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注塑模具脱料板安装结构

一种注塑模具脱料板安装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脱料板安装结构,包括底板、安装板、凹模、脱料板及多组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液压缸,所述脱料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下方的左侧外部及右侧外部;所述脱料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连接槽,每组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上分别设有一连接杆,每组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分别经一组所述连接杆插设于一组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液压缸输出轴的伸出及回缩,带动所述脱料板上下移动;右侧一组所述立板的侧壁上设有两组行程开关,所述脱料板的右端设有一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两组所述行程开关之间。本发明提高了脱料的稳定性和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578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常熟华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972892.7

  • 发明设计人 杨光辉;戴卫卫;李春晓;

    申请日2020-09-16

  • 分类号B29C45/40(20060101);B29C45/76(20060101);B29C45/8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542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沙家浜镇常昆工业园区荣升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4: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脱料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利用注塑模具对塑料产品进行注塑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开模之后,会利用脱料板的移动,推动顶料杆将模具内的产品顶出来,实现脱料工作。现有技术中,一般会利用连接杆将脱料板与注塑机进行连接,这种方式中,注塑模具与注塑机连接安装的时候不够方便,而且注塑机带动连接杆的行程受限,影响脱料。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脱料板安装结构,通过使用该结构,便于脱模板的移动,便于注塑产品脱离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脱料板安装结构,包括底板、安装板、凹模及脱料板,所述凹模安装于所述安装板内部,所述安装板的底面四个角分别经一立板与所述底板的顶面相连,所述脱料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托料板的顶面上设有多组顶料杆,所述凹模内设有多组脱料孔,每组所述顶料杆的顶部插设于一组所述脱料孔内,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液压缸,所述脱料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下方的左侧外部及右侧外部;

所述脱料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连接槽,每组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上分别设有一连接杆,每组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分别经一组所述连接杆插设于一组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液压缸输出轴的伸出及回缩,带动所述脱料板上下移动;

右侧一组所述立板的侧壁上设有两组行程开关,所述脱料板的右端设有一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两组所述行程开关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凸块、设置于凸块上的螺杆及两组定位环,所述凸块安装于所述脱料板右侧的前端面上,所述螺杆的底部垂直安装于所述凸块的顶面上,所述螺杆平行于所述顶料杆设置,两组所述定位环螺接于所述螺杆上,两组所述定位环设置于两组所述行程开关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程开关包括顶部行程开关及底部行程开关,所述顶部行程开关设置于所述底部行程开关的正上方;所述定位环包括顶部定位环及底部定位环,所述顶部定位环设置于所述底部定位环的正上方,所述顶部定位环及底部定位环设置于所述顶部行程开关及底部行程开关的碰触端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压缸输出轴回缩状态下,所述顶部定位环的顶部与所述顶部行程开关的碰触端相接触;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伸出状态下,所述底部定位环的底部与所述底部行程开关的碰触端相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杆上还螺接有顶部螺母、底部螺母及至少一组中部螺母,所述顶部螺母的底面与所述顶部定位环的顶面相接触,所述底部螺母的顶面与所述底部定位环的底面相接触,所述中部螺母设置于所述顶部定位环与底部定位环之间,所述顶部定位环的底面抵于最上方所述中部螺母的顶面上,所述底部定位环的顶面抵于最下方所述中部螺母的底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槽为T型槽,包括横槽及竖槽,所述竖槽的底部与所述横槽的顶面中部相连通,所述横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竖槽的宽度,所述横槽的底面与所述脱料板的底面相连通,所述竖槽的顶面与所述脱料板的顶面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一螺孔,所述连接杆的顶部经所述螺孔与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有一环形槽,所述连接杆卡设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杆的外径大于所述竖槽的宽度,所述连接杆的外径小于所述横槽的宽度,所述环形槽的内径小于所述竖槽的宽度;所述环形槽的底面抵于所述横槽的顶面上,所述环形槽的顶面抵于所述脱料板的顶面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中通过在安装板上面设置液压缸,利用液压缸的输出轴与脱料板连接,带动脱料板及上面的顶料板移动,从而能够实现将产品从模具内顶出,效率高,质量好,而且便于注塑模具与注塑机的连接安装;

2.本发明中通过行程开关的设置,这样能够对液压缸的行程进行控制,也就是脱料板来回移动位置进行控制,实现脱料距离的调节,保证脱料质量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安装板;3、凹模;4、脱料板;5、立板;6、顶料杆;7、脱料孔;8、液压缸;9、连接槽;10、连接杆;11、凸块;12、螺杆;13、顶部行程开关;14、底部行程开关;15、顶部定位环;16、底部定位环;17、顶部螺母;18、底部螺母;19、中部螺母;20、横槽;21、竖槽;22、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3所示,一种注塑模具脱料板安装结构,包括底板1、安装板2、凹模3及脱料板4,所述凹模安装于所述安装板内部,所述安装板的底面四个角分别经一立板5与所述底板的顶面相连,所述脱料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托料板的顶面上设有多组顶料杆6,所述凹模内设有多组脱料孔7,每组所述顶料杆的顶部插设于一组所述脱料孔内,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液压缸8,所述脱料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下方的左侧外部及右侧外部;

