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丹酚酸A在单独或多药联合治疗肾病综合症中的应用

丹酚酸A在单独或多药联合治疗肾病综合症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用途,主要涉及丹酚酸A在单独或多药联合治疗肾病综合症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丹酚酸A或其可药用盐在单独或多药联合治疗肾病综合症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丹酚酸A引入到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中,采用单独或多药联合对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症进行治疗,通过引入丹酚酸A,增强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有助于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减少激素毒性和激素抵抗;同时,本发明还明确了丹酚酸A的作用特点及其分子机制,为丹酚酸A治疗肾病综合症提供可靠依据,为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开辟新的途径,也为同类中药的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1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1/216 专利号:ZL2016101435457 登记生效日:20220707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常州靶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苏州雷纳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寒山路7号 变更后权利人:215024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C29楼2F单元C室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6-09

    授权

    授权

  • 2016-11-09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1/216 登记生效日:2016102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31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216 申请日:201603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用途,主要涉及丹酚酸A在单独或多药联合治疗 肾病综合症的中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肾病(CKD)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死亡率 大幅增加。目前,我国慢性肾病患者约为1-1.2亿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 措施。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syndrome,NS)为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组 以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症候群,是导致 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NS病程长,病情复杂,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治 疗是当前肾病治疗的一大难点。目前,NS尚无理想的、有针对性的疗法。而且, 同其它疾病(如心血管、肿瘤和糖尿病)治疗药物相比,肾脏疾病的新药研发明 显落后,这使得肾病专家不得不采用治疗其它疾病的药物来治疗肾小球疾病。糖 皮质激素是治疗NS的“抱脚石”,对疾病频繁复发、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患者, 临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有: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细胞毒或新型免疫抑制剂或 生物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A、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利妥昔单抗)单独或 联合激素疗法。上述方法治疗NS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NS病程长,长期使用其 不良反应不容忽视。长期应用激素会导致感染、高血压、骨质疏松、白内障等副 作用,新的免疫抑制剂也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毒副反应,如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严重感染、糖尿病、血液学和胃肠道毒性等【韦喆.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 治疗现状】。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也对新的免疫抑制药物产生抵抗。 故临床仍急需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的NS治疗药物,寻找有效减少蛋白尿的方法 仍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根据对初始标准激素疗法的反应性,可将NS分为激素敏感型NS(SSNS)、 激素依赖型NS(SDNS)和激素抵抗型NS(SRNS)。其中SRNS的诊断、预后和治 疗对肾病专家具有显著的挑战性。在原发性NS中,SRNS患病率为10%~40%,如 不采取有效的治疗,5~10年内,约有半数的SRNS患者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衰竭,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肾病综合症病理机制复杂,与遗传、氧化应激、免疫损伤、炎症等有关。瞬 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相关信号 通路在NS甚至是激素抵抗型NS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TRPC6突变或表达升高 可导致遗传性或获得性NS,而Angptl4是受糖皮质激素敏感调节的微小病变肾 病(MCD)致病基因。因此,调节TRPC6和Angptl4相关信号通路可能会成为治 疗NS以及激素抵抗NS的重要手段。

