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和生产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方法

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和生产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和生产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方法,其中,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包括:由气囊材料制成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形成并且能够被充气以保护车辆乘员的至少一个腔室;和至少一个接缝,利用该接缝,第一层和第二层沿其各自的周边的至少一个部分被相互连接。根据本发明,气囊被设计成使得当气囊安装在车辆中并充气时,接缝沿着相对于由车辆纵向方向和车辆高度方向限定的平面成一定角度或者垂直地延伸的平面延伸。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接缝沿着相对于气囊的主延伸方向成一定角度或者垂直地定向的平面延伸。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气囊的方法。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0R21/231 专利号:ZL2015104972717 申请日:20100428 授权公告日:201810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6-1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0R21/231 登记生效日:2019053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42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6-1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0R21/23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42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8-10-02

    授权

    授权

  • 2016-0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R21/231 申请日:2010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09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分案申请说明

本申请是申请号是201080018646.2、申请日是2010年4月28日 并且发明名称是“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和用于生产车辆乘员 约束系统的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和一种 用于生产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至少两个气囊材料层例如纺织织物生产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 囊是已知的。该两个层被沿着它们各自的周边延伸的接缝彼此连接, 从而在层之间获得至少一个可充气腔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制造一种具有尽可能地衰减冲击的轮 廓并且尽管如此仍然易于生产的气囊。

利用本发明的气囊并且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应地,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其包括:

-气囊材料的第一和第二层;

-在第一和第二层之间形成的至少一个腔室,该腔室是可充气的以 保护车辆乘员;和

-至少一条接缝,利用该接缝,第一和第二层被沿着它们各自的周 边的至少一个部分相互连接,其中

-该气囊在车辆乘员和车辆侧面结构之间展开。

该气囊被如此形成,使得当气囊被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被充气时, 该接缝沿着相对于由车辆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倾斜地或者横 向地定向的平面延伸。

因此,该接缝是周缘接缝,利用该周缘接缝,该两个层(特别地 具有至少大致一致的气囊坯料的形式)被相互连接从而由所述的层限 定可充气以保护车辆乘员的腔室,即该腔室在该两个层之间延伸。特 别地,该接缝能够不仅沿着某些部分,而且还沿着该两个气囊层的全 部的、各自的周边延伸,即能够环绕地形成接缝,从而它完全地包围 可充气腔室。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的接缝相对于被安装在车辆中的传统气囊的周 缘接缝倾斜地或者横向地延伸,该周边接缝处于由车辆的纵向和高度 方向形成的平面中(例如在被安装在车辆座椅上或者其中的侧气囊中 或者在帘式气囊中)。特别地,相对于由车辆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 的平面,该接缝沿其延伸的平面围绕平行于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 线旋转,但是并不围绕平行于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轴线倾斜。换言 之,特别地该车辆的高度方向而非该车辆的纵向方向平行于该接缝沿 其延伸的平面延伸。

由于这个接缝轮廓,特别地在另外的轮廓限定装置诸如扣带无需 存在的情况下,已经利用接缝预先确定气囊的轮廓是可能的。因为气 囊在充气条件中通常沿着周缘接缝的平面呈现它的最大膨胀,所以能 够已经根据周缘接缝(即将第一和第二层相互连接的接缝)的位置预 先确定气囊的至少一个部分的有效厚度。

由于接缝横向于由车辆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定向,所以 例如在无需设置限制气囊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膨胀的另外的装置的情 况下,该气囊能够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实现大的有效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该接缝相对于机动车辆的方向盘的方 向盘盘缘和/或车辆的乘客仪表板的表面沿其延伸的平面倾斜地或者横 向地延伸,其中气囊被例如集成到车辆的方向盘中。类似于侧气囊, 在方向盘或者乘客仪表板和所要保护的车辆乘员之间的驾驶员气囊或 者乘客气囊的有效厚度能够已经由周缘接缝的位置预先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气囊不仅包括将第一和第二层相互连接的 第一接缝,而且还包括同样地沿着它们的周边的一个部分将气囊层相 互连接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接缝。被第二接缝相互连接的两个层特别地 也是第一和第二层,从而第一和第二层被沿着第一部分的第一接缝并 且被沿着它们各自的周边的第二部分的第二接缝相互连接。

