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利用颗粒间关联扩散测量界面流体系统中剪切流或涡旋流的方法

利用颗粒间关联扩散测量界面流体系统中剪切流或涡旋流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流体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利用颗粒间关联扩散测量界面流体系统中剪切流或.涡旋流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计算相距一定距离r的颗粒对i、j间垂直于颗粒质心连线方向上的关联扩散位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486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25292.4

  • 发明设计人 陈唯;李娜;

    申请日2015-12-13

  • 分类号G01P5/00;G01P13/00;G01P13/02;G01N15/00;

  • 代理机构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陆飞

  •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50: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P 5/00 专利号:ZL2015109252924 申请日:20151213 授权公告日:201901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1-29

    授权

    授权

  • 2016-1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P5/00 申请日:20151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界面流体系统中剪切流或涡旋流的测量 方法。

背景技术

流体系统及胶体系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9]。人们 对胶体系统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学者从不同的方向入手,通过流体系统中胶体颗 粒的运动来了解流体中的动力学性质及存在的结构[1-8]。

在流体中加入胶体颗粒,在没有外场力作用,胶体颗粒在白噪声驱动下做布朗运 动[9],颗粒间的扩散运动通过流体力学作用相互关联[1-8]。前人通过测量两颗粒间的关 联扩散(α,β分别是平行、垂直于两颗粒质心连线方向)了解了界面流体系统中颗粒间 流体力学相互作用随颗粒间距r变化的形式,且ΔRααij=2ΔRββij[1-8].

若流体中存在微弱的剪切流或涡旋流(如图1-图4,或者其他任意剪切角度的剪切 流),颗粒的无规运动不仅受颗粒间流体力学相互作用的影响,还受系统中剪切流或涡旋流 的影响,颗粒间的关联扩散运动就不能表征颗粒间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则其关联形式 是ΔRααij=A1·1r+fαα(r),ΔRββij=A2·1r2+fββ(r),其中fαα(r)、fββ(r)表征了系统中剪切流 的强度,A1、A2表征了颗粒间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强度。故有fαα(r)~fββ(r),而垂直于两颗粒质心连线方向的流体力学相互作用比平行方向弱1-2个数量级以上,因此从 中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流体中剪切流或涡旋流的信息。

胶体系统中颗粒间关联扩散位移的计算:

使用CCD拍照跟踪颗粒的运动轨迹计算出颗粒在扩散时间τ内的位移计算 颗粒对i,j间关联位移颗粒i,j间间距为r:

ΔRααij(r)=(Δsαi)·(Δsαj)ΔRββij(r)=(Δsβi)·(Δsβj)---(1)

α,β分别是平行、垂直于两颗粒质心连线方向,其中是颗粒i、j的位移在α 方向上的分量,是颗粒i、j的位移在β方向上的分量。

由于需要计算的是垂直于两颗粒质心连线方向上的关联运动(图5),因此计算:

ΔRββij(r)=(Δsβi)·(Δsβj)---(2)

对(2)式两边取系综平均(用式子上方加横杠表示,下同):

ΔRββij(r)=(Δsβi)·(Δsβj)---(3)

计算不同间距r的颗粒对间的可得:若系统中不存在剪切流,当颗 粒间距r较大时,γ表示随颗粒间r衰减的快慢程度;若 系统中存在剪切流,当颗粒间距r较大时(大于图片直径的1/2),γ>2,甚至出现负关联。因 此根据r较大时,根据的关系,判断系统中是否存在剪切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性广、测量精度高的界面流体系统中剪切流或涡 旋流的测量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界面流体系统中剪切流或涡旋流的测量方法,首先判断界面流体 (胶体系统)中是否存在剪切流或涡旋流,然后计算剪切流的剪切方向及剪切速率。具体是 通过计算相距一定距离r的颗粒对在扩散时间τ内其垂直于颗粒质心连线方向上的关联扩 散随间距r的关系,判断系统中是否存在剪切流;若系统中存在剪切流,再选定相距 一定间距r0的颗粒对,计算该颗粒对间关联扩散随颗粒质心连线与x轴夹角θ的关 系,从而判断剪切流或涡旋流的形式,并计算剪切流的剪切方向及剪切速率。