激素依赖以及激素抵抗NS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在临床上,可通 过联合用药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抵抗的发生。有关多药联合治疗难 治性NS已有多项研究报道,多药联合的原理是联合使用作用于不同信号级联水 平的药物,药物之间相互补充,同时抑制引起不同组织损伤的多个反应途径,从 多个方面保护肾脏,多药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NS,尤其是激素抵抗型NS。然而, 鉴于目前所联用的药物毒性较大,多药联合治疗SRNS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仍 有待大型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现代研究中,有关中草药或中草药提取物治疗NS的研究并不少见,从中药 中寻找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的NS治疗候选药物联合治疗SRNS具有很好的开发前 景。丹酚酸A(Salvianolicacid,SAA)是我国传统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的主要 水溶性活性成分,多项药理学研究证明,丹酚酸A是一个多靶点的化合物,具有 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尤其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它是丹参多种水溶性提取物 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物质,可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抑制氧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 过氧化损伤,作用比抗氧剂维生素E强百倍甚至千倍【黄诒森,张均田.丹参中 三种水溶性成分的体外抗氧化作用[J].药学学报,1992,27(2):96-100.LiuGT, etal.Protectiveactionofsevennaturalphenoliccompoundsagainst peroxidativedamagetobiomembranes[J].BiochemPharmacol,1992, 43(2):147-152.】。前期的一些研究证明,丹酚酸A体内外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粘 附、活化、聚集功能。体外实验显示,丹酚酸A能够对抗多种诱导剂引起的大鼠 或人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中cAMP含量,减少ADP诱导的血小板P选择性表 达和纤维蛋白原与受体的结合。同时,丹酚酸A还能抑制PI3K表达,降低Akt 磷酸化水平【FanHY,etal.Antiplateletandantithromboticactivitiesof salvianolicacidA[J].ThrombRes,2010,126(1):17-22.HuangZS,etal. Salvianolicacidinhibitsplateletactivationandarterialthrombosisvia inhibitionofphosphoinositide3-kinase[J].JThrombHaemost,2010,8(6): 1383-1393.】。体内试验证实,丹酚酸A可有效减轻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 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表现出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同时还能改善血液瘀滞 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FanHY,etal.Antiplateletandantithrombotic activitiesofsalvianolicacidA[J].ThrombRes,2010,126(1):17-22.】。 这些结果提示丹酚酸A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防治血栓栓塞事件的药物。此外,丹酚 酸A还具有抗炎【OhKS,etal.SalvianolicacidAsuppres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NF-κBsignalingpathwaybytargetingIKK β[J].IntImmunopharmacol,2011,11(11):1901-1906.】、心脑血管保护以 及神经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张莉,等.丹酚酸A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 2011,36(19):2603-2609.】,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生成、调节线粒体功能、 减少细胞凋亡有关。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也报道,丹酚酸A还能预防大鼠糖尿病及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降低血糖,改善糖代谢和脂质代谢紊乱【方莲花,等.丹酚 酸A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初探[J].中国新药杂志,2011, 20(21):2063-2068】。丹酚酸A肾脏保护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糖尿病肾病 大鼠血中肌酐、尿素氮水平,减少尿中蛋白含量,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张莉,等. 丹酚酸A对高脂饮食致2型糖尿病大鼠肾病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 25:241.】。

目前国内外尚无丹酚酸A治疗肾病综合症及抑制肾小球足细胞病变方面的 报道,因此,将丹酚酸A引入到肾病综合症中(单独或多药联合治疗),进行相 关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丹酚酸A引入到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中, 公开了丹酚酸A或其可药用盐在单独治疗或多药联合治疗肾病综合症的应用, 以及丹酚酸A单独或联合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症中的应用。通过引入丹 酚酸A,发挥对糖皮质激素协同增效的作用,提高激素治疗的有效性,减少激素 毒性和激素抵抗;同时,本发明还明确了丹酚酸A的作用特点及其分子机制,为 丹酚酸A治疗肾病综合症提供可靠依据,为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开辟新的途径,也 为同类中药的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丹酚酸A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抑制肾组织中 NF-κB激活、增加足细胞蛋白podocin、nephrin表达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 公开了丹酚酸A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治疗肾病综合症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本发明还公开了丹酚酸A或其可药用盐在多药 联合治疗肾病综合症的应用。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丹酚酸A或其可药用盐与糖皮质激素协同作用在 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症的应用。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丹酚酸A或其可药用盐与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联 合使用,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诱导的肾病的应用。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丹酚酸A或其可药用盐与糖皮质激素协同作用在 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症时,抑制足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 的信号通路,降低足细胞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的表达水平,减少蛋 白尿的应用。

进一步,本发明还限定了在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症时采用丹酚酸A或 其可药用盐与糖皮质激素的用(重)量范围比为1:1—1:10。

