器106具有180kHz的谐振频率。

参考图9,图解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10。

气溶胶产生装置110包含限定了腔体114的螺旋感应线圈112,该腔体被适配为接纳气溶胶产生制品,在这种情况下是图4和图6所示的所谓的“荚”型。气溶胶产生装置110包含吸嘴116,所释放的气溶胶可以通过吸嘴被使用者吸入。类似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被适配为接纳“棒”型气溶胶产生制品。这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将不包含吸嘴,这是因为使用者通过气溶胶产生制品的整体过滤器吸入所释放的气溶胶。

气溶胶产生装置包含控制器118和电源120。

控制器118被适配为控制感应线圈112选择性地产生具有一定频率的交变电磁场。特别地,控制器118可以控制感应线圈112产生用于对第一感受器进行感应加热的具有250kHz的第一频率的第一电磁场、以及用于对第二感受器进行感应加热的具有200kHz的第二频率的第二电磁场。如果气溶胶产生制品包含第三感受器,则控制器118可以控制感应线圈112产生用于对第三感受器进行感应加热的具有180kHz的第三频率的第三电磁场。

控制器118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加热序列来控制感应线圈112产生不同频率。在加热序列期间,不同频率可以按一定序列或次序产生并持续一定时间。对于每种加热序列,可以选择频率的次序以及产生每个频率的时间,以提供所期望的加热效果。例如,参考图7所示的气溶胶产生制品90,加热序列可以包含产生具有250kHz的第一频率的第一电磁场以对第一感受器96的颗粒物进行感应加热持续一段时间的第一步骤、以及产生具有200kHz的第二频率的第二电磁场以对第二感受器98的颗粒物进行感应加热持续一段时间的第二步骤。在图1、图3到图6和图8分别示出的气溶胶产生制品10、30、50、60、80和100的情况下,加热序列可以包含产生具有250kHz的第一频率的第一电磁场以对第一感受器进行感应加热持续一段时间的第一步骤、产生具有200kHz的第二频率的第二电磁场以对第二感受器进行感应加热持续一段时间的第二步骤、以及产生具有180kHz的第三频率的第三电磁场以对第三感受器进行感应加热的第三步骤。可以按任何次序对第一感受器、第二感受器和第三感受器进行感应加热并持续任何合适的时间。加热序列可以重复任何合适的次数。可以通过控制器来使用更复杂的加热序列,例如其中对感受器进行加热的次序或加热时间是变化的。控制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启动、停止或重置加热序列。可以由气溶胶产生装置110例如基于插入腔体114中的气溶胶产生制品的类型来自动选择或由使用者手动选择合适的加热序列。

虽然在前述段落中已经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权利要求的广度和范围不应局限于以上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comprise)”、“包括(comprising)”等应以包含而非排他或穷尽的意义来解释;也就是说,以“包含但不限于”的意义来解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