然而在另一个实例中,第二接缝连接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层并且被 布置在例如距第一和第二层一定距离处的两个另外的层。然而,所述 另外的层每一个均被与第一和第二层连接也是可能的。

第一和第二层特别地被相互成一定角度地布置(即它们沿着相对 于彼此倾斜地或者横向地定向的平面延伸),从而限定被充气气囊的 轮廓。第一和第二接缝(或者连接气囊层的、气囊的所有接缝,如果 多于两个的这种接缝存在的话)每一个均能够例如沿着相对于由车辆 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倾斜地或者横向地定向的平面延伸。

然而,当然另外的接缝(或者该多个另外的接缝中的至少一个) 沿着传统的方向,即平行于由车辆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延伸 也是可能的。

例如,第一接缝沿着横向于由车辆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 (或者横向于机动车辆的方向盘的方向盘盘缘和/或车辆的乘客仪表板 的表面沿其延伸的平面)定向的第一平面延伸,并且第二接缝沿着平 行于由车辆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延伸(或者平行于机动车辆 的方向盘的方向盘盘缘和/或车辆的乘客仪表板的表面沿其延伸的平面 定向)的第二平面延伸。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中,第一和第二层限定第一腔室并且两个 另外的层限定气囊的第二腔室。然而,还可设想第一和第二层与该两 个另外的层一起地限定气囊的(单个)腔室。特别地,还可能的是, 当被第二接缝相互连接的层不是独立的层而是同样地是第一和第二层 时,第一和第二层被相对于彼此倾斜地或者横向地定向的至少两个接 缝(第一和该至少一个第二接缝)相互连接,但是尽管如此仍然形成 单个腔室。

由于接缝相对于彼此倾斜地或者横向地延伸,可以说,获得了气 囊的扭曲,由此实现了下述气囊轮廓,与其余气囊相比,特别地沿着 相对于由车辆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倾斜地或者横向地(或者 相对于机动车辆的方向盘的方向盘盘缘和/或车辆的乘客仪表板的表面 沿其延伸的平面倾斜地或者横向地)延伸的接缝的该气囊轮廓具有更 大的有效厚度。当然气囊仅仅包括如所描述地其周缘接缝被倾斜地定 向的一个单一可充气腔室也是可能的(特别地在驾驶员气囊的情形 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第一和第二层由一体的折叠材料片形成 (蝴蝶式设计),其中材料片的、被折叠到彼此之上的部分利用接缝 沿着它们的周边(在被折叠边缘外侧)相互连接。然而,还可设想第 一和第二层由起初独立的材料片形成,该材料片然后被接缝相互连接。 当然,气囊还能够具有被接缝相互连接的、多于两个(例如邻接)的 层。

特别地,在不设置另外的、独立的气囊层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 层限定多个可充气腔室也是可能的,例如其中在第一和第二层之间布 置分离装置(例如扣带)。

应该指出,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层相互连接的接缝特别地是缝合接 缝。然而,利用线型粘结剂连接来实现接缝也是可能的。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能够包括用于将气囊与用于对气囊充气 的气体发生器连接的紧固装置,紧固装置被布置在距接缝一定距离处。 特别地,紧固装置由在第一或者第二层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形成,其中 开口例如被如此设计,使得用于在气囊处固定气体发生器的紧固螺栓 能够延伸通过那里。