进一步,本发明还限定了肾病综合症为微小病变肾病、局灶性节段肾小球硬 化症、膜性肾病、肾小球肾炎以及肾病综合症的高凝状态、血栓和高脂血症致命 性合并症。

本发明所述的丹酚酸A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得到:以浓度为1.0%的丹参多酚 酸盐溶液为原料,添加柠檬酸三钠调pH至6.0,于125℃、0.15MPa条件下转化 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盐酸调pH至2.0-3.0,得到丹酚酸A溶液;将丹酚酸A 溶液依次过HPD100树脂富集与纯化、CG161树脂分离与纯化、硅胶柱色谱精细 纯化得到所需的丹酚酸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丹酚酸A引入到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中,公开了丹酚 酸A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治疗肾病综合症药物中的新用途,公开了丹酚酸A对阿 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综合症的作用,包括对大鼠生化指标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对大鼠尿蛋白、肾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肾组织中NF-κB 信号通路、足细胞蛋白podocin、nephrin表达的影响。

2、本发明公开了丹酚酸A或其可药用盐在多药联合治疗肾病综合症的应用, 采用多药联合方式对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症进行治疗,引入的丹酚酸A对糖皮质 激素具有协调增效的作用,有效抑制足细胞上的TRPC6和Angptl4表达。另外, 由于糖皮质激素能够增加血液中Angptl4水平,在降蛋白尿的同时也会有加重高 甘油三酯血症的风险,而丹酚酸A具有良好的降甘油三酯作用。因此,丹酚酸A 与激素联合应用时,在起到增效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克服激素降蛋白尿带来的副 作用,有助于提高激素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减少激素毒性和激素抵抗。

3、本发明还明确了丹酚酸A的作用特点及其分子机制,明确丹酚酸A可有 效减轻肾病模型大鼠肾脏损伤严重程度,减少足细胞足突融合,并且能够稳定足 细胞结构蛋白podocin、nephrin的表达,抑制致病关键分子TRPC6和Angptl4 的表达,这些研究成果为丹酚酸A治疗肾病综合症提供可靠依据,为研发新的治 疗药物开辟新的途径,也为同类中药的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丹酚酸A对阿霉素肾病大鼠24h尿蛋白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图2丹酚酸A对大鼠肾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图3丹酚酸A对大鼠肾组织中MDA含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图4丹酚酸A对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

图5丹酚酸A对大鼠病理损伤评分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 型对照组比较,**P<0.01;

图6丹酚酸A对大鼠肾脏足细胞病变的影响;

图7丹酚酸A对大鼠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宽度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图8丹酚酸A对大鼠肾组织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

图9丹酚酸A对大鼠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图10丹酚酸A对大鼠足细胞蛋白podocin和nephrin表达的影响;

图11为正常对照组光镜下肾组织病理改变;

图12为模型对照组光镜下肾组织病理改变;

图13为泼尼松组光镜下肾组织病理改变;

图14为丹酚酸A5mg/kg组光镜下肾组织病理改变;

图15为丹酚酸A10mg/kg组光镜下肾组织病理改变;

图16为丹酚酸A+泼尼松组光镜下肾组织病理改变;

图17为正常对照组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图18为模型对照组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图19为泼尼松组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图20为丹酚酸A5mg/kg组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图21为丹酚酸A10mg/kg组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图22为丹酚酸A+泼尼松组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图23为肾组织nephrin、desmin、Angptl4和TRPC6蛋白表达;

图24为足细胞TRPC6、nephrin和desmin表达情况;

图25为足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情况.*P<0.05,**P<0.01,与PAN处理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 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丹酚酸A的制备

丹参多酚酸盐300克加水稀释至浓度为1.0%(以丹参乙酸镁计),用柠檬 酸三钠调pH至6.0,于125℃、0.15MPa条件下转化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盐酸 调pH至2.0~3.0,依法测定丹酚酸A含量;样液过HPD100树脂柱,依次用水、 25%乙醇溶液洗脱(弃去),再用40%乙醇溶液洗脱收集丹酚酸A,依法测定丹酚 酸A含量,减压浓缩至丹酚酸A浓度约15.0~30.0mg/ml;浓缩液过CG161树脂 柱,依次用20%乙醇溶液洗脱(弃去),再用35%乙醇溶液洗脱收集丹酚酸A,减 压浓缩至丹酚酸A浓度约50.0mg/ml;盐酸调pH至2~3,以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 三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加2.5倍量硅胶(80~120目)拌匀,干燥,湿 法上硅胶柱(200~300目,2.5倍量),以正己烷-乙酸乙酯(6:4和5:5)洗脱, 收集正己烷-乙酸乙酯(5:5)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加水适量分散,再减压浓 缩,干燥,即得丹酚酸A180.2克,含量96.6%(外标法)。