本发明方法能够计算流体系统中存在的微弱剪切流。

在流体中加入胶体颗粒,使用CCD拍照跟踪颗粒的扩散运动轨迹。在扩散时间τ内, 计算颗粒的扩散位移去除样品系统中颗粒的整体漂移运动,则颗粒的随机扩散位移与 随剪切流或涡旋流运动的位移之和为此时按照式(3)(如图5)计算颗粒间的关联扩散位 移,其中γ表示关联扩散位移随颗粒间距r衰减快慢的程度,当r较大 时,γ=2(如图6中<ΔRββ>1),则系统中不存在剪切流或涡旋流[1-4];当颗粒间距r较大时, γ>2(如图6中<ΔRββ>2),则系统中存在剪切流或涡旋流,若剪切流(涡旋)剪切速率较大,< ΔRββ>2在一定颗粒间距范围内出现负关联。

计算出系统中存在剪切流或涡旋流后,判断剪切流的形式并计算剪切方向、剪切 速率。

设流体中存在随空间位置线性变化的剪切流或涡旋流(如图1-图4),剪切流方向 为θ0,剪切速率为ω。

样品系统中去除颗粒的整体漂移位移之后,颗粒的平均位移则在采集的 图片范围内,剪切流或涡旋流的对称中心在图片的中心,且对称中心处的剪切流速度 如图1-图4。将采集到的图片剪成圆形图片,图片的半径为L,在系统中取相距一定颗 粒间距r0的颗粒对,如图6,计算扩散时间τ内粒对i,j间的关联扩散随颗粒对与x 轴方向角度θ的关系。

一定间距r0的颗粒对i,j,在扩散时间τ内剪切流引起的两颗粒间的关联扩散位移 的计算:

f1=ω2(24L2r04L2-r02-4r034L2-r02-6L2r04L2-r02+r034L2-r02-24L4ArcTan[4L2-r02r0]-8L2r04L2-r02Cos(2θ0-2θ)+2r034L2-r02Cos(2θ0-2θ))Sin(θ0-θ)2)

f2=48(r4L2-r02-r0(r04L2-r02+4L2ArcCot(r04L2-r02))2r0)

剪切流引起的颗粒间关联扩散位移

且满足:2·L>r0,结果如图7,表示由剪切流引起的颗粒对间的关联 扩散位移。

一定间距r0的颗粒对i,j,在扩散时间τ内涡旋流引起的两颗粒间的关联扩散位 移:

且满足:2·L>r0,结果如图8,表示由涡旋流引起的颗粒对间 的关联扩散位移。

在剪切流存在的流体中,胶体颗粒随剪切流运动的同时受白噪声的驱动做无规运 动,在扩散时间τ内,相距一定间距r0的颗粒对i,j间的关联扩散位移为:

在涡旋流存在的流体中,胶体颗粒随涡旋流运动的同时受白噪声的驱动做无规运 动,在扩散时间τ内,相距一定间距r0的颗粒对i,j间的关联扩散位移为:

式(6)、式(7)中的第二项C表征了颗粒对间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其大小与选定的颗 粒间距r0相关(颗粒间距r0越大,C越弱),图片半径L、颗粒间距r0是定常数,τ是颗粒扩散时 间,剪切角θ0、剪切速率ω是拟合参数,是剪切流或涡旋流的信息。因为颗粒间距r0越大,C越 弱,为了更准确地计算剪切流或涡旋流的信息,应选择较大的颗粒间距r0