在另一个改进中,该气囊包括被布置在距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层相 互连接的接缝一定距离处的流出开口,通过该流出开口,气体能够从 气囊流出到环境中。特别地,这个流出开口被如此布置,使得在已安 装气囊中,它沿着向前行驶方向指向。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例如被以侧气囊的形式或者被以帘式气囊的形 式形成,该侧气囊特别地将被布置在车辆座椅中或者车辆座椅处或者 车辆门中或者车辆门处,该帘式气囊特别地被沿着车辆的车顶轨道安 装并且在充气条件中沿着车辆的长侧延伸。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包括

-气囊材料的第一和第二层;

-在第一和第二层之间形成的至少一个腔室,该腔室是可充气的以 保护车辆乘员;和

-至少一个接缝,利用该接缝,第一和第二层被沿着它们各自的周 边的至少一个部分相互连接,其中

-在充气条件中,该气囊沿着主延伸平面延伸。

根据本发明,该接缝沿着相对于主延伸平面倾斜地或者横向地定 向的平面延伸。

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层相互连接的接缝(周缘接缝)因此并不沿着 垂直于气囊的主作用方向定向的平面类似传统气囊的接缝那样延伸, 而是沿着气囊的主作用方向并不与之垂直的平面延伸。气囊的“主作 用方向”是气囊首要地应该沿其吸收冲击能量的方向,其中主作用方 向与在侧冲击或者前冲击中在车辆乘员身上的最大作用力预期所沿的 方向相一致。

“主延伸方向”被理解为是充气气囊沿其具有它的最大膨胀的那 个平面。特别地,在多腔室气囊中的主延伸平面由具有最大容积的那 个腔室的最大膨胀平面确定。例如,侧气囊(座椅气囊、门气囊或者 帘式气囊)的主延伸平面至少近似地沿着由车辆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 成的平面延伸。驾驶员气囊的主延伸平面例如近似地平行于车辆的方 向盘的方向盘盘缘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其它方面,该气囊沿着主展开方向展开,其中 将第一和第二层沿着它们各自的周边的至少一个部分相互连接的接缝 并不垂直于主展开方向定向。气囊的“主展开方向”被理解为气囊在 展开期间在它的膨胀中沿其经历最大改变的那个方向。例如,在被布 置在车辆座椅处的侧气囊中,它的主展开方向能够近似地沿着向前行 驶方向指向或者被垂直于车辆座椅的靠背定向。在驾驶员气囊中,主 展开方向例如垂直于方向盘盘缘的平面。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车辆乘员约束器械的方法,根据该方 法,提供了一种气囊,该气囊包括沿着它们各自的(外)周边被接缝 相互连接的气囊材料的第一和第二层。该气囊被如此布置在车辆中, 使得接缝沿着相对于由车辆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倾斜地或者 横向地定向的平面延伸。

特别地,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气囊的方法,根据该方法, 第一和第二气囊材料层沿着它们各自的周边的至少一个部分被接缝相 互连接,其中第一和第二层被如此形成,使得当在车辆中布置气囊从 而气囊在车辆乘员和车辆侧面结构之间展开时,该接缝沿着相对于由 车辆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倾斜地或者横向地定向的平面延 伸。

相应地,第一和第二气囊层被以坯料的形式提供,为了生产气囊, 该坯料被沿着它们各自的外周边相互连接。坯料被如此(例如非一致 或者非圆形)设计,使得气囊(例如形式为侧气囊)被类似传统气囊 (即具有传统接缝轮廓的气囊)地布置在车辆中,但是将该两个气囊 层相互连接的接缝相对于由车辆的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和/或相 对于气囊的主延伸平面倾斜地延伸。

总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 囊,其包括:

至少气囊材料的一个第一层和一个第二层;

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形成的至少一个可充气腔室,所 述可充气腔室是可充气的,用于保护车辆乘员;和

至少一条接缝,通过所述至少一条接缝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 层沿着它们各自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彼此连接,其中