实施例2丹酚酸A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综合症的保护作用

(一)方法

1.样品批号及来源

丹酚酸A,批号20130618山东靶点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提供,制法如实施 1。

醋酸泼尼松片,批号130506,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氯化钠注射液(0.9%),批号A130529E1,辽宁民康制药有限公司。

5%葡萄糖,批号B14012305,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

2.建立模型及给药

取30只大鼠,随机分为6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 药组(醋酸泼尼松10mg/kg,0.5%CMC-Na混悬)、丹酚酸A(2.5、5、10mg/kg, iv.,溶于5%的葡萄糖)。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入阿 霉素7.5mg/kg,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当天记为第1 天。注射阿霉素7天后,即第8天,各组动物开始给药,每天一次,连续给药 21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5%葡萄糖。

3.标本收集

分别于注射阿霉素后第3、7、14、21、28天收集24小时尿液,3000rpm离 心15min,去除沉渣,收集上清液,-20度冰箱保存。第29天后,将动物麻醉, 解剖,取大鼠双侧肾脏,将左侧肾脏分为两部分,一半用10%中性甲醛固定制作 石蜡切片,切取另一半肾脏皮质区数块(大小为1×1×2mm),采用3%戊二醛固 定,然后放入冰箱4度保存,用作电镜观察;切取剩余的肾组织皮质区数块,存 储于-80度冰箱,用于Westernblot及组织匀浆检测。随后腹主动脉取血, 3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测定生化指标。

4.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1)一般情况观察:观察各组大鼠精神状态、食量、活动情况,试验期间每 日称大鼠体重。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于阿霉素注射后第3、7、14、21、28天收集 24小时尿液,测量尿液体积并做记录,离心去除残渣,取上清液,-20℃冰箱保 存,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检测尿蛋白含量。

3)血生化指标检测: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后,部分血液以3000rmp离心15min 制备上清液。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血生化仪和BCA蛋白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白 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protein,TP)、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血清尿 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含量。

4)血液流变学检查: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后,部分血液分别用肝素锂和 EDTA-K2抗凝,轻轻混匀后,送烟台毓璜顶医院检验科检验,采用MVIS-2035全 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包括:低切变率(lowshearrate, 1s-1)、中切变率(mediumshearrate,30s-1)和高切变率(highshearrate,200s-1) 条件下的全血粘度(wholebloodviscosity,WBV)值,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值;EDTA-K2抗凝血采用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红细 胞压积(hematocritvalues,Hct)。

5)肾脏组织石蜡切片:肾脏切片,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肾小球上皮细胞、 小管间质和基底膜变化情况。最后,根据肾小球上皮细胞增殖、肾小管细胞肿胀、 蛋白管型和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级评分:0分为正常;1分为轻微病 变;2分为中度病变;3分严重病变。所有项评分的总和为每个组织样本总的得 分。

6)肾脏电镜观察:取3%戊二醛固定的肾脏组织,在PBS等渗缓冲液中进行 漂洗,使样品彻底漂洗干净,并浸泡过夜。漂洗后的样品用1%锇酸(0.24MPBS pH7.4)在4度下固定2小时,PBS等渗缓冲液中漂洗15min。随后采用乙醇和丙 酮梯度脱水,Epon812包埋聚合,先进行1um半薄切片,甲苯胺兰染色后,于光 镜下定位,再进行超薄切片,用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重电染,透射电镜(JEM1400, JAPAN)下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变化并测量足突宽度。

7)氧化指标:肾皮质组织匀浆,用试剂盒测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MDA结果表示为μmol/mg蛋白,SOD计算公式:

SOD活力(U/mg蛋白)=SOD抑制率÷50%×反应体系稀释倍数(0.24/0.02) ÷待测样品蛋白浓度。

8)Westernblot试验:提取肾组织总蛋白和核蛋白,检测组织中NF-κBp65、 IκBα、p-IκBα、裂孔膜蛋白podocin和nephrin表达情况。

(二)结果

1丹酚酸A对阿霉素肾病大鼠24h尿蛋白的影响

结果如附图1所示,静脉注射阿霉素后,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逐渐增加。第7 天时,模型对照组大鼠尿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第14天开始,模型对 照组大鼠尿蛋白含量快速升高。醋酸泼尼松治疗显著降低大鼠第2、3和4周尿 蛋白含量;丹酚酸A也能够降低大鼠尿蛋白含量。丹酚酸A5mg/kg和10mg/kg 给药剂量组大鼠于第3周和第4周时尿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丹酚酸A 2.5mg/kg组仅于第三周时显著降低尿蛋白排泄量,其它时间段无明显作用。

2丹酚酸A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静脉注射阿霉素降低大鼠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 同时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丹酚酸A治疗后减轻白蛋白 和总蛋白含量降低程度,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其中 10mg/kg给药剂量效果相对较好。泼尼松也显示较好的作用,但是它对脂质代谢 的影响没有丹酚酸A好。

表1丹酚酸A对大鼠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丹酚酸A对大鼠BUN和SCr含量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丹酚酸A对大鼠肾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如附图2和3所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肾组织SOD活性显 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酚酸A10mg/kg显著升高SOD 活性,降低MDA含量;丹酚酸A5mg/kg也能显著升高SOD活性,但是对MDA含 量没有显著影响。丹酚酸A2.5mg/kg也有一定作用,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

4丹酚酸A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结果如表3所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 细胞压积显著升高。丹酚酸A不同剂量显著降低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 胞压积。

表3丹酚酸A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5丹酚酸A对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

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没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病变明 显,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增殖、肾小管细胞肿胀、肾小管管腔大量蛋白渗出、肾 间质灶性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病理损伤评分相应升高。经泼尼松和不同剂量的丹 酚酸A治疗后,大鼠肾脏病变有所减轻,但程度不一,其中以泼尼松和丹酚酸A 高剂量组(10mg/kg)效果最为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蛋白管型减少,少见或几乎 没有上皮增殖或肾小管细胞肿胀的情况。丹酚酸A5mg/kg组大鼠肾组织炎性细 胞浸润和蛋白渗出较模型组减少,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增殖、肾小管细胞轻微肿 胀。丹酚酸A2.5mg/kg组可见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但肾小管管腔蛋白渗 出较多,肾小球上皮细胞增殖、肾小管细胞轻微肿胀,但与模型组比较病变仍有 所减轻。各药物治疗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评分相应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丹酚 酸A(5、10mg/kg)和泼尼松治疗组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附图4和5)。

6丹酚酸A对大鼠足细胞病变的影响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随机垂直截距长度法 测算足突宽度。如附图6和7所示,正常组大鼠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完整,未 见明显损伤。足突清晰可见,无肿胀和萎缩。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球严重损伤,可 见肾小球基础结构被破坏,足细胞足突大面积融合成板片状、裂孔间隙消失,足 突宽度明显增加,肾小球基底膜轻微增厚。药物治疗后足突融合范围减小,仅局 部融合,足突宽度明显减小,其中以泼尼松和丹酚酸A10mg/kg的作用较为明显, 各治疗组未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的情况。表明丹酚酸A能够阻止阿霉素诱导的足 细胞损伤。

7丹酚酸A对肾组织p-IκBα,IκBαand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如附图8和9所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IκBα和 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IκBα蛋白表达降低,提示大鼠肾组织中NF-κB 信号通路激活。丹酚酸A治疗后下调p-IκBα和NF-κBp65蛋白表达,上调IκBα 蛋白表达。

8丹酚酸A对足细胞蛋白podocin,nephrin表达的影响

如附图10所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Podocin和nephrin是足细胞重要的分子蛋白,它们的表达水平降低与肾脏病变 有关。而丹酚酸A治疗后显著增加podocin和nephrin的表达水平。