综上所述,在流体系统中,加入胶体颗粒,采集颗粒的运动轨迹,利用式(3)(如图 6)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剪切流或涡旋流,再利用式(6)或式(7)计算剪切流或涡旋流的剪切 方向及剪切速率。

本发明利用胶体颗粒,计算两颗粒间垂直于质心连线方向的关联扩散,从而计算 出样品中存在的剪切流或涡旋流的信息,计算剪切方向及剪切速率。其优势在于即使样品 中的剪切流或涡旋流很微弱,此方法也能准确地计算出剪切流或涡旋流的剪切方向及剪切 速率;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本发明方法能够增加数据的有效统计量,如样品中有N个颗 粒,传统方法(扩散时间τ内,颗粒位移直接相加)计算剪切流,其数据统计量是N,而本发明 的方法计算剪切流的统计量是N·(N-1),所以本方法的计算结果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剪切角沿y轴方向的剪切流图例。

图2为剪切角沿x轴方向的剪切流图例。

图3为剪切角沿60°方向的剪切流图例,其中黑色颗粒为跟踪颗粒。

图4为涡旋流剪切流图例,其中黑色颗粒为跟踪颗粒。

图5为计算两颗粒i,j(i,j间距r0)间扩散时间τ内的关联扩散位移示意图。图中x, y为采集图片的x,y方向,α、β分别是垂直、平行于两颗粒质心连线方向,为颗粒i、j 在扩散时间τ内的位移,则β方向的平均关联扩散位移为

图6为理论计算结果:在扩散时间τ内,ΔRββ1=Ar2;ΔRββ2=Ar2+fββ(r),横轴坐标为颗粒间距r。对于涡旋流也可以得到同样的 结果,在此不作图示意。

图7为样品中存在剪切流情况下在扩散时间τ内,的理论计算结 果。其中参数:图片半径L=51.1μm,选定的两颗粒间距r0分别为r0=10.0μm,r0=80.0μm,τ =1s,剪切流剪切角剪切速率ω=0.02/s。,图中

图8为系统中存在涡旋剪切流情况下在扩散时间τ内的理论计算 结果。其中参数:图片半径L=51.1μm,选定的两颗粒间距r0分别为r0=10.0μm,r0=80.0μm, τ=1s,剪切速率ω=0.02/s,图中

图9为在图11(a)实验中,去除颗粒层的整体漂移运动,在此基础上人为地加上已 知的剪切流,剪切角度剪切速率ω=0.1/s,图片半径L=50.0μm,扩散时间τ= 0.18s。图中黑色点为从实验数据(加上剪切流之后)中选定间距r0=80.0μm的颗粒对间的 与θ的关系。灰色线为式(5)的拟合结果,拟合参数为:剪切角θ0=1.64rad,剪切速 率ω=0.1/s,C=0.01。

图10为在图11(b)实验中,去除颗粒层的整体漂移运动,在此基础上人为地加上已 知的涡旋流,剪切速率ω=0.016/s,图片半径L=85μm,扩散时间τ=0.18s。图中黑色点为 从实验数据(人为加上涡旋流之后)中选定间距r0=136μm的颗粒对间的与θ的关 系。灰色线为式(6)的拟合结果,拟合参数为:剪切速率ω=0.015/s,C=1.56·10-4

图11为实验中采集的图片。其中,(a)图片:直径d=3.1μmsilica颗粒位于水气界 面附近做无规运动,其中面积分数n=12%。(b)图片:直径d=2.0μmsilica颗粒位于油水界 面附近做无规运动,其中面积分数n=2%。

图12在图11实验中,去除颗粒层的整体漂移运动,在此基础上人为地加上已知的 剪切流,剪切角度剪切速率ω=0.1/s,图片半径L=51.1μm,扩散时间τ=0.18s。计 算两颗粒间的关联扩散,黑色点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的从图中结果可以看出,当 r较大时,因此,该系统中存在有剪切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例子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根据相距一定距离r0的两颗粒对在扩散时间τ内的关联扩散位移,判断样 品中是否存在剪切流,并计算出样品中存在的剪切流方向及剪切速率。