所述气囊在车辆乘员和车辆侧面结构之间展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形成为使得当所述气囊被安装在所述车辆中并且被充气 时,所述接缝沿着相对于由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 面倾斜地或者横向地定向的平面延伸。

优选地,当所述气囊被安装并被充气时,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至 少近似平行于所述接缝延伸的平面延伸。

优选地,所述接缝是第一接缝,通过所述第一接缝将所述第一层 和所述第二层沿着它们各自的周边彼此连接;

所述气囊包括第二接缝,通过所述第二接缝将所述气囊的两个层 沿着它们各自的周边彼此连接;并且

所述第二接缝沿着第一平面延伸并且所述第二接缝沿着第二平面 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倾斜地或者横向地延伸。

优选地,通过所述第二接缝连接的所述两个层是所述第一层和所 述第二层,从而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沿着它们各自的周边的第一 部分通过所述第一接缝彼此连接并且沿着它们各自的周边的第二部分 通过所述第二接缝彼此连接。

优选地,通过所述第二接缝连接的所述两个层是不同于所述第一 层和所述第二层的另外的气囊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限定第一可充气腔室,并且通 过所述第二接缝彼此连接的所述两个层限定所述气囊的第二腔室。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接缝彼此连 接的所述两个层共同地限定所述气囊的单个腔室。

优选地,相对于由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 所述第一平面横向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平面平行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限定多个可充气腔室。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由一体的折叠材料片形成。

优选地,所述接缝每一条均沿着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整个 周边延伸。

优选地,所述气囊具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用于将所述气囊 与用于对所述气囊充气的气体发生器连接,其中所述紧固装置布置在 距所述接缝一定距离处。

优选地,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所述第一层或者所述第二层中的至少 一个开口。

优选地,所述气囊具有流出开口,所述流出开口布置在距所述接 缝一定距离处,气体能够从所述气囊通过所述流出开口流出到环境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特别地根据前面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车 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其包括:

至少气囊材料的一个第一层和一个第二层;

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形成的至少一个可充气腔室,所 述可充气腔室是可充气的,用于保护车辆乘员;和

至少一条接缝,通过所述至少一条接缝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 层沿着它们各自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彼此连接,其中在充气条件下的 所述气囊沿着主延伸平面延伸,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缝沿着相对于所述主延伸平面倾斜地或者横向地定向的平 面延伸。

优选地,当所述气囊被安装在所述车辆中并且被充气时,所述主 延伸平面定向成近似平行于由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 平面。

优选地,所述气囊是侧气囊或者帘式气囊,所述侧气囊必须布置 在所述车辆的车辆座椅旁边。

优选地,当所述气囊被安装并被充气时,所述主延伸平面定向成 近似平行于所述机动车辆的方向盘和/或所述车辆的乘客仪表板的表面 延伸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气囊是驾驶员气囊或乘客气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根据前面所述的气囊。

优选地,所述气囊布置在车辆座椅中或者车辆座椅处,或者布置 在车辆侧部中或者车辆侧部处。

优选地,所述气囊布置在所述车辆的方向盘或者乘客仪表板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气囊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气囊 材料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经由接缝沿着它们各自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彼 此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形成为使得当所述气囊布置在车辆中从 而所述气囊在车辆乘员和车辆侧面结构之间展开时,所述接缝沿着相 对于由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倾斜地或者横向地 定向的平面延伸。

附图说明

随后将参考附图利用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传统气囊;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气囊;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气囊;

图4A-图4D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气囊的各种视 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概略图表;

图6A和图6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气囊的视 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气囊的侧视图;并且

图8A和图8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涉及在所示意的充气条件中在车辆侧面结构10和所要保护的 车辆乘员20之间延伸的一种传统侧气囊1。车辆乘员20坐在未示意的 车辆座椅上,其中气囊1特别地被集成到车辆座椅中或者车辆侧面结 构的车辆门中。