实施例3丹酚酸A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诱导的肾病的影响

(一)方法

取SD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15mg/100g诱导大鼠 肾病模型。注射PAN7天后,动物分组给药,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 泼尼松10mg/kg(用0.5%CMC-Na混悬,ig.)、丹酚酸A(5、10mg/kg,溶于5% 葡萄糖注射液,iv.)、丹酚酸A5mg/kg+泼尼松10m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 7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葡萄糖溶液。试验期间,观察动物 一般临床体征、称体重,收集大鼠第3、7、14天24h尿液,3000rpm离心15min, 去除沉渣,收集上清液,-20度冰箱保存。试验结束,收集样本,测定如下指标:

(1)测定尿蛋白含量:采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检测尿蛋白含量。

(2)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和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动物血生化指标:血肌酐 (SCr)、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BL)、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胆 固醇(TC)含量。

(3)部分血液分别用肝素锂和EDTA-K2抗凝,轻轻混匀后,采用MVIS-2035全 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全血粘度(WBV)和血浆粘度(PV)值;EDTA-K2抗凝血 采用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红细胞压积(Hct)。

(4)取肾脏,分别用10%中性甲醛和戊二醛固定,10%中性甲醛固定的组织做常 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戊二醛固定组织用于电镜检 查,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变化。

(5)westernblot法测定肾组织desmin、nephrin、Angptl4和TRPC6表达情 况。

(二)结果

124h尿蛋白排泄量

静脉注射PAN7天后,模型对照组大鼠尿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第14天时急 剧升高。醋酸泼尼松显著降低大鼠尿蛋白含量,丹酚酸A(5、10mg/kg)也能够 降低大鼠尿蛋白含量,其中10mg/kg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区别;丹酚酸A联合 泼尼松进一步降低大鼠尿蛋白含量,并且与泼尼松单独用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 异(表4)。

表4大鼠24h尿蛋白含量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泼尼松组比较,&P<0.05

2血生化指标

静脉注射PAN后大鼠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 水平明显升高。丹酚酸A各剂量不同程度减轻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降低程度,降 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其中10mg/kg给药剂量效果相对较好。泼尼松也能够 减轻血清蛋白降低程度,降低胆固醇水平,但是不能降低甘油三酯含量。丹酚酸 A联合泼尼松进一步减轻血清蛋白降低程度,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也明显降低, 从整体上来看,联合用药作用比二者单独用药稍好(表5)。

表5血生化指标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3肾脏功能

结果如表6所示,模型组大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显著升高,提示肾脏功 能损伤。给药后,各组动物尿素氮和血肌酐不同程度降低,表明药物有一定程度 的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丹酚酸A联合泼尼松显著降低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对尿 素氮的影响比二者单独用药时明显。

表6尿素氮和血肌酐含量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4血液流变学指标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 不同剂量的丹酚酸A有效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表现为显著降低大鼠全血粘 度、血浆粘度,高剂量还能降低红细胞压积。泼尼松能明显降低大鼠低切变率全 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对其它参数没有明显影响,整体上来说,泼尼松对血液流变 性的改善作用不如丹酚酸A,这可能与泼尼松本身对血液流变性没有直接作用有 关,而是通过减轻肾损伤而减少血液中蛋白流失、改善脂质代谢,从而对血液粘 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丹酚酸A联合泼尼松也能显著降低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 度(表7)。

表7血液流变学指标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5光镜下肾组织病理变化

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没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病变明 显,可见肾小管细胞肿胀、肾小管管腔大量蛋白渗出、肾间质灶性炎性细胞浸润, 光镜下肾小球未见明显改变。经泼尼松和不同剂量的丹酚酸A治疗后,大鼠肾脏 病变有所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蛋白管型减少,少见或几乎没有肾小管细胞肿胀 的情况,其中以泼尼松联合丹酚酸A效果最为明显(图11-16)。

6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如图17-22所示,正常组大 鼠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完整,未见明显损伤,足突清晰可见,无肿胀和萎缩。 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球严重损伤,可见肾小球基础结构被破坏,足突大面积融合、 裂孔间隙消失,肾小球基底膜轻微增厚。药物治疗后足突融合范围减小,仅局部 融合,未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的情况,丹酚酸A联合泼尼松进一步减轻足突融合 程度。

