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锌或铜(II)盐及其作为杀生剂的应用

锌或铜(II)盐及其作为杀生剂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作为杀生剂应用的具有通式CH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04

    授权

    授权

  • 2016-12-2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C09D5/1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008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6-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9D5/14 申请日:2013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化合物-可作为杀生剂应用的结合有机酸的锌和铜盐。

背景技术

各种锌或铜盐表现出杀菌活性在本技术领域是已知的,特别地,锌和铜的氧化 物和无机盐(RU95102413,C09D5/14,1997;RU2162870,C09D5/02,C09D5/14, 2001;RU2395548,C09D5/14,B82B1/00,2010;RU2398804,C09D5/14,A01N 59/00,A01N47/00,B82B1/00,2010;US5540954,A01N59/16,A01N59/20,B27K 3/52,B05D07/06,A01N31/08,A01N31/00,1996;US6858658,A01N59/20,A01N 59/16,C09D5/16,C08K03/10,C08K03/18,C08K03/22,2005;US20080219944, C09D5/16,2008;US20090223408,C09D5/16,C09D5/14,2009),锌和铜的环烷酸盐 或树脂酸盐(RU2377121,B27K3/50,B27K3/52,B27K3/22,2009;EP2161316, C09D133/06,C09D133/12,C09D143/04,C09D5/16,C09D7/12,2010;EP2360214, C09D143/04,C09D193/04,C09D5/16,2011;US4258090,C04B41/45,C04B41/52, C04B41/60,C04B41/70,B05D03/02,1981),锌盐的氨络合物(US5460644,C08K 3/10,C08K3/00,C09D5/14,C09D5/00,1995),吡啶硫酮锌和吡啶硫酮铜(双-(2-巯 基吡啶)-1,1'-二氧化物)(RU2111993,C09D5/14,C09D5/16,1998;RU2415168, C09D5/16,C09D5/14,2011;US5185033,C09D5/14,C09D5/16,1993;US5298061, C09D5/16,C09D5/14,1994;US5717007,C09D5/16,C08L33/10,C08K05/17,C08K 05/18,1998;US6399560,A01N43/40,A01N43/34,A61L2/18,C11D3/48,2002;US 7410553,D21C5/02,B32B27/04,D21G1/02,2008)。不同功效等级的上述化合物作 为添加剂用于涂层,以处理建筑结构,预防水下结构和船体免遭污垢,以及用于纸 张和木材处理。

与上述化合物最接近的相似物是含乙酸和甲基丙烯酸的锌盐,如甲基丙烯酸- 乙酸锌(后文称之为ZMA),ZMA与水性苯乙烯-丙烯酸分散体复合作为聚合物底 漆用于各种表面的涂层时,表现出一定的杀菌活性(RU2315793,C09D5/14,C09D 131/02,C09D133/10,2008)。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作用在不同生物基底上的新途径,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如下通式的锌或 铜(II)盐:

其中,M为锌或铜;

R1选自包含氢和甲基的组;

R2选自包含氢和OH的组;

R3选自包含烷基和SO2OH基的组。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作杀生剂的具有以下通式的锌或铜(II) 盐:

其中M为锌或铜;

R1选自包含氢和甲基的组;

R2选自包含氢和OH的组;

R4选自包含氢、烷基和SO2OH基的组。

令人惊奇地发现,符合通式(2)的锌和铜(II)盐涵盖了式(1)的新化合物, 以及以前已知的丙烯酸-安息香酸锌和甲基丙烯酸-安息香酸铜(CN102167775, 2011),其杀菌活性以前并未被知晓,它们具有比ZMA高得多的杀菌活性,且对生 物物质具有宽光谱影响。因此,它们不仅可以用于涂层组合物中,而且可以用于不 同目的的消毒剂组合物中、纸张和木材处理组合物中、具有高抗霉性聚合物组合物 中,以及一些预防生物和材料免遭生物物质不利影响的方法中。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本质将通过下面的实施例进行阐明。实施例1-8描述了本发明涉及的 系列物质中的某些代表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施例9-23描述了--它们的杀菌和杀真 菌活性。

实施例1:10g磺基水杨酸、100ml蒸馏水被置于一个500ml圆底烧瓶中,溶液 被搅拌直至磺基水杨酸完全溶解。然后,将3.64g氧化锌加入50ml蒸馏水中形成的 悬浮液在不停搅拌下逐渐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同时加入3.2g丙烯酸且搅拌,直至悬 浮液完全溶解。在不超过70℃的温度下将获得的溶液蒸发干燥,然后将所得固态产 物从蒸馏水中再结晶。获得12.1g水溶性粉状丙烯酸-磺基水杨酸锌,该产物对应上 述通式中R1=H,R2=SO2OH,R3=OH(化学计量的产率为79%)。表1给出了本实 施例和后续实施例中所得盐的元素分析结果。

实施例2:通过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用安息香酸和甲基丙烯酸替代磺基水杨 酸和丙烯酸(分别替代),获得了化学计量的产率为68%、熔点为283℃的甲基丙 烯酸-安息香酸锌(R1=CH3,R2=H,R3=H)。