所述脱料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连接槽9,每组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上分别设有一连接杆10,每组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分别经一组所述连接杆插设于一组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液压缸输出轴的伸出及回缩,带动所述脱料板上下移动;

右侧一组所述立板的侧壁上设有两组行程开关,所述脱料板的右端设有一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两组所述行程开关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行程开关会与注塑机的控制器连接,注塑机的控制器也会与液压缸电控连接,用于判断和控制液压缸输出轴伸出及回缩的位置的合格性。其中,底板直接与注塑机连接,可以侧向安装,也可以竖向安装,脱料板安装在母模上,还有公模,公模对母模进行注塑,使产品注塑成型在凹模内,注塑完成之后,开模,公模与母模脱离。正常在注塑过程中,液压缸的输出轴属于伸出状态,顶料杆的顶面与脱料孔的顶面齐平设置,注塑完成之后,液压缸的输出轴回缩,带动脱料板和顶料杆上升,使得顶料杆移动到凹模内,将凹模内的产品推出,使产品脱离凹模,便于接料或者产品掉落。其中,在这种方式中,脱料板移动快速而且稳定,而且注塑机上面无需在单独设置连接件对脱料板进行推动,适用范围更广。同时,在脱料板移动的时候,能够通过行程开关来控制液压缸的行程,这样能够保证脱料板移动的稳定性,保证脱料的稳定性和质量。

参见图1~3所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凸块11、设置于凸块上的螺杆12及两组定位环,所述凸块安装于所述脱料板右侧的前端面上,所述螺杆的底部垂直安装于所述凸块的顶面上,所述螺杆平行于所述顶料杆设置,两组所述定位环螺接于所述螺杆上,两组所述定位环设置于两组所述行程开关之间。

所述行程开关包括顶部行程开关13及底部行程开关14,所述顶部行程开关设置于所述底部行程开关的正上方;所述定位环包括顶部定位环15及底部定位环16,所述顶部定位环设置于所述底部定位环的正上方,所述顶部定位环及底部定位环设置于所述顶部行程开关及底部行程开关的碰触端之间。

所述液压缸输出轴回缩状态下,所述顶部定位环的顶部与所述顶部行程开关的碰触端相接触;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伸出状态下,所述底部定位环的底部与所述底部行程开关的碰触端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使用时,液压缸输出轴伸出的过程中,带动定位机构向下移动,能够使得底部定位环与底部行程开关碰触,这样当底部行程开关被触发之后,说明脱料板移动到位,顶料杆的顶面与脱料孔的顶部齐平,这样可以等待下一次注塑。当开模之后,液压缸的输出轴回缩,带动定位机构向上移动,当顶部定位环与顶部行程开关碰触之后,这样顶部行程开关被触发,液压缸暂停工作,说明脱料板向上移动到位,顶料杆能够将产品从凹模内推出,实现脱料工作,然后液压缸输出轴伸出,回复到原位即可。

参见图1~3所示,所述螺杆上还螺接有顶部螺母17、底部螺母18及至少一组中部螺母19,所述顶部螺母的底面与所述顶部定位环的顶面相接触,所述底部螺母的顶面与所述底部定位环的底面相接触,所述中部螺母设置于所述顶部定位环与底部定位环之间,所述顶部定位环的底面抵于最上方所述中部螺母的顶面上,所述底部定位环的顶面抵于最下方所述中部螺母的底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顶部螺母、底部螺母及多组中部螺母的设置,能够对顶部定位环及底部定位环的位置进行限位,也就是对顶部定位环及底部定位环位置进行调节,针对不同顶料杆的长度以及脱料板的初始位置进行调节,保证脱料板上下移动位置的稳定性,保证脱料质量。

参见图2所示,所述连接槽为T型槽,包括横槽20及竖槽21,所述竖槽的底部与所述横槽的顶面中部相连通,所述横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竖槽的宽度,所述横槽的底面与所述脱料板的底面相连通,所述竖槽的顶面与所述脱料板的顶面相连通。

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一螺孔,所述连接杆的顶部经所述螺孔与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有一环形槽22,所述连接杆卡设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杆的外径大于所述竖槽的宽度,所述连接杆的外径小于所述横槽的宽度,所述环形槽的内径小于所述竖槽的宽度;所述环形槽的底面抵于所述横槽的顶面上,所述环形槽的顶面抵于所述脱料板的顶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T型槽的设置,并且利用连接杆与液压缸输出轴进行连接,连接杆卡入到T型槽内,并且利用环形槽的设置,能够利用环形槽卡在竖槽内,这样液压缸输出轴伸出及回缩,能够通过环形槽卡住横槽顶部及脱料板的顶部,这样就能够拉动脱料板上下移动,也就是带动顶料杆上下移动,实现脱料工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