7肾组织nephrin、desmin、Angptl4和TRPC6蛋白表达情况

Nephrin为裂孔膜的组成蛋白,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足 细胞损伤后,nephrin的表达和分布会发生变化。Desmin为足细胞损伤的标志性 蛋白。如前文所述,TRPC6蛋白表达量升高可引起足细胞结构蛋白降解或重排, 导致足细胞的损伤进而产生蛋白尿。足细胞Angptl4表达升高是微小病变肾病 (MCD)的致病原因。结果如图23所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肾 组织nephrin表达水平下降,desmin、Angptl4和TRPC6表达升高,丹酚酸A和 泼尼松能够上调nephrin蛋白表达,抑制desmin、Angptl4和TRPC6蛋白表达, 丹酚酸A联合泼尼松进一步加强这种作用。提示丹酚酸A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可 能与抑制Angptl4和TRPC6蛋白表达有关。

(三)结论

丹酚酸A能够减轻肾足细胞损伤,改善脂质代谢和血液流变性,表明丹酚酸 A能够抑制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的肾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维持nephrin的表 达量,抑制Angptl4和TRPC6表达有关。同时,丹酚酸A联合泼尼松对肾脏的保 护作用进一步加强,表明丹酚酸A对泼尼松的肾脏保护具有增效作用。

实施例4丹酚酸A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损伤足细胞TRPC6表达的影响

细胞培养:未分化足细胞用含10%FBS、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 的RPMI1640培养液,在33℃,5%CO2孵育箱内培养。自液氨罐取出足细胞后, 立即投入37℃温水中摇动1~2min,使其融化,用吸管吸出细胞悬液,注入已加 入新鲜培养液5m1的离心管,转速为1000r/min,离心4min,弃上清液,加入新 鲜培养液吹散细胞,继而接种至涂有I型胶原的75cm2培养瓶,于33℃、含 10-100U/ml重组小鼠γ-IFN许可条件下诱导增殖。增殖期间,每2天更换一次培 养液,待其长至约85%,进行传代或分化培养。将传代细胞按1:10稀释接种到 涂布I型胶原的培养瓶中,置于37℃无γ-IFN的非许可条件下培养10-14d诱导分 化,细胞密度约5000-10000个/cm2,每2-4d更换一次培养液。通过间接免疫荧光 确定细胞表达足细胞分化成熟特异性分子nephrin、podocin、Synatopodin。细 胞分化10-14d成熟后使用。

足细胞存活率:实验前1天采用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使细胞同步,将细胞 分为5组:对照组、PAN处理组、地塞米松干预组(1μM)、丹酚酸A干预组(16nM)、 地塞米松+丹酚酸A干预组,同时加入PAN(50μg/ml)和干预药物。于37℃培养 24h后每孔添加5mg/ml的MTT溶液(终浓度0.5mg/ml),置于5%二氧化碳培养 箱中继续培养4h后,弃去上清,甩干残留液体,加入DMSO100μl,振荡器上 震荡,使充分溶解后立即在570nm和630nm下测定吸光值。最后计算细胞存活率。

PAN损伤足细胞TRPC6、desmin和nephrin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前1天采用 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使细胞同步,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PAN处理组、 地塞米松干预组(1μM)、丹酚酸A干预组(16nM)、地塞米松+丹酚酸A干预组, 同时加入PAN(50μg/ml)和干预药物,处理24h后收集细胞,提取各组细胞总 蛋白后采用westernblot法测细胞中TRPC6、nephrin和desmin表达。

(二)结果

1足细胞存活率

采用MTT法对细胞活力进行检测。PAN处理足细胞后,足细胞存活率下降为 41%,丹酚酸A和地塞米松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0%和68%,丹酚酸A联合地 塞米松处理组为80%。可见丹酚酸A能够抑制PAN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同时丹酚 酸A能够增强地塞米松的保护作用。