传统气囊1包括第一气囊层11和第二气囊层12,第一气囊层11 和第二气囊层12利用周缘接缝2相互连接,从而在层11、12之间形 成可充气腔室。气囊1被如此设计和安装在车辆中,使得周缘接缝2 沿着由车辆的纵向方向和高度方向形成,即分别地垂直于气囊的作用 方向且平行于气囊的主延伸平面定向的平面延伸。

由于周缘接缝2的这个轮廓,充气气囊沿着车辆的纵向轴线的方 向具有它的最大膨胀。为了增加气囊在车辆乘员和车辆侧面结构之间 即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的有效厚度,能够设置扣带或者缝褶(未示出), 所述扣带或者缝褶限制气囊沿着车辆纵向方向的膨胀并且由此实现充 气气囊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较大膨胀。

图2概略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囊1,类似图1的气囊,该气囊 具有利用周缘接缝2相互连接的两个气囊层11、12,周缘接缝2沿着 各层的周边的一个部分延伸。

当气囊被安装在车辆中时,与图1相反,接缝2并不沿着由车辆 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而是沿着以角度α相对于这个平面倾斜地 定向的平面延伸。在所示意的实例中,可以说,接缝2沿其延伸的平 面围绕平行于车辆高度方向的轴线以角度α相对于由车辆纵向和高度 方向形成的平面旋转。

本发明当然不限于相对于传统接缝轮廓倾斜的接缝的特定定向, 而是原则上可设想相对于由车辆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倾斜的任 何接缝轮廓。例如,角度α能够是0°到180°。

另外,还能够考虑如此形成接缝2沿其延伸的平面,使得对于围 绕沿着车辆高度方向的轴线旋转而言另外地或者可替代地,传统接缝 沿其延伸的平面即由车辆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能够围绕平行于 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轴线和/或围绕平行于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的轴线旋 转。

另外,传统接缝的平面围绕其旋转的旋转点不需要位于气囊的对 称轴线上,而是还能够位于它的边缘处或者还能够位于气囊外侧,从 而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具有在第一和第二层之间的连接接缝的气囊,该 连接接缝沿着以某种方式相对于由车辆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倾 斜地或者横向地定向的平面延伸。

图3概略地示出设置将气囊的层相互连接的多于一个周缘接缝也 是可能的,其中周缘接缝能够被不同地定向。在图3的实例中,气囊1 具有例如构成气囊的可充气腔室的下部13,和例如形成另外的气囊腔 室的上部14。然而,上部14和下部13能够形成公共气囊腔室。

下部13由沿着第一周缘接缝2被相互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层11、 12形成。类似在传统气囊中,周缘接缝2平行于由车辆纵向和高度方 向形成的平面延伸。

气囊1的上部14由被第二周缘接缝3相互连接的、两个另外的层 15、16形成。可设想气囊层11和15以及12和16相互一体地形成, 即这些层每一个均形成连续层。

第二周缘接缝3沿着相对于由车辆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 并且因此相对于第一周缘接缝2以角度α旋转的平面延伸,从而可以说, 气囊的上部14相对于气囊下部13被扭曲。

应该指出,类似地还能够在其它类型的气囊中,例如在帘式、驾 驶员、乘客或者膝部气囊中采用图1到3的原理。

图4A到图4D示出基于图3的原理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1的各 种视图。详细地,图4A示出通过在车辆乘员20和车辆侧面结构10之 间延伸的充气侧气囊1的上部14的截面视图。图4B示出从车辆前部 看到的气囊1的视图,图4C示出如从车辆侧面结构10看到的侧视图, 并且图4D示出从上方看到的气囊的视图。

气囊1同样地具有下部13,其中下部13的气囊层11、12沿着第 一周缘接缝2相互连接,并且上部14的气囊层15和16沿着第二周缘 接缝3相互连接。在已安装的气囊中,上部14指向车辆顶篷并且特别 地沿着所要保护的车辆乘员坐在其上的车辆座椅的靠背延伸。