为检验本发明方法的准确性,我们在不存在剪切流或涡旋流的样品中人为地加入 参数确定的剪切流。验证可知,通过本发明算法,从颗粒关联扩散中可准确计算出人为加入 剪切流的参数。采用的实验系统是:将直径d=3.1μmsilica颗粒球置于水气界面附近做无 规运动,使用显微镜、CCD跟踪颗粒的轨迹(如图11(a));将直径d=2.0μmsilica颗粒球置于 油水界面附近做无规运动,使用显微镜、CCD跟踪颗粒的轨迹(如图11(b))。在此基础上,分 别人为地加入剪切流和涡旋流。

本发明的具体做法是:

(1)使用显微镜、CCD跟踪系统中的示踪颗粒的轨迹(如图11);

(2)将采集的图片剪切成圆形图片,在扩散时间τ内,根据颗粒轨迹,计算颗粒的位 移,去除样品中胶体颗粒的整体漂移运动,并对不同颗粒间距r0的颗粒对根据式(3)(如图 5)计算垂直于连接两颗粒质心连线方向上的关联扩散结果如图12,由前面分析可 知,该系统中存在剪切流或涡旋流;

(3)选定一定间距r0的颗粒对,根据式(6)或式(7)计算扩散时间τ内颗粒对间的关 联扩散随颗粒对角度θ的关系。公式(6)中常数C与颗粒间 距r相关,表征了颗粒间的流体力学相互作用。颗粒间距r0越大,C越弱。为了能够更准确地 分析剪切流的信息应尽可能地选择较大的颗粒间距r0,如图9(图10),选择的 是颗粒间距是图片直径的80%,r0=80.0μm。计算结果如图9(图10)中黑色点结果,灰色线 是根据式(6)或式(7)的拟合结果,从拟合参数θ0、ω可以较准确地得到剪切流或涡旋流的 剪切角及剪切速率。

从图9、图10结果可知,本发明方法计算流体中存在的微弱剪切流或涡旋流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JohnC.Crocker,M.T.V.,EricR.Weeks,T.Gisler,P.D.Kaplan,A.G.Yodh,and D.A.Weitz,Two-PointMicrorheologyofInhomogeneousSoftMaterials[J] .PHYSICALREVIEWLETTERS,2000.85(4).

2.EricR.Dufresne,T.M.S.,MichaelP.Brenner,andDavidG.Grier, HydrodynamicCouplingofTwoBrownianSpherestoaPlanarSurface[J].PHYSICAL REVIEWLETTERS,2000.85(15).

3.Cui,B.,etal.,AnomalousHydrodynamicInteractioninaQuasi-Two- DimensionalSuspension[J].PhysicalReviewLetters,2004.92(25).

4.Prasad,V.,S.Koehler,andE.Weeks,Two-ParticleMicrorheologyof Quasi-2DViscousSystems[J].PhysicalReviewLetters,2006.97(17).

5.Zhang,W.,etal.,UniversalScalingofCorrelatedDiffusionin ColloidalMonolayers[J].PhysicalReviewLetters,2013.111(16).

6.Diamant,H.,etal.,Hydrodynamicinteractioninquasi-two-dimensional suspensions[J].JournalofPhysics:CondensedMatter,2005.17(31):p.S2787-S2793.

7.Oppenheimer,N.andH.Diamant,Correlateddiffusionofmembrane proteinsandtheireffectonmembraneviscosity[J].BiophysJ,2009.96(8): p.3041-9.

8.Ortega,F.,H.Ritacco,andR.G.Rubio,Interfacialmicrorheology: Particletrackingandrelatedtechniques[J].CurrentOpinioninColloid& InterfaceScience,2010.15(4):p.237-245.

9.陆坤权,刘寄星,软物质物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