2足细胞TRPC6、nephrin和desmin表达情况

结果如图24所示,在PAN作用于足细胞致其损伤后,足细胞损伤标志性蛋 白desmin、TRPC6表达明显升高,nephrin表达降低,加入丹酚酸A和地塞米松 干预后,能够抑制desmin和TRPC6表达,上调nephrin表达,地塞米松联合丹 酚酸A进一步加强这种作用。

(三)结论

丹酚酸A能够抑制PAN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并能够增强地塞米松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RPC6表达,稳定nephrin表达有关。

实施例5丹酚酸A对TRPC6高表达的足细胞钙离子内流的影响

(一)方法

细胞培养:未分化足细胞用含10%FBS、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 的RPMI1640培养液,在33℃,5%CO2孵育箱内培养。自液氨罐取出足细胞后, 立即投入37℃温水中摇动1~2min,使其融化,用吸管吸出细胞悬液,注入已加 入新鲜培养液5m1的离心管,转速为1000r/min,离心4min,弃上清液,加入新 鲜培养液吹散细胞,继而接种至涂有I型胶原的75cm2培养瓶,于33℃、含 10-100U/ml重组小鼠γ-IFN许可条件下诱导增殖。增殖期间,每2天更换一次培养 液,待其长至约85%,进行传代或分化培养。将传代细胞按1:10稀释接种到涂 布I型胶原的培养瓶中,置于37℃无γ-IFN的非许可条件下培养10-14d诱导分化, 细胞密度约5000-10000个/cm2,每2-4d更换一次培养液。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确定 细胞表达足细胞分化成熟特异性分子nephrin、podocin、synatopodin。细胞分化 10-14d成熟后使用。

细胞转染:实验前一天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接种浓度5×105个细胞,添加 2ml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至70%融合。按照说明书分别将 pEGFP-N1-mTRPC质粒、pEGFP-N1空载体与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混合,静 止20分钟后加入6孔板,以无血清的Opti-MEM培养液孵育6小时后改用含 10%FBS的RPMI-1640培养基继续培养。48小时后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足细 胞中增强荧光蛋白的表达,随机取5个高倍视野,计算每个视野下GFP阳性细胞 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取其平均值作为转染效率,用Westernblot法检测TRPC6 蛋白的表达,以验证转染效果。结果证明转染细胞TRPC6蛋白表达升高。

TRPC6高表达足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分组:空白对照组、PAN处理组、地 塞米松1μM、丹酚酸A16nM、地塞米松+丹酚酸A。按上述方法转染细胞48小 时后,用D-Hanks溶液冲洗细胞3次,加入含Fluo3-AM(3μM)Hanks溶液1ml, 37℃避光孵育25min。D-Hanks溶液冲洗3次后,按分组加入含药的培养液孵育 10min后开始检测。以488nm为激发波长,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胞内Ca2+荧 光强度变化10min,第3min末加入AngⅡ刺激,采集图像,间隔时间1.2s,胞 内钙离子浓度以相对荧光强度(实际荧光强度/基础荧光强度)表示。

(二)结果

足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情况

结果如图25所示,PAN刺激足细胞后,可引起足细胞内Ca2+浓度短时间内 一过性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加入丹酚酸A和地 塞米松处理后Ca2+上升幅度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酚酸A联合地塞 米松组Ca2+上升幅度降低更为明显(P<0.01或P<0.05)。提示丹酚酸A可能通 过抑制TRPC6功能从而抑制PAN刺激诱发的Ca2+内流。

(三)结论

丹酚酸A能够抑制PAN刺激诱发的TRPC6高表达足细胞内钙离子内流, 与地塞米松联合使用作用进一步增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丹酚酸A引入到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中,公开了丹酚酸 A或其可药用盐在多药联合治疗肾病综合症的应用,采用多药联合方式对激素 抵抗型肾病综合症进行治疗,通过引入丹酚酸A,增强糖皮质激素协疗效,减少 不良反应和药物抵抗的发生,有助于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高其治疗 的有效性,减少激素毒性和激素抵抗;同时,本发明还明确了丹酚酸A的作用 特点及其分子机制,为丹酚酸A治疗肾病综合症提供可靠依据,为研发新的治 疗药物开辟新的途径,也为同类中药的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最终,以上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 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 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 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