第一周缘接缝2沿着由车辆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定向,而 第二周缘接缝3沿着横向于由车辆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延伸的 平面延伸。特别地,第二周缘接缝3沿着近似平行于车辆座椅的靠背 定向的平面延伸。

如在图4A中所示,可充气上腔室17由利用周缘接缝3相互连接 的、上部14的气囊层15和16限定。气体发生器4位于上腔室17的 区域中,气体发生器4利用通过气囊层15中的开口延伸的紧固螺栓(未 示出)与车辆结构(特别地车辆座椅的靠背)连接。

进而,在气囊的上腔室17的区域中,设置流出开口5,通过流出 开口5,气体能够从上腔室流出到环境中。流出开口5位于面向车辆前 部的气囊层16中并且因此距周缘接缝3一定距离。

气囊的上部14即上腔室17被分离接缝5从气囊的下区域13分离, 从而利用被第一周缘接缝2相互连接的气囊层11和12,限定了另外的 下腔室18。由于第一周缘接缝2和第二周缘接缝3的不同定向,上腔 室17相对于下腔室18旋转。

在气囊1的充气条件中,由于沿着横向于车辆纵向方向的平面即 沿着气囊作用方向的周缘接缝3的轮廓,上腔室17还具有比其周缘接 缝2沿着由车辆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延伸的下腔室18大的厚 度。由于接缝2的轮廓,下腔室18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具有它的最大膨 胀。

应该指出,将气囊的上部14从下部13分离的接缝5是可选的。 还可设想气囊的上部和下部形成公共腔室。至少可设想上腔室17利用 例如形式为接缝5的中断部的溢出装置与下腔室18流动连接。

在图5中示意了气囊的上部相对于气囊的下部旋转的原理,所述 图5仅仅示出相对于彼此旋转的两个接缝2、3。

图6A和图6B分别地示出这种气囊的侧视图和顶视图,该气囊的 下部13包括沿着横向于由车辆纵向和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的平面延伸 的第一周缘接缝2,并且该气囊的上部14包括沿着由车辆纵向方向和 高度方向形成的平面延伸的第二周缘接缝3。气囊的上部14和下部13 特别地形成公共腔室。

图7涉及根据本发明的气囊1的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气囊1包 括沿着单一的周向周缘接缝2相互连接的两个气囊层11、12,从而该 气囊的单一腔室由该两个气囊层11、12和周缘接缝2限定。

当然例如由于在层11、12之间设置例如形式为带或者缝褶的分离 装置从而在层11、12之间形成多个可充气腔室的事实,还可设想气囊 层11、12和周向周缘接缝2限定该气囊的多个腔室。在气囊1的充气 条件中,根据图7的实例,周向接缝2沿着横向于由车辆纵向和高度 方向形成的平面并且平行于所要保护的车辆乘员坐在其上的车辆座椅 的靠背定向的平面延伸。

图8A和图8B涉及图7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修改,其中示出了 通过气囊的截面。气囊1包括形式为在第一气囊层11中的两个开口 111、112的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用于连接气囊1与气体发生器(未 示出)。在开口111、112的区域中,例如由气囊材料制成的增强层113 被与第一层11连接。

如在图8A中所示,开口111、112基于气囊的安装情况沿着车辆 高度方向被布置在彼此之上。然而,在图8B的实例中,开口111、112 和增强层113旋转,即被沿着相对于车辆高度方向倾斜地延伸的轴线 布置。

应该指出,上述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元件当然还能够被彼此组合 地使用,例如图8A和8B所示布置还能够被用于利用其余示例性实施 例的元件固定气体发生器。 附图标记列表

1侧气囊

2,3接缝

4气体发生器

5流出开口

10车辆侧面结构

11第一层

12第二层

13下部

14上部

15、16另外的层

17上腔室

18下腔室

20车辆乘员

111,112开口

113增强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