实施例3:通过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用水杨酸和甲基丙烯酸替代磺基水杨酸 和丙烯酸(分别替代),获得了化学计量的产率为80%、熔点为250℃的甲基丙烯 酸-水杨酸锌(R1=CH3,R2=H,R3=OH)。

实施例4:通过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用甲基丙烯酸替代丙烯酸,获得了化学 计量的产率为82%、熔点为238℃的甲基丙烯酸-磺基水杨酸锌(R1=CH3,R2=SO2OH, R3=OH)。

实施例5:通过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用苯乙酸和甲基丙烯酸替代磺基水杨酸 和丙烯酸(分别替代),获得了化学计量产率为80%的甲基丙烯酸-甲苯甲酸锌 (R1=CH3,R2=CH3,R3=H)。

实施例6.通过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用安息香酸替代磺基水杨酸,获得了化 学计量的产率为55%、熔点238℃的丙烯酸-安息香酸锌(R1=H,R2=H,R3=H)。获 得的化合物的结构通过NMR光谱分析检验。在1Н的NMR谱中,在5.62÷5.72和 6.15÷6.30ppm区域的多重谱线属于H2C=CH–C(O)O丙烯酸盐基团的质子。安息香 基团在δН为7.38(三重线)、7.48(三重线)和8.06ppm(双重线)处显示信 号。在13С的NMR谱中,安息香基团在δС为129.0(m-СН)、131.0(о-СН)、132.8 (p-СН)、135.2(С1)、175.4ppm(ОС(=О))处显示信号,丙烯酸盐基团在δС为129.0 和133.2(Н2С=СH-)、175.1ppm(ОС(=О))处显示信号。

实施例7:通过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用安息香酸替代磺基水杨酸、用氧化铜 替代氧化锌,获得了化学计量的产率为55%的丙烯酸-安息香酸铜(R1=H,R2=H, R3=H)。

实施例8.通过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用水杨酸和甲基丙烯酸替代磺基水杨酸 和丙烯酸(分别替代)、用氧化铜替代氧化锌,获得了化学计量产率为85%的甲基 丙烯酸-水杨酸铜(R1=CH3,R2=H,R3=OH)。

实施例9:按照已知方法(RU2378363,C12N1/00,C12Q1/00,2010),所述已知 方法基于在杀菌物质溶液中进行细菌培养暴露一定时间,然后在固体营养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的中和和接种,测定了实施例3中所得的甲基丙烯酸-水杨酸锌和实施例4 中所得的甲基丙烯酸-磺基水杨酸锌的杀菌活性。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通过微生 物在营养培养基中生长至300CFU/ml(CFU–菌落形成单位)判定:具体地,生长 至100CFU/ml表现出不完全的杀菌效果,生长至100–300CFU/m表现出亚杀菌效 果,生长至超过300CFU/ml表现出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抗性。测定在大肠杆菌906 号实验菌株(E.coliNo.90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57号实验菌株(S.aureusNo.1257) 上进行,所述两种实验菌株常用于研究杀生剂的杀菌活性,测定也在临床菌株–铜 绿假单胞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P.aeruginosaandmethicillin-resistant strainS.aureus)上进行–盐浓度从0.5至2%和暴露时间从5至60分钟。测试结果 示于表2中。从表2可以看出,甲基丙烯酸-水杨酸锌在浓度1.0%时对所有菌株在 30分钟暴露时间表现稳定杀菌效果。在浓度2.0%时,它表现出与暴露时间5分钟 相同的杀菌效果。甲基丙烯酸-磺基水杨酸锌在浓度1.0%时对四分之三的被研究均 菌株在30分钟暴露时间也表现稳定的杀菌效果。

实施例10(对比实施例):用与实施例9中相同的方法测定ZMA对实施例9 中四分之三的被研究菌株的杀菌活性。测试结果示于表3中,从表3可以看出,ZMA 的杀菌活性明显地低于本发明涉及的盐:它在30分钟暴露时间和从1.0至2.5%的 浓度下对大肠杆菌906号(E.coliNo.906)实验菌株表现出稳定的杀菌活性,仅在 2.5%的浓度下对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表现不完全稳定杀菌活性,仅在2.5% 浓度和60分钟暴露时间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257号菌株(S.aureusNo.1257)表现 亚杀菌活性。

实施例11-23:按照GOST30028.4-2006,通过测试用本发明涉及的盐处理的 不同材料对真菌孢子的抗性,测定了用本发明涉及的盐的杀霉菌活性。测试结果用 耐受时间(天)示于表4中,其中,未处理过和用ZMA处理过材料的耐受时间用 于比较。从表4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涉及的盐的杀霉菌活性胜过ZMA的杀真菌活 性。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生产杀生剂,例如,结合到聚合物材料、消毒剂和杀菌剂的 组合物中,处理木材、纸张、建筑结构和其他物质以预防上述各种物质因生物 物质(微生物、霉菌、藻类)引起的损坏,制造具有生物杀灭特性的各种物品 等。

表3.甲基丙烯酸-乙酸锌的杀菌活性

注:NG–未生长;CFU–1ml中的菌落形成个数;CG–汇合生长

表4.本发明涉及的盐的杀